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杨尚书开心的想着心事的时候,张超也遇到了麻烦。自从徐陈两人离开之后,他就不在抓人,准备专心审理这些犯人。

    可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些犯人竟然争先恐后的拼命攀诬他人,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整个操江水军的大小军官都将被抓捕。

    与此同时,水师中各种声音不断,甚至已经有流言,张超要抓捕军中所有的军官,因此操江水师上下十分不安,不断有人鼓噪闹事。

    只不过张超打击曹振这帮人,军中还有不少人十分感激,所以这些鼓噪的声音就不断的传到察院,希望张超能想一个办法解决此事。

    到了此时,张超已经明白他招惹大麻烦了,怎么办?现在放人肯定不行,只会让他名声扫地,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釜底抽薪,撒银子安抚军心。

    张超想了想,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家丁,“家英,你带人连夜赶往南京,从济世钱庄取回四万银半两,本官要发放军饷。

    家雄,家豪,家杰,你三人带着所有的家丁,到各个营头宣布,本官奉圣旨,三天后开始发放欠饷。

    吕先生,您辛苦一下,立刻过江,跟南京户部兵部都察院说清楚此事,事态紧急,本官为了预防兵变,一定要把本官的不得以说清楚。”

    到了此刻,吕先生也不再吐糟张超,赶紧解决问题吧。布置完成之后,张超坐在后衙,恨得牙根直痒痒,他知道这背后没有南京那帮子勋贵鼓动是不可能的,以为我不敢是吧。

    家雄等人这么一番宣布,军心立刻就安定下来。军士们也不是傻子,天大地大也不如银子大。你们这些当官的挨整,跟我们有个屁关系,咱们拿了银子看热闹就是。当然如果三天后,张超没银子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到了次日,家英押着银子首先赶到,张超立刻开始发放军饷。这一回他也毫不客气,干脆抛开这些军官,让军士们排好队,他这个御史要亲手发饷银。

    随着几声大鼓敲响,一番混乱之后,练兵场中,中军营军士花了半个多时辰才按照营头排好。看着这混乱的局面,家英等人十分不屑的摇摇头。

    首先发饷银的是中军营,按照规定,排好队的军士们一一来到张超等人面前,张超带着家丁三人一组,一人问话,一人记录,一人查验。张超问清楚姓名之后,将银半两发给军士,然后问道,“谁给尔衣穿,谁给尔银花?”

    第一个被问道的兵士顿时愣住了,呐呐的说不出来,旁边的家英踢了他一脚,“真笨,你该说天子给的衣,天子给的银。”

    这个军士也不生气,乐滋滋的咬了一口银半两,然后大声说道,“天子给我衣,天子给我银。”

    张超点点头,“那要是有人敢鼓动造反,尔该当如何?”

    这个军士这次听明白了,他的眼睛扫了一眼张超旁边急得满头大汗的游击,高声说道,“卑职绝不附贼。”

    张超高兴的点点头,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到了第四个兵士比较聪明,还没等张超问话,他就主动说道,“卑职韩武拜见巡按,天子给我衣,天子给我银,卑职绝不附贼。”

    张超哈哈大笑,把银子递给韩武之后,说道,“韩武,你如此聪明,倒是省了本官的口舌。你立在一旁,协助本官发饷。”

    韩武听完,立刻跪地连连磕头,张超亲手扶起了韩武,让他站在一旁。等第五个兵士上前,韩武连忙说道,“这是中军左哨周二,奥,周勇。”

    周勇既羡又慕的瞪了一眼韩武,也按照韩武的方式开始说话。这样一来有了韩武的示范,张超这边发饷的速度就陡然加快。

    张超有十组负责发放饷银,为了避免有人重复领饷银,但凡是领完饷银的,就按照五十人一组,由张超的家丁们负责看守。

    很快,一个时辰过去了,中军营的军士已经发饷完成。张超瞥了一想中军营的游击,那个游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很显然,张超这么一弄,中军营吃空饷的真相再也遮挡不住,甚至这个游击想闹事都不行,只能束手待擒。

    家豪家杰上前将这个游击抓了起来,然后张超命令他的副手代理中军营,这才带着家丁们慢慢的回到察院。

    张超这样的玩法,迅速传播开来,各营的军官们是瞠目结舌,恐惧不已,现在他们就是想造反都没办法鼓动起军士。

    所以次日凌晨,张超还没有出发,各营的军官一大早就赶到了察院,跪在门外,请求张超的召见。

    张超闭门不见,也就在这时,魏国公徐俌也已经赶到了浦子口。他必须出面了,要是张超的做法流传出去,被那些文官学会,然后推广开来,他们这些勋贵都得上刑场,不由得他不着急。

