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超白了一眼丁淳,要是这么好干,我还要跟你们说。吕师爷摇摇头,“韩家已经家破人亡了,再要是顶一个勾结倭寇的罪名,就是灭门大罪,有伤天和呀!”

    张超点点头,“韩家除了韩昌邦该死,其他人都很无辜。本官一想起韩家妇孺的下场,就于心不忍。”

    丁淳白了张超一眼,显然张超和吕师爷一唱一和的意思很明显,他们并不是忍心韩家什么遭遇,是不忍心韩家的巨大家产便宜了朝廷。

    一直静静听着的华秀才这个时候说道,“东主不愿意多伤无辜,确实是仁慈呀,只是您这番好意也应该让韩昌邦知道才好。”

    张超与吕师爷相视一眼,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华秀才继续说道,“韩家目前只剩下韩昌邦和幼子韩映安,学生听说韩映安一向老实本分,不招惹是非,留下他也未尝不可。”

    丁淳想了想,说道,“可是韩昌邦未必相信子卓兄呀!”

    这是一个悖论,对于此时的韩昌邦来说,只要不灭了韩家,保全韩家最后的骨血,他就算去死,也十分愿意。

    而张超感兴趣的是韩家的船厂,海图这些,对于明面上的地产丝绸工场这些他并不感兴趣,这就有妥协的余地了。

    此时就需要一个中人了,两边都可以信任的,张超苦笑着摇摇头,他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中间人。

第299章 尾声() 
到了最后,张超索性召见了韩府管家,张超看着这个绝望的管家说道,

    “上天有好生之德,韩家死的人也够多了,本官不欲再多造杀孽,可让韩家免除灭门之祸,但有几个条件,你带给韩昌邦。你记好了,

    一、韩昌邦必须死;

    二、韩家出海的海图,沿海的秘密基地,船厂,知道韩家出海的相关人员一律转给本官指派的人;

    三、韩家只保留苏州的产业,在外地的产业一律转给本官指派的人。“

    张超说完,这个管家是满头大汗,见过吃相难看的,但是这么赤裸裸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再想到张超的名声,果然海水不可斗量呀!

    管家回到韩府,哭着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韩昌邦,韩昌邦呆呆了愣了半晌,突然间拼命的扇自己的耳光,直到管家抱住了他。韩昌邦老泪纵横,

    “老二,映泰他们,都是老夫害死的呀!老夫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老爷,老爷,您可不能有事呀,张超实在太毒辣了,您还是赶紧走吧。“

    “走,又能走到哪里去?罢了,罢了,你回去告诉张子卓,就说老夫答应他的条件,只不过他要以祖宗和妻子发誓,放过映安。“

    韩昌邦事实上根本没有选择,他当然可以拒绝张超,但是张超一旦提着韩家诸子的脑袋出现,再摆上韩家船队查抄过来的凭证,韩家立刻就是灭门之祸。

    管家将韩昌邦的条件告诉张超,张超毫不在乎的说道,“你回去告诉韩昌邦,我真要灭了他的幼子,他又能如何,还要本官发誓,他还不配。如果他有那个胆子,他竟可以到处宣扬,甚至可以告诉韩映安真相,让他日后报仇,本官不在乎。“

    管家几乎是瞠目结舌,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他哭丧着脸回去汇报不提,吕师爷在一旁听到之后,”三爷,你还是手善呀!“

    张超摇摇头,“杀人子女,夺人家业,本官已经是天下一等一的恶人。那个韩映安我也知道,就让他安安稳稳的活下去吧。但是如果韩映安有什么其他想法,本官自然不会手软。”

    韩昌邦听完管家的传信之后,想了很久,很快就与张超指派的人开始了交接,同时韩昌邦为自己剩下的子女定下了一门门婚事。

    王铨十分激动,韩家为韩映安准备了如此丰厚的聘礼,实在是有些想不到。

    王琬捏了捏袖中厚厚一叠地契,鄙夷的摇摇头,

    “韩家已经没落了,要不是老夫知道映安纯良,才不会将凝儿嫁到韩家。”

    王铨微笑不语,韩家同样也给了他这个亲家翁不少的聘礼,不就是一个庶女吗,太值了。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豪门都看出了韩家的不妥,见他们这么乖巧,借着联姻的名义送财上门,也都不愿意把事情做绝,不过是一两个庶子庶女,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

    韩昌邦做完了这一切,怀着万分的不舍和愤恨,告别了人世,他临终前交代懵懵懂懂的韩映安,

    “好好读书,如果举业不成,千万不要离开苏州,切记小心低调,与人为善。”

    再说大明朝廷,先是接到苏州知府的奏报,方才知道苏州大火的消息。可是张超和刘瑾的奏报呢?这么大的事情,作为责任人怎么一点说法都没有?

