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超想了想,偏着头问道,“不知道晋叔是以什么身份来问我?是以朝廷大臣的身份还是以福建豪门的继承人?”

    杨旦无奈的摇摇头,“子卓兄,果然敏锐,想来你也知道小弟的苦恼。”

    张超点点头,表示理解,他诚恳的说道,“晋叔,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我的运河谈?在我看来,任何事都要一分为二的看,这次荡倭营拦路收银,想必很多福建大族心有不平,对为兄也是一肚子怨气。”

    杨旦点点头,只听张超继续说道,“但是荡倭营收银之后,那些船只其后一年进出大海都有荡倭营的许可,现在朝廷也默认了此事,那么海禁就等于事实上解除了,如此一来,福建人就可以大批出海,如此前后比较,闽人能够获得的收益我看远大于解禁前。”

    张超这么一番解释,杨旦当然听明白了,但是很多闽人获益不等于闽人大族获益。本来有了海禁约束,那些出海的商人老百姓无不仰大族鼻息。

    可是张超如果仅仅收些银子还则罢了,荡倭营还允许南直商人在双屿弄什么贸易区,允许出海的海商自由采购商品,这样一来他们还如何垄断货源,牟取暴利,总不能让他们也不顾体面出海吧。

    所以杨旦接着说道,“子卓此说确实有些道理,彭侍郎也很认同,虽然两千两一条船实在有些高,但也勉强可以接受,谁让朝廷现在困难呢。”

    张超笑着说道,“福建大族能如此想,当然甚好,如此我也放心了,想必也有些条件吧。”

    杨旦点点头,“他们希望子卓兄关闭双屿的贸易区,至于南直的商户,福建诸位也不会让他们吃亏。”

    张超心中暗想,这些福建人反应就是快,一下子就看到了他真正的必杀技。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双屿的贸易区是他的底线,是绝不能让步的。

    杨旦见张超不说话,苦口婆心的说道,“子卓兄,福建诸家的条件够优厚的了,他们这么顾全大局,朝中诸位都很认可,你也该满意了。”

    张超笑着摇摇头,“杨兄,按说你这么劝说,我自然也得给你这个面子。

    但是现在掺和到双屿的,已经不是我能决定的了,你恐怕并不知道,南京的勋贵,守备太监,南直的大族都有份参与进来,现在他们兴致正隆,想挡是挡不住的。”

    张超这么一说,杨旦只觉得头皮发麻,这个张子卓为什么要这么做,与他到底有什么好处,这是想着彻底砸锅呀!

    这就是眼光的问题,在张超看来,对外贸易的利益空前,足够养活无数的利益集团。

    可是在福建人看来,出海收益虽然大,但风险也大,容不下那么多抢食的人,所以他们一直觉得是张超入门无望,故意借着朝廷的名义逼着福建豪族让步,现在他们让步了,张超自然也该投桃报李。但是谁知道张超竟然想着鸠占鹊巢,如此只能拼命了。

    所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的开始了,这是福建豪族眼中的生死之争,自然手段会用尽,而作为始作俑者张超将不可避免的承担起最多的怒火。

第362章 这才是开始() 
杨旦离开了,满腹心事,对于这场张超挑起的争斗他是无可奈何,什么时候同科之间差距如此之大,到底是自己哪个环节做错了?

    张超拒绝了杨旦之后,立刻就开始起草奏折。他把这段时间自己的操作仔细的阐述清楚。他驳斥了以前那种禁海方式,认为根本没有效果。又列举了本朝自洪武以来的禁海往事,说明只有控制海洋才能保证海疆不被倭寇侵扰。

    他的奏折明确的说道,大明的海外走私贸易分成东西两洋,从福建去往日本的船只必经之地就是东番岛,只有卡住这里,朝廷才能做到主动,想收税就收税,想挡住倭寇就可以挡住倭寇,甚至想禁海也可以。

    所以张超明确的请求允许荡倭营在双屿,三都澳和基隆设置据点,以控扼中日贸易,同时阻挡倭寇的入侵。

    同时张超对于浙江巡海道等人的弹劾进行了一番驳斥,荡倭营既然被授权扫荡沿海的海贼倭寇,那么汪直作为荡倭营的监军太监当然有权力过问海防事宜。

    张超驳斥了他利用合作银制度为非作歹的事件,大军在外,没有后勤支援,出了问题谁负责?通过与荡倭营的合作,这些船户可以携带一些货物通过海路运输到其他省份,这里面是有足够好处的。

