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昌邦虽然粗俗,但是他说的很对,张超与刘瑾就是一丘之貉。刘瑾才来几日,他如何知道各家的家底,还不是张子卓告诉他的?

    老夫不是怕刘太监,是怕这个阴毒的张主事呀,两千石虽然很多,但也不会伤筋动骨,咱们没必要硬扛,否则要是闹下去,万一牵连了你兄长就不好了。”

    王铨十分奇怪,“张主事不是什么好东西,孩儿也想的明白。只是他又是如何知道各家的产业?他上任也没有多久呀!”

    王琬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张超抓了那么多的胥吏,三木之下,苏州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

    早知道会有今日,当日就不应该答应张超,现在闹得跟韩家徐家都生分了,老夫就算有心也无力呀。

    老夫怀疑,张超早就知道他要在苏州监税,所以才策划了这一切,现在他倒好,躲起来当起了好人,真是如之奈何?”

    王铨说完,不禁连连咂舌,“爹爹这么一说,孩儿就明白了,这是一出连环计。先是利用胥吏让我等苏州人闹起了矛盾,然后他再让刘太监抓人勒索,我们互不信任也只能任人宰割了。”

    王琬点点头,“也许是老夫多心,但是这个时候我家不适合出头露面,就让韩昌邦那个豺子去当那个领头的吧。”

    王铨也点点头,“孩儿明白了。”王琬看着王铨的背影,不自觉的又拿起了张超的那封信,仔细的读了又读,又打开了一个小箱子,取出了一些陈旧的纸张,这才开始写信。

    王铨代表王家献上了价值两千石的钱粮,刘瑾是喜出望外。没想到王家这么听话,这个时候他反而有些后悔,他做的太绝了,是不是要想办法补偿一下?

    所以刘瑾对于王铨的态度十分好,不仅仅热情的接待了他,而且还承诺让朝廷嘉奖王家父子。

    王家都认输了,大势所趋,大小家族们无奈的开始花钱救人,不到十余天,刘瑾就收到了十几万石粮食,这个时候还剩下十几个人就有些惹眼了,他们的家族竟然敢不过来赎人?

    这个时候刘瑾反而有些头疼,因为按照大明律法,对于僭越的人,他也没办法处置的太严厉,顶破天就是流放苦役几年。可是把这些人这样,他有什么好处,他要的是粮食呀。

    刘瑾又让人查看了一下背景,不是韩家的人,就是他的亲戚好友,刘瑾咬咬牙,看来不给韩家一点颜色看看,是不行了。

    “儿子没了可以再生,祖宗的基业却绝不能丢,”

    韩昌邦咬牙切齿的对着弟弟韩昌国说道,

    “如果这一次我们也认输,那就是待宰的羔羊。老二,你人联系的怎么样了?”

    “大哥,联系好了,只是葛老三狮子大开口,要咱们出两千两银子,还一定要银半两,说他们冒着天大的干息,没这么多银子绝不会干。”

    “那为甚要银半两?”

    “葛老三说,银半两看着实在,不会有假。”

    韩昌邦哭笑不得,只得说道,

    “那你就去济世钱庄把银半两换出来吧。”

    “大哥,这么多银子也够买四千多石稻谷了,同样都是花钱,我们真的要鱼死网破吗?”

    “老二,我说了好几遍了,你还是没有看出来,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钞关那么多的空缺,苏州有点颜面的家族都有一个,唯独我们韩家家大业大,却什么都捞到。

    这一次狗太监派粮,咱们被派的最多,五千石呀,足足比王家多出了好几倍。

    跟着泰儿又被打的半死,如此种种,都是来者不善呀。

    咱们再不大闹一场,搞不好真的要家破人亡了。

    老二,你也不要害怕,当年爹在广州有一处庄子,除了我们兄弟没有人知道。

    映泰获救之后,就让他去广州吧,你亲自护送,日后你们就住在广州,老二你要严格管束他们,千万不能再这么纨绔了。”

    韩昌邦说完,拿出了一个小盒子,递给了老二,韩昌国颤抖着手接了过来,

    “大哥,我明白了,只是咱们真的到这种程度了?”

    “大哥也希望想错了,可是事到如今,不得不留后路了。

    你放心,映安读书很用功,只要挨过这一关,过不了几年咱们韩家在苏州又能独占鳌头。”

    韩昌国听大哥交代后事,不由得痛哭流涕。只是事到如今,也没有办法,只得按照大哥的布置回去安排。

    韩昌国十分小心,他让人用自己妾室娘家的名义换了银子,然后押运到船帮。

    一箱子银光闪闪的银半两被打开之后,葛老三抓了一把,十分欢喜的说话,“韩二爷爽快,我葛老三也不是孬种。不就是一个没卵子的太监吗,人我救定了。

    那个仓库我们兄弟进出不少次了,地头熟,明晚我们就动手,后日一早,那几位少爷您就能看到。”

