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至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至圣-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到了亳州府之后,人困马乏。

    将马匹就近出手,然后在涡河乘船,便可直下中都凤阳。

    涡河是淮河的第二大支流,一般情况下乘船肯定是没问题的。即便大货船不通,小船载人定然可以航行。

    当然了,乘船去中都凤阳,必须具备一个基本的条件,那就是涡河别被冻住,上面要能行船。

    不然也是个废!

    冬天到了,没有口粮的穷苦人家很有可能拉起山头干些劫道的勾当,归德府到亳州府这段距离尚且平静,但是从亳州府往凤阳府的方向却不一定了。

    毕竟离得远了,谁知道民风什么样子。

    本来想着出院门了,是不是要从系统中购买两把热武器防身。

    弄个手枪什么的,远距离即便是面对几十个土匪,也可以安然不惧。

    可拉开系统之后就懵逼了。

    自从收弟子开始,到目前系统中的桃李值累积才只有一万多点,若是购买高级紧急物品比如手枪、步枪、子弹、炸弹之类的,必须要讲师的级别才能解锁。

    而现在,因为桃李值突破了一万点,他才是“高级教师”的称号。

    系统称号,从教师到讲师,都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然后才是副教授、教授!

    第一次因为岳然拜师突破了一千桃李值所以连升两级到了中级教师,这次因为在文正书院教书到了高级教师,可距离讲师还差的远。

    按照十进位的尿性,初级讲师就需要十万点桃李值。

    而且初级讲师能不能解锁枪械类物品还是未知之数。

    所以,现在很多桃李商城中的物品,只能看,不能买!

    而一般需要花费铜板和银子的超市里面,只是些寻常的日用品。

    好吧,打手枪这个伟大的愿望算是落空了,苏白衣只能坐在马上缩作一团,一边小心翼翼的哈气,一边祈求老天爷别让自己遇到土匪。

    一路往南走,行走的速度和原先理论上比起来,还是慢了很多。

    一直到天黑的时候,才道宋集镇!

    还是归德府的地盘。

    这宋集镇隶属于归德府谷熟县,呵,原来是叶平之的老家!

    拿出来地图看了看,归德府到亳州的距离才走了三分之二。

    也就是四十公里。

    一整天走了四十公里,这速度也是没谁了!

    不过好在,宋集虽然不是亳州府那等大地方,可也相当的热闹。

    因为濒临古涣水,是中原地区一个小的交通要道,此刻也异常的繁华。据说宋集本来只是个村子,就是因为涣水的缘故发展成了一个集镇。

    而且它的名字由来还有一番有趣的故事。

    苏白衣却不管它的故事,在宋集老老实实的住了一晚上,觉得胯下都要肿出水来了。

    “坚持到亳州吧,无论如何要弄辆车子,再这么骑马,等回到归德府的时候就特娘的变成太监了!”

    苏白衣苦闷的摇头。

    第二天继续上路,半日的时间到达亳州府。

    本想着从亳州府就可以乘船了,可谁知一语成谶,因为此处涡河还是比较狭窄,河面真的被结结实实的冻了起来。

    滑冰可以,划船肯定是不行的。

第146章 苏白衣何许人也?() 
远在千里之外,大明帝国的核心心脏位置,每月一次的望朝开始了。

    天刚刚蒙蒙亮,帝国京师核心处,一处古老的宫殿在黎明的微光中若隐如现,低沉的趴在地上像是沉睡了千年的古兽。

    低沉的还有那呜呜的似号角一般的声音。

    宫门“咔咔”开启,红漆剥落,露出一块块斑驳的颜色。

    百官依次进入宫门,绕过外朝的三大殿,在内宫与外朝交接的地方是一道宽广的城墙,墙上构筑了一座不大不小的宫殿,值班的禁军左右站牢,威风凛凛一丝不动,就像那寒风中飘扬的五爪金龙绣旗下面的旗杆一样。

    不一会儿,小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皇帝驾到,百官早朝!”

    偏殿中有坐着有站着的百官此刻才各自整理衣服,以英国宫张之极和魏国公徐弘基为首分作左右两排,依从恭恭敬敬的拉开偏殿的门,躬着身子低着头进入平台正殿中。

    百官列定,跪迎!

    虽然小太监喊过“皇帝驾到”,可此时的皇帝还没到,等到百官都列定之后,皇帝才从后面进入前厅,龙行虎步的走到御座旁边,缓缓坐下来。

    “众卿平身!”

