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者让张超去南赣剿匪,那里到处都是大山,可以学一学当年的党国五次围剿了,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运气了。

    但是由于张超在琉球立有大功,按照弘治的意思,需要越级提拔,那么张超按察使或者左右通政都可以担任了,只是这样物议实在太大,内阁没有同意。

    今日听张超这么一说,倪岳立刻就感觉吏部原来的思考有些不妥,这家伙若是去九边或者南赣,肯定会自以为是,到时候要是与巡抚闹将起来,搞不好还真会误事。难不成真的要让他去一趟占城,帮助占城王,然后直接超擢?

    想到这里,倪岳不动声色的问道,“子卓,你是不是知道什么了?”

    张超知道自己瞒不过倪岳,他点点头,“陈游击告诉学生,天子有意让学生带着荡倭营去援助占城。”

    “你动心了?”

    张超点点头,倪岳摇了摇头,“本朝士大夫这么喜欢掺和藩国事务的,你是第一人,也不知道你到底是如何想的?”

    张超突然间躬身施礼,“阁部,您可能有所不知,占城土地肥沃,一年三熟,每一年富余的稻米就有几百甚至上千万石之多,而且价钱极其低廉,光这一点,就值得朝廷援助占城了。无论什么时候,粮食总是最珍贵的,更何况江南粮食产量越来越低,朝廷总要想办法解决此事。”

    倪岳沉思了半晌,突然问道,“海运已经如此便利了吗?那荡倭营为什么海运漕粮需要那么多的花费?”

    张超张了张口,他没想到倪岳这么精明,所以只好苦笑着说道,“阁部,谁又能撼动漕运呢?”

    倪岳听张超这么说话,也只得连连摇头,他至此算是真正听明白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可是知道了又能如何?

第406章 朱夫人() 
张超告别倪阁老,回到了自己的住处,果然在那里见到了自己的一群小伙伴。张超看他们正推杯换盏,举了举手,“打扰各位了,在下能否蹭一杯水酒喝一喝。”

    张超说完,顿时就是一阵哄堂大笑,张彩搂着侍女大笑不止,咳嗽了几声,这才假装板着脸说道,“银子带来了没?”

    张超听完,在身上作势摸了几把,苦恼的说道,“洒家没钱呀,这可如何是好?”

    又是一阵大笑,宋珫走上前,拉着张超坐下,“没钱就老老实实罚酒三杯。”

    在一阵欢笑声中,张超坐了下来,预留了一个很不错的位置,他旁边是靳贵宋珫,再外面是张彩杨旦,很显然都是张超的好友或者这一科的佼佼者。

    靳贵笑着问道,“子卓兄,先喝喝酒压压惊,今日在宫中受惊不小吧。”

    张超先是端起酒给同年们敬了三杯酒,表明自己的歉意,这时才笑着回复靳贵,“倒也无妨,在下见太子殿下聪明活泼,心中欢喜,大明前途定会一片光明!”

    这一次,张超的家奴提前入京打点,所以同年都聚在张家,准备今日给张超接风,没想到先是听闻中旨被拒,然后是张超入宫,再然后是倪岳招见,这一天发生了太多事,见天色已晚,这些人只好先吃喝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大家聚在一起开始聚会,张超是主人,又不擅长诗词,所以只好聊聊天,议论一下朝政。

    听张超说完他这一天的经历之后,张彩有些咂舌,他很不明白张超为什么这么喜欢出海跟藩国较劲,虽说富贵险中求,但用在张超身上就不适宜了,无论是前途还是财富,张超都是数一数二的,他还这么喜欢出海做什么。

    只是张超独特的地方太多,张彩也是习以为常,杨旦则有些明白张超的想法。占城是大明西洋贸易的第一站,很显然张超控制了东洋贸易之后,得陇望蜀还想控制西洋贸易,野心是真大呀!

    这一年张超与福建人的关系好了不少,荡倭营虽然收银子狠,但是在维持航线,扫荡海盗上面做的很不错,甚至保险公司的存在也极大的推动了海洋贸易,看起来这笔钱花的还算值。

    最关键的是,张超供给福建的货物虽然做不到与双屿一碗水端平,但也尽量维持平衡,由于解除了海禁的束缚,福建在海外贸易上巨大的先发优势,福建海贸的总盘子在去年有了很大的增加,这样一来,大家对于张超就有些复杂。

    蛋糕做大了,矛盾也就缓和下来,在福建人眼中,张超虽然很霸道,仗着荡倭营能打欺负福建人,但是确实有能耐,经过他这一番整合,倒是参与海外贸易的人都有所受益,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嘴上说着不要不要,身子却很诚实,也可以说不打不相识,福建人与张超代表的南直势力慢慢关系缓和下来,毕竟海外贸易的空间还非常巨大,在填补这些空缺之前,大家伙打起来太不值当。

