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人都知张超与丘濬关系更好,所以丘濬需要撇清其中的关系,但是刘吉对此毫不在乎,也是因为他想借机拉近与张超的关系,那么独享对张超的超擢之恩显然更好。

    而首倡此事的刘健则是回想起昨夜的访客。刘健是河南洛阳人,少年时在河东读书,因此在山西有很多朋友。

    这位访客也是山西人,他是刘健贫微时的同窗,当年读书时颇受这位老同学的资助。现在他贵为阁老,能够见到老同学,当然感触颇深,很是话了一下当年。

    等聊了一段时间,这位同窗就主动说明了来意,

    “希贤兄,你现在贵为阁部,能见我一面,愚弟真是感激涕零。愚弟这一次过来,没别的请求,只是希望张子卓不要再折腾盐政了。”

    刘健默然不语,张超关于盐政的想法他当然很清楚,那就是彻底的推倒重来。

    盐场一承包,承包商卖出去的都是官盐。按照张超的设想,盐运司哪还有什么用处,当然可以顺理成章的撤销;承包商或者直接贩卖,或者批发,谁来买都可以,根本不受食盐专卖的限制,到了那时朝廷也不用发放什么盐引。如此盐价有了充分的竞争,一定会有所下降。

    所以张超的改革设想是朝廷满意,老百姓满意,唯独盐商盐运司地方官员不满意,这群人简直气疯了,这是砸他们的饭碗呀!

    当然张超也不傻,他拉上了皇亲国戚各地豪强,让他们出股份成为承包商,所以反对张超的声浪有多强,支持他的也有多强。

    倒是夹在中间的内阁有些难做人,现在刘吉已经公开站在了张超一边,丘濬的立场也不用说,唯独他一直没有表态,这不就有人来催了。

    “王兄,天子和首辅的态度都很明显。”

    这位王兄沉默了,半晌他才说道,“希贤兄,你若是觉得为难,愚弟也不勉强,但是让张子卓高升,总不难吧。”

    刘健眉毛一挑,这倒是新鲜事,转而他就想明白了,只要把折腾的张超请走,王兄等人就有喘息的机会。

    “如此也只能拖延些时日。”

    “小弟明白,我等准备支持叶部堂,明年朝廷一定会有翻倍的盐税。”

    刘健听完,终于动心了,说到底朝廷动盐政就是钱不够花,现在既然有了翻倍的收益那就足够了,那朝廷还按照张超所说大动干戈作甚,一动不如一静嘛。

    刘健突然明白了张超最大的用处。谁敢不识相,不听话,就把张子卓放出去,折腾一番,等听话了再收回来,如此一定会天下太平。

第329章 皇子() 
刘吉的票拟很快就提交到司礼监,此时覃昌已经退休,萧敬李荣分掌掌印秉笔。

    李荣笑着说道,“老萧,外廷真是挺看重张子卓的,张超才出仕几天,这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四品大员?”

    萧敬也挺吃惊,“我看刘棉花是在跟王老头赌气,才故意这么票拟。只不过真要说起来,张超的功劳确实够了,不对,应该说远远超过了。”

    李荣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批红吧,等皇爷得空看过之后,咱们再用印。反正文臣吵架也跟咱们无关,看看热闹也好。”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候萧敬说道,“我看还是等那边的消息出来后,咱们再拿给皇爷看。

    只是这南京的联名奏折看起来很着急,需要立刻诏准,先用印,直接下发,想必皇爷也不会怪罪咱们。

    内阁也要十万两?看来张超这弄钱水平真是一等一的,给他升官朝廷真是不亏。”

    李荣指着萧敬笑道,“老萧,你这么说就有些刻薄了。内阁可不是什么商贩。”

    “要是内阁真如商人那样做事未必不是好事,最起码朝廷会省了不少冤枉钱。

    你看看这几年占城的使节来来回回多少趟了,非要朝廷做主阻止安南的侵略,可是朝廷哪有那个实力,没办法只好以礼相待,不断的拖延。

    但是朝廷又要维持一个天朝上国的面子,所以只能做一些亏本的朝觐生意哄着这些藩属国,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面子里子都没了。”

    萧敬这么一说,李荣也叹息道,“咱家看过运河谈,张超和徐溥争辩时,就非常鄙视此事,他还拿日本使节闹事为例,认为朝廷此举是内残外忍,不合义利之道。”

    萧敬听完点点头,“张超说的没错,此事朝廷本就是掩耳盗铃,当年土木之变也是因为朝廷吃不消瓦剌三天两头的朝觐才惹出的大麻烦。”

    “事已至此,如之奈何。张子卓说得倒轻松,要是朝廷真斤斤计较,估计没几个藩属国会来朝觐。”

    两人无奈的苦笑了一番,这时候李荣有些犹豫的问道,

    “老萧,你说皇爷到底是什么想法,这万一生的是皇子,可就是太子呀,就这么瞒下去?”

