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张子卓确实聪明绝顶,敢为天下先,缙儿,你看看他的钱庄,后来居上,才一年不到就如此壮大,现在已经天下闻名了。

    所以咱们要学他的长处,泰厚昌也要学他给储户利息。发行银半两,湖广贩粮,江北植棉咱们都跟着做。”

    “爹,别的都还行,就是这银半两没有办法做的那么精美。”

    “那就花钱去挖张家的工匠,必须做到银半两那样才行。”

    “只是爹,张超现在已经占据了先机,我们杨家再做,会不会有风险?”

    “风险当然是有,但是爹做这些只是想了解一下张超的资金运转,不准备做的很大。”

    “那咱们收集了那么多的银子做什么,这可都是要付利息的,总不能坐吃山空吧。”

    “我儿放心,爹找到了一个好生意。说起来还要好好谢谢张子卓。这个人虽然聪明,但是魄力不足,爹发现……”

    杨公子听完,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爹竟然有这个想法,要是砸在手中可怎么办?

    “缙儿,你呀真是太嫩了,我们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我们抱团,有好的生意大家一起做,这才越做越大,一个人单打独斗怎么行?

    你几位叔叔伯伯都很有兴趣,一致决定好好做一把,我们几家的财力聚集起来何事不能为?这江南真是太富裕了,有钱人就是多,也该支援一下我们九边这些穷鬼了。”

第276章 甲骨文的意义() 
张超送走孙总办后,继续与徐溥一起整理,他们就快整理好了,张超此时有些焦虑的问徐溥,“阁老,我们这本运河谈刊印,士林将是什么反应?”

    徐溥笑着反问道,“子卓,你以为士林该如何看?”

    张超有些不自信的说道,“学生不求赞同,只求天下人遇到问题时能换一个思路思考,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徐溥微笑不语,这个年轻人也许不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可是徐溥却是清清楚楚。

    这次回乡,徐溥是非常失意的,作为一个读书人,离宰执天下只有一步之遥,他止步于此,可以说是抱憾终身。

    作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政治人物,基本都会追求立德立功立言。可是现在,万弘璧的污蔑让徐溥的立德有了一个永远洗刷不去的污点;至于立功,徐溥自知也说不上什么;

    至于立言,徐溥也只能摇摇头,他毕竟不是谢铎,可以安心治学。徐溥也不知道,在未来本朝的国史将会如何记载他这位铩羽而归的阁老,也许是平庸吧。

    这一次他跟张超同行,他的本意就是想好好观察一下这个读书人中的异类,可是徐溥万万没有想到张超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

    通过与张超的辩论,徐溥发现张超竟然有一套相当成熟的治国理念,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套理念已经上升到了理论的层次,也就是说张超这个不到三十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道。

    尽管与张超的道不同,徐溥发现却两人可以谋,大道三千,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追求大同世界。那他何不将张超的理论与圣学融合起来,与此相比,官场的一时得失算得了什么。

    张超这样的奇才也许哪一天就会陪祭孔圣,徐溥想起自己当初的担心,就会摇头苦笑,真是有眼无珠呀!

    重新找到人生目标的徐溥满腔热情的投入到校订整理中,等第一稿整理好之后,徐溥有些遗憾的说道,

    “时间还是太短呀,很多东西还是没有说清楚。幸好子卓在苏州为官,老夫归乡后离你不远,你可常常来看望老夫,若无空暇,亦可书信来往。”

    因为永乐大典的出版需要,规模扩张了无数倍的济世书社,只用了两三天就印刷出了这本运河谈,刊印天下。

    南京的大佬们第一时间就拿到了这本书,此时已经准备退休的潘尚书仔细阅读了一遍,怎么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自理学之后,儒学的又一场思想大变革开始了。

    他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徐溥会什么都不顾忌,与张超在一起闭关一个多月,换成是任何一个饱学鸿儒也会如此做。

    潘尚书甚至想把张超抓起来好好打一顿,他辅导了张超几个月,可是张超这三篇策论为什么不献出来,反而献给了思想有些古板的徐溥,真是明珠暗投呀。

    潘尚书知道,从今往后,张超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奸滑的小儿,而是大明数一数二的思想家,天下士林将不得不以国士待之。

    潘尚书又读了几遍,这时拿起笔,给福建同乡彭侍郎写了一封信,然后又附上这本书,让他好好读一读,任何一个为官的人都要好好读一读。然后是第二封信,第三封,……

    潘尚书这么做,其他的高官也同样这么做,很快,张超和徐溥这一本书就流传于天下,宫中也不例外。

    弘治皇帝拿到之后,仔细阅读了一番,很多他原来模模糊糊的地方陡然清晰了不少,原来天下大事还可以这么分析,真是长见识了。

    此时他已经收到徐溥让谢迁转送过来的密折,他甚至有些颤抖的问覃昌,“没想到牛痘和黄连素救人无数的同时,也会带来这样大的麻烦,朕该如何是好?”

