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守仁懵懵懂懂的告别离开张府,他需要好好理一理今天张超的谈话,原来同样是格物,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区别。

    总算是忽悠走了王守仁,张超叹了一口气,这还是初级版本的王阳明,等他人情练达之后,可就不好忽悠了。

    王守仁跑到张超处从军的消息很快就被谢迁知道了,谢迁简直是哭笑不得,他与王华是同乡好友,又是录取王华的房师,所以对王华这个很有个性但才华横溢的儿子是知之甚深。倒也不觉得奇怪,只是赶紧让人找到张超,让他把王守仁送到驿馆。

    这段时间谢迁过得非常不顺,他一个风度翩翩的翰林学士整日里与阴阳怪气的焦芳,粗鄙无耻的太监刘瑾混在一起,与权贵的管家和商人这样的人物斤斤计较,讨价还价,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无奈和憋屈。

    更头疼的是,这些人的说话模式和思考方式与官员们完全不同,一点都不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话语还粗鄙不堪,往往闹得他是哑口无言。

    这就引起了嫉妒羡慕恨的老前辈焦芳的冷嘲热讽,原来一个天下有名的学士就这种水平,往往这个时候,那个该死的太监刘瑾就躲在一旁,哈哈大笑,让谢迁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但是谢迁知道他出来这一趟是多么的困难,所以无论焦芳如何讽刺,刘瑾如何看笑话,他都咬紧牙关,坚持参与进去,他不能让人看笑话。

    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更何况谢迁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物,他很快就适应过来,知道如何与这些人打交道,从一开始的焦头烂额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得到锻炼的谢迁觉得这一趟收获颇丰,这样的风采让徐溥也很吃惊。没想到经过简短的锻炼之后,谢迁竟然隐隐有脱胎换骨之相。

    师生两人讨论了朝中大事,对于谢迁提议他重新出仕一事,徐溥很坚定的摇了摇头。

    “于乔,若是数月之前,你有此提议,老夫甚至会欣喜若狂,但是今日嘛,老夫却早已息了出世之心。”

    谢迁十分奇怪徐溥为什么这么做,徐溥就把他这段时间在张超身边的见闻跟谢迁说了说,最后他感慨的说出了真心话,

    “朝中有无老夫,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就算刘博野权势熏天又能如何,他也不能改天换地。但是在南直隶,老夫却隐隐感觉到了一股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

    你能想象一座工场能织出几十倍的布匹吗?你能想象可以在大海上捕杀鲸鱼吗?老夫万万想不到,张子卓所说的提高生产力竟然有如丝威力。

    老夫到了现在已经十分迷惑,对于这样的惊天巨变,圣人所说到底能不能解释这一切,是我辈不能体会圣人之意,还是张子卓所说的历史局限性?

    与圣学的千秋万载相比,一时仕途的得失又何足挂齿?老夫心意已决,于乔你若是不能理解,还是先去看一看那些工场吧。”

    徐溥这么说话,谢迁是将信将疑,所以他带着疑问跑了几家工场之后,也被震撼的不轻,他这才明白徐溥所言确实是有感而发,这个世道到底是怎么了?那么面对这样的变化,他又该何去何从?

第342章 怄气() 
谢迁一边想着心事,一边等待着王守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现在的绍兴,王家和谢家正如当年的王谢一般,如初生的太阳照射着耀眼的光芒。作为两家后人之中的佼佼者王守仁更是备受期待,被视为状元之才。

    所以对于王守仁的种种匪夷所思之举,王华和谢迁都视作年轻人的锐气,所以不仅仅没有摧折,反而多以鼓励为上,当然了想成为圣贤的野心还是太大了些。

    但是王守仁想从军,这就让谢迁不能接受了,所以他要好好敲打一下王守仁,没想到却见到了一个充满着迷茫和求助甚至是沮丧的王守仁。

    谢迁一肚子的责备之意突然间被迷惑代替了,开始仔细盘问起王守仁,当得知了张超与王守仁的谈话时,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到了最后谢迁只能说道,“守仁,张子卓是当世奇才,你要待在他身边学习一二,叔父不会阻拦,但是你绝不可以从军,你父亲也不会同意的。”

    王守仁却出奇的乖顺,“侄儿明白了。”

    见王守仁这般,谢迁心中暗自惊喜,没想到这个眼高于顶,才华横溢的晚辈也有被人镇住的一天,只是王守仁却也不能如此颓废,于是他笑着说道,

    “守仁,何止是你,就连我的恩施徐阁老也对张子卓十分看重,现在就住在张家,时常与张子卓讨论,你这些疑惑,可以去问问他老人家。”

