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能张超现在离职了,至强之点顿时变成了致命所在,如果新上任的总办突然把这些资金挪走,一时之间钱庄哪里弄来几十万两白银来填补这个空缺。到时候就不得不变卖家当,如果一个不留神,他们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张超拍了拍脑袋,“确实是我疏忽了,华秀才提醒的正是时候,孙兄,你怎么看?”

    孙老板想了想,“目前我们的现银很多,应该没什么大碍,但咱们确实需要早作打算,以防万一。”

    张超点头同意,“明日你把华秀才请来,大哥也参加,我们三人听一听华秀才的看法,这个人不错,光他这句话,三千两就不止。”

    张超这么一说,其他人也笑了起来,十分佩服张超慧眼识珠。张超当日花了三千两的巨资买下了华秀才为他效力,所以不少老人心里很吃味。

    但是华秀才来到南京,仅仅一个多月,就初步展现了锋芒,一番考察之后,提了不少意见,特别是他能看出钱庄潜伏的危机,这当然让张超十分满意。

    明英宗正统年间以来,因为宝钞贬值,官府不得不放松用银禁令,银钱公开流通。但是钱币名类繁多,而且私钱庞杂,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

    同样流通的白银也有这样的问题,因为老百姓手中只有铜钱,所以大宗贸易时商人就需要把收到的铜钱兑换成白银,为了汇兑需要,钱庄就应运而生。

    现在主流的钱庄的核心业务是银钱兑换,当然也开始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但是规模都不是很大。像张超的济世钱庄这样一开始就有这么大笔官方的资金存了进来,然后他再拿去经营,这是天下独一份。

    张超在弘治二年,迅速的从蚂蚁变成了大象,但是他事业突飞猛进之时,也不得不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如果这一年粮食和棉布业务他经营亏了,他就很有可能立刻陷入周转不灵的境地,幸运的是,他赌赢了。

    现在到了年底,资金回笼,一盘账,他现在除了大量的粮食棉花布匹田地工场这些固定资产以外,光账上的现银就足够偿还所有的存款。孙老板这个时候提出问题,也是想顺便把这个问题解决掉,防止留下后患。

    到了第二天,张超,平安,孙老板和华秀才四人继续开会研究如果处理。平安的想法很简单,既然这么多钱都要还的,干脆现在乘着张超离职,咱们还给朝廷不就行了吗?

    张超摇摇头,“没那么简单。印书局今年是花销的大头,银子也都花出去了。以后四年收入和支出基本能够平衡,就算朝廷变卦,我们也没多少风险。现在这样,一年还能给朝廷多出来几千两银子的利息,我估计谢祭酒现在高兴都来不及,吃到甜头的他,哪里会撤销账户,把钱提走。”

    张超说的没错,如果这些银子留在印书局,左手进,右手出,不仅没有什么收益,还要担心保管问题。

    但是银子放在济世钱庄,而且每年有不少利息,所以从印书局的角度来说,他们把银子提走是非常不划算的。

    当然他们也可以存在别的钱庄,但是目前敢于接收巨额官方存款还愿意给利息的唯独张超这一家,谢祭酒根本没得选择。

    未来也许有跟风的钱庄,但是如果让谢祭酒选择,张超相信他还会选择自己,因为张超更得谢祭酒的信任。

    到这个时候,张超突然发现他担心朝廷变卦,朝廷也同样担心他变卦呀,想到这里他就哑然一笑,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官方存钱都没钱庄敢接收。

    然后是医药公司,因为股东多的一塌糊涂,而公司新成立,所以整个经营过程中张超的济世钱庄是全面参与的。

    从各地收来的银子钱物直接进入钱庄,折算成纹银,然后拿着钱庄的回单交给公司获得股票,公司再从钱庄提走银子,用于购买原料,生产和分红。

    这样一来张超才能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迅速搭起医药公司的架子,与此同时,钱庄也借势迅速在南都铺开,遍地开花。

    事实上公司的原料收购,生产,销售,哪一块都离不开张超,也都依赖于张超的人马,如果新的总办对张超怀有善意还可以安全运转,要是有什么不好的心思,张超的反击也很容易。

    如果要强行切割,彻底清洗张超的影响,估计要折腾很久。张超等人经过这么一研究,也有些傻眼了,这下子到底怎么办?

