《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关键的是张超那边的结果如何,还没有传递过来,所以到底如何处置要看张超那边的结果,不着急。

    与此同时,兵部尚书马文升还特别下令辽东官军,如果遇到朝鲜使臣,就给我好酒好肉的招待起来,但是不允许他们入京,等待朝廷的决定。

    所以大明中枢归根到底一个字拖,如果张超那边发现了金矿,那济州岛就必须拿下;如果没有发现金矿,这就是一个误会嘛,大明再把官军撤出来,然后与朝鲜回易战马。不过是一个养马场,只要战马到了大明,谁养的无足轻重。

    很快张超那边的消息就传了过来,明军在佐渡岛发现了好几个金银矿,规模很大,但是否有张超所说的那么夸张,还有待观察。

    王琼听到消息后,立刻让使者带着上贡的金银与运马船一起入京,而王琼也等不及了,再次出海,正好发现了回师的荡倭营。

    王琼了解了一番之后,简直难以相信自己所闻所见,什么时候大明官军这么强大了,竟然可以以一千破数万倭寇,真好,真强大。

    王琼见到张超刚想恭贺几句,只见何太监欣喜若狂的跑了进来,“两位教化,工匠又发现了一个大金矿,天呀,这佐渡岛简直就是一座金山,怎么有这么多的金银矿?”

第416章 专断之权() 
经过一个多月连续不断的勘测,明朝从各地调过来的工匠连续找出了多处贵金属矿,而且都是容易开采的浅藏矿,即使达不到张超所说,但也是规模空前,远远超过大明现存的金银矿,也就是说,张超真正给大明找了一座金山。

    王琼陈豹听着何太监兴奋至极的描述,也直愣愣的发呆,只有张超,因为早有心理准备,所以显得很淡定,他事实上极度兴奋,所以摆出的表情就像跟在场的人在说,赶紧夸奖我,赶紧夸奖我吧。

    果然王琼听完之后,对张超深躬到底,然后说道,“大明能有张教化这样的奇才,真是大明之幸呀!”

    王琼起头,陈豹,何太监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军官开始轮番拍着马屁,这下子张超受不了了,他笑着说道,“咱们还是别自吹自擂了,想一想这金矿怎么挖出来才是正理。”

    这个时候,何太监首先蹦了出来,“有什么好商议的,咱们抓了那么多的日本人,让他们淘金子真是不错,这才多长时间,都有上万两黄金淘了出来。”

    日本人听话,干活卖力,何太监这段时间算是领教到了,所以他绝对支持张超这么祸害日本人,倭寇死的再多也不心疼。

    王琼皱了皱眉头,“夺人地,掠人民,抢人财,下官总觉得有些不妥。”

    张超也知道文官的作风,笑着解释起来,似乎这件事跟他毫无关系,“王兄,事起仓促,又要说服朝廷,不得不行此下策。只是日本人不挖矿,咱们从国内运人,那死伤也许更多。王郎中,你说咱们怎么办才好?”

    王琼听张超这么说话,也是哑口无言。他自己过来时除了身体极度不适以外,海上风浪巨大,差一点掉到海里去,那么如果从国内运人,这死伤绝对不少。

    问题是既然知道这个金山,大明不可能干看着不挖,不仅要挖,还要拼命的挖,尽可能早一点挖光,毕竟是倭寇的地盘呀!

    既然已经弄清楚了佐渡金矿的大概情况,也要给大明天子一个交代,所以张超留下陈豹镇守佐渡岛,他和王琼,何太监需要回去禀报,然后商议一个挖矿的办法。

    弘治七年十二月,顶着凌冽的寒风,脚踏着地下的积雪,张超等人押运着第一批金银来到了北京。此时张超等人的联名奏折已经提前入京,大明朝廷也知道了张超等人在日本做些什么。

    这一趟出海,抢了朝鲜日本各一个岛屿,与日本打了一仗,杀了上万人,掠夺了数万人,然后抢了金银数十万,不仅仅荡倭营人人腰包鼓鼓,大明朝廷也是腰包鼓鼓,可以好好过一个肥年了。

    但是出乎意料的,从皇帝到内阁六部都有些迷茫,金子是好,可是用这样的方式抢来的,这算怎么回事。

    堂堂礼仪之邦,竟然做起了强盗,当然收获是巨大的,实际上人人内心都觉得应该抢,抢的不错,但是真要事情做出来了又开始矫情了。

    已经有很会看风头的御史开始弹劾张超,当然不是弹劾抢劫,而是弹劾他为官贪婪。这些御史也不是傻子,张超在外面搞风搞雨好几年了,鬼知道私底下吞了多少金子。这几年张超家产翻着个的增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这里面有问题呀,我的万岁爷。

    皇帝看到弹劾之后,又好气又好笑,他知道这是有人嫉妒了,可是莫名其妙的皇帝松了一口气,朕过得紧巴巴的,张朝却有钱的很,他早就有了一丝贪念,只是想办法压制而已。

    当然现在皇帝总算有钱了,这股贪念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张超再会弄钱,也不如挖金子来的快,来的容易,但是该怎么面对张超等人做出的这些事情呢?