第306章 荡倭营() 
所谓千里为官只为财,张超自己掏钱发军饷,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大逆不道,应该凌迟处死。

    但是张超用天子的名义发钱,性质就完全不同,那就是忠心不二,这样的文官皇帝一定会很欢喜,多多益善才好。但是这样的傻子,到目前为止,整个大明朝只有张超这么一例。

    张超拿自己的钱不当钱,那还罢了,他还不怕辛苦,亲手把钱送到军士手中,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所以遇到这样的二愣子,魏国公徐俌只能认输。

    他得到亲信急报之后,一早赶到了浦子口,此时大小军官围绕着察院跪了一大溜,大冬天的,这些人已经跪了很久,又累又饿。但是在张超这些彪悍的家丁面前,一个个连大气不敢出。

    魏国公大驾光临,这些军官们像遇到主心骨一样,大喜过望。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着徐俌,目光中充满了恳求和期待。徐俌则是满脸的悲壮和无奈,这他娘的勋贵做的也太委屈了。

    徐俌挥了挥手,“尔等赶紧回营,本爵自会与张巡按商量。”

    可是徐俌说话不算数呀,要是张超继续发军饷,他们还活不活了。这些军官们一个个装作没有听到徐俌的说话,而是抬起头期待着家丁首领家英的出现。

    徐俌气的脸色铁青,只是他自一向自负,这当口与这群丘八计较岂不是坏了魏国公的名头。正当他不知所措之后,张超出来了。

    家英自从发现徐俌的到来,就赶紧入内汇报。张超也是长叹了一口气,总算是逼出正主了。

    徐俌怕张超把砸锅,张超又何尝愿意与军队结仇。要知道靠着军队吃饭的,不仅仅有勋贵,还有太监,更有一大堆文官,初出茅庐的他如何惹得起这么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徐俌年岁居长,又是国公,张超迎出门外,他见到这么多的军官跪在地上,故作震惊的说道,

    “今天本官要与魏国公商议大事,尔等跪在此处作甚?还不赶紧回营,更待何时?”

    张超这么一说,这么军官们如蒙大赦,连忙起身,只是跪的久了,有些人甚至都站不起来,只好互相搀扶着灰溜溜的离开。

    张超冷眼看着这些军士离开,然后转脸看向徐俌,笑着说道,“魏国公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徐俌知道他过来是来说情的,怎么可能得罪张超,所以也笑着说道,“本爵来的匆忙,张巡按既然不知,又有何过?”

    张超让开身位,然后退后一步,请徐俌入内。徐俌这个时候才稍稍舒了一口气,他也怕张超二起来连他都不让,那到时候就麻烦了。

    两人分宾主坐下,寒暄两句之后,徐俌看着家英等人,眯着眼睛说道,“张巡按,贵属如此雄壮,是不是他们斩杀那十几个倭寇?”

    张超点点头,“确实如此。”

    徐俌大喜过望,“真乃壮士也,何不从军?”

    张超笑着说道,“下官也有心让他们从军,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徐俌摇摇头,毫不见外的说道,“张巡按久在南京,与小儿应宿交好,本爵就托大叫你一声贤侄。贤侄你也太见外了,这样的猛士要从军还不容易?只要他们有心,老夫自会安顿好。”

    张超想了想,转头问家英,“家英大哥,魏国公有心,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家英当然明白张超的意思,立刻说道,“老爷要出巡海防,小的岂能离开?”

    徐俌突然拍起掌来,感慨的说道,“真是主仆情深呀!老夫当然会成人之美。老夫有意上书朝廷,在操江水师中新设一营,安置这些猛士。贤侄若是出巡,这些猛士也可护佑左右,如此相得益彰,岂不美哉!”

    张超知道徐俌这是答应了他的条件,所以也十分欢喜的说道,“如此倒是一桩美事,只是军国大事,下官实在不敢有私心。”

    徐俌摇摇手,“无妨,无妨,这些猛士能击杀倭寇,当然要为朝廷效力,老夫如此才是举贤任能。

    再说,现在倭寇出没,贤侄担任重任,岂能无人护卫?”

    张超站起身来,躬身施礼道,“如此多谢国公美意。”

    自从张超带着王六家英等人击杀多名倭寇之后,他就知道他们不适合再待在身边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张超毕竟是一个文臣,养着几十名能杀死倭寇的家丁,他想干嘛?

    同样的意思年前年后都有人隐晦的提起,所以张超需要给他们寻找一个好去处。但是明朝的军队实在太腐化了,他又怕这些辛苦栽培的家丁被腐蚀了,所以张超就异想天开,何不独设一营安置他们?