    韩昌国点点头,“一言为定,另外一半事成之后自会奉上。”

    韩昌国回到家中汇报,韩昌邦点点头,“人救出来之后,你带着去老地方先躲几天,这几个孩子也该做些事情了。”

    织造太监的仓库在运河边上,因为已经是冬天,里面的物资大多已经起运送京,里面的房间很多空荡荡的,刘瑾让一个叫宋四的松江府人带着十几个官兵驻守,看管各家的少爷。

    这些日子随着这些少爷相继被赎出,里面的人越来越少,看管也越发松懈。

    天气已经有些冷了,三更时分,借助着点点星光,葛老三带着几个兄弟很顺利的进入了仓库。他们只要敲昏看守把人救出去,就可以得到两千两银子,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满心欢喜的葛老三并不知道有一伙人正恶狠狠的盯着他们的背影。

第291章 惨案() 
“公公,快醒醒,出大事了。”

    门外一阵阵激烈的拍门声把刘瑾吵醒了,睡眼惺忪的他掀开了被子,全身光溜溜的爬了起来,嘴里鼓囊着披上了衣服,

    “吵什么?”

    等刘瑾穿好衣服,打开房门,门外的小太监颤抖的结结巴巴的说道,“公公,出大事了,仓库,仓库那边走水了!”

    刘瑾大吃一惊,他的睡意顿时没了,“人呢,被关在那里的人怎么样了?”

    小太监带着哭腔说道,“没了,都没了。”

    “怎么没了?快给咱家说清楚。”

    小太监这才一五一十的说了起来,凌晨四更时分,仓库突然燃起了大火,火势十分凶猛,很快就映红了半边天。

    织造太监的仓库离运河很近,附近人口本来就不多,等老百姓发觉报官,苏州府开始组织救火时,已经根本来不及了。火太大了,根本就救不了,里面的人谁也不知道怎么样,但是按照常理是没救了。

    刘瑾猛的一个趔趄,他万万想不到大事将成之际,竟然会招惹了祝融,现在麻烦大了。这要是一口气烧死了十几个苏州大族子弟,苏州人岂能善罢甘休。

    “立刻备马,咱家要去仓库。”

    天色已经大亮,刘瑾简单收拾了一下,带着张文冕等几个贴身的幕僚,急匆匆的赶往仓库。

    刘瑾赶到仓库附近,就远远的就看见仓库依然是火光冲天,心中一阵哀叹,完了,这次彻彻底底的完了。

    刘瑾问,“昨日看守何在?”

    张文冕慌忙回道,“看守是宋四等人,到现在也没人见到,估计……”

    刘瑾大怒,“蠢货,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还不赶紧去找。十几个人看守,怎么会起这么大的火?是天灾?还是人祸,咱家必须查清楚。”

    就在刘瑾指挥救火之际,整个苏州沸腾了。那剩下的十几个子弟的家族本来就是死硬分子,这时候听说仓库大火,一个个着急跑了过来,看着大火目瞪口呆,继而哭喊声震天。

    韩昌邦也不例外,他带着小儿子韩映安来到火灾现场,这种火光冲天的场景只看了一眼,就捂着心口倒了下去,然后韩家人只得哭喊着把韩昌邦送回了家。

    也许是老天爷看不过去,下午开始下雨,这个时候大火才被扑灭,救火的军民从仓库的遗址中发现了二十多具尸体。此时已经板上钉钉,不论是看守,还是被关押的苏州子弟,都藏身火海。

    刘瑾根本不敢相信这样的结局,太奇怪了,火势刚起时,那么多人都是死人吗,怎么可能都不知道,一个人也跑不出来?也许是后半夜,他们全部都熟睡过去,等发现不对,已经来不及了?

    但是真相到底如何,现在已经并不重要,在看到大火的一瞬间,刘瑾就明白这一次他麻烦大了,庆幸的是,仓库里面的物资并不多,要不然皇爷得知后会立刻处死他。现在这种情况,毕竟是意外,他虽然会受罚,但不会有性命之忧。

    另外还需要安抚住苏州上下,但是这样的事情,他根本做不了,而且刘瑾敏锐的发现,周围的大族子弟看他的眼神充满了仇恨,刘瑾明白,如果现在没人给他说话,他能不能活着离开苏州都不知道。

    所以刘瑾立刻让张文冕去找张超,另外刘瑾一直跟着知府贺霖,不断解释这次是天灾,不是他的本意,他也不想拿这些大族子弟如何等等。

    贺霖这个时候毫不客气的说道,“刘太监,你不觉得你说这些太晚了吗?你就等着本官的弹劾吧。”

    刘瑾见贺霖不买账,只好灰溜溜的回到织造太监府,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再待在府中了,所以当天夜里收拾了一番,第二天天蒙蒙亮就赶往了浒墅关。

