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几个也连连点头,只是吓得脸色发白,哆哆嗦嗦,话都说不上来。

    领头的看起来是个太监,见他们这幅怂样,吐了一口吐沫,鄙视的说道,“少废话,赶紧把张秀才喊来,有要事找他。”

    番子到来这样的大事,当然这些刚刚整顿过的家丁早就察觉了,所以此时张超已经得到了消息。

    他十分纳闷,我跟东厂素昧平生,他们突然围住我想干什么,莫非想抓我,但是张超仔细想了想,他表面上也没做什么违法的事情,当然杀了几个人除外,可是大明朝又没有什么福尔摩斯,远在京师的东厂这都能嗅到?

    这可是弘治朝,不是成化朝,不是说厂卫不那么嚣张吗?而且就算要杀猪过年,也得等猪肥了呀,现在张超才布局完成,离挨宰还差的老远呢,难不成这些人眼界这么浅?

    现在船上还有这么多举人,这个时候决不能怂,不然一定会名声扫地,到时候连救他的人都没有,所以要冷静,也要坚强。要是被抓走了,万一回不来,所以该有的布置还是要做的。

    这个时候能相信的只有那些跟他命运纠缠到一起的人,所以他先是跟王六等人布置了一下家事。然后他出了房门,正好宋举人,靳贵和八达其他人也闻讯赶来了。

    他们一个个都十分紧张,甚至可以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他们心中的恐惧,张超顿时笑了起来,

    “不就是几个东厂番子吗,有那么吓人吗?诸位仁兄,请放宽心,没事的。”

    李启思是最慌张的,他跟张超接触最久,对他的事情了解也最多,参与也很多,加上又是姻亲,所以张超一旦出事,这些人之中谁都可能没事,唯独他是绝对跑不了。

    “子卓兄,你确定没事吗?”

    大冬天的,张超见李启思说话都哆嗦了,又衣冠不整,头发散乱,估计他是一得到消息就跑了出来,也来不及梳洗打扮一下,可见他的惶恐。要知道李解元可是大家子弟,面子是最重视的。

    这个时候,靳贵站了出来,要说起来张超虽然赏识他,但是两人没有什么利益瓜葛,所以他这个旁观者看的最清楚。

    “诸位仁兄,不妨冷静下。我觉得东厂是有什么急事要寻张兄帮忙,倒不一定是要抓他,因为我们这么多读书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么抓人他们就不怕士林的议论吗?”

    靳贵这么一说,李启思突然发怒起来,“你觉得,你觉得,都什么时候了,还你觉得?”

    张超见李启思突然失态,他有些奇怪,转念想了想,心中摇了摇头,不能再让李启思说下去了,要不然人心更乱。

    张超厉声斥道,“李兄,你慌什么,有我在,天塌了也是我首先撑着。这个时候就应该冷静,冷静,再冷静。

    要是朝廷真想抓我,在南京就可以动手,难不成对我还用的着调虎离山吗?”

    见张超这么说,神情又这般镇定,李启思也慢慢缓了过来,其他几人也稍稍放宽了心。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时候好些得到消息的举人也走了过来问问是怎么回事,有什么要他们做的。甚至窝了好几天的钱福顾清也闻讯出来了,这让张超有些吃惊,也有些感动。

    张超这段时间伺候的比较周到,很多举人都承他的情,也都不希望他出事,他们这个时候来问一问,虽然有些风险,但是聪明人都知道雪中送炭的道理。

    倒是钱福能主动过来,有些让张超吃惊,这位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呀,说他轻浮确实有些轻浮,但遇到这样的大事,他又不避嫌疑。

    所以张超面对他们的关心,不得不耐心解释一下,说自己没事。轮到钱福时,两人相视一笑,互相施了一礼,可谓是尽释前嫌。

    因为要安抚这些举子,张超到甲板时,已经是磨蹭了好一会,临近出门时,他对身边的保哥小声说道,“记下这些人。”

    保哥示意明白,张超这才走上甲板,迎接着这些东厂番子,“南直隶庐州府应试举人张超见过这位公公,不知公公前来,有何指教?”

    那个太监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但是却出奇的没有上张超的船,只是不停的催促张望。

    这个时候见正主来了,他先是上下打量了几下,然后急促的问道,“那你是不是种痘秀才张超,济世医院的东主?你什么时候中举了?”

    张超没想到太监这么问话,也是一愣,于是解释道,“学生确实是种过痘,也是济世医院的东主,去年桂榜侥幸得中。”

    太监听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我的小祖宗,你怎么才到通州,可把咱家等苦了?”