    崇祯皇帝很年轻,声音听着也很年轻。

    天启末年继位为大明朝皇帝,当时的他才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而已,然而,这不是个平常的少年。

    在天启年间紧张的政治环境中,他在阴暗的角落里成长起来,继位后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阉党,当然了这种环境塑造了他坚毅的性格,也塑造了他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在他的眼中,整个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只有两种人:一是时刻想着结党营私的人,一是对他忠心耿耿的人。

    下面跪着的群臣整齐划一的起身,站满了整个殿堂。

    崇祯坐在椅子上,他脸蛋消瘦,眉宇之间有股和年龄不相符的沧桑,如果你仔细看,会看到他眼角疲惫和被岁月折磨出来的淡淡的皱纹。

    这是崇祯四年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朝会。

    这次朝会参见的不但有各个从洪武年间便遗存下来的勋贵后裔,还有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员,有九边之地重要的封疆大吏。

    “曹文衡上的奏疏,司礼监已经给朕看过,朕留中未发,不知诸位有何提议?”

    曹文衡乃是蓟辽总督,今年秋天的时候,皇太极突然发兵,在大凌河与明军对峙,双方又是一轮攻守之战。

    明军的补给线很长,大凌河距离锦州也有一段距离,从京师开运过去的物资,一路绕过渤海湾,从宁远到锦州再到大凌河,往往会有所耽搁。

    曹文衡依此为借口,上书朝廷建议弃了大凌河防守,退守锦州,等来年开春暖和了以后再行进攻。

    关于曹文衡的奏疏,内阁经过研究之后已经给出了意见:同意。

    司礼监王承恩却没有急着披红,专门拿着奏疏跟崇祯皇帝细说,皇帝的意思差不多是不同意弃守的。

    作为第一责任人,兵部尚书熊明遇必须站出来表态了。

    当然,他也已经知道了内阁的意思,便道:“陛下,臣以为不如以退为进。建虏来势汹汹,其锋不可硬挡,大凌河并非膏腴之地,易攻难守且无法屯守。此时正值严冬,弃了大凌河退守锦州,臣料想建虏必然退兵。”

    御史台唐世济出列,同样抱了抱手对崇祯行礼,然后道:“臣附议!一旦建虏退兵,辽东战事便可告一段落,臣料定建虏必然不会派兵留守大凌河,来年开春一到,我军便可再次接管要塞!”

    “万万不可!”孙承宗慌忙出列,对着皇帝下跪,身子微微颤抖,激动道:“陛下,万万不可啊。且不说大凌河要塞本就是我明军地盘,当初太祖皇帝成祖皇帝开边辽阳,是何等不易,如何今日便说弃就弃了?如此反复,百姓何堪重负,便是明年侥幸夺了大凌河,于我军屯守合一的策令也多有不符,如此,来年便难有人留下垦守矣!”

    “孙大人,老成谋国之言!”

    朱由检憋了好一会,才点头认可,令孙承宗起身后,叹了一口气道:“可,倒是有个难处,洪台吉久围不退,大凌河缺衣断粮,如何防守?”

    现在寒冬腊月再往东北送什么军需物资,肯定是不现实的。

    “没有别的办法!”孙承宗道:“唯有死守一途。我大凌河断粮少衣不假,可他洪台吉就能好受了么,臣料定,若在坚持半月不下,洪台吉定然会退兵!”

    “行吧,就这样。”崇祯一挥手:“孙爱卿平身。”又对身边的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道:“大伴就按孙先生说的办,让曹文衡务必死守大凌河,丢了大凌河朕要他人头落地。”

    “是,陛下!”王承恩躬身,将那奏疏接了过来。

    孙承宗回到队伍,站在英国公身后的内阁首辅温体仁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闭着眼低着头,好像一句话都不想说,可实际上,他的耳朵竖起,听得仔细着呢!

    “陛下!”兵部尚书熊明遇再次出列:“今春福建贼人刘大奎聚拢乡里二千农人突然攻击瑞金县衙,转而攻福州,流窜数地。今日福建来报,刘大奎余党俱已伏诛!”

    “好!”朱由检精神微微一震,笑着道:“这是今年朕听到的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了,内阁回头拟旨,别忘了嘉奖福建各道官员。”

    “遵旨!”一直默不作声的首辅温体仁赶紧回应。

    “陛下,还有好消息!”温体仁嘴巴呵呵一笑,胡子撅的老高,躬身就要跪在地上,却被崇祯及时制止:“爱卿年事已高,站着就可以了。”

    “谢陛下!”温体仁道:“河南、南直隶近日来连降大雪,千里银装,来年定然是个好收成啊。”

    “还有好消息!”为了博得龙颜一笑,熊明遇也是拼了:“陛下,听说自洪大人接管三边总督以来,对山西贼人竭尽清剿,日前曹文诏帅军大破四路贼军,想来贼兵近期难以为祸了!”

    “哦?”崇祯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突然扭了扭头,道:“洪承畴呢,今日可到了?”