    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所以从上到下大明朝廷都当起了缩头乌龟,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直到大量金银入库,弘治皇帝亲自带着内阁六部的重臣看着一箱箱金银被搬出来,然后完成交接。到了此时,谁斗知道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了,要不然在日本拼命的荡倭营也会寒心呀。

    对于该不该跑去日本挖金矿,当然应该,至于理由,养着这么多的儒士是干什么的。所以很快理由就找到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日本既然是大明的藩属国,那日本的地也就是大明的地,大明跑出去挖矿当然可以,虽然谁都知道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但是必须找一个高大上的理由。

    私底下,内阁交代张超,既然你已经与日本打起来了,那就想办法把日本彻底打服气了,然后逼迫日本割了佐渡岛。当然面子上要说成日本以佐渡岛上贡朝廷,朝廷迫于无奈才收下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应该让谁去挖这个金矿,争议就很大了。谁都知道,这地方是抢来的,必须尽最大可能多挖,而在这个时代,只能堆积人力,所以挖矿的人越多越好。

    所以国内那些一年挖不到几千两银子的金银矿的矿工全部运到佐渡岛去,另外那些官营的煤矿铁矿的矿工也一律运走。

    除此之外,张超建议,国内那些死囚,除了十恶不赦,应该凌迟处死的,其余的死刑犯一律流放佐渡岛,让他们用余生赎罪。

    而赦免死刑改成流放,这是大明天子的恩德呀,张超这个建议一出,立刻就被同意了,准备在弘治八年由天子下达这封赦免诏书,实际上谁都知道这些人去了佐渡,想活着回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于张超用日本俘虏挖矿,大明朝廷的态度是假装不知道也不允许上报,这件事只能大家心知肚明,却不允许揭穿。

    所以商议的结果是,朝廷对外保密佐渡金矿消息,权当不知道此事。另外再一次提拔张超为右佥都御史,命令他以讨伐倭寇的名义,全权负责对日本的征伐以及挖矿事宜。

    张超对于这群死要面子的官僚讨论出来的结果真是哭笑不得,会议临到结束,丘濬拍着张超的肩膀说道,“子卓,你刚过而立之年,就被朝廷重用以征伐倭寇,这是朝廷对你的信重。这一次朝廷予你专断之权,这件事务必办好了,办的漂亮了,朝廷丢不起那个脸。”

    丘濬特别强调朝廷丢不起那个脸,张超十分明白,这一次他算是被架在火上烤了,等事情忙完了,他张子卓十有八九会被当成给内外交代的替罪羊。当然他乐在其中,如果能彻底征服了日本,就算是被贬官也无所谓,当然决不能为此丢了脑袋,面子和里子张超还分的很清楚。

    所以张超很坦率的说道,“首辅,朝廷为什么用下官,下官心知肚明。等成功之日,下官希望朝廷能网开一面,不要让下官太难做人。”

    听张超这么一说,在场的大学士和尚书们一个个老脸通红,大家都是明白人,让张超做恶人看来也瞒不过他呀!

第417章 弘治盛世的开端() 
张超离开皇宫,回头看了一眼,眼前的紫禁城辉煌雄伟,端庄磅礴,但这如同大明帝国一般,并不代表着未来。所以紫禁城的决策者们想出来的永远是独食,金山所得用于补充财政赤字和皇帝的奢靡生活,该有多么美好呀!

    但是这与张超的意图不同,大航海时代缺乏的是什么,是勇敢,是贪婪,是残酷,但是最缺乏的是无数不畏生死,勇闯大海的开拓者。既然你们不愿意,那就让我开启这个时代吧。

    回到府中,丁淳见到张超回到府中,连忙躬身施礼,“东主,已经布置妥当了。”

    张超点点头,“执行吧,让天下人都知道在日本,有无数金山在等着他们开拓。”

    随着张超一声令下,沿着运河长江,一个消息如暴风一样刮过,消息迅速的传播出去,那就是荡倭营在东海之滨发现了巨大的金矿,一年可以开采出五六个大明财政收入的黄金白银。

    随着张超将消息传出,不甘心朝廷吃独食的北京勋贵,朝廷大臣也兴风作浪,不顾朝廷的禁令,肆意传播,一个月不到,整个天下就乱哄哄的。

    从北京到广州,从松江府到成都府,在有心人的传播下,整个明帝国沸腾了,就在官绅百姓们将信将疑之际,大明要讨伐日本和各地官府抽调矿工的圣旨也流传出去,彻底敲实了这个消息。

    皇帝扯鬼吧,要不是有金山,你会去讨伐日本,太祖太宗那会儿那么强大都没有这么干,弘治你个小鸡似的有那个胆。即使有那个胆,大臣们也没有呀!