第232章 怀恩之危() 
张超心中一松,然后一愣,这画风不对呀,他试探着问道,“学生何德何能要公公等候?不知道所为何事?”

    这个太监见张超先是松了一口气,然后又转而狐疑,再见到张超身边的人都状似如此,立刻就反应过来,他哭笑不得的说道,“错了,错了。”

    张超就更疑惑了,“哪里错了?”

    太监也急眼了,“咱家找寻你是为了济世医院的黄神医,张秀,不,张举人,赶紧把黄神医请来,咱家奉命延请济世医院的名医。”

    张超这才恍然大悟,你个该死的太监,有你这么请人的吗?只不过现在事情紧迫,他让家雄兄弟赶紧去请黄老。

    张超估计是宫中哪一个大人物生病了,才派来太监等在码头,结果太监动静太大,让这些举人们误会了。

    想到这里,他用眼角的余光的撇了撇身后,见有的人欢喜,有的尴尬,甚至有满脸通红,不知所措的,张超心中一哂,他接着问道,“这位公公,不知道你尊姓大名?”

    那个太监也知道他这么大张旗鼓,似乎吓坏了不少人,所以也想着澄清下,“咱家司礼监随堂太监王岳,奉上命在此等候张举人和济世医院一行。因事务紧急,若有所冒犯,请张举人原谅一二。”

    说完王岳就做出要道歉的样子,张超他哪里敢当,这可是司礼监的太监,谁能惹得起,所以连忙抢先施礼道,“王公公请免礼,学生万万不敢当。”

    王越也就是做做样子,他闻言立刻就直起身板,“张举人对我等内臣有恩,咱家本来就该以礼相待。”

    王岳这一句话一出口,张超立刻感到身后无数道目光杀了过来,张超对太监有恩,难不成是个阉党?

    所以此时此刻,张超想杀人的心都有,他急忙澄清道,“学生与公公素昧相识,公公此言太过了。”

    “呵呵,张举人不用谦虚,你就有所不知,宫中大小内官都全额买了股票,要不是你,咱家等人怎么可能发上这一笔横财?”

    王岳十分得意的说着,显然股票大涨让这些太监十分满意,看张超的态度就好了不少。张超身后的举人们这时候才明白原因,看来跟着张超就算是太监也赚钱呀。

    张超心道吓我一大跳,他连忙笑着撇清道,“那也是诸位公公有眼力,张超岂能承谢?”

    王岳笑了笑,接着问道,“咱家奉命等在通州码头,只要张举人和黄神医一到,就立刻带着去宫中,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张超想了想,“黄老那边有不少人,要不您喝口水稍等一下,应该很快就好。不知道是哪位贵人有恙,竟然劳驾公公等在码头?”

    王岳叹了一口气,“还能有谁?怀公公旧病复发,这一回连神药都不管用了,太医院也束手无策,所以天子才命令咱家等在这里,见到了济世医院的神医就赶紧带着去往宫中。”

    张超也是叹息,谁都知道怀恩是有名的忠良,虽然是太监,但是天下的读书人都很尊重他,希望他能转危为安。

    说话间,黄大夫也带着医生们出来了,王岳开始宣读口谕,然后拉着黄大夫这些医生们赶往京师,张超远远看着黄老离开,这才扭过头去。

    张超死灰复燃,那些忘记雪中送炭的举人连忙凑了过来,没话找话说。张超则沉着脸,叹息着说道,“怀公公要是过世,天子身边又少了一个正人,我心中实在有些悲伤。”

    张超实在不愿意跟这些人在扯皮,拿着大义这么一说,这些人也只能瞪着眼看着他捂着脸离开,等回到房中,关闭房门,他忍不住压低声音笑了起来,没想到一个太监就帮他划分好了敌友,真是要好好谢一谢王岳呀。

    既然已经到达了通州,就可以下船了,张超这边有两百多人,浩浩荡荡的,要是平时还真不好安排,幸亏现在是年节时分,除了赶考的举子,其他人很少。张超就包了两个客栈,总算是安置下来,准备明日一早赴京。

    等到了顺天府,两家济世医院将会合并,至于人员如何安置,想必黄老也会安排妥当,张超并不管这些。他将和这些举人一起住在他的会馆中,以便继续联络感情。

    由于北京路途遥远,气候也相对寒冷,再加上当时也没有官舍制度,没有招待所,客栈又贵,而大多数举子家境一般等等问题,于是一批先期到京师做官或者商贾们便集资购置房产,当做集会所,也称为“会馆”。

    彼时京师的大多数会馆,主要为同乡官僚、缙绅和参加会试的举人们居停聚会之地,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既方便了人员的管理,也为上位者积累了声望,因此,这样光明正大拉拢人的机会张超岂会错过。

