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丛山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蟒丛山传奇-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田俊兴奋的说:“嗯,你说的很对,正面对决,就连火力更强的中央军也会很快溃散掉,就算宋的军队战斗力更强一些,相信也不可能阻挡帝**队的前进步伐。”

    小野治三郎有些犹豫的说:“可是我们的物资还没有准备充分,现在急于发动进攻,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多田俊严肃的说:“小野君,我们的准备不充分,但是相对来说,物资补给比敌人还是要充足一些的,既然敌人能用数量不多的物资就能战斗,而堂堂的大日本皇军,怎么就不能进行战斗了。”

    小野治三郎只能无奈的转移话题说:“将军阁下,既然要发起进攻,那么蟒丛山地区是否也要列为此次围剿的目标?”

    多田俊点点头说:“那是当然,一定要让他们首尾难顾。中央军方面已经暗示我们,他们不会插手我们跟宋的决战,很希望我们彻底消灭他们。另外,我还准备分出一个独立野炮联队,加强33和37师团的火力,这次一定要拿下蟒丛山区最的据点,摘星山。”

    小野治三郎郑重的说:“我建议把骑兵第四旅团秘密调过去,蟒丛山地区地形复杂,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但是使用骑兵截击敌人撤退的部队,作用还是很大的,相信会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如果不是蟒丛山地区不适合机械化部队,我倒是想建议把战车联队调到蟒丛山地区。这里是宋起家的地方,我相信,对他来说,占领蟒丛山地区意义重大。”

    多田俊点头说:“是的,小野君,你的看法跟我不谋而合,我也认为宋绝对不可能放弃蟒丛山地区的。不过这样一来的话,临汾的敌人就更加的势单力薄了,也更便于我们收复临汾。”

    多田俊和小野治三郎在讨论对蟒丛山纵队进行围剿的时候,宋文星已经开始部署对蟒丛山纵队的防御了。

    宋文星让特种旅在临汾西边的地区构筑了几道防御工事,准备以此来迟滞日军的行动,另外,还预设了几个阵地,制定了多套作战方案,准备随时对日军实行防守反攻,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在临汾城外围,构筑了壕沟和掩体,准备逐次消耗敌人的兵力和火力。

    临汾城内,开始构筑街垒工事,城内的居民基本上已经撤离,房屋都已经被打通,用于逐次抵抗和掩护兵力调动。

    要知道,在街道上行军,容易遭到日军飞机和炮火的打击,而在房屋内行军,在墙壁的保护下,可以大大减少伤亡,而且还可以利用日军对于地理位置的不了解,绕道日军背后打击日军。

    除了临汾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外,在临汾和侯马之间的襄汾,也修筑了防御工事,万一临汾守不住的时候,撤退到襄汾也好有个依托,防止在被日军追击的时候,没有支撑点,而导致溃败。

    侯马也进行了部分战争动员,县城周围挖据了多层战壕,城内也进行了部分疏散,要求民众最好向南撤离,免得遭受城池之殃。

    5旅在丘山县待命,而6旅负责整个蟒丛山地区的防御任务,组织起当地的民兵准备袭扰作战,的黑火药地雷都已经准备妥当,需要挖掘的雷坑也都开始挖掘,当日军过来的时候,手里的地雷随时可以就位。

    b

第一百六十二章 第一次反围剿 一() 
,最快更新蟒丛山传奇!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八路军及时的送来了情报,搞到了日军此次围剿的大概作战计划。

    不是八路军没有尽力,实在是因为宋文星的引诱行动成功了,日军小幅度的修改了原本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主要是物资方面的筹备工作有些变动,另外还有部分的兵力调动和行军路线做出了改动,还是很具有参考价值的。

    日军分兵两路向蟒丛山根据地扑来,一路是33师团和37师团,在1个独立炮兵联队的配合下,集中兵力向文昌县扑了过来;另一路36、41师团,在1个独立炮兵联队和1个战车联队的配合下,从太原、晋中出发,向临汾方向扑来。