    只有一种可能,发现了金山,确实发现了金山才会让上下讳莫如深,吃起了独食。

    无数官员士绅百姓围住张超的家,逼问他日本金矿的事情,被逼的无可奈何的张超只得交代了他在日本折腾出来的事情。

    张子卓似乎被这些人吓坏了,他不仅交代了日本金矿的事实,还将朝廷的打算也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说完之后,发觉不妙的张超不得不上折请罪,然后闭门思过。与此同时,无数官员严厉弹劾了内阁首辅丘濬,这么重大的消息竟然瞒的严严实实的,这是想着擅权呀,奸臣,该杀。

    张超这一次成为主攻的对象,他很有钱,大家忍了;他年经轻轻,穿着大红袍,大家也忍了;但是他有发财的路子,不带着大伙一起发财,这就忍无可忍。

    实际上这是一次由张彩等人组织起来与张超合演的双簧,因为这份利益太大了,凭什么朝廷吃独食,我们也要吃,所有人都要吃。只有把事情闹大,才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面对一年几十万产出的黄连素,大明各地的王爷,豪绅都不顾吃相,现在有超过百倍产出的金银矿,大明王朝竟然想着吃独食,门都没有。

    不让我们吃,那朝廷也别吃,抱着这样的心理,对于张超的弹劾,对于荡倭营的弹劾,对于内阁的弹劾如同暴风骤雨一般到来。

    皇帝懵逼了,内阁懵逼了,整个朝廷都懵逼了,这个消息朝廷本来也没想着严防死守,但是这么快就闹得天下沸沸扬扬,谁也想不到。

    “张子卓这是故意的,绝对是故意的!”被大臣们骂的狗血淋头的丘濬终于憋不住了,拍起了桌子。

    倪岳不得不说起了好话,“首辅,这件事根本瞒不下去,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日本金矿的消息。张超也是没有办法,他得罪不起那么多人。”

    刘健则是摸着胡子说道,“太快了,这个消息传播的太快了!”

    三人都明白这一次肯定有人推波助澜,兴风作浪,但是事到如今,该如何是好,谁也不知道。

    这个时候一个中书舍人跑了进来,他搬过来一大摞奏折。丘濬从上到下连续翻了十几本,然后气的把所有的奏折推翻在地。

    这是外地得到消息的官员发来的询问奏折,通过各种角度来探求消息,据丘濬所知,皇帝那边收到的弹劾奏折更是多的要命。

    倪岳默不作声的把所有的奏折拿了起来,然后一本本翻过,直到看到翰林院编撰靳贵的奏折。

    在这封奏折中,靳贵首先肯定了天下万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合理的,所以想着金子根本不是过错。大明先祖基于此,提出了藏富于民的主张并一直执行到今天。

    然后靳贵提起佐渡岛面积很大,以朝廷的力量一时半会根本挖不完。问题是金矿离日本太近,如果不快点挖完,谁知道日后日本会不会强大起来,又把金矿抢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

    靳贵提出从大明到佐渡岛的海路是控制在朝廷手中,既然如此,朝廷干脆卖门票吧。

    大明允许老百姓去佐渡岛采金,但是到达佐渡岛的路费你们得出吧,去那里挖金子需要的器材得买吧,你们这么多人要吃饭吧,这一些朝廷可以垄断起来卖高价。

    然后金子采够了,出海之前,国家需要收税,二一添作五,朝廷拿一半不为过吧。

    凡此种种,靳贵提出了一个可以不费心血拿到足够金银的好办法,倪岳听完,不由得拍案叫好,这才是大明的翰林,就是有才干。

    奏折传阅之后,大学士们连连点头,丘濬立刻请旨廷议这个方案,很快,升迁靳贵为五品侍讲学士的诏书也发了出去。

    “子卓兄,受之有愧呀!”

    就在张超等弘治三年的进士为靳贵庆祝的时候,靳贵与张超对饮一杯,然后说出了这句话。

    张超笑着说道,“你我之间说这些就太见外了!”

    弘治八年春天,大明朝廷正式向天下公布了海外金矿的消息,并且准许百姓采金。

    朝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有人担保,包括税收等等,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住天下人发财的决心。

    富贵之家并不会亲自去采金,他们往往组织一只队伍,然后买船开赴东海。而穷苦老百姓则出卖苦力,谁都知道金山离日本太近,太危险了,所以对于苦力的待遇当然就十分优越。

    随着一批又一批老百姓陆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