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健如释重负的说道,“算了,有这五十万两,刘东山那边也好交代了。明年运河一通,日子就好过了。”

    丘濬鼓着腮帮子怒道,“老夫心里窝火呀!张子卓现在胆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油滑,竟然都打起马虎眼了。”

    倪岳笑着说道,“首辅休要生气,弘治七年给他升到六十万两,做不到,就罢去他的官职。”

    丘濬闷声说道,“哪有那么容易,萧敬前几天来过,天子觉着张超这一次做得很好,想让他继续带兵去救一救占城国,只不过被老夫给挡了回去。安南可不是琉球,若是他们扰边,麻烦就大了。”

    刘健和倪岳同时点点头,“首辅做得对,正该如此。”

    三人又议了议,然后就讨论起张超三人的联合奏折。内阁都是老于政务的,一看就知道张超打的什么主意,如果按照他的想法,日后琉球国大明至少能做一半的主。

    但是这个主做来干什么,有什么好处,大明自己的事务都管不过来,谁还有心思理睬藩属国,所以丘濬的建议就是撤回荡倭营,只不过册封那个什么大君倒是可行之策,约束一下国王,省的再冒出来什么金圆,银圆欺骗天朝,这才是正道。

    倒是刘健却有不同的看法,“首辅,以下官看,这个驻琉球大使还是可以派的,汪直就很合适。”

    丘濬和倪岳眼前一亮,这倒是很不错的主意,只是汪直又不是傻子,他会乐意?这比流放海南岛还要远。要知道汪直这两年在荡倭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种形同流放万里之外,他心里能乐意才怪。

    刘健接着说道,“当年汪直在宫中,得罪的人很多,覃昌萧敬李荣都不甚喜欢他,让他留在琉球终老,想必他们也很乐意。”

    倪岳想了想,说道,“若是汪直在琉球乱来,又当如何是好?”

    “在琉球乱来,总比在大明乱来的好。这两年汪直也颇立功勋,若是天子起意让他重回九边监军,到时候又该如何是好?”

    丘濬摇了摇头,“当年汪直在九边做得不错,甚是公道。”

    刘健不服气的说道,“若是汪直公道,要我等何用?”

    倪岳叹了口气,没有说话,这句话当年刘吉也说过,没想到刘健也这么说。唉,怪不得张超对我等清流一向有异议,也怪不得他。

    倪岳想了想,说道,“汪直的荡倭营监军太监还是保留的好,就说让他兼任驻琉球大使,如此也可少些阻力。我看荡倭营现在摊子有些大,干脆一分为二,陈豹现在负责运粮和捕鲸,干脆也派一个教化和监军太监。”

    丘濬点了点头,荡倭营几番扩张现在军籍就有一万多人,战力又很不一般,确实应该不能再等闲视之,“舜咨说的在理,老夫这就下文给马司马,咱们好好议议人选。”

第398章 琉球攻略八 捷报() 
必须说明的是,内阁对于荡倭营的分拆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一来荡倭营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一个卫所,但是指挥官陈豹只是一个游击,任职与规模严重不配,也影响了军官的升迁;

    二来荡倭营活动范围北到天津,南到琉球,绵延上万里,陈豹张超汪直三人根本指挥不过来,所以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两个指挥中心,陈豹在北,张超汪直在南,文武太监三方互相牵制的制度本意根本无法实现;

    三来荡倭营的战力不俗,这个时候张超他们消灭大量倭寇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北京,但是被荡倭营击败的海贼,竟然可以攻灭琉球国,这让朝廷对荡倭营的战力高看了一眼;

    四来荡倭营的弄钱能力极强,张超上供了五十万两,而这显然只是他们收入的一部分,一只军队有钱意味着什么,谁都明白,为了防止荡倭营的军阀化,分拆是必由之举。尽管还有好几道防线,但是防患于未然是文官集团的共识。

    有了这四个理由,倪岳刚一提议就获得了丘濬的认可,当然荡倭营立功颇大,怎么把这件事做的漂亮些,就需要同马文升好好商议一下了。

    此时内阁虽然地位很高,但是兵部尚书马文升同样很受天子的宠幸,又能力非凡,所以对于兵部事务,马文升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内阁的票拟来到司礼监之后,这些太监们还在高兴之中。张超这一次同样给内廷也带来了不少的收益,所以他们高兴之下一律批准张超所请,也同意内阁任命汪直兼任驻琉球大使。

    但是对于分拆荡倭营,太监们有些担心张超等人的反应,所以决定拖一拖,问问他的想法再定,还有张超在人事安排上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出来,总不能让功臣吃亏呀!