    所以对于张超遇刺,福建人很快就出卖了主谋郑氏兄弟,以至于郑氏兄弟只能广东沿海流浪,再也不敢在福建露面,势力也慢慢的萎缩下来。

    对于张超想去占城,杨旦是支持的,西洋贸易路程遥远,南海到马六甲一带又是海盗众多,若是荡倭营能够清洗一番,倒是大好事,这样福建人去往南洋倒是安全了不少。

    所以杨旦举起酒杯,与张超对饮之后,说道,“子卓大才,定能挽占城于水火之中。”

    张超笑着点点头,“这还要朝廷同意,再说,我对安南占城沿海了解甚少,少不得福建诸家的协助。”

    杨旦点点头,“没问题,想必彭部堂也是此等看法。”

    这一天太过劳累,同科聚会之后,相继告辞,张超有些疲倦,所以次日直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洗漱,没想到李东阳却送来一封请帖,邀他当晚出席宴会。

    李东阳现在此时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弘治六年,他是会试主考官。弘治七年年初他与程敏政一起受命辅导庶吉士,而到了三月,因为丘濬眼睛不好,又不断受到科道的攻击,所以就推荐李东阳出任礼部右侍郎,兼任侍讲学士,专门负责内阁诰敕撰写。

    可以这么说,李东阳离入阁理政只有一步之遥,考虑到丘濬年岁已高,即将致仕,李东阳入阁可以说近在眼前。所以面对李东阳的邀请,张超不敢怠慢,提前备好礼物去了李府。

    张超本来以为这一次是李东阳惯常的诗会或者是主流文人之间的交流,所以有些忐忑不安,但是没想到这一次出席宴会的竟然鱼龙混杂,都是京师名门,非富即贵,让他十分糊涂。

    就在他坐在那里不断打发过来凑近乎的各家子弟时,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出现在他面前,“子卓兄,请随我来。”

    张超有些好奇的随着李兆先来到了一个房间,房间里面坐着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大概三十多岁,张超立刻就明白了,这应该是朱夫人,不知道她请自己过来所为何事。

    李兆先禀报了一声,然后在一旁站定,朱夫人笑着说道,“子卓,请坐!”

    张超告罪了一声,然后坐下,这时候朱夫人上下打量了张超几眼,心中却是不甚满意。张超本来就是中人之相,这几年又不断出海,甚是劳累,显得又黑又瘦,虽然张超很满意,觉得自己锻炼的不错,但是在朱夫人眼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虽说男人重才不重相貌,但是朱夫人还是有些不甚高兴。特别是她知道自己的干女儿春华竟然成了眼前此子的妾室。所以她有些赌气的低声说道,“也不知道春华看中了你哪一点。”

    张超立刻明白了,这是遇到了苛刻的丈母娘呀,还不等他说话。李兆先倒是先开口打抱不平,“母亲大人,子卓兄才干卓越,海内皆知,最近更是了不得,救琉球于危难之际,灭倭寇于大洋之间,孩儿真是佩服之至!”

    李兆先这么说话,朱夫人脸色缓和了不少,她毕竟是大家闺秀,知道不能以貌取人,所以就说道,“你们男人不是整日里之乎者也,就是打打杀杀,太过无趣。”

    然后才进入正题,“春华那个孩子弘治四年突然离京,到现如今也有好几年了,虽然与老身有书信往来,但老身还是挂念的很,今日请子卓来,就是想听你说一说她现状到底如何?”

    张超告罪,“都是晚辈的过错,让夫人不能与春华相聚。”然后张超动情的将他与春华结缘到生子的过程说了一遍。

    朱夫人听完叹息了两声,“以春华的人品不该为人妾室的,只是她归了你,也是命中注定,都怨钱福那个没有口德的家伙,怪不得被赶出了翰林院!”

    张超只好低头不语,朱夫人又说道,“这件事你们不愿意多说,老身也明白,自然不会到处声张。春华人品出众,又曾救你性命,你要记住好好待她,绝不可委屈了她。”

    张超连忙点头称是,朱夫人这才说道,“今日老身生日,特意请你过来,一来是问一问春华,二来嘛,”

    说到这里,朱夫人有些犹豫,想了想,才说道,“子卓,日本真的有那么多的金银吗,你可不要诓骗了老身?”

    张超听完,有些吃惊的抬起头,朱夫人脸色顿时有些涨红,她是学士的夫人,谈论起钱财总觉得有些丢人。

    张超当然明白朱夫人这个消息的来历,看来陈豹这个家伙传递的不错,张超想了想,非常坚定的说道,“夫人明鉴,张超可以骗任何人,也绝不会欺骗夫人。张超以项上人头担保,日本确实广有金银,而且比大明金银加起来还要多上许多。”

    朱夫人大吃一惊,她猛地站了起来,“这怎么可能?”