    那些说缴纳合作银的船户都是违反海禁,私自走私的商人,张超不予认同,沿海这么多的海防卫所怎么可能犯这样的大错,这是诬陷,要不然朝廷可以去查问呀。

    他表达了自己对合作银分配的看法,收到的合作银除了必要的军队支出外,其余的银两将交给朝廷,在此之前,他准备存在济世银行,等待朝廷的决策。

    事实上谁都知道张超的合作银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必须有一个说法,一个能够交代过去的说法,朝廷也仅仅只需要一个说法,你可以说这是帝国的虚伪,但这是必须的。

    还有那些针对张超在荡倭营中的行为各种非议,甚至以为他想借助荡倭营谋反一事,张超愤怒的进行了驳斥,有老子这样的谋反吗,这个荡倭营有勋贵,有太监,还有各种读书人,你说我要造反,先问问这些人答应不答应。

    是,确实有很多读书人是来自于济世学院,算作他的门生,但那是没人愿意从军,只要有人愿意,他愿意主动把济世学院的学生撤出来。

    表明了一下自己的心迹之后,张超很诚恳的说道,荡倭营本来就是试验一下读书人从军之事,肯定有各种不足,他希望天下的有识之士能够公正的看待荡倭营出现的种种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而不是一棍子打倒。

    连续写了好几封奏折,张超揉了揉头,转了转脑袋,他有些疲倦了。他又拿出了一些亲朋好友的来信,开始阅读。

    对于小妹生孩子他不在身边,以至于难产一事,他十分内疚,作为丈夫他太过失职了,他请求老丈人一家好好照顾小妹,千万不能再有事云云。

    然后是徐溥的来信,这位阁老忙于希望学堂的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不少学堂,老先生也诉说了一些苦衷,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有教无类的道理,嘴上说着漂亮话,可是行动却是百般阻拦。

    另外他对张超弄出的合作银很不以为然,认为此举有可能导致走私加剧,朝廷的禁海一事将名存实亡,希望他能够认真考虑。

    张超知道中国的士绅阶级通过垄断知识达到垄断政权的目的,没想到老徐到现在还没有回过味来,是彻底的单纯,还是故意这么一说,劝说他罢手?

    所以张超的回信就故意回避了此事,他说道,教化天下,让更多的人有书可读这件事是正确的,就算有些人有些阴私的想法,但大部分人总是好的,您老别想得太多了,好事多磨嘛。要是觉得压力太大,就多让年轻人练一练,比如我那个便宜弟弟徐骏。

    至于合作银,张超承认了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他也提到了就算他不收,海上的走私就少了?他这么一收,至少朝廷得了实惠,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这么做属于无奈之举,承认既成事实罢了。

    然后是一些商人的来信,张超并没有回信,他反而写给了华秀才一封私信,交代了一番,鼓励商人出海一事就由他暗自去鼓动,但是记住注意安全。另外要求济世医院迅速组建医疗队,人越多越好,同时收集相关药物,他有急用。

    写完了这么多,张超终于累了,他躺在床上,很快就睡了过去。累坏了他并不知道,这一晚并不那么安宁。

    这段时间,荡倭营到处收取合作银,已经引起了福建各方极大的关注和愤怒,一群朱皇帝老家的人跑到大海上问福建人收银子,凭什么,就凭船坚炮利吗?

    所以对于罪魁祸首,那个种痘秀才福建人真是百味交陈,从原来的感激不尽到现在的痛恨不已,因此就有几个昏了头的勇士想闯一闯军营,问问张超为什么祸害闽人。

    很明显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在护卫的刀枪下,这几个壮士悲壮的失败了,其中一个身负重伤逃了出去,他踉踉跄跄的闯进了一处毫不起眼的院子,然后普通跪在地上。

    “属下无能,连张超的边都没有摸到,就受了伤,只得逃了回来。”

    “本公子本来也没想过你能成功,能活着回来就好。至于张超,你们就算刺杀了他,又有何用?只要那封信留下就好。”

    这个刺客点点头,但是他的内心却有些糊涂,让我们去杀人的是你,现在说杀人没用的是你,我们的命不是命吗,但是他也知道自家公子的为人,最是狠辣不过,为了性命考虑,他只得闭口不语。

    “下去吧。”刺客很顺从的离开了院子,这位公子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刺杀从来就不是手段,而是态度。张超既然敢招惹福建海商,不知道有没有准备好足够的代价。

    听说他有娇妻爱子,还有兄弟子侄,对了,还有一个嫁了人的亲娘,当然我们都是文明人,不需要用这些手段,但是恐吓一番还是可以的。

    记住了,这才是开始。

第363章 鼓气() 
弘治五年七月,张超上书禀报朝廷,经过荡倭营将士的拼杀,已经捕杀海贼头目数十人,海贼一百多人,询问朝廷如何处置,另外张超反驳了浙闽官员对于自己的种种非议。

    同时张超也诉说了自己被刺的经过,另外附上贼人的威胁信,他同时弹劾福建地方官员对剿匪一事不予配合,甚至荡倭营购买粮食肉蔬都有困难。

    与此同时,浙闽两省的官员异口同声的上书弹劾张超擅权自重,同时表明绝大部分海贼都是良民,张超是杀良冒功。福建巡按御史弹劾张超举措乘方,专杀启衅,贪婪成性,掠夺民财等等。

    内阁三人看着案头堆着老高的奏章,不禁头皮发麻,张子卓也太有威力了,竟然引起了地方如此强大的反弹。

    丘濬有些纳闷的问道,“杨晋叔不是回了福建吗,怎么弄出了这个结果?”

