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京大小官员手中都有一份拍卖的详单,他们可以按照级别和权力大小分别通过拍卖购买相应的抵押,但是什么等级的人能够看到的详单各有不同。

    当然请放心,这是公平公正的拍卖,只要满足了一定条件都可以入内购买,前提老百姓首先要找到这个门,而这个门在南京皇宫和应天府,所以到了最后只有各家官老爷指定的人才能找到那个门。

    当然一些廉洁的大臣没有钱,不用担心,济世钱庄可以提供无抵押贷款,谁让你是官老爷呢。啊,不愿意去参加拍卖,那就是自绝于广大官僚群体了,到时候有什么下场你自己酌量。

    所以一些人比如著名的清流大臣谢铎就只能闭门在家,心灰意冷的谢祭酒连续上了好几道告病的奏折,他已经下定决心回乡,培养出这样的奇才还有什么好说的。

    因此这样的拍卖就吸引了大小官员极大的兴趣,同时他们处理各家钱庄抵押的热情和效率很高,请旨的奏折还没有入京,大家都商议的七七八八了。

    面对官场这样的群策群力,泰厚昌等钱庄也只能听凭宰割,连一句抱怨的话都不敢说,你们亏损的这么严重,要不是我们官老爷处理你们还能活着离开南京?

    你们放心,不会让你们光着屁股离开的,只要你们守口如瓶。当然你们要是去告状咱们也不怕,南京官场人人都有份,你们可以试一试斗不斗得过。

    南京官场这样的热闹场景张超并不关心,反正他那一份想必不会有人忘记,但是座师徐老师还是不知道的好,免得他老人家多心。

    所以在等待圣旨的日子里,张超带着这位老先生参观自家的各个产业,比如粮食仓库,这时候已经差不多空了,等待着秋收粮食。

    “老师,学生这几年不断的从湖广买入粮食获益颇丰,今年苏州大水,就更是如此。所以学生建议朝廷在几个重要的府县建立国家储备仓库,到时候若是地方有大灾,可以迅速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虽然现在有常平仓,但是如果遇到苏州今年这样的大水,常平仓就没有效果了。”

    徐溥点点头,张超这个建议确实非常好,值得一试,徐溥笑着说道,“子卓,朝廷如果采纳了你的建议,恐怕你这一块的收益就没有了。”

    张超摇了摇头,“粮食棉布都是生活必需品,价格还是低点好,学生也不愿意赚这样的钱。比如说棉布,采用了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现在棉布成本就降低了不少,学生准备明年再降价一成出售,这样百姓也可从中获益。”

    徐溥皱了皱眉头,张超生产的棉布价格一降再降,他在松江府已经听说,当地的士绅对张超很不满意,没想到他还能降下去,这样下去松江府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带着这样的疑虑,徐溥来到了张超在金川河边的棉纺工场,这是一座新建的以水力为动力的棉纺工场,有一两千人在此做工,加上配套的护卫,家属,管理人员等等,这个巨大的工场生产出大量的棉布,发往大明四方。

    看着迅速生产出来的棉纱,徐溥摸了摸,他觉得这座工场的效率确实很高,但是比松江府农家自己纺织的似乎显得粗糙,也不是那么精美。

    张超又带着徐溥来到附近的珍妮纺纱厂,这里生产的棉纱就精美多了,张超笑着说道,“老师说的没错,确实现在工场的质量还比不上松江府。所以现在生产出来的都是低端货物,但是数量巨大,价格便宜,已经足够满足普通农家的需求。

    而且学生已经发布奖赏,让人将两种纺纱工艺结合起来,随着工艺的进步工场的技术总有一天会达到或超过松江府的。另外水力织布机也有工匠在研究,到时候生产的效率会更高。”

    徐溥听完之后,默默无语,他呆呆的看着这个占地广大的工场。当他见到巨大的水轮驱动着纺纱机时,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生产力,也清楚了为什么张超要如此重视工匠,眼前这家巨大的工场就是答案。

    为官几十年下来,没想到临到老了,这天下竟然有这么大的变化,难不成张子卓的理论才是真理?

    事实上每一个读过运河谈的读书人,当他们参观这家工场时,心中就会不由自主的产生真理在张超这一边的感觉,因为这座前所未有的工场对他们的冲击太大了。

    面对这样的冲击,很多人顺势转成了张超的铁杆信徒,也有一些人则是选择闭上了眼睛,装作没有事情发生。

    而徐溥这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将张超的学说与圣学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孔圣之道才可以发扬光大。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疑问诞生了,这么一个巨大的工场生产出来的棉布远远超过松江府的产量,那么松江府一代男耕女织的社会该如何维系下去?那些被新式工场冲击的男女到时候让他们如何生存?