第221章 华祥麟的看法() 
张超在创办公司过程中,时间紧急,所以有意无意间使用的都是自己人,这就显得公私不分。到了这个时候他也有些明白,为什么朝廷这么着急让他滚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再不走,这家公司是他的还是朝廷的,永远都说不清楚了。

    张超十分果断的说道,“我们必须想办法与公司切割开,要不然日后万一公司惹了麻烦,我们也会被牵连。”

    然后他转头对着华秀才问道,“华兄,你怎么看?”

    华祥麟这段时间细细的研究了张超的各个产业,报纸,医院,学院虽然办的非常出色,但是张超的意图不在赚钱,所以他也没有怎么关注。

    粮食生意是传统的走量贸易,他除了佩服张超眼光敏锐以外,也给不了什么建议;

    棉纺工场的竞争力就在于技术先进,规模大,成本低,而且从原料到成品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建成,只需要加强管理,不断扩大规模即可,这一块他的改进意见已经递交给平安;

    至于新兴的水泥厂,规模正在扩张,看起来也是欣欣向荣,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对于钱庄,华祥麟有很多话要说。在他看来,钱庄的作用就在于便利货币流通,银钱兑换是其核心业务,但是济世钱庄在这一点上做的并不出色,甚至是漫不经心。

    当然这一块靠的是积累,没有出色的东家伙计肯定不行,济世钱庄一点积累都没有,他们如此小心翼翼也可以理解。

    现在张超独辟蹊径,弄出了银半两,华祥麟对此十分佩服,他相信一旦推出肯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济世钱庄的货币兑换业务也一定会后来居上,大放异彩。

    而钱庄的贷款业务,同样也非常谨慎,如果没有足够的抵押,济世钱庄是坚决不外借。

    所以从外表看来,济世钱庄就是一个小心翼翼,经营的十分健康的钱庄。但是仔细研究后,华祥麟就发现钱庄的内在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显得非常激进。

    首先,济世钱庄不仅不问储户要保管费,甚至还会付出利息,时间越长利息越多,所以大批官银还有很多权贵的存银都存在钱庄。

    虽然才成立不到一年,但是目前竟然存了五十多万银子,每年光光利息就有好几万两要支出。

    这些权贵相信张超赚钱的本事,但是跟着他一起做生意胆子又不够,所以或多或少都存了一些银子在济世钱庄,吃点利息也好。

    那么张超弄了这么多银子又在做什么呢?从湖广运粮动辄就是十万石,二十万石。这个规模太大了,张超甚至买下了一个船厂,自己造船;

    收购棉花,扩张棉纺工场,现在棉纺工场的纺车多达几百台,按照规划明年可能要增加到二千台;

    华祥麟还发现张超计划在南京繁华地段大量购买民宅,然后拆改重建之后出售,按照预算,一出手就是十来万两。

    另外还要扩建水泥厂,等等等等,看完了这些,华祥麟是胆战心惊,张超玩的真是太大了。

    现在张超是在不断成功,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不能说自己会一帆风顺,万一哪一天他的生意出现问题,这个钱庄顷刻间就可能崩盘,到时候张超就算身处高位也会被连累。

    在华祥麟看来,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大量官银的存在,张超今日想到把他们聚集起来开会,显然张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华祥麟十分坦诚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希望张超能够好好考虑下钱庄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存有大批官银的情况下。

    张超明白,这是华祥麟跟自己在经营思路上的差异,说不上谁对谁错。因为张超的操作方式是现代银行的模式,而华祥麟则是传统钱庄的思路。

    到了明朝,张超就惊奇的发现到钱庄存钱不仅收不上利息,还需要交保管费,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样一来,商品经济能发展起来,那才是咄咄怪事。

    他早就想着搞一家银行,所以借着印书局有大量银子的春风,济世钱庄就顺理成章的成立了。经过大半年的快速发展,现在济世钱庄已经在南直隶首屈一指,而且还在迅速的发展壮大。

    至于官银,张超知道不仅仅只有公司和印书局的官银,蒋琮也存进了不少银子,至于来历他早就心知肚明,这个太监老毛病又犯了。

    对于张超这个新式钱庄,一开始大哥平安,孙老板等人还看不出来,等明白是怎么回事,张超已经钱生钱,实力大增,这个时候尝到甜头的他们早就停不下来了,也只能听之任之,直到今天华祥麟这个局外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张超沉吟了一会,他决定好好解释下他的新式钱庄。

    “华兄,你刚才的劝谏确实有道理,但是你仔细想一想,扣除官银太多这一点,我们济世钱庄比起别的钱庄,是更强一点,还是更弱一点?谁发展的更快一点?”

