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张超拿出了那枚狗头金和各色珊瑚时,汪直刘瑾这才明白张超这么拼命是有理由的,也是值得的。
“两位公公,现在到底金矿在哪里,规模有多大,下官并不清楚,但是下官已经让留守的官军在查证此事。所以请两位公公禀报天子,尽快调来一些有经验的探矿师傅,弄清楚金矿,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东番岛土人众多,为防止土人的干扰,需要在东番驻军,最好有监军太监,以保证金矿的安危。
其三就是,东番岛要挖矿,可能需要大量的矿工,这需要朝廷的支持。”
张超这么一段话刚说出口,刘瑾立刻就大喜过望,抢先说道,“子卓,你是真正的忠臣,你放心,咱家一定会呈报天子,尽快做到以上三点。但是此事你要管束好下属,不要到处声张。”
汪直皱了皱眉头,想了想没有说话,张超点点头,“刘公公,下官明白。”
刘瑾兴奋至极,得意而去,汪直看着刘瑾的背影,笑着说道,“子卓,这位刘公公虽然与咱家年岁相仿,但看到他,咱家恍惚看到了十几年前的自己。”
十几年的汪直是什么样的,张超没有见过,但汪直到了今日地位一落千丈,文官对他却还是极度警惕,不断有人弹劾,他当日该有多少威风,想想就可以知道。汪直此说,就是在提醒张超,张超点点头,示意他明白了。
“子卓,现在剩下咱们两人,你仔细说说这一次出海的体会。”
张超就把他这次出海的感觉说了出来,根本就是太仓促,还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但是财富来自于大海,郑和这句话没有说错,要解决大明的问题,不仅要出海,还要加大出海,大明禁海简直是愚蠢至极。
汪直听完之后,笑着摇摇头,“子卓,你可是文官呀!”
“恐怕朝野早已经把我当作阉党了,不管了,只要做成事,笑骂由汝,好官我自为之!”
汪直哈哈大笑,张超有如此说,显然他对自己目前的处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自从张超与汪直分工,汪直帮着张超在沿海折腾,张超则带着水营在大海上收税,这两件事一出,张超在文臣中的形象就有些乌漆麻黑了。
首先是张超与汪直的关系,在这件事情上已经暴露出来,两人至少有一定的合作关系。而汪直是什么人,文官的仇人呀,与汪直合作,张子卓吃错药了吧。
其次张超抢了那么多的银子,姑且不论这银子的性质,该不该收,朝中已经知道,一半归了天子内库,一半归了荡倭营充作军费,那大明朝廷呢,张子卓的立场到底在那里?
这一年的大明朝天灾极广,江南水患还在继续,黄河又泛滥了,弘治三年白侍郎修理黄河营建的水利工程,被大水一扫而光,甚至危及到了运河。
事实上此时已经冲毁了张秋河,截断了京杭大运河,朝廷已经危在旦夕。张子卓弄来钱竟然给了皇帝的小金库,过分,太过分了。张超并不知道,他的同科杨旦正日赶往福建,既是申斥,又是拉拢,还是妥协。
确实王恕挡了你的升官,但是朝廷并没有忘了你,也知道你委屈,但无论如何,你跟太监特别是汪直交往过密,这是不合适的。这不,你这次剿灭了如此多的海盗,朝廷已经给你升官,你着急什么。只要你改弦更张,前途还是光明的。
当然杨旦的到来,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这一次张超这么折腾,揭露出福建走私出海非常严重这一事实,作为福建人,杨荣的曾孙,福建历史最悠久的豪族,杨旦不避嫌疑,亲自赶了回来,就是一个目的,与张超妥协,你老兄闹也闹够了,该收手了。
第360章 谈话()
杨旦是吏部主事,他出身福建豪门,又是名臣之后,他年岁不大,一举一动又风度翩翩,以至于殿试结果出来之后,朝臣们都有些后悔,这样的人应该进入三甲的,比那个臭嘴钱福看起来要顺眼的多。
而土包子张超似乎看到了一个加强版的李启思,两人在京中有些来往,张超问候了一番京中同科的情况,杨旦也一一介绍清楚,这时慢慢进入了主题。
杨家与汪直是有深仇大恨的,成化十三年,杨旦的伯父杨泰与堂兄杨华胡作非为,暴横乡里,草菅人命,这件事被汪直新成立的西厂侦知,引发了一场通天大案。最后较量的结果是内阁首辅三元相公商阁老辞职还乡,文官集团损失惨重,阉宦势力甚嚣尘上。
而事件的导火索杨家则是家破人亡,几乎倾覆,要不是杨旦读书有成,杨家哪有翻身的机会,但即便如此,杨家还是给朝野留下了恶劣印象,即使杨旦表现很好也洗刷不清。
所以杨旦不能接受张超与汪直的交好,他意有所指的说道,
“子卓兄,你远在福建可能有所不知,你近来的争议颇多,浙江福建两省弹劾你胡作非为,与汪直勾结更是数不胜数。”
张超点点头,也不为自己辩论,“不知道朝中诸公是何看法?”