第325章 新时代() 
徐溥斟酌再三,问道,“子卓,如你所言,这样的大工场若是有很多,那松江府百姓日后若是失去了棉布之利,他们又如何维持生计?”

    张超笑着说道,“先生,请随学生来。”

    张超带着徐溥来到了水泥厂,这时才说道,“先生以前见过水泥吗?见过捕鲸吗?这些都是生产力提高之后的新生产业。随着技术进步,有些行业会衰亡,但同样会兴起一些新兴的产业。松江府没有了棉布,可以去棉纺工场,可以去制作鲸鱼制品。

    再说现在有了棉布棉花,北方苦寒之地就可以生存;有了黄连素青蒿散等药物,南方瘴疫之地亦可以开拓,天下之大,能够安身的地方无处不在,又何惧之有?”

    徐溥沉默不语,张超充满朝气的回复让他难以置信,他一时间觉得千头万绪,百感交集,不知道如何回复是好?

    张超接着说道,“先生,技术的进步是不可能阻挡的,大明当然也可以如现在这般,窝在家中,漠视这些进步。但是等哪一天周边的蛮夷利用先进的技术闯了进来,到时候就不由大明做主了。与其有朝一日被逼迫着改变,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就积极主动的求变。”

    徐溥仍然不说话,张超所说虽然耸人听闻,但他并不觉得大明周边有这样的对手,天朝上国不是白说的。

    但是今天的所见所闻也超出了他的想象,难不成张超运河谈所说的生产力发达的时代已经到了?

    那么这个新时代的到来,将带来多少变化?他已经老了,不管是墨守成规也好,还是积极求进也罢,属于他的时代都就要过去,那张超为什么要给他展示这一切呢?让他在书香田园中默默离世不是更好吗?

    张超充满蛊惑的说道,“在学生看来,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先生难道就不想看一看这个大时代是什么样子吗?就不想为这个新时代添砖加瓦吗?”

    徐溥思索了半晌,还是摇了摇头,“老夫已经是垂暮之年,子卓所说的大时代,老夫肯定是看不到了。”

    徐溥见张超面露遗憾之色,徐溥接着说道,“子卓,你如同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老夫就如同那夕阳,已然见黄昏了。

    你愿意去做就去做吧,老夫不拦着你,只希望你能秉承爱国爱民之心,如此社稷有幸,天下万民有幸!”

    张超默默的弯腰施礼,这一次他虽然没有争取到徐溥的支持,但是他能够不出面阻拦已经是万幸了,那就随他去吧。

    这也是此时有良心的士大夫的共同选择,他们敏锐的发现了社会的变局,但是想参与进去又缺乏胆量,最终选择了中庸之道,在一旁观看。

    两人参观完工场之后,徐溥一直默默无语,他看着骑着高头大马不愿意坐轿的张超,这真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凭一己之力,带来了这么多的变化,也不知道是不是国家之幸?

    两人满腹心事的回到张超家中,这个时候栓儿又凑了上来,想跟徐溥下棋,徐溥笑着说道,“栓儿,今天阿爷给你说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地方突然来了一群凶恶的怪兽,他们凶残无比都以人肉为食。当地的老百姓被这些怪兽吃掉了不少后,剩下的人只好都藏到一个易守难攻的山洞里。

    可是就在当天晚上,一些老实人同时做了一个梦,梦见老天爷会派一个天将下来除兽,让老百姓到洞口迎接天将。

    结果第二天真地从天上掉下一个蛋,就落在洞口边。可老百姓拿到这个蛋后却又拿不定主意。”

    栓儿听到这个故事之后,生气的说道,“打死怪兽,谁让它吃人?”突然间又有些恐惧的说道,“栓儿的肉不好吃,不要吃我!”

    张超听完之后,连忙上前抱住了栓儿,“栓儿不要怕,有爹爹在,谁也吃不了你!”

    栓儿点点头,埋在张超的怀里,突然间他又伸出头来,“爹爹,那个蛋蛋是天将吗?”

    想了想,栓儿扳着手指又说道,“爹爹,要是那个蛋蛋是怪兽,栓儿害怕……”

    栓儿突然又埋在了张超的怀中,不愿意抬头。张超嘴上不停的安慰着栓儿,心中却是十分高兴,这个孩子这么小,竟然就能分析出这个道理,真是聪明呀!

    张超当然能够理解徐溥的意思,说到底徐阁老不知道张超所说的新时代是利还是弊,所以他充满了不安,但是也充满了期待。

    张超放下栓儿,再一次诚恳的跟徐溥说道,“老师,学生不是怪兽,学生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社稷,您可以在一旁监督。”

    徐溥拍了拍张超的双手,叹息着说道,“观其言而察其行,老夫记住你这句话了,勉之,勉之!”