    “皇爷励精图治,天下归心,张主事此说恐怕也是危言耸听。”

    弘治摇摇头,“朕对张超还算有所了解,凡是他写出来说出来的东西,都阐述的很清楚,朕不得不小心。再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何不按张主事所说,移民辽东海外?”

    弘治叹了口气,“朕不是太祖太宗呀,恐怕力所不能及。”

    接着弘治自说自话道,“也许张超的学说就有问题,张超不是对殷墟信誓旦旦吗?徐卿也请旨在彰德府发掘,还是先看看安阳的龙骨是不是真有什么文字。”

    弘治这个旨意一下,很快安阳出产的龙骨就被收集的七七八八。有的时候如果不注意,谁也不会发现,但是真要注意了,立刻甲骨文就被发现了。

    翰林院的金文名家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后一致认定,安阳出产的龙骨应该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通过对甲骨刻痕的辨认,他们已经认出了“雨”、“日”、“山”、“水”等字,后来还发现了几位商朝君王的名字。

    因此,可以肯定这些刻痕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商代文字。由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立刻就轰动了整个大明,并引发文人学士和古董商的争购潮。

    传说中的三代之治终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就在士林欢欣鼓舞之际,大明的首辅刘吉也等来了他的宾客,此人刚从安阳归来。

    “阁老,整个彰德府现在乱成了一团,只要传说有龙骨出土的地方都被挖的不成样子,到处都是坑。”

    宾客摇着头对着刘吉说道,刘吉点点头,“理当如此。文林,你刚回来恐怕还不知道吧,彰德府已报有青铜大鼎出土。”

    宾客大喜道,“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天子可以改年号了。”

    刘吉摇摇头,“此一时,彼一时也。如果没有张超的运河谈,那当然是普天同庆。现在吗,也就那么回事。”

    宾客糊涂的看着刘吉,刘吉没有理他。一个用乌龟壳占卜记录文字,用青铜的三代,就是儒学追求的大同世界?还是张超所说的生产力落后?

    世上的聪明人很多,估计现在这些人都在翻运河谈,张超的学说经此一事恐怕立刻成了显学。徐溥真是走运呀,这样几百年一遇的好事也能碰上?

    羡慕嫉妒恨的刘吉不用去说,同样在京师,一位状元郎正给自己的爱子写信,你小子别再格竹子做梦当圣人了,有一个人已经抢在前面,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学习八股吧。

    此时士林开始极其审慎的关注张超的一言一行,运河谈被仔细的研究,很快支持和反对的声浪就战斗起来,一场思想的大碰撞就要开始了。

    这些人并不知道,张超另外两本书初级数学和初级物理也准备刊印,既然已经投入了足够大的赌注,那就继续吧,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果然如刘吉所料,弘治皇帝收到甲骨文的消息后,更加不安,甚至产生了恐惧。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危,弘治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张超所说的二三十年后的叛乱如果是真,他该如何未雨绸缪?

    当然张超给出了答案,将多余的老百姓迁出去,可是张超说说简单,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了,甚至根本没有办法做。

    这个时候,次辅丘濬就给皇帝出了一个主意,张超也跟老臣说过这件事,但是当日说的没有今日这般肯定,还是让老臣给他写一封信,把朝廷的苦衷说清楚,再问问他的建议。

    弘治点点头,也就在这个时候,张超已经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又是苏州,也不知道唐伯虎的油画现在水平怎么样了?

第277章 钞关() 
自徐溥归乡后,张超就在南京大宴宾客庆祝自己考中进士,又回庐州老家祭祖,很是折腾了一番,等到六月,张超才举家赶往苏州,准备接任钞关主事。

    钞关主事一般是资深主事和员外郎才有资格担任,张超一出仕,就被授任此职,却没有多少人反对,也是因为他在公司的履历被认可,所以他已经走在了弘治三年同科的前面,起点很高,至于以后能走多远,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叹息他的遭遇,张超本来可以留京的呀,大明朝的传统,同样官品,京官升迁的空间会高出一大截。