张超这么一问,杨旦反而不知道怎么回答,按说张超这么乱来,朝堂上早就是翻了锅了,可事情诡异的地方就在这里。
浙闽两省的意见很大,一是为张超收的合作银,一是为汪直,也有些一些御史推波助澜,但是内阁六部的大佬都没有怎么表态,甚至天子也留中了一些奏折。
这一次南下,彭侍郎召见杨旦,杨旦就提及了此事,想问问前辈为何朝中大佬不表态,这不是纵容张超吗?
彭韶无奈的说道,“张超本性是一个爱惹事的人,他在南直隶,南直隶不安,勋贵也被折腾的不轻。现在到了浙闽两省,浙闽两省要是没有反应,那才反常。两省反弹越大,朝廷就越要支持张超,你在中枢也有些日子了,这一点还看不出来吗?”
彭韶这么一点拨,杨旦立刻明白过来,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说到底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张超被派出去就是为了折腾地方的。
浙闽两省这两年闹倭寇,事情也不算太大,朝廷把张超派出去就是因为朝廷对两省海防十分不满,两省海防那么多的官员军队,一年消耗那么多的钱粮,可到头来倭寇想来就来,想杀就杀,那朝廷养着他们有什么用?
还有福建的走私,越来越厉害,中枢怎么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派张超过来敲打一下,目的就是如此。
张超也超额完成了这项任务,但是得罪官场的事情他不出面,却把汪直派了出来折腾。这一点出乎了朝廷的意料,汪直也不是张超的牵线木偶,他为什么会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至于张超收合作银,这等同于收海商的税,朝廷欢喜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反对,至于收到钱之后他的分配,也是出乎意料。
因此张超超额完成了朝廷赋予他的使命,但是具体执行过程中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这是朝廷不能接受的。所以杨旦此来,就是要消除这些小算盘,而派出张超的同科,本身就代表了善意。
“晋叔,巡视沿海海防是汪公公主动请缨,我总不能拦着,反正他折腾一下也好,正好发挥了汪公公的长处不是,别人不知道,你应该很清楚呀!”
张超这么一说,杨旦哑口无言,他最后只能无奈的说道,“子卓兄,汪直胜似老虎,别人不知道,我们杨家可是有切身的体会,你与他来往千万要当心。另外人言可畏,你不要忘记了王越的前车之鉴,汪直不是李广,你跟他交往有百害而无一利。”
张超很无奈的点点头,“晋叔,朝廷制度如此,如之奈何。你也知道,我曾经被汪直打过板子的,如果可以选择,我当然不愿意跟他混在一起。但是为了国家大事,就算个人名声有些损害,那也只能认了。”
张超这么说话显然是想着澄清此事,杨旦内心是不是相信并不重要,他过来不是跟张超吵架的,所以当然也就认可了张超的这个说法。
张超突然想起了李广,这个会玩弄鬼神的太监,杨旦竟然这么说话,是不是他做了什么?
“晋叔,李广现在又做了什么?按照你的说法,似乎与李广交往难不成还有些益处?”
杨旦笑了笑,自从太子出生之后,这位李太监就彻底抖了起来。很多大臣都与李广有着这样那样的交往,甚至于远在河南老家的王越也让人带着礼物拜会了李广。
但是到了此时,杨旦又有些奇怪了,张超在京师把李广打了一顿之后,这两三年以来他也从来没有想过修复彼此的关系,因为李广在京中说张超的坏话这两年早已经不是新闻。
对于这一点,京师文臣实在想不通张超的脑洞,如果张超想勾结太监,也轮不到交往臭名昭著的汪直呀,所以杨旦想到这里,只能承认张超也许说的是实话,他确实是委曲求全?还是与汪直的闺女真有私情?
杨旦很快提到了另外一件事,黄河又破堤防了,甚至运河也岌岌可危。他沉重的说起了在运河两岸的见闻,到处都是死人,地方损失惨重呀!
张超生气的说道,“弘治三年,我就说过,白侍郎治水糊里糊涂,整个进程缺乏足够的谋划。
他要开月河,光说道理谁都明白,可是却没有细化,这么大的工程朝廷要决策,不是他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决定的。
现在黄河又出事,这才几年呀,可惜了当年我费尽心思弄来的几十万两银子都百花了!现在又要来,你当我家里有藏宝盆呀,念一声就有了银子!”