    当然太监们内心是支持拆分的,根据他们的判断,荡倭营一年至少有一百多万的收益,所以不管汪直还是刘瑾,现在对他们的位置眼红的都不在少数。就算地方艰苦又如何,只要能来钱,刀山火海也可以一试。

    一个多月后,张超收到了萧敬的来信,张超皱着眉头,他知道荡倭营早晚要分拆,但是现在似乎有些过早,想了想,拆分就拆分吧,阻拦反而不好,再说早在弘治六年运粮时,实际上也已经拆分了,这个时候只不过是确认。

    就在张超沉思时,一个丫鬟跑了进来,“老爷,老爷,夫人要生了!”

    张超一下子就把此事抛到了九霄云外,赶紧跑到产房。三都澳位于福建北部,经济比较落后,当然春华自己是产科大夫,她也培训了好些徒弟,所以待在家中倒也不妨碍生产。

    第一个孩子生育总是十分艰苦,虽然有张超的陪同,但整整一天一夜的折腾,临近第二天天亮,筋疲力尽的春华才生下了一个男孩。

    张超抱着孩子递到春华身边,全身汗透的春华低头看了看孩子,然后细声说道,“当年王娘子生育,夫君你也是陪在身边。”

    张超愣了愣,突然笑着说道,“我差点忘了,当年还是你接生的明镇。”

    春华点了点头,幽幽的说道,“那时候真是羡慕王娘子呀!”

    说完这句话,不等张超反应,春华又转移话题,问道,“这个孩子,夫君准备取什么名字?”

    “就叫明远吧,”张超想了想,“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春华柔情似水的看着皱巴巴的小婴儿,“这个名字好,听着大气!”

    明镇出生时,张超要准备科举,明台出生时,张超不在身边,所以对于老四明远,张超就拿出了当年照顾栓儿的精神,快乐的当起了奶爸。

    想想穿越至今,他都有四个孩子了,严重违反了计划生育,但是现在咱也是富豪榜的一员了,算是完成了好些小目标,不在乎了,咱养得起。

    张超这边幸福快乐的时候,并不知道,此时倭寇俘虏和首级的入京,已经引起了巨大的风浪。

    斩俘一千多名倭寇,马文升拿到捷报看到这个数目时,只觉得脑袋晕晕的,张超是真敢吹呀。又仔细的看了下去,这些倭寇俘虏和首级已经离京不远了,难不成这是真的,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要知道让王越封爵的威宁海之战,也不过获得了几百个首级而已。

    将信将疑的马文升明白,到了弘治年间,明军的战斗力已经急剧下降,这个时候九边获得了几十个鞑子脑袋,就欣喜不已,视作大捷,一群人可以升官发财。

    前段时间,更是闹出了一个笑话,辽东传来捷报,边军大捷,斩杀了上百个首级,弘治皇帝高兴的要赶去太庙报告祖宗,但是被老奸巨猾的马文升拦住了。

    果然,派去的御史很快就传来消息,这些人是准备来大明朝觐的女真人,被边军灌醉了,然后咔嚓之后上报。就算这样,弘治皇帝也十分高兴,最起码这些边军很有些胆色,所以根本就没有追求此事。

    这两年张超送来了上千海贼的脑袋,朝廷对此很不以为然,以为海贼战斗力一般。但是海贼攻破琉球国,他们这才隐约感觉,情况有些不对,似乎海贼并不那么简单,那么荡倭营就可能确实干的不错。

    但是现在一口气送来了二百多名倭寇,还有一千多枚首级,这是很难欺骗的。如果作假,这些倭寇拷问之后,肯定会说出实情,到时候张超会吃不了兜着走。

    明朝与倭寇的交锋史是从太祖年间就开始的,这群东洋矮子一个个都悍不畏死,战斗力顽强,所以即便倭寇比不上鞑子,双方战力也相差不远。

    在永乐年间,明军曾经在辽东击败过两千多名倭寇,从此大明虽然有倭寇入侵,但是往往都是小规模的骚扰,大规模入侵几乎绝迹。而永乐年间的那场胜利,当时的指挥官辽东总兵刘江以功封广宁伯。

    这可是五伐蒙古的永乐年间,到了今天,张超等人立下的这个功劳如果是真,肯定可以封爵,这可如何是好?马文升不由得陷入沉思。

    他又一次拿出了报捷的文书,这是一场发生在琉球国的海战加陆战,对手是什么日本大名,明军都获得了大胜。而战斗的指挥官丁猛丁怀德都是试千户的小军官,张超汪直并不负责具体指挥。马文升点了点头,不由得对张超又有了一丝好感,人品不错,这些百户千户的功劳他都没有昧,确实难得。

    只不过张超如此报捷,倒也省了兵部不少麻烦,马文升笑着点点头,下令兵部派人迎接这些报捷的使者。

第399章 琉球攻略九 召见() 
兵部查问了俘虏,又检验了一番首级,确认荡倭营消灭的确实是入侵琉球的日本大名岛津氏。消息传播的很快,内阁,六部,翰林院,科道系统等等相关的,不相关的都跑过来凑趣,一股脑的上书恭贺朝廷获得琉球大捷。