    “咱家看皇爷的意思就是如此,谁让皇爷吃过的苦头太多呢。”

    “咱家觉得不难呀,到时候立妃就是,现在这样咱家总觉得不妥,万一流传出去,皇爷皇后都脸上无光。”

    “老李,你也是从天顺成化年间熬过来的,钱娘娘晚景如何你不会不知道吧,皇爷这是真心为皇后着想呀!”

    “唉,钱娘娘多好的人呀,可惜了!”

    两个大珰沉默了,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跑了过来,“两位老祖宗,那边有动静了!”

    萧敬和李荣对视了一眼,两人都喜出望外,他们等这一天整整等了四年了,总算是要发动了,要是生了一个带把的,那就内外都安心了。

    两人随着小太监来到一处宫殿,在正殿却见到了正着急的走来走去的弘治皇帝,房内不断传出女子撕心裂肺的惨叫声。

    弘治见两人过来,连忙让他们免礼,然后抱怨说道,“朕欲入内一观,可王女官就是拦着朕,真是岂有此理,你等好好说说她。”

    萧敬连忙恭身说道,“皇爷,女子产房不详,您怎么可以入内?”

    “朕听李女官说过,张超夫人生产时,张超就入内过。”

    “张超只不过是臣子,您岂能自轻跟他相比。”

    弘治不耐烦的说道,“由你,由你,朕虽为万乘之君,却远不如臣子自在。”

    萧敬只好陪着笑说道,“皇爷,您请宽心,有李女官在,皇子一定会无碍的。”

    弘治听完,总算是耐下心,这才坐了下来。

    弘治总算是安抚下来,萧敬又瞥了一眼旁边木愣愣坐着的张皇后,心中一哂,真是好命呀,要是在前朝,就这样的嫉妒性子和那样的家人,早就失宠了。

    就在殿内众人各怀心思之时,里面生产的女子终于分娩了。随着新生儿的一声啼哭,一个新生命诞生了。

    “姑姑,是个皇子,有六斤八两呀!”

    那个女子听到之后,虽然满头疲惫不堪昏昏欲睡,但此时猛的清醒过来,她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凄凉的说道,“李姑姑,能不能把皇子抱过来,让奴婢看一眼,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李芷萱也很难过,只是此时她更要安慰产妇,“郑姑娘,你养好身子才是,再怎么说,你也是皇子的生母,皇爷不会亏待你的。”

    郑氏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芷萱把宝宝抱了过来,笑着说道,“小皇子有些累,已经睡着了。刚才还打了个哈欠,真可爱。”

    郑氏扭头看了宝宝一眼,男子似母,她看到小皇子跟她有些想象,眼泪又不由自主的流了出来。这个时候帘子猛的被掀开了,王女官急步走了进来,“孩子生了,还不赶紧抱出去,李芷萱,你磨磨蹭蹭做甚?”

    李芷萱听完,只好用抱歉的眼神看了一眼郑氏,这才抱着孩子出门。刚出门,王女官瞪了她一眼,一把抢过孩子,急忙往外走去。

    王女官走出门,跪倒在地,高高的举起皇子,喜气洋洋的说道,“奴婢恭喜陛下,是一个小皇子。”

    弘治小心翼翼接过新生儿,此时小皇子已经睡着了,看着小小的婴儿睡梦之中皱着眉头,弘治欢喜之余有些担忧的说道,

    “李女官,皇子怎么会皱着眉头?”

    李芷萱本来有些忧伤,见皇帝笨手笨脚,跟其他的新手父亲一模一样,她捂着嘴强忍着笑意,

    “万岁爷,新生儿都是这样的,小皇子有六斤八两,哭声很响亮,日后一定会活泼可爱。”

    弘治十分满意,“李女官辛苦了,赏!”

    芷萱连忙谢恩,这时候弘治问道,“皇子的生辰八字是什么?”

    萧敬回道,“皇子生于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申时,按照时日月年支辰正好是申酉戌亥,贯如连珠,此乃大富大贵之相呀!”

    一旁的李荣听到之后,突然想起了什么,“这支辰似乎有些耳熟。奥,对了,此支辰与太祖高皇帝一般无二,可见小皇子一定会如同太祖一般创基立业,恢宏朝运,大有作为。”

    弘治听到之后,欣喜若狂,不由得仰天长笑,笑完之后,他连连说道,“祖宗积德,祖宗积德呀!朕有后了!”

    张皇后此时也反应过来,她勉强露出笑脸准备恭喜天子,弘治却一把抓住皇后双手,把她扶了起来,“皇后,这是我们的孩子,你一定要牢牢记住,”

    弘治又扫了一眼四周,坚决的说道,“这是朕的长子,也是皇后的嫡子,尔等一定要记住,记清楚了,若是传出了什么胡言乱语,唯尔等是问。”

    芷萱连忙下跪,跟着萧敬李荣等人一起道,“奴婢遵旨。”

    芷萱在心中庆幸,幸亏提醒了黄大夫,要不然他们都会陷在宫中,突然间她又一次想起了济世医院的点点滴滴,想起了张超,那时候多单纯,多么美好呀!

