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后嗫嚅了一会,才小声的说道,“是万岁爷身体不好,怕女人多了有碍圣寿。”

    张氏立刻明白了,这个话题没办法展开讨论,所以她转移话题问道,

    “这个李氏怎么样?”

    说起这个,张后就有些开心,“济世医院很会调教,李氏过来后,我的月事就规范了不少。最近萧太监又问来了一些生儿育女的诀窍,我准备试一试。”

    张氏十分好奇,“一个太监竟然知道这些?”

    张后点点头,“是医院的东主张超说的,此人已经有两个儿子,而且既然知道如何生孩子,那肯定知道怎么怀孕,你看李氏被调教的多好,此人确实有本事。”

    张氏笑着说道,“当然有本事,昨天他来拜访学士,还说要弹劾什么李广,胆子可真大。”

    张后也是三年的皇后了,当然不是什么小白,立刻就察觉有问题了,李广在宫中地位很高,张超才考中进士,怎么会没事弹劾李广?所以就想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氏也不清楚,张后也不以为然的放下了,不就一封弹劾吗,这李广这么嚣张,也该收拾一下了。

    对于弘治弄得那些神神道道,出于女性的直觉,张后是不太相信的,花钱不少倒是其次,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让她有些忧心,尽管吃过之后弘治似乎强壮了不少。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急步走了进来禀告,“禀娘娘,李太监出事了。”

第268章 张超大战李广() 
张皇后皱了皱眉头,这李广又出什么事情了,说清楚。

    “李公公与外廷一个进士起了冲突,结果他十几个人打不过几个人,被打了一顿,现在正在皇爷面前哭泣呢。”

    啊,啥,两姐妹就立刻站了起来,太监打人不是什么新闻,打人不成反被人打就是新鲜事了。

    张超上书一事,很快就流传开来,张超本来在民间声望很高,结果一出手就盯住了最得宠的太监,果然不同凡响。

    于是李广不出意料的就怒了。他虽然知道张超,但是两人从无来往,怎么也想不到张超会针对他,宫中府库如何也是你一个同进士能随便说话的吗?

    李广一怒之下出宫,他带着十几个手下,准备教训一下张超,想骑着咱家出名,咱家让你知道天有多高。

    张超离开户部不久就被李广拦住了,面对这些人的阻拦辱骂,张超很好奇,我是招惹了李广,但他的反应也太离谱了吧。

    在张超看来,他的上书是就事论事,压根没有想到李广反应这么大,再说文官弹劾太监不是很正常吗?只有被文官弹劾了,才是皇帝的好走狗。

    可是李广才出头不久,不知道里面的道道,被人忽悠几句就忍不住了,这就碰上了一个硬茬子。

    这十几个人只能算作地痞流氓,修养很低,骂了一顿之后,见张超板着脸不说话只是冷眼看着。李广就不乐意了,事实上他挡住张超一行人想干什么他自己也不清楚,见张超竟然敢不求饶,就怒火中烧,就喊了一句,“给咱家上,好好教训此子。”

    见这些人冲了过来,张超牙一咬,低声说道,“还击,不要出人命。”

    王六赞了一句,“三爷果然豪气。”就毫不犹豫的与这些打手搏斗起来,行家一伸手,就知道有没有,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李广目瞪口呆的看着手下十几个人手持着棍棒却被打翻,又见王六等人似乎要朝他过来,吓得屁滚尿赶紧逃跑,王六要追却被张超拦住了。

    穿着官府的张超等人逼着这些打手解下腰带然后绑着一只手,这些人只得用另一只手提着裤子,狼狈不堪的被押送到顺天府。

    这样的新鲜事当然立刻就轰动了京师,这是今年的第三回了,太监打人被收拾,哈哈哈,没想到这群王八蛋也有今天。

    顺天张府尹虽然对张超总是惹事,有些讨厌,但是对于张超狠狠的打击了李太监的嚣张气焰还是很赞许的。

    所以问清楚了情况,很快就将这些人收监,然后两人分别上书,弹劾李广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袭官。

    这个时候李广也回到了皇宫,这一次出门他穿的是便服,所以把衣服撕烂,然后又弄出了几个伤口,这才跑到弘治面前告状,说自己跟张超理论,却被他给打了。

    李广的狼狈模样让弘治惊讶不已,听完李广的控诉后大怒,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张超虽然立了一些微功,但也不能打朕身边的人呀!

    愤怒不以的皇帝就叫来了司礼监,让他们议一议对于张超的处罚。萧敬当然知道张超上书的事情,见李广这个小人倒霉,心中暗爽。要说起来大家都是伺候皇爷的,可是李广靠着鬼神之道上位,向来为司礼监这些从内书房读书一步步爬上来的太监所不耻。

    萧敬与覃昌等人对了一下眼神,就笑着说道,“皇爷暂息雷霆之怒,奴婢以为张超与李广似乎从不相识,张超为何会莫名其妙的打李公公一顿,还是问清楚的好。”

    李广不干了,啥意思,我被人给打了,你萧敬竟然胳膊肘往外转?