    华祥麟沉吟了一会,有些疑虑,有些吃惊的说道,“济世钱庄应该更强一点,发展也是最快。”

    “那华兄有没有想过,济世钱庄为什么会如此?”

    华祥麟顿时陷入了沉思,他一开始只注意到济世钱庄风险大这一点,但等他换一个角度重新思索,就很快发现张超经营的那些生意因为有大量银子的投入,也在迅速壮大,所以迅速成为了所在行业的领头羊,这反过来又有利的支撑了钱庄的发展,于是形成了一个正反馈。

    想到这里,他恍然大悟,不得不叹服,张超这么操作确实也有他的道理,但是他看到的问题又实实在在是存在的,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他的疑虑,张超斩钉截铁的说道,“在我看来,根本原因就是济世钱庄的规模还不够大,如果我们有几百万的储户存款,那么现在账上的几十万官银就算被同时提走,我们也毫不在乎。”

    华祥麟顿时目瞪口呆,张超接着说道,“华兄,你可能有所不知,济世钱庄是一家新式钱庄。

    它的核心业务根本不是什么银钱兑换,发行庄票,而是将大量的存款投入到再生产中,通过帮助工商业的发展,从而获取利润。”

第222章 旧病复发() 
张超第一次深刻理解了什么叫经济规律,济世钱庄的发展也解释了什么叫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

    他原先那种低调发展钱庄的想法简直是无稽之谈,只有把钱庄的规模做大,做强,他才更安全,所以现在应该做的是扩张,而不是收缩。

    因此他将自己对银行的理解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在场的三人,原来他们只是在实践中知道到钱庄对于其他生意的推动作用,现在通过张超这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他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张超会这么重视济世钱庄。

    等张超普及完了初浅的现代银行知识后,华秀才竟然首先明白过来,他仔细回味了一下,方才说道,“若是镇江也有这么一家银行在背后支持我,我恐怕早就有万贯家私了。”

    张超哈哈大笑,“那我就没办法用三千两银子把你请过来了。”

    这个时候,平安有些担心的说道,“超哥,那么官银到底该如何处理,是还还是不还?”

    “当然要还,只不过还完之后再借回来,而且还要立好规矩。”

    平安就有些不明白了,张超就将自己的想法跟三人说了以下,众人议论了一番,查错补漏后,这才放下了心。

    这时华秀才想了想,站了起来,“祥麟斗胆,想在镇江也开一家钱庄分店,请东家成全。”

    张超想了想,“济世钱庄在南都有五家分店,国子监附近就有一家,你去那里做掌柜先练练手。

    现在是十一月,我十二月就要去京师赴考,无论中与不中,明年四月一定会回南都一趟。到时候如果你经营的十分出色,镇江的分店就由你来负责。”

    华秀才慨然应允,跟随着孙老板回去查看相关资料,准备上任。张超则准备演一出戏,试探一下南都官方对济世钱庄的看法。

    如果说张超是赚钱的高手,那么蒋琮就是挪用公款的高手。自从他得知在济世钱庄存钱可以收利息之后,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不仅仅家中的银子都存在张超那里,甚至守备太监手中控制的军饷银也存在钱庄,当然利息就被他给贪污了。

    那么张超又是如何得知的?就是因为库银的特殊性,明朝的库银是标准银锭,一枚银锭从几十两到一百多两不等。突然间有几千两官银存了进来,张超肯定要查清楚,一查原来是老熟人。

    所以他装作不知道,现在快到年底了,这笔银子的存期也差不多到了,因为该给官军发银子过年了。按照规定,如果要提取大额资金,必须要提前约定,好让钱庄有一个准备。

    所以他们开完会刚过了两天,蒋琮的代理人就过来提出五天后要支取那笔存银,张超亲自接待了他。

    这是一个师爷,张超第一眼就看出来了,他写了一封信递给这个师爷,“你回去后告诉你的东家,请他见此信后与我谋面。”

    师爷把张超的信交给蒋琮,蒋琮打开一看,脸色大变,原来张超在信中揭穿了蒋琮的隐秘勾当,想约他一见。

    无奈之下,蒋琮只好乔装打扮约张超见面,一见到蒋琮,张超就恨铁不成钢的说道,“蒋公公,你让我如何说你才好。这是你第几回挪用军饷了,您就不怕官军造反吗?”

    蒋琮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张超抓住把柄,他也是满脸羞愧,嘴里含含糊糊的想辩解却说不出口,突然又一把抱住张超的腿,嚎了起来,

    “今年黄河大水,内廷银子不够,萧公公就待在南京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