第407章 北京勋贵() 
看到朱夫人吃惊的有些失态,张超并不奇怪,事实上除了他,没有谁会想到日本有那么巨大的贵金属储量,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容易开采的富矿。

    朱夫人勉强压了压自己的惊叹,看了一眼旁边震惊的长大嘴巴的李兆先,然后再一次确认,“子卓,此等大事可不能随便诓言。”

    张超也十分严肃的回道,“此种大事,晚生绝无虚言。”

    朱夫人盯着一脸严肃的张超,有些不知道怎么说好。李东阳是文坛领袖,喜欢呼朋唤友,家中宾客满朋,这当然是好事,有利于扩张扩张人脉,但是有一样,太过费钱了。

    笔墨纸砚,酒菜饮食,哪一样不要花钱,李东阳又不善于理财赚钱,而李兆先又是一个大少爷,油壶倒了也不会去扶,甚至还有一些恶习。这样只进不出,就是有天大的家业也架不住呀,所以朱夫人出嫁之后很快就发现李家是个空架子。

    所以她不得不出面治理家业,甚至自己的嫁妆都拿了出来资助丈夫,她十分明白与仕途相比,钱财根本算不得什么。所以一番辛苦下来,李家总算是稳住了,保住了逼格,她也赢得了全家的拥戴。

    朱夫人是国公嫡女,对于南京这两年发生的一切她十分了解。随着水利机械的大规模推广,棉布丝绸产量迅速增加,而张超又打开了海外市场,所以大量棉布丝绸被出口到双屿,然后换成了一船又一船的金银。

    丝绸棉布远超种粮收益,而且还不用交税,所以整个南京文武勋贵迅速参与进来,胆子小的就种植经济作物,提供原料,或者直接入股各大工场,收取红利;胆子大的,甚至也有样学样,要么弄一家工场,要么造船出海,贩卖丝绸棉布。

    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济世钱庄的大发展,大量的金银经过济世钱庄又重新投入到工商业中,造船,丝绸,棉布产业迅速扩张,这样的滚雪球发展又迫使张超想着开拓南洋和西洋贸易,用荡倭营的枪炮开拓海外市场。

    南京勋贵猛的抖了起来,北京天子脚下的这些勋贵就忍不住了,凭什么我们离皇帝更近,竟然还没有你们有钱,我们也要掺和进来。

    北京勋贵集团虽然想合作,但又自高自大,想着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吃独食,这样一来,南京政商两届岂能接受,滚一边吃屎去吧,带你们玩就不错了,还想跑过来抢食,就算你是皇帝老丈人还是舅舅又怎么样,老子们祖上也是为大明买过命的,谁怕谁。再说我们有钱,要是敢乱来,就花钱买御史天天盯着你们,让你们永无宁日。

    几番斗法之后,北京勋贵发现他们还是老实一点好,先进来再说。但是等北京勋贵进来之后,却发现他们有些水土不服。

    南京政届说到底实力都有限,要不然不会被排挤到南京来,这样的结果就是面对由经济科整合起来的南京工商业,他们并没有多少优势。所以在南京工商业集团中流行的规则是由张超主持制定的,考虑到各方利益,相对公平。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无论有权没权,有财没财,各大工场都交叉持股,云集了很多利益集团,大家以股份说话,彼此之间十分平等,遇到争议时投票解决。

    这样的模式十分新颖,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大家也就看出好处来了。对于有钱的商人来说,这一套模式明显对他们十分有利,股份说到底也是钱,而现在有钱却拥有话语权,那当然十分痛快,所以他们的态度最积极,也最支持股份制。

    而对于南京的政界大佬们而言,他们被排挤到南京,除了有些影响力以外,真正的实权已经十分有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影响力也会下降。但是用现在的权力或者影响力换来的股份却不会消失,就算离职归乡,也可以换成相应的金银,这对他们也很有吸引力,避免了人走茶凉。

    这一套模式,南京的太监们也相当满意,说到底他们虽然权势滔天,但根本还是皇帝的家奴,又身有残疾,但是在董事会上,大家凭股份说话,就十分平等了,谁也不敢对他们不敬,省得便宜了对手。另外太监们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工匠,可以提供大料原料和熟练工人,作用举足轻重,而这些都通过股份折现,太监们也可以从中钻空子牟利,而且这种方式比赤裸裸的巧取豪夺来的隐蔽,吃相也好看了很多。

    到了此时,蒋琮这个极其贪婪的太监才明白张超为什么鄙视他们,张超玩的这一套才叫优雅,不仅弄来了很多钱财,而且名声非常好,所以他也有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