    这一次王守仁十分痛快的答应了,于是谢迁手书一封,王守仁就这样成了张超编外的幕僚,跟随着张超一起扩军,一起训练。

    王守仁摇身一变变成自己的幕僚,张超一点都不奇怪,让这样的人物从军本来就不可能,他是知道王守仁平定宁王之乱的往事,所以在扩军时十分看重王守仁,往往都询问他的意见。

    此时的王守仁十分年轻,对于军事确实很感兴趣,但是很明显纸上谈兵的意味更重,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往往十分肤浅幼稚,与半坛子水的张超正好半斤八两。然而在推演兵棋时,两人就显露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两人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张超崇尚用兵唯正,所以他对军队的要求就是纪律加钢铁,张超坚信精锐有训练有纪律的士兵可以击破任何敌人,所以荡倭营独有的军阵就如同一个乌龟壳一般,坚不可摧。

    而王守仁则很有军事天赋,他总是能猜到张超的每一步打算,但是无论他怎么折腾,碰到张超的乌龟壳却只能望而兴叹。

    这种特殊的兵棋推演也引起了汪直的兴趣,没想到军队的一切都可以用数据来代替,进行推演,虽然是纸上谈兵,但确实有些意思。

    心痒之余汪直也掺和进来,王守仁是读书人,对于大太监汪直一向不假颜色,汪直早已司空见惯,倒也不在乎王守仁的不敬,反而挺喜欢这个有个性的状元公子。

    与张超不同,汪直是真正带过兵的,所以在兵棋推演时王守仁的种种不足就暴露出来,但是王守仁十分聪明,同样的错误不会犯第二次,这也让汪直刮目相看,直夸此子有军事才华,王越后继有人了。

    反而对于张超,汪直是一脸的瞧不上,只知道装乌龟,扎硬寨,打呆仗,这样的人竟然被彭韶这个外行看作是军事奇才,真是瞎了眼了。

    张超被汪直这般嘲笑,他知道自己有几两水平,当然也毫不生气。等汪直说完之后,张超笑着说道,

    “汪公公,我善于理财,日后我率领的军队一定会兵精粮足,如此我只要稳扎稳打就可以获胜,最起码没有失败之忧,既然如此,我只需要以力服人,为什么要费劲心思想着用奇?

    在我看来,用奇只是弱者不得以之举,一旦失败就可能有倾覆之险,所以我看荡倭营还是用我这一套靠谱。”

    张超说完,王守仁若有所思,汪直则是哑口无言,只得悻悻的离开了。

    汪直回到自己的居所,想起刚才的一幕,摇摇头,没想到张子卓竟然是这样的带兵法,联想到张超种种治军的手段,这就是所谓的战胜在战场外吧。

    就在他沉思的时候,义子汪钰稍稍的敲门进来了,汪直见到他点了点头,“你妹妹现在如何?”

    原来前些时间,芷萱报信,春华突然从北京回到南京,萧敬都看在眼中,他倒是没有阻拦,并且他写信给陈祖生告知了春华在北京的情况,然后陈祖生又让汪钰去了松江府报信。

    汪直现在复出,看来张国丈也不会拿汪直如何,所以陈祖生以为再要隐瞒汪钰已无必要,想着干脆借此促成父子再度相认。

    但是汪直却比较小心,别人可以大意,他绝不可以大意,所以父子虽然相认,但他还是很小心,唯恐别人察觉,只是现在在军中,才稍稍松懈。

    “妹妹得知真相后,哭的十分伤心,怎么也劝不住。她一切都好,只是担心爹爹的身体,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伺候爹爹?”

    汪直摇摇头,“好不容易出去了,还回来作甚?春华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好名声,正好可以嫁一个好人家。”

    汪钰有些犹豫的说道,“妹妹还是想回到老人家的身边。”

    “胡闹,”汪直大怒道,“都这么大人了,又成了李学士夫人的义女,怎么还这么不晓事?

    你回去告诉春华,让她专心找一个好归缩,不要总是东挑西挑,满不在乎,要知道女儿家的青春有限,再耽误下去就成了老姑娘了。

    你跟春华说,就算咱家死了,她也不要出现,这是为了她好,明白吗?”

    汪直这一通火一发,汪钰只得灰溜溜的回去见妹子说明汪直的想法,汪春华听完,一言不发,泪流满面,她突然站起身来,拿出了一把剪刀,坚毅的说,

    “爹爹不认我,不就是想我有一个好归缩吗?现在我不嫁人了,回到他身边,总可以了吧。”

    说完之后,汪春华剪下了自己的辫子,“我汪春华今日剪发明志,一日不与爹爹团聚,一日不嫁人。”

    汪钰目瞪口呆的看完了这一切,春华竟然如此怄气,就不怕气坏爹爹吗?