    只不过张超却是在庆幸,在户部整日算账,那他不被憋死才怪,怪不得后世的海瑞会有时间上书,大骂大臣是妇人,说到底都是闲的。

    这次赴任,张超带了不少人,这要从浒墅关钞关的职权说起,张超本以为就是一个高速收费站站长,可是研究之后才发现这个榷关主事还真不可小瞧。

    “先有浒墅关、后有苏州城”。浒墅关位于苏州西北面,始建于秦朝,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相传秦始皇南巡“求吴王剑,发阖闾墓”,见白虎蹲丘上,率部追赶二十余里,虎不见处,即名为“虎疁”地,几经易名。唐朝讳“虎”字,改为“浒疁”。五代吴越王钱镠忌“疁”,遂改名“浒墅”。

    浒墅关,濒临运河,上接瓜埠,中通大江,下汇吴会巨浸,以入于海,自景泰元年开钞关以来,已经是江南名镇。

    浒墅关官下辖有望亭、吴塔和木渎三个巡检司,就在东南北三个方向上守住了西太湖水域。

    浒墅关本身则扼控新塘桥港、黄埭港、射渎港、枫桥港等处南来北往西行东去的各类商船,还设立了板桥港、凤凰港等20多处内河江湖的港埠卡子,扼控苏锡常和太湖、长江的水路要道。

    同时,也负责监管“沿海四港”即吴淞港、浏河港、白茆港和福山港的海禁,明朝严禁三桅以上大船出海,在以上四个港口设有一游击防寇。但是偶尔也有小船或者朝贡船从四港入内,所以钞关也要负责扼控这些水路。

    因此浒墅钞关主事张超要负责三司八港、本关三桥、沿海四港”,管辖区域之大,在江南各镇,也是绝无仅有。

    这么广大的地域,又是第一次任职,张超能不扶着卵子小心翼翼吗?所以济世学院幕僚班优秀的师生都带在身边,他还带了几十个经过训练的家丁,可见他的决心之大,意图彻底控制这个江南经济繁华的地带的钞关。

    华祥麟,丁淳,王六和幕僚班的吕先生四个人带着一些人先张超一家到达,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张超接手钞关做准备。

    华祥麟因为是本地人,张超需要他协助,所以承诺过的镇江钱庄换了别人主持,华祥麟对此则毫无反对意见,跟在东家身边明显进步更大。更何况张超准备沿着太湖开设多家钱庄,到时候将由他总负责,如此一来,他的动力就更加充足了。

    他与很多商人接触之后,发现按照船料收税,标准不一,不同税吏又有不同的说法。另外商船需要报关,一旦申报有误,发现夹带,往往被处罚的十分严厉,为此倾家荡产的不在少数。

    所以这些商人不得不想法设法的托关系,实力强的就花钱买通主事,实力弱小的就想法设法的买通关吏。

    当时钞关边有名为“铺户”、“保家”的地方光棍流氓团伙,铺户属于从钞关处包买税收,然后再加价征收商贾税钱牟利。

    而保家则是靠收费站生活的中介,通过给和商贾牵线赚中介费,这类人常常勾结关吏任意勒索,掏钱贿赂的少纳关税,否则百般刁难,而商贾害怕结怨不敢声言。

    因为官方船只可以免税免查,大商人直接买官避税,广大没钱买官的中小商人,就想法设法往官方背景上靠。比较冒险的做法,是伪造官员出行的官衔牌,跟如今挂个假军牌似的可以横冲直闯,但没点胆子和后台的基本不敢这么作死。

    还有就是把货物附带在可以免税的官方性质的马船、漕船、官船里,给主管者一些贿赂好处,达到免税目的,财力有限的中小商人往往集资雇船运货,进而分担贿赂。

    又因为明代有官身、功名的人可以免税,所以雇佣有功名的进士、举人乃至秀才,给商船护航免过路费。甚至有船户,专门租用仕宦之家的船只,载货牟利。

    接着是丁淳,张超承诺过让他当自己的师爷,只不过现在张超刑名这一块涉及的不多,他需要负责联络周边府县,弄清楚钞关这些人的关系网。

    他告诉张超,浒墅钞关除了主事是中央下派以外,其他的辅助人员杂役都是苏州府各县提供的,主事一年左右就要更替,但是具体做事的吏员杂役却是本地人,这些人相互勾结,实际上控制了钞关的运转。

    目前钞关辅佐他的大使姓吴,名吴财,据说是哪一任的主事认为这个人名字起的好,家里也确实无财,认为吴财很清廉,就让他坐到了这个助手的位置,现在已经历数代主事,是钞关的核心人物。

    其他各分关都有不同的关吏主持,都被称为主任。虽然钞关成立只有三十多年,但是这些关吏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