第330章 批准() 
弘治刚刚说完,张皇后立刻喜极而泣,她难以压抑自己内心的激动,流着泪说道,“臣妾,臣妾多谢陛下的厚恩。”

    “梓童,朕跟你说过,明德马皇后抚育汉章帝的故事,只要卿善待皇子,皇子日后也一定会孝顺于你,生恩不如养恩重。”

    张后感激万分,连忙说道,“妾明白,妾明白。”

    弘治扶起了皇后,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深情厚意。过了一会,弘治才沉吟着说道,

    “郑氏朕就不见了,让她好好休养,萧敬,记住,以妃礼待之,但不要让郑氏随便走动,此事也不得泄露出去。”

    萧敬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然后施礼称是,皇帝重情对于其他宫廷女子就是灾难。

    张皇后突然产下嫡长子,这样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天下,内外都喜气洋洋,皇家总算有后了,文武百官也都分别上表祝贺。

    但是皇后不是一直在斋戒求子吗,怎么突然生了皇子,很多人心中都有所怀疑,皇宫到处透风,虽然弘治严厉约束,但是有些内幕还是慢慢的流传出去。

    弘治这段时间十分兴奋,他和皇后带着这个被命名为朱厚照的新生儿,如同北京的普通家庭一样生活,住行起卧都待在一起,感情日益深厚。

    皇子顺利出生,弘治当然要加恩皇后家族,于是张国丈顺利的升了一级为寿宁侯,于此同时北京附近一个乡村一户郑姓人家突然收到了女儿从皇宫中寄来的礼物,礼品非常丰厚,但是送礼的人嘱咐他们一定不要说出去,不然女儿可能会有危险。

    郑家人遵照嘱咐十分小心,但是郑家家境突然变好,就引起了乡邻们的注意,慢慢的郑家女儿入宫惠及父母的消息就流传起来,这就引起了一个叫郑旺的破落户的注意,因为他一个叫金莲的女儿似乎也入宫了。

    弘治家事和谐之后,这才想起来国事有段时间没有处理了,于是萧敬李荣就将近期的奏章读给皇帝。

    “唉,这黄河怎么又破堤了,白昂修了才几天呀。”

    弘治哀叹道,“朕继位以来,扪心自问一向敬天法祖,从无苛待天下臣民,怎么这黄河就这么不安分。”

    萧敬安慰道,“尧舜时期黄河一样泛滥,但是尧舜禹都是圣君。说明黄河大水只是天灾,与人事无关。”

    听萧敬这么一说,弘治无奈的摇摇头,“朕当然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董仲舒,当然不会上感天意。但是修黄河要钱呀,苏州今年又颗粒无收,现在朕哪里再找一家公司筹钱?”

    萧敬这么一听,心中暗想这张子卓真是会找机会呀,也不知道是碰巧还是有心之举。

    萧敬笑着抽出了一本奏折,笑着回道,“皇爷,张超还真想成立一家新公司。”

    弘治一愣,立刻接了过来,他打开一看,脸色猛的一沉,没想到南京竟然闹起了幺蛾子,这些个晋商就是不安分。

    晋商走私他又何尝不知,只是山西贫瘠,又驻有重兵,老百姓负担很重,利益所驱之下朝廷根本就堵不住,另外也想通过这个途径打探草原上的消息,所以上下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内心深处弘治是不喜欢晋商的,所以蒋琮坑了一把晋商献上了好几万银两,他是欣然接受。所以他抬头问道,

    “大伴,内阁的票拟你怎么看?”

    “奴婢们一致认为可以同意此事,司礼监已经批红用印了。”

    弘治点点头,“此为急务,卿等处置得当,只是发卖晋商的抵押为甚内阁要那么多银两,此中有何说法?”

    萧敬当然很清楚,但是这种上下勾结抢劫晋商的事情怎么能跟皇帝明说,但是他又不愿意撒谎,所以沉吟着说道,

    “阁老们这样做肯定有他们的理由,奴婢以为能多要一点总是好的,张超那般精明,弄出新公司他总不会亏本,搞不好又打着什么借鸡生蛋的主意,让他多出点钱也是应该的。”

    弘治听完,也笑了起来,“确实如此。前段时间济世报说济世钱庄的银库那么多银两,朕看着就羡慕,内承运库也没有那么多银子呀!”

    萧敬知道这个时候需要给张超说话澄清,要不然每年一万两的分红迟早就泡汤,

    “奴婢听说济世钱庄信誉很好,所以南都上下在济世钱庄的存银就有两百多万两,也是因为大明藏富于民,才有济世钱庄这般盛景呀。

    张氏兄弟借了这么多银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