第343章 殃及池鱼() 
妹妹一遍孝心,又这么刚烈,汪钰顿时就麻了爪子,他不想汪直与春华之间为此有什么疙瘩,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找一个人来劝一劝爹爹。

    很快他就想起了张超,妹妹在张家的济世医院,爹爹又与张超交好,他来当这个和事佬在合适不过了。

    汪钰到张府拜访,张超正在和老丈人聊天,听到汪钰来访的消息十分好奇,王老丈人沉吟道,

    “子卓,汪大公子是客人,你好好接待下呀!”

    张超点点头,就把汪钰请了进来,汪钰见客厅里不仅有张超,还有一个老者,有些好奇,莫非这一位就是传说中的徐阁老。

    张超笑着说道,“汪百户,这是本官的岳丈也是本官的授业恩师王老先生。”

    汪钰很客气的见礼,王老丈人点点头,汪直的家教不错,他笑着说道,“大公子,你们谈。”

    汪钰于是结结巴巴的说出了妹妹的事情,希望张超帮忙劝一劝汪直。张超听完怎么觉得这么耳熟,他不由得看向老丈人,没想到老丈人也看向他,很显然两人想到一块去了,这个汪大小姐怎么跟小妹一样刚烈。

    老丈人则是想到了另外一层,会不会张超就喜欢这种性格的女孩子,所以才对这个汪大小姐另眼相看。

    张超很爽快的答应了汪钰的请求,在他看来,汪春华与汪直根本就分不开,汪直此举不过是掩耳盗铃,无论汪春华嫁给谁,男方家族都要考虑汪直,不管他认不认。

    张超见到汪直,寻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就把汪钰拜托他的事情跟汪直说了,汪直听完怒气满面,一言不发,恶狠狠的盯着张超,直盯得张超有些莫名其妙,直起鸡皮疙瘩。

    “张子卓,如此不正好符了你的心意吗?”

    张超一下子愣住了,他不明白汪直到底什么意思。

    汪直见张超一脸无辜的表情,更是生气,“张子卓,咱家待你不薄呀,你竟然想着咱家的女儿给你做妾,真是痴心妄想!”

    张超听完大吃一惊,连忙道,“公公,我对春华姑娘从无非分之想,您哪里听来的?”

    汪直恶狠狠的说道,“春华姑娘也是你能喊得?”

    继而顿了顿,怒道,“没有更好,咱家只这么一个女儿,爱如掌上明珠,除非你休妻,不然想都别想。”

    汪直说完,甩甩袖子直接离开了,留下了张超呆呆的发愣。联想到黄老的言语,他猛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是不是外界都以为他和汪春华有些瓜葛?

    他确实欣赏汪春华的个性,有点后世女强人的风采,但是这并不代表张超会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小妹正怀孕着,他可不想小妹胡思乱想。

    所以张超回到府中,叫来了丁秀才,想让他打听一下外界的看法。他说完意思,丁淳就哈哈大笑,“子卓,你这反应也太迟了,外面都知道你喜欢汪娘子,只是碍于夫人一直没有纳进门,但这也是迟早的事情。”

    张超板着脸问道,“外面都知道?哪里的外面?为什么独独我不知道?

    这些人都是傻子吗,那是汪直的女儿,李学士夫人的义女,怎么可能给人做妾?”

    丁淳很奇怪的说道,“汪直是个太监,无论汪直李夫人如何看重,汪娘子都是一个孤女,子卓你是国朝一等一的名士,无论是名望人品,还是家世财富,纳汪娘子为妾都是她的福气,要不是汪娘子出污泥而不染,她哪里配侍奉你?”

    张超听完,哭笑不得的说道,“这都是谁说的?”

    丁淳得意的说道,“国子监上下都这么说,子卓,你已经说服夫人,准备办喜事了?”

    张超只能说大明朝的书生真是迷之自信呀,什么都敢想,怪不得后来变成什么都敢做。

    张超正色说道,“丁兄,此事关乎汪娘子闺名,必须慎重,你对外严肃澄清此事,汪娘子冰清玉洁,与我从无瓜葛,请诸君不要误听流言。

    张超现在不会纳妾,未来也不会纳妾,我与夫人相识于微末,有夫人相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听张超这么说话,丁秀才虽然张大了嘴巴,感到十分震惊,但是张超一旦这么说话就表示他决心已定,所以他虽然十分疑惑,但还是执行去了。

    张超知道,小妹肯定知道外面的流言,但是她从来没有跟自己提及过,要么是相信自己不会出轨,要么就是自己没有信心,害怕纠结之下不敢提及。如果是前者,张超一定会很欣喜,但是如果是后者,他就很担心了,特别是小妹怀着孩子,要是抑郁在胸很容易出事。

    张超轻轻的推开房门,小妹正斜躺在睡椅上看着两个孩子嘻戏。见张超进来了,小儿子国镇摇摇晃晃的扑到他的怀中,爹爹叫个不停。张超一把抱起小儿子,“国镇,今天乖不乖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