    李广就怒道,“萧公公,你可是内廷的人,竟然为一个外官说话,……”

    萧敬也不理他,抢先说道,“此事十分诡异,奴婢只是持中说话,并无私心。李公公你没穿袍服,如此朝见皇爷似乎有些不妥。”

    弘治这个时候也回过味来,对呀,李广为什么与张超起冲突,而且不穿官袍,莫非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李广见风头不对,索性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辩解。说他为皇爷效力没多久,这个张超就上书弹劾他,说他管理府库不利,实在是冤枉呀。所以才私服出外,与张超理论,没想到张超恼羞成怒把他打了一顿。

    弘治听完,内心的天平又偏向了李广,只是张超弹劾李广,他怎么没有看到?

    萧敬微笑着回道,“张超是上了两道奏折,只是根本没有提到李公公,张超只是就事论事,说太仓库与内承运库浪费严重,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没有弹劾他。”

    李广一听也愣住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他会听到张超弹劾他的消息,传递消息的小太监还绘声绘色的说了一堆,难不成让人给骗了?

    弘治皇帝狐疑的看了看在场的几个太监,见覃昌萧敬板着脸,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李广面露震惊恐慌之色。弘治想了想,“把张超的奏折呈上来。”

    弘治仔细的阅读了一番张超的奏折,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他也曾经去过内承运库,里面无奇不有,但是确实有很多贡品放在仓库中几十年没用,但是这是祖制,能随便改吗?万一哪一天朝廷急需,却又供应不上,那又如何是好?

    第二篇奏折就更有些离奇,太监们做不好,外边的商人就能做好?更何况都是贡品,要是外面能够卖,还能叫做贡品吗?

    但是张超两篇奏折都想着是为朝廷节约花费,弘治自以为已经相当节省了,所以内心就不太乐意看到这样的奏折,但是张超说的确实也有道理,所以他沉吟着问道,

    “蒋琮的那个纸厂是怎么回事?朕似乎没有听说过?”

    “奴婢在南京时听说过此事,张超为了印书,需要大量用纸,他与蒋琮商量,借了不少银子给守备太监下属的纸厂,又让人帮他经营,听说现在规模扩大了很多,办的很不错。”

    弘治点点头,“蒋琮确实做了不少事情,传旨,赐蒋琮蟒服。”

    如此一来这几个太监就羡慕坏了,只不过去年蒋琮确实表现很好,也应该给他奖赏。弘治这时突然变脸,说道,“有功就要赏,但是有过也得罚。李广,你如此糊涂,竟与大臣斗殴,有失体面,罢去内官监太监,贬为少监。”

    弘治的口谕一下,萧敬覃昌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心中苦笑,而李广则是连连叩首谢恩。显然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被弘治察觉了,所以只是象征性的处罚了李广。

    弘治处罚李广完毕,就让他回去梳洗一番,这个时候弘治就问萧敬等人,“张超的奏折,司礼监和内阁是什么看法?”

    “奴婢等以为张超说的有理,只是哪些可以折银,需要与内库太监商量。至于张超的第二份奏折,奴婢以为可以尝试一下,只是兹事体大,还需要谨慎挑选。”

    弘治点点头,“张超刚刚入仕,对内外缺乏了解,你们能够如此办理,朕就放心了。朕观此子入京才短短数月,就引起了好几起风波,是天性如此还是事发偶然?”

    很显然张超太能折腾了,弘治皇帝有些吃不消了,面对天子的疑问,几个太监也是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第269章 选官() 
刚刚上朝回到户部,邵宝见张超埋头在看档案,突然拍了拍张超的肩膀,张超一惊,抬头看了下,就笑着说道,“学生当是谁,原来是邵员外呀,吓了学生一跳。”

    邵宝哈哈大笑,他盯着张超看了几眼,摇摇头状似苦恼的说道,“本员外观你也没什么不同呀,怎么别人被太监打了还要被贬官,你倒好,打了太监不仅没事,竟然还捞了一个美差,真是奇哉怪哉?”

    张超还没有资格上朝,不明所以的看着邵宝,邵宝才把今日朝会关于他的内容说了出来,他感慨的说道,“真是奇人必有奇事呀!”

    张超一听,也是大喜,总算是离开户部这个是非窝了,在外面当榷关主事,那就是一方小诸侯呀,逍遥自在。当然他对贪污毫无兴趣,但是利用权力给自己小小的方便,还是可以的。

    他想了想,摇摇头,“学生也不明就里,不过得罪了李广,还能全身而退,也是一桩喜事。”

    邵宝点点头,“你也是胆大的出奇,竟然真敢跟李广厮打?”