    刘健苦笑的说道,“张子卓坚持已见,除了收合作银以外,他搞的那个什么贸易区也不愿意罢撤。这样一来,浙江还好,福建地方则是怨气滔天,这不,就打了起来。”

    丘濬想了想,点了点头,“张子卓看来也是成竹在胸呀!”

    刘吉摸着胡子,满意的笑着说道,“出海的收益超乎想象,南京的勋贵太监都掺和进来了,张子卓当然不会退,有这么多人支持他,他自然也不怕。

    真要感激他这么闹了闹,要不然朝廷还蒙在鼓里,浙闽地方到底贪了多少好处,这一回我等决不能善罢甘休。”

    谁都不是傻子,这么打起来,就说明出海贸易的收益之大远远超乎了想象,而张超能够抢来银子,总比福建地方独吞好,那支持哪一边还用说吗?

    “现在需要商量一个解决办法,让他们总是这么斗下去不是办法。”

    刘吉则摇了摇头,冷冷的说道,“急什么,让他们斗,咱们也要看一看到底哪些人掺和进来了,明年是京察大计之年,王三原不就是等着这么一天吗?到时候可别因为彭凤仪心慈手软。”

    刘吉这么说话,其他两人暗自摇了摇头,这两位算是杠上了,只不过刘吉说的确实有道理,让王恕清理一下浙闽官场也好。

    内阁对于张超和浙闽官员吵架,一直没有表态,杨旦就有些憋不住了,他找到了上官彭韶,“侍郎,您怎么也不说话?”

    彭韶叹了一口气,“晋叔,为官要看大势,这一局张超是胜券在握呀,咱们就不要掺和了,免得惹火烧身。”

    “我们没有输,没有输!你们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干什么?”

    福建泉州,福建沿海的大族正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这一个多月来,他们常规的办法都用尽了。

    他们各种排挤荡倭营,粮食物资都不允许老百姓售卖,又不断的挑衅军士,张超的办法就是把大军收在大营里整日集训,然后由刘瑾帮忙收购,甚至有的从浙江一带运了过来。

    见张超如此,横行惯了的汪直首先就不乐意,张超笑着解释道,“公公,要打人,首先就应该把拳头缩回去,现在我们占据主动,越是此时,越要稳得住,不着急。

    这一次事情是我挑起来的,福建很多中立的官员肯定有意见,但是我现在主动退让,他们反而会站出来为我们说话,毕竟荡倭营也是朝廷官军。”

    看起来张超是不断示弱,可是这不是他们这些大族想要的,他们要的是荡倭营跟老百姓起冲突,要的是死人,他奶奶的,这荡倭营真是邪了门了,这么守规矩,这还是官军吗?

    当然张超也不是一味软弱,他可是抓了不少海贼,现在正好审一审,当然为了避免嫌疑,他又找来了地方官和刘瑾来一个三方审问,如果有谁家倒霉被牵扯进来,荡倭营的大军就会迅速出动,毫不客气的拿人。

    这么对峙了半个多月,福建地方反倒是怂了,他们主动认输,不再骚扰驻军,张超也投桃报李,把关起来的子弟也放了出去,这样一来气氛倒是缓和了一些。

    双方这个时候的精力就放在了官场上,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没想到朝廷一点消息也没有,甚至理应派出来查问的御史都没有。

    这样一来,福建各家就有些丧气了,现在张超的双屿贸易区才刚刚开张,危害并不明显,他们还没有急迫之心,真要这么恶斗下去吗?

    至于恐吓张超这些下三滥的手段,张超就扬言,若是他的家人受到了什么损害,荡倭营就会巡查福建沿海,见到船只就会罚银,不听话的就直接击沉,你们可以试一试。

    所以这一次泉州聚会,众大族是唉声叹气,怎么这么倒霉,碰到了软硬不吃的滚刀肉?就在有人提议退缩,跟张超再商量一下,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鼓劲。

    “郑二爷,我们知道你胆气壮,可事已至此,咱们总不能真的跑到南直隶杀了张超一家吧。”

    “那倒不用,诸君,请听我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