    这一次在水师遇到军人闹事,他不惜本钱的折腾,就是为了逼迫徐俌妥协。徐俌果然上道,立刻就跑过来妥协了。

    接下来两人又商量了军官的处置,张超花的这些银子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对于张超的要求徐俌一概答应,反正只要张超不亲手发军饷,徐俌都可以接受。

    徐俌现在打的算盘是不惜代价,早点让张超这个二货走人。张超不是想着巡视沿海,扫荡倭寇吗,好,老夫配合你,要人给人,要船给船,你带着他们去打仗吧。

    徐俌还就不信了,他堂堂一个将门之后拿倭寇都束手无策,张超一个文弱书生还能取得什么好战果,等着看笑话就是了。

    弘治四年二月,奉旨巡视操江水师的巡按御史张超上折严厉弹劾了丰润伯曹振并大小军官十几名,指责曹振行为不端,掠夺下属妻子,吃空饷,走私等诸般大罪,以致操江水师军心涣散,毫无战力。

    同时张超鉴于倭寇骚扰,请求让他在南京水陆诸军中挑选两千人新设一营,称为水师陆战营,分成水陆两哨各千人,暂由他指挥,扫荡南直隶沿海的倭寇海盗。等南直隶海疆安定后,该营可划归监管操江水师的御史管理。

    与此同时,南都留守魏国公徐俌,南京兵部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蒋琮都上书支持张超重组新军。

    张超想重组新军,本来北京还有些疑虑,但是现在南京文官,勋贵,太监三方对于此事持有相同的看法,皇帝很快就明白了。

    操江水师不行,那么南直隶其他各部看来也都不怎么样,所以熟悉内情的南京三方才会同意张超的奏折。

    既然这些大臣都认为有必要,那他当然也只能同意,只不过水师陆战营这个名字太奇怪了,弘治皇帝表示看不懂。弘治想一想,当年有备倭军,那么这一只张超的新军就叫做荡倭营,赶紧替朕消除了倭寇的骚扰。

第307章 编制() 
皇帝写完了荡倭营三字之后,却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他把兵部尚书马文升喊了过来,想问一问张超组建这个新营多少多少钱粮。

    马文升自弘治二年就任兵部尚书以来,做的相当出色。据说马兵部被后人考证是神族,这些考证的人浑然不知道马文升还有两个特别的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

    马文升在兵部严格考核京营的将校,一次就有三十多人因贪贿怯懦被罢黜。这极大的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人甚至夜持弓箭等候其门,准备行刺,还有人写书诽谤,射入东长安门内。弘治支持马文升对京营的整顿,于是特批他金吾骑士十二人,以护出入。

    马文升领旨之后,带着金吾骑士入宫。张超整顿操江水师一事,兵部早就知晓。他没有想到张超年纪轻轻竟然有这么大的胆量和魄力,所以马文升对张超很有好感。

    但是对于张超要建立新军一事,马文升却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大明南方诸军虽然腐朽,但整顿一番还是有可为的,缝缝补补过三年嘛。

    要是开设新军,就需要重新购置船只军器衣物等等,那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张超这个年轻人不懂事,杨尚书怎么会不懂?

    所以面对弘治的提问,马文升想了想,就提出了五万两的数字,把弘治皇帝吓了一跳,一只二千人的新军就要这么多钱,那还得了?大明可是有百万大军呀,一年也不过几百万两银子呀,马文升莫非是欺骗他?

    所以马文升不得不给皇帝解释了一番,这新设军队,需要购置船只兵器衣物等等一大堆东西,这笔钱绝不能少。

    另外为了维持这只部队,还需要人头费,训练费等等,一年下来最起码也得几千两银子,所以马文升的建议就是张超还是跟他一样,裁并几个营头,把多余的物事拼凑一番,也就可以了。

    弘治皇帝皱着眉头打发走了马文升,这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呀,这个时候萧敬就看出了皇帝的想法,他倒是有一个想法。

    “禀皇爷,奴婢虽然不知兵,但是张超所说既然得到了多方认同,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奴婢以为这新营还是设立的好。”

    “朕何尝不知?只是伴伴也明白,国家缺钱呀!”

    “这有何难?张超不是善能理财嘛,何不让他自筹经费?”

    弘治摇摇头,“伴伴,这是军国大事,岂能儿戏?朕不是不信任张超,只是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萧敬对此倒不担心,“奴婢以为皇爷不必如此担忧。这新营设立就是为了抵抗倭寇,等南直浙闽倭寇扫除一空,自然就可以裁并,这是其一。

    其二,张超是文官,坐镇筹划即可,朝廷可依祖制,派出武官指挥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