    弘治皇帝得知之后,兴奋的无以复加。相比于他的父皇,弘治自问在他的治理下众正盈朝,朝中没有太监祸乱朝纲,没有老女人乱国,宫中没有争斗,士大夫忠心为国,国势蒸蒸日上,虽然天灾频繁,但是大明仍然人心安定,可以说他是大明的中兴之主。

    但是有一样,与成化年间相比,本朝的武功确实不值一提。一个哈密一个河套让大明头疼不已。

    套寇是北元正统小王子部落,用于成化晚年的纵容,此时已经陆续占据了河套地区,三天两头的侵扰宁夏延绥和大同三镇。更麻烦的是,小王子此时已经快要一统蒙古,大明一直对此束手无策。

    对于万里之外的哈密,大明就有些搞笑了。哈密处于明朝,瓦剌蒙古和吐鲁番三股势力的交叉处,为兵家必争之地。大明钦定的哈密王让吐鲁番欺负的如丧家之犬无处安身,以至于哈密两夺两失,要知道敌人不过数百而已。可是大明就是战守不定,以至于在西域和西蒙古,大明威严全无。

    到了此时,明军已经极度保守,朝中除了戴罪家中的老臣王越,也几乎没有拿的出手的将领,边军也只是一味的龟缩在长城之内,防守防守再防守,任由套寇年年扰边。

    没想到北边不亮南边亮,琉球国被海盗攻灭,大明扶危解难,帮助尚全复国,又帮助琉球全歼了日本的入侵,斩俘数千,这样的军功就算是太祖太宗时期也拿的出手,而且还在藩属国面前重树大明天威,扬眉吐气,太扬眉吐气了。

    另外前段时间辽东发生的丑事,虽然弘治百般遮掩,但朝野的耻笑还是让他觉得面上无光。

    所以弘治皇帝决定对荡倭营大加封赏以挽回影响。另外皇帝想召见功臣,问一问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对了,怎么排名靠前的功臣都没有过来报捷,只来了八竿子打不着的李鏊和一个千户三个百户?

    皇帝并不知道,张超是胜利惯了,不太在乎消灭倭寇的意义;汪直是知道其中的意义,但是不清楚朝廷的态度,不愿意太过宣扬;

    而普通将士则以为这一次又是跟从前一样,赏赐一二两银子就打发了。大家都是土豪,根本不在乎这点小钱。

    所以在南方的荡倭营上下知道这一次是大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都或多或少有所忽视。

    因此张超请求返回的李鏊和王六一起押运俘虏首级,李鏊是满口答应,作为新科进士,有幸掺和这样的好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

    再说到时候马兵部问上几句,只要他对答出色,也有利于未来的升迁。

    这一次出使不仅捞了上千两银子,还有这样的好事,张超真是够朋友,不枉他这一趟的辛苦。

    就在李鏊开心得意时,司礼监太监到兵部宣旨,让李鏊带着这一回报功的将士一起进宫,天子要亲自接见他们。

    天子亲自召见,还有这样的好事,李鏊大喜过望,急忙收拾了一下,然后通知同来的王六等人。

    这一次毕竟是入京而且还要押运两百多俘虏,王六是千户,又是担任过王越的侍卫,见过世面,所以张超让他带队,没想到这一次真的做对了。要是换了家英等人,面对皇帝和一群大佬,弄不好会怯场,有损荡倭营的威风。

    既然要面君,当然不能没有体面,所以有幸面君的王六等人都是顶盔挂甲,器宇轩昂。

    因为荡倭营有钱,所以荡倭营的将士但凡战斗,都人人披甲,所以上至军官,下至普通军士都有一套特质的钢铁打造的盔甲,反正是锻锤加工,成本不高。

    马文升也要随着一起进宫,见到这群军士,他上前摸了摸又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才问道,“王千户,尔等穿戴的盔甲非军中特制,哪里来的?”

    由于财政困难,明朝军中普遍装备的是棉甲甚至是纸甲,看起来挺保暖,但是效果肯定不如铁甲,哪里比得上荡倭营人人一身铁甲。

    王六当然认识这位兵部大司马,施了一个军礼,然后骄傲的说道,“此甲被称为板甲,军中陆营将士人人穿戴,乃是荡倭营委托铁厂所制。”

    马文升听完,目瞪口呆,这套盔甲或者称为板甲,一套怎么都价值几十两银子,荡倭营怎么可能装备的起?

    王六听完马文升的疑虑,反而有些奇怪,“板甲不贵呀,荡倭营一次订购了三千套装备陆营,也不过六万两白银,属下等只要出海几次,捕得几十条巨鲸即得。”

    马文升见王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