    “陛下,臣在!”洪承畴在右侧的队伍中,不前不后的缓缓出来,他身材高大,脸面白皙微胖,倒是个谦谦君子模样。

    “陕地如今什么状况?”崇祯最关心的,还是陕西。

    什么福建,什么关外,都是疥癣之患而已,陕西的民变才是真正的大事情。

    “回陛下,正如熊大人所言,自朝廷策略变化以来,确实有一定的成效。”

    之前杨鹤带着大量的银子去陕西,对当地的民变持安抚态度,主要还是以招降为主。可朝廷的银子有限,反贼的贪心无度,如此一来非但没有解决问题,还弄得杨鹤自己被砍了脑袋。

    自从今年洪承畴接任以来,一改过去的招抚策略,采取了清剿到底绝不姑息的法子,曹文诏开始大展拳脚的在西北清剿贼兵。确确实实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也只是略见成效,并未从根本上破局!”洪承畴一句话,将幻想着即将天下太平的崇祯皇帝顿时又拉进了冰谷谷底。

    “洪大人为何如此说?”

    这次发问的不是崇祯,而是他的大伴王承恩。

    “陛下!”洪承畴依旧躬身,忧心忡忡的道:“自今年入秋以来,陕地一滴雨水也没看到,渭水枯竭几欲断流,陕地数百万百姓明年必然再次哗变。臣斗胆预测,明年贼兵数量只多不少,再者,今日之良民,明日之贼兵,皆是陛下之民,便杀他个血流成河,臣恐有伤天和。”

    “果真滴雨未下?”

    “臣不敢欺瞒陛下!”

    “唉……这是天要亡朕啊,可朕并无怨言。天何不加雷电与朕之身,奈何煎熬百姓?”崇祯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下面的群臣自然一阵惊慌,一个个的跪倒在地,口中不停的道:“皆是臣等失职!”

    “这大旱,要到几时方休?”

    崇祯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感觉从未有过的疲累。

    自从他继位那一年开始,然后二年、三年、今年。

    陕地年年大旱,飞蝗如云,百姓苦不堪言。

    天象为何会如此怪异?

    “陛下!”洪承畴突然跪倒,道:“天象怪异,我等皆不知其所为,但臣听说归德府有一奇人异士,能根据气象预知天气,且每言必中。陛下何不招来,问询陕地之天象,也好早做准备!”

    “气象?”崇祯微微一愣,道:“何人?”

    “归德府,苏白衣!”

    洪承畴知道苏白衣,自然是通过自己的老朋友王守心而来。

    御座上的皇帝听到这个名字之后,眉头微微一皱,道:“苏白衣……苏白衣……这名字好熟悉,朕一时想不到在哪里听过了?”

    旁边的王承恩笑着道:“陛下进来劳心政务,很多事自然不记得了。您忘了,前次皇后娘娘着人做了一道辣菜送与陛下……”

    “哦……”他突然想到了,不过随即眉头皱的更紧了:一个做菜的厨子,能有多大的本事?

    又想到了什么似的,在大殿上瞅了好久,终于瞅到了候恂,道:“候恂,朕记得你就是归德府人士吧,你跟朕说说,这苏白衣乃何许人也?”

第147章 石英石() 
候恂明知道苏白衣是自己老乡,却只能硬憋着不出来说话。因为他牢记着袁可立那句:“除非你把他推到内阁首辅的位置,否则,就会出乱子”的话,知道苏白衣那种眼中无天的家伙,所以才一句话不说。

    可现在崇祯皇帝既然问起,他也不能当做哑巴不是。

    候恂缓缓出列,对着皇帝御座的方向深深一礼,很干脆的道:“苏布,字白衣,河南归德府人,乃是已故南京侍郎苏宣的儿子。”

    来个很笼统又很详细的简介,既回答了皇帝的问话,又什么都没说等于废话。

    这便是候恂的高明之处了。

    可皇帝并不打算放过他,继续追问道:“其人如何,其才如何?”

    候恂深吸一口气,再次来了个擦边球:“苏白衣是个四试未中的童生,如今年且二十,在乡梓教书为生。”

    听到这里,皇帝皱了皱眉头。

    四试未中,秀才都没有,还是个童生!

    这也算是有才么?

    心里顿时对苏白衣的期望减了几分,冷冷哼了一声道:“怕也是个空腹之辈!”

    洪承畴摸了摸脑门的冷汗,扑通一下再次跪倒:“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苏白衣乃是奇人异士,虽无功名,可算非常之人也。”

    他说话间,从袖子里摸索出一根已经被撸掉了毛刺的黄瓜,外皮显得光溜溜,恭恭敬敬的高举在手中,:“陛下请看,此为何物?”

    “这……”

    “这是……黄瓜?”

    黄瓜崇祯自然是见过的,不但见过,还吃过。

    可大冬天里看到这么嫩绿的黄瓜,他就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