    当然面对太监胆怯的那些举人,还有钱福顾清等人也无意继续跟张超混在一起,他们就去了别的会馆。

    这样一来,张超这家会馆大概有三十多个举子入住。此时还是正月上旬,到了中下旬会有更多的举人赶往京师,到时候相信入住的人将会越多。

    既然衣食住行都解决了,那么举子们便可静下心来温习功课,或走亲访友,或递交名帖拜访名士,或开个文会交流交流,读书人图的只是个功名,真正专心做学问的实在少数,愿意跟着张超厮混的人当然也是如此。

    甚至这些人中有的自知中试无望,纯粹是抱着结识各地名流的念头进京来的,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万一能结交到朝中权贵或者名门望族的子弟,放个实缺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更有甚者,专门资助那些贫寒却有才的读书人,万一来年别人中了个一甲进士,为了还上这份恩情,怎么着也不算一笔亏本的买卖吧?

    比如这一次这么多人跟着张超进京,不是张超多有魅力,纯粹是他不仅声望正隆,又钱包鼓鼓,跟着他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张超也有意配合。

    等这些人真的成了进士,大家就真正成了朋党,到时候介绍一个师爷家丁什么的当然不在话下,济世学院第一批人才也快毕业了,正愁着上岗呢。

    谁知道他刚刚安顿好,饭还没来得及吃,又一个不速之客上门了。

第233章 怀恩之邀() 
这是一个太监,虽然没有穿内监的衣服,但是口音有些尖厉,张超跟萧敬这些人接触多了自然很容易就判断出来。

    这个太监要求张超与他面谈,让他避开众人,他稍稍犹豫了一下,就同意了。

    张超觉得这个人有些面熟,似乎以前见过。所以试探的问道,“阁下应该是一位公公吧,只是学生总觉得有些眼熟,是不是我们在哪里见过?”

    这个太监见张超面露怀疑之色,他突然改成了一口张超熟悉的乡音,“自东乡一别,物是人非,没想到张兄已经忘记了何某。嘿嘿,我那好友李解元一向可好?”

    张超只觉得头皮一麻,天呀,原来是他,那个被李家害的丢了生员的何聪,何秀才,他不是去了南京吗?想当初还给了他一些银子,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张超沉默了好一会,方才说道,“何兄,不知道今日来访,有何指教?”

    何聪却答非所谓,“没想到才过去两年,张兄就有如此声望,甚至李兄也跟着一起中了解元,嘿嘿,如果当年何某早知道张兄有如此神奇,我也不会走上这条路了。”

    张超知道何聪肯定有很多话想倾诉,所以他也没有对答,果然何聪继续说道,

    “当年何某离开家乡,去了南京,没想到我那位亲戚却去了京师,所以我一路辗转,又来到京师。谁曾想刚到京师,就被人打劫,张兄所赠的银两也被人抢光,我也变成了无名白。”

    张超顿时满脸的不忍之情,这遭遇也太悲惨了。何聪笑了笑,对张超的妇人之仁很不以为然,他继续说道,

    “我重伤之时,垂死之际,想到了合肥的种种遭遇,才没有了求死之心,又得人相救,总算是熬了下来。

    等伤好之后,只能想法设法的入宫,幸好我识字,又走了门路,所以十分的顺利的入到了司礼监李荣李公公的门下,现如今是司礼监的一名长随。”

    张超点点头,总算是苦尽甘来了,但是恭喜的话他也实在说不出口,所以只能继续沉默。

    “怀公公病重,王公公奉上命寻找张兄,咱家也有耳闻,所以这一次主动找到张兄,既是奉命寻张兄,也是有所求。”

    张超十分纳闷,疑道,“找我干什么?”

    何聪很严肃的说道,“自然是怀公公想见见你。怀公公病重,可能自知性命不久,所以这些天找了不少朝中的年青才俊谈话,但是张兄一个举人就被他老人家召见,可以说是第一个。”

    张超连连叹息,“这样的忠贞之辈,不要说是太监,就是文臣也少有呀!”

    何聪也很赞同张超这个观点,他虽然不幸入宫,但究其内心还是文人的心态,所以对于怀恩同样很敬佩。

    两人感慨了几句,何聪主动说道,“咱家来找张兄,也是想借一些银子。”

    张超明白,在宫中厮混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何聪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只能是往上爬,绝不会有什么退路,所以他也没问多少,就拿出了一个贴身的玉佩。

    “这家会馆的主人是我的乡党,若何兄有什么要求,以此玉佩为证即可。”

    何聪十分高兴,举起了手掌,“张兄果然没变,看来这一趟我是来对了。”

    张超含笑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