    苏州知府贺霖对于刘瑾如何浑不在意,他现在最重要的是收拾残局。如果因为刘瑾乱来,导致苏州民乱,他这个知府也没办法交代。

    上午一听说大火再知道各家子弟没有逃出的消息后,他就知道现在无论要安抚住这十几家倒霉的大户,首先就是韩昌邦,因为韩家的后人除了一个在家读书的十几岁的小儿子以外,其余全部葬身火海。

    所以府县官员一起出动,分头去往各家安抚。贺知府则亲自赶往韩家,贺霖知道这样的人伦惨剧谁也吃不消,据说韩老爷急火攻心之下已经病倒在床,醒过来后就直勾勾的看着屋顶,不吃不喝,谁也不理。

    贺霖来到韩府时,他的小儿子韩映安泪流满面的将贺霖请到了韩昌邦的病床处。韩府一片混乱,贺霖经过之处不断的听到隐隐约约的哭喊声,甚至他也注意到韩家已经开始在准备葬礼的物事。

    韩昌邦对于贺霖的到来,一点反应都没有,眼睛还是直勾勾的看着屋顶。虽然贺知府很不喜欢韩昌邦这个贪婪的总督之子,但是此时此刻,面对顷刻之间几乎遭到灭门之祸的韩昌邦,贺知府也非常同情。

    简单说了几句,见韩昌邦还是那副呆呆傻傻的样子,似乎就是一个活死人,贺霖也只得告辞离开。

    临走时他拉着韩映安的手说道,“贤侄,事已至此,你们父子就节哀吧。照顾好令尊,老夫一定会给你们讨一个公道。”

    韩映安听完,流着眼泪,哽咽的说道,“学生多谢贺富尊。”

    贺知府离开之后,又去了王家,与王琬老先生进行了亲密的交谈,王琬也万万想不到会出现这样的惨案,再听到韩家的悲剧时,不由得连连摇头叹息。

    贺府尊这个时候提出了条件,他请求王琬帮忙安抚一下苏州老百姓,千万不能再出什么乱子了。

    王琬想了想,很干脆的答应下来。维持苏州稳定是他这个士绅领袖的天然职责,现在仓库出事,刘瑾这个太监肯定完蛋。想必朝廷一时之间也不会派来第二个钦差,现在当然要显示他们的力量了。

    贺府尊十分满意的回到府衙,这个时候,师爷脸色十分沉重的走了进来,禀报道,“府尊,仵作回报,好几具尸体的口中没有烟灰。”

    贺府尊也是干过好些年的地方官了,他听完脸色大变,他也是读过洗冤录的,怎么会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这是一场杀人之后纵火毁灭证据的空前大案呀!

第292章 真相() 
贺府尊又开始仔细的问清楚情况,刑名师爷详细介绍一遍之后,总结说道,“东主,尸首都已经不成人形,是谁也分不清楚,现在怎么办?”

    贺霖听完之后,闭着眼睛想了很久,“这件事除了仵作,还有谁知道?”

    师爷跟随贺霖有些年头了,当然明白贺府尊的想法,“东主,这样做,万一让刘太监知道,可就……”

    贺霖咬着牙说道,“事到如今,必须有一方要倒下。如果有人作案,左右是跟这些被关押的大族子弟有仇的苏州人,一时之间,本官哪里查的出来?

    而且此次诸多士绅被刘瑾坑害,早已是愤恨不已,本官再说是吴人作案,与刘瑾无关,岂不是火上浇油,万一闹出民乱,本官如何交代?”

    师爷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是他也有顾虑,“刘太监毕竟是宫中的太监,谁知道有什么背景?万一打蛇不死,必有后患呀!”

    贺霖毫不在乎的说道,“本官是士大夫,又一向刚直,何惧阉宦?刘瑾这个太监胡作非为,惹出了天大的祸端,现在死了十几个大族子弟,不管是怎么死的,他都脱不了干系。既然如此,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

    “东主,还有一个麻烦,钞关张主事恐怕会被连累……”

    “一个新科进士而已,理他作甚。再说这段时间张超不是一直在养病吗?这个人有些小聪明,想着左右逢源。既然他敢教刘瑾怎么敛财,那么跟刘瑾一起受过又有何不对?”

    师爷还想说些什么,见贺霖决心已定,知道没办法再说些什么,也闭口不语。师爷按照贺霖的指示,禁止仵作再提及此事。

    这样一来,大火的原因就变成了意外,因为是半夜的大火,仓库的所有人都发现太晚,导致了惨案的发生,那么事故的责任人就是太监刘瑾了。

    贺霖这边准备奏章弹劾刘瑾,此时逃到钞关的刘瑾也见到了张超,对于这位丧家之犬,张超也是无奈得很,你倒霉干嘛一定要拉上我。

    张超一直在装病,所以出面接待刘瑾的是丁淳吕师爷两人,刘瑾对这两个人不屑一顾,“张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