杨旦静静的听张超发完牢骚,这件事情张超确实有抱怨的权力,但是听到最后,杨旦突然笑了起来,“子卓兄,在天子眼中,你就是有着藏宝盆呀,你今年给内承运库可是送了不少银子!”
张超眼睛一眯,似笑非笑的说道,“晋叔,朝廷派你过来,恐怕这才是目的吧。”
杨旦默然,张超叹了一口气,“不瞒杨兄,这件事我也没有办法,若是一开始告诉朝廷,我这合作银不要说收,提都没法提;但是现在,就算有无数御史弹劾,合作银想罢也罢不了,杨兄,你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杨旦已经听明白了张超的意思,事实上他出京之前,彭侍郎也有此叹,张子卓竟然用这样的办法绕开了海禁,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第361章 谈崩()
张超说的没错,他脑洞大开收起了合作银,捅开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东南沿海的走私已经十分严重。张超突然这么一闹,让北京的天子和大臣们也都看到了这里面蕴含的巨大利益。
偏偏现在又遇到了南北都有灾,中枢没钱,还要养活九边大军,那天子和朝廷自然想从这一块入手。张超已经开启了一个先例,用大军卡住要塞去收钱,显然十分成功,那么现在中枢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件事情做的更加完美。
至于重启海禁,皇帝知道,大臣们也知道,前几代皇帝都没有堵住,现在有了荡倭营就能堵住吗?张超能收到钱,朝廷也有好处,这样就不错了,先顾眼前吧。
而彭韶能够说服众位大佬,派出同为福建人的杨旦,也是因为他看出了其中的奥秘,张超收海商的银子是大势所趋,挡是挡不住的,这个时候派出杨旦,已经是他诸般承诺,大家看着他的面子才认可的。
也是因为福建的事情要是没有地方豪强的支持,总像张超这么硬来迟早会出大事,现在既然恶人张超做了,我们做做好人多好呀。
杨旦斟酌再三,“朝中诸位对子卓收合作银虽颇有争议,但木已成舟,朝廷也不欲追究此事。”
张超听完,十分欣喜的笑着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但是合作银应该全部上缴兵部,不能由荡倭营与内廷私自分配,这一点不容动摇。”
朝廷漫天要价,张超自然得还价,他头疼的说道,“荡倭营在海上巡逻,风险很大,又要自筹经费养军,又要捕鲸,还要驻防荒岛,不给他们足够的好处,恐怕这些丘八不会那么听话的。再说天子已经尝到了甜头,想收回来?”
张超摇了摇头,“晋叔,还是你跟刘公公去谈吧。”
杨旦哈哈大笑,张超也接着笑了起来,“子卓兄,你到底意欲如何?”
“荡倭营是用银子喂出来的精锐之师,花费甚大,想让他们效命,不花钱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收到的银两荡倭营要拿到两成,至于其余八成,由朝廷和天子自己商议,我看若是一时半会议不出结果,干脆这笔银子就存在济世钱庄,到时候可由圣旨提取,这样朝廷还可以赚些利息,咱们何必操这份心?”
张超这个主意包藏着祸心,看起来这个主意确实不错,但是张超知道皇帝绝对不会认可,皇帝可能被大臣忽悠,但是太监们不是傻子,这银子不在内承运库,根本就不是内廷能够说的算的。
但是张超对杨旦这么说,这是他身为文官绝对的政治正确,杨旦当然很认可。至于张超说荡倭营要拿两成也好,三成也罢,杨旦都会答应,因为具体能收到多少,谁也不知道,朝廷这就是把这一块承包给了荡倭营,能收到多少需要看他们的本事。
张超突然想起来什么,说道,“这次我出海到了鸡笼,见东番岛虽然荒凉,但是可耕之地甚多,我想请朝廷允许,招收一些老百姓去东番岛种地,所得也可以满足驻军花销。等日后汉人多了,也可在东番设官治理,如此岂不美哉?”
杨旦听完,心中暗自摇了摇头,张超这是典型的以已度人,他以为朝中官员都是他呀,有谁会如同他那样胆大,都是进士了,还跑到海外去攻打海贼,在东番岛设官,老鬼才会过去。
只不过张超想种地,招募人手,这倒是一件好事,谁让福建人那么多,地那么少呢。所以杨旦笑着点点头,“如此甚好。”
杨旦这个时候十分艰难的问道,“子卓兄,你今年准备收多少合作银?”
张超想了想,偏着头问道,“不知道晋叔是以什么身份来问我?是以朝廷大臣的身份还是以福建豪门的继承人?”
杨旦无奈的摇摇头,“子卓兄,果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