    愤怒的内阁六部就开始跟皇帝秋后算账了,苏州这个地方能随便派太监过去吗?你看看惹了多大的事情?死了这么多人,要不是府县安抚得当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太监们不答应了,你们不看看刘瑾多么给力?苏州上任才一个多月,就给朝廷弄回来这么多的钱粮。至于这场大火,到现在都没有刘瑾和张超的奏报,谁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可以听一面之词。

    弘治皇帝被吵得脑袋都疼,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一定要听刘瑾这个直接当事人是怎么说的再做定夺。

    幸亏这个时间不用等太久,等张超刘瑾的联名奏折和南京兵部的奏折到达之后,朝野顿时大惊。这好好的,苏州又闹起了倭寇?

    如果说是假的,那十几个倭寇脑袋可做不了假。但是如果是真的,这群倭寇没事跑苏州织造仓库放一把火就跑了?扯鬼吧。

    就在朝野一遍狐疑之际,刚回京不久,新任吏部侍郎彭韶告诉天子,张超擅长练兵,当日陈辅余孽就是他剿灭了,所以他相信张超剿灭了一伙倭寇是真,他确实有这个能力。

    这件事如此的扑朔迷离,显得相当棘手。本来文官集团是一心准备对付刘瑾的,可是刘太监对于倭寇有报信之功?这玩意到底怎么回事。如何折算功过,谁也不清楚。

    老奸巨猾的内阁辅臣大概猜得出是怎么回事,无非是刘瑾下手过狠,然后苏州豪族不惜丢了自家子弟的性命,也要赶走刘太监。

    至于张超剿灭的倭寇是不是与此事有关,或许有之,但是此时皇帝内阁已经不太想折腾了。张超和刘瑾两人一年之间从苏州弄回来三十多万钱粮,他们已经相当满意。

    所以内阁干脆把两家的意见折中,不管有没有倭寇放火,刘瑾疏于防范都是大罪,所以请求皇帝召回刘瑾,严厉惩处;

    对于张超,他既能捞钱,又挺能打,这是好事,也别在钞关窝着,浪费人才,改任南直隶巡按御史,负责巡察南直隶海防江防。

    这样一条票拟来到宫中,司礼监也有些犯愁,对于刘瑾这么能干,谁也想不到,这个中年太监竟然把苏州豪族折腾成那样,大家都相当佩服。

    弘治想了想,“刘瑾与苏州官民关系甚是紧张,召回宫中,等候发落,司礼监另外委派织造太监。”

    弘治皇帝本来承诺给张超三年的时间,但是现在看起来已经不太合适了,这个人太能干了,窝在钞关确实是浪费人才,让张超做巡按御史负责南直隶海防江防事务,弘治点点头,确实不错。

    萧敬见弘治心情不错,他决定给张超加加担子,“奴婢知道,张超对于盐政很有研究,何不让他在巡查一番盐政?”

    弘治想了想,却摇摇头,“盐政关乎国家财政,张超年轻气盛,万一又同钞关那般,恐怕会冒出事端。”

    萧敬见皇帝这样想,也是叹了口气,盐政里面狗屁倒灶的事情太多了,皇帝自己带头不干净,有的时候让张超这样的愣头青碰一碰未必不是好事。

    只是当今天子一心想当圣君,那就随他去吧。想了想,萧敬还是有些不甘心,“皇爷圣明,淮盐关乎重大,张超自然不宜巡察。

    那何不局限在松江府,浦东盐场产量愈发稀少,何不让张超这个愣头青碰一碰?”

    弘治已经拒绝了萧敬第一个建议,这个压缩过的建议他想了想,不好再否决了,所以弘治点了点头,让萧敬批红。

    弘治突然想起了另外一回事,“吏部选出的大明医药公司总办孙劭办事很不得力,公司往来钱财甚多,没有一个得力的人看着,朕不放心。”

    萧敬问道,“那皇爷的意思是?”

    “朕意增设一提点太监,与总办一起共同治理。”

    萧敬大喜,“奴婢遵旨。”

第300章 巡按御史() 
弘治的想法披红之后,文臣们对于召回刘瑾,提拔张超意见并不大,但是皇帝突发奇想,竟然想派太监提点公司,大家都十分头疼。

    咱们心目中的仁君为啥对太监们也这么好呢,孙总办干的是不怎么样,咱们重新派人就是,怎么能相信贪婪的太监?所以又一轮交锋开始了。

    对此,近来过得不太滋润的刘首辅倒是挺赞同,孙邵是干的不好,谁让他要面对那么一群强大的董事,换了谁都难以理清头绪,而且张超又搞了种种规章制度,简直是把总办当贼防,搞得这个总办特别的难做。

    现在加上一个提点太监,就更加混乱了,但是太监可以不讲理,也就约束了那一群跋扈的董事,这是一件好事。

    刘吉的态度一摆出来,就被丘濬喷了一脸,你这个首辅是怎么干的,打压太监,不让他们出头这是关系长久的大事,就要防微杜渐,怎么能只顾及眼前利益,听之任之。

    恼火的刘吉怒道,“朝廷对公司控制不得力,这是张子卓惹得祸,难不成让他重新上任?”