    张超压低声音说道,“学生以前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人,昨晚回去查询一番之后,也是吓得一宿没合眼。”

    邵宝气愤的瞪眼说道,“你在糊弄我呀,我已经打听过了,你早间过来一直就在查看这些档案,我看你稳的很。”

    张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才悄悄的说了实话,“学生上书前就给徐祭酒送了一份大礼,就防着李广报复。只不过没想到这李广是银枪蜡样头,竟然会白痴到当众围殴学生,又如此不堪一击,真是浪费了学生的那些礼物。”

    邵宝听完,指着他一阵大笑,“这个李广遇到你这样奸滑似鬼的家伙,也算是倒霉了。”

    隔日张超高高兴兴的跑到吏部,没想到文选司的郎中告诉他,王尚书在等着他。张超毕恭毕敬的给王恕行礼,王恕盯着他看了半晌,

    “张超,你胆子很大,入京不到四月,就折腾了不少事情,妖抄案是你起的头,为徐阁老请愿你也是领头的,昨日又当众与太监斗殴,如你这般的年轻人,老夫为官几十年,从来没有见到过。”

    张超低头不语,这些事情只要是有心人都能查到,不对,还少了一样,算计了一把刘吉徐溥,把倪岳推了上去。

    “所以刘首辅让你出外,老夫十分赞同,你确实不适合待在京中,要不然以你这样的性子,早晚一定会捅出大篓子。

    天子让你去主事钞关,估计也是想借用你理财的本领,你说说看,到任之后准备如何施政?”

    张超自从知道要出任钞关主事后,就查阅了相关资料。钞关,就是设在运河上的税务局。明朝大肆滥发宝钞,导致宝钞严重贬值,为了维持宝钞的价值,就在运河上设立了八所钞关,用收税的方式来回收宝钞。

    当然船户要是给银子或者铜钱,官府更乐意收,只不过官府制定的汇率保证会让船户欲仙欲死。

    到了弘治三年,宝钞已经完全退出了民间交易,擦屁股还嫌硬,跟蒋介石的法币有的一拼。这个时候张超觉得干脆别收宝钞了,咱们直接折银。

    所以他跟王恕说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固定宝钞和白银铜钱的兑换率,可以比黑市汇率高一点,但也别离谱。

    商人又不是傻子,你定的高了收上来一大堆宝钞,什么用都没有。王恕点点头,他长期做地方官,当然清楚张超说的在理。

    张超说的第二个想法就是,无论是铜钱还是散碎银子都折成济世钱庄的银半两,如此一来张超不用再去熔铸,又要增加火耗,然后使用时又要重新来一遍,太麻烦了。

    银半两的方便使用,此时京师已经有耳闻,但是用银半两代替官银锭,张超事实上不是第一个提出者,但是朝中对此没有表态,所以王恕不置可否。

    张超说的第三个想法就是,规范船税的征收,朝廷对于征收船税是按运送路程之远近和船舶大小长阔不同分等称船料,估料定税。但是这个操作起来太难估料了,可钻的漏洞太多,所以他建议改为计算梁头广狭定税,只要修几个宽窄不一的泊位,有争议时一试即可。

    张超除了经过几次运河钞关之外,并不了解钞关的内幕,他能够做到的首先就是标准化,他反正也不想捞钱,所以干脆搞出一个标准,这样收起税来争议就小。

    张超这么一说,王恕的眉头就舒展开了,至少张超如此行事,十分靠谱,如此就不会有什么大错,所以王恕让张超写一封奏折呈上朝廷讨论,然后很快就给张超指派了职务,户部苏州浒墅关主事。

    第二天朝中出了大事,徐溥的请辞被弘治皇帝批准,皇帝同时让丘濬入阁,但是丘濬是礼部尚书,他的官场地位高于刘健。

    也不知道刘健是怎么想的,他突然上书请求列于丘濬之后,皇帝非常赞许刘先生的高风亮节,也让刘健挂了户部尚书衔。

    因为丘濬是尚书入阁,所以从此之后,内阁在朝会中的站位就列在外廷前,当然王恕这个资历最老的尚书除外,他跟首辅刘吉平起平坐,谁也压不倒他。

    经过廷推,礼部左侍郎倪岳众望所归,兼任实录副总裁,掌詹事府,同时礼部右侍郎改为左侍郎主持政务,国子监祭酒徐琼改任礼部右侍郎。

    因此张超离京的时候是跟着老师徐溥一起同时离开的,太监萧敬奉旨送别徐先生,他对于见到张超毫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