    到了第二日,徐溥不再出外,他需要好好想一想昨天的收获。张超则带着国威等家将,继续巡查自家的产业。

    首先张超巡查的是自家刚刚生产不久的钢铁厂,由于太祖罢停官营铁冶,所以明代民营钢铁产业异常发达,年产量多达几千万斤,也就是万吨的水平,远远超过了欧洲工业革命前的水平。

    张超这家钢铁厂在利用成熟的苏钢冶炼法的同时,最大的进步就是蓄热池和水力锻锤的使用,所以张超的铁厂虽然是用焦炭冶炼钢铁,不可避免存在硫磷含量过高,但是他最终得到的钢铁成品质量并不差。

    另外炼焦获得的残余物是德国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因此此时济世学院已经在尝试着分离煤焦油的各种组分,并且研究张超交给他们的三酸两碱等化学知识,化学工业就这样慢慢的开始探索。

    蓄热池的原理十分简单,张超一说工匠们就明白了,而对于水力锻锤,工匠们也不陌生,就是利用齿轮原理改变水锥的速度,如此一来就不需要大量人工工时来锤炼钢铁。

    这样一来,张超这家钢铁厂的钢铁制品产量大,质量上乘,但是价格便宜,很快就打开了市场,所以钢铁厂的扩张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超目前的棉铁产业都是建立在水力之上,也可以称作水力时代,而到了未来,随着蒸汽机的进步,就可以很容易过渡到蒸汽时代,所以他才自豪的宣称一个新时代就要诞生了。

第326章 枪炮和帆船() 
而在这个新时代并不会一帆风顺,所以必须有武力的支持。张超也视察了自家的枪炮厂,当然这个工场是挂在荡倭营营务处名下,要不然也没人敢研究这些呀。

    按照他对前装枪炮的理解,工匠们这段时间费尽心思的改进了那把火绳枪,增长了枪杆,增加了刺刀,一款与前世比较接近的火绳枪研究成功了,打靶的结果也显示这款枪的射程和杀伤力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

    另外一门新式前装火炮也研究成功了,有可改变角度的炮架,有瞄准装置,看着长长的炮管,张超高兴的拍了拍,

    “看起来很不错,你们实验的结果如何?”

    “禀巡按,此炮虽然沉重,但威力巨大,可击中数里之外的目标,如摧腐朽,真是一等一的神器呀,若是安置在边疆,蒙古鞑子一定会有来无返。”

    张超亲自兼任总办,他斜眼看着一下枪炮厂帮办,蒋琮那边调来的徐工匠,点了点头,

    “你们打一炮试试,若是效果好,本官就上书朝廷。”

    徐帮办高兴的让人准备试炮,这些炮手都是张超精心挑选过,有有一定的几何知识,又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他们对瞄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一声巨响之后,就击中了几里之外的靶子。

    观看被击烂的靶子之后,张超点点头,“看起来确实不错,只不过炮还是太重了,还需要继续研究,尽量减轻重量。

    你们记录一下,这些东西需要给我研究出来。

    一,炮弹和填充的火药重量比例多少时,同一射角下射程最远。

    二,知道最佳的弹药比之后,弄明白不同射角的射程,给我编制出数据,以利军中使用。

    三,试一试最佳的弹药比时,此炮可以使用多少次不炸膛,当然试炮时注意安全。

    四,弄清楚不同口径的大炮铸造需要的材料和时间。”

    张超一一交代下去,济世学院出身的家丁点点头,认真的记录下来,徐帮办张大了嘴巴,他发现自己听不太懂张超说的是什么。

    家丁瞥了一眼这个嘚瑟的帮办,不以为然的想到,这才是做事的态度,他们离成功还早呢。

    张超离开枪炮厂之后,心中暗想等枪炮铸造的相关数据得到之后,自己的人也要赶紧撤回来,这样的大事是瞒不了多久的。

    看完了枪炮厂,张超又去了造船厂,因为大量资金的投入,工匠又招收了不少,二千料的福船已经下水,正在安装桅杆,这一次张超要求船的不同位置安装不同的帆,横帆,纵帆,三角帆,他已经解释了其中的原理,但是这么多帆如何安装,如何使用,需要长时间的探索。

    因此张超下令王六调来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水手,让他们也参与进来。船越大越难以操控,他们已经在改进的小船上对不同的帆有了一定的研究,只是这么大的船还是第一次,所以不得不小心伺候。

    没想到那个钱忠也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