    刘健摇摇头,“张超重新上任也无济于事。”

    三人顿时就消停了,刘健说到点子上了,那些董事尝到了甜头,就算是张超也没办法让他们割舍利益。

    但是一年十几万的收益,差不多好几个钞关的岁入,朝廷却只能拿到小头,这怎么行?这样下去,迟早他们要后悔死。

    三个人坐在一起发愁,最后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最后丘濬说,

    “事已至此,也只能试一试官地换分红了,可是老夫就是觉得憋屈。”

    弘治三年就要过去了,公司新一年的分红又要开始,年初死不要脸借了一半分红,各家董事不熟悉情况,敢怒不敢言。

    但到了今年肯定不行了,各家王爷勋贵早早的联合起来,并且漏出口风,去年黄河大水,大家伙看朝廷也不容易就算了,借款也不用还了,但是今年没病没灾的,就得按照股份分红。

    今年一股五钱多银子的利润,这又是将近二十万两,可是内外廷能扒到手的只有三成,不到六万两。

    所以无论是皇帝派提点太监,还是内阁发愁,归根到底是公司分红让内外廷都不满意,所以他们开始玩弄手段。

    弘治四年正月已经过去了,张超刚刚拜访徐溥回到钞关,张超来到苏州半年,折腾比较多,但是徐溥也就是随口问了两句。徐溥反而对张超与倭寇战斗比较感兴趣,听完之后,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子卓,你文武双全,日后必然会将兵,你要记得,大丈夫虽行雷霆手段,但也要有菩萨心肠,千万不要学韩雍,杀人太多,遗祸子孙呀!”

    张超点头称是,随着韩昌邦的过世,整个韩氏家族只剩下了韩映安这一根独苗,江南的士大夫纷纷传言,是韩雍杀人太多,有干天和,结的仇家遍天下,这才有织造仓库的那把火。

    随着殷墟的发掘,现在整个士林几乎疯狂,张超的独家解读也成了相当热门的学说,很多人表面可能不说,但是内心相当认同张超的说法,所以连带着张超新弄出来的数学和物理,也成了热销书。

    六十多岁的老徐捧着数学,设定XY,计算鸡兔同笼问题,想想就带劲。带着这样的愉快心情,张超迎来了朝廷使节。

    张超由六品的主事降了一级,改任七品的巡按御史,看起来降了一级,但是权力不知道大了多少,他由一个税务局长,变成了中央特派员。张超代天子巡狩,可见其位高;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可见其权重;凡政事得失,军民利弊,皆得直言无避,可见其职宽;御史犯罪,加三等,可见其责严。

    张超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一样愉快,他高高兴兴的完全了交接,带着一家老小师爷家丁们浩浩荡荡的离开了苏州。

    与张超想比,刘瑾的离开就不是很痛快了,圣旨严厉的斥责了他一顿,罢免了他的织造太监一职,命令他回京待查。

    张超得意,也不会忘了难兄难弟,当然更不会忘记刘太监的黑历史,所以私底下给了刘瑾不少银子,让他回京时花销。

    刘太监眼泪汪汪,感激不尽。回到船舱,吕师爷跟张超说道,“刘太监很有能力,但手段太过狠辣,记仇不记恩,是典型的小人。日后一旦得势,必然飞扬跋扈,恐难有善终,东主,您还是少与他接触为妙。”

    张超点点头,沉默不语。对于立皇帝这个人,张超当然十分了解,他只希望能跟他和平相处,从来没有想过跟他混在一起。

    出外仅仅半年,就能回到南京家中,小妹当然十分高兴,但是以后张超巡海,三天两头的不在家,又需要剿灭倭寇海盗,让她又十分担心。到了此时,为夫君欣喜的同时,她更能体会什么叫做悔教夫婿觅封侯。

    栓儿高兴的在船舱中跑来跑去,他正在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张超因为公务繁忙,对于他们兄弟一贯宠的厉害,不舍得说。小妹无奈之下,只能充当严母的角色,所以孩子们更与张超亲热。

    抱着牙牙学语的国威,听着栓儿大呼小叫,张超跟小妹说道,“夫人,孩子们也慢慢大了,是不是该给他们添一个弟弟妹妹了?”

    小妹含羞白了张超一眼,也不理他。很快船沿着运河就来到了南京,这一回张超来宁,岸上等候的人早就挤满了。

    按照圣旨,张超需要巡查南直隶上下江防,沿海海防,甚至还包括松江府的盐政,所以张超带着家属回到南京安顿后,首先就是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