    由于3旅在汾阳一带闹的动静太大,41师团改变了作战方向,在战车联队的配合下,向3旅扑去。这样,由原来的2个师团挤在一起,变成了36师团在汾河以东,41师团在汾河以东,两个师团协同作战。

    宋文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集中兵力,击溃日军的一路,然后打破日军的围剿行动。

    宋文星亲自率领1特种旅组织防御,迎击41师团和战车联队的进攻;刘大勇负责临汾的防守和撤退,主要任务就是拖住36师团;刘贵负责蟒丛山地区的防御和撤退工作,主要任务就是拖住日军,为汾河两岸的战斗赢得时间。

    日军41师团的238联队上次在临汾遭到了重创,怀恨在心,虽然刚刚重建起来,但是却变得更加的凶残和狂暴,一路逮着3旅穷追猛打。

    3旅的两个团,交替掩护不断的后撤,把日军向吕梁山以南引过来,来到宋文星为日军准备的预设战场。

    等来到了预设战场后,日军就按照一般的作战规律,对着特种旅挖掘的工事进行炮击。

    日军的三单位师团除了各部队自己的炮兵外,还有一个炮兵联队,辖24门三八式野炮和12门41式山炮。蟒丛山纵队的炮兵虽然不逊于他们,但是弹药不足,没有资格跟日军拼火炮,唯一的胜算就是通过防御来消耗日军,然后再进行防守反击。

    宋文星把野炮团的24门三八式野炮,部署在西南方向,主要是担心日军沿着汾河绕道炮兵阵地的侧翼,袭击蟒丛山纵队的炮兵阵地。

    山炮营的18门四一式山炮部署在阵地的后方,作为特种旅的支援火力。

    4个独立步炮连,全部被宋文星安排在了一线阵地,作为直瞄火力,直接参加战斗。

    宋文星最忧心的是日军的坦克,日军的97式坦克虽然在欧洲只能媲美意大利的坦克,但是在中国战场上还是作战的利器。

    由于缺乏反装甲武器,因此士兵们只能拿命来跟坦克拼,但是往往因为不了解坦克的性能和薄弱环节,而导致白白的牺牲在坦克的机枪面前。

    宋文星让特种旅在第一道防线面前,挖了一条又长又宽的反坦克沟,阻挡日军的前进,另外,又在反坦克沟后面埋设了的地雷。但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已经经常碰到反坦克沟的阻挡,轻车熟路的使用木柴捆,堆放在反坦克沟里,在炮兵的掩护下,度过了反坦克沟。

    日军的步兵发现阵地上布置着许多地雷后,没有胡乱前进,而是沿着坦克前进的道路,也一起轻松冲过了第一道防线。

    按照宋文星的命令,看到日军的坦克已经开始越过壕沟,特种旅1团1营迅速把部队撤到了第三道防线上,特种旅1团2营驻守的第二道防线也仅仅是只有一条壕沟防线和1条反坦克沟防线。

    同样也被日军使用木柴捆,越过第二道防线,特种旅2团也同样撤退到了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就跟前两道防线完全不同了,不但埋设了的地雷,还挖据了纵深工事,前后足有十几条壕沟,还配有的防炮洞,观察掩体等工事。

    防线和防线之间的间隔大约是1公里左右,但是工事也工事之间的距离大约也就是50米左右,而且还有交通壕相连接,便于跟日军进行反复争夺。

    之所以工事之间采用这个距离,主要是为蟒丛山纵队使用的木柄手榴弹准备的。

    因为日军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手榴弹都是无柄手雷,虽然威力不小,但是投掷的距离较近,一般也就投掷20、30米远的距离,而有柄手榴弹经过训练之后,一般都能投掷到50米远以上的距离,水平高的甚至能投到7、80米远的距离。

    这样的话,即使日军占领了第一道防线,也易于通过反扑,夺回失去的阵地。另外,宋文星还为日军的坦克准备了的反坦克手榴弹和炸药包,以及装满了汽油的土制燃烧瓶。

    所谓的反坦克手雷,其实就是个头较大的手榴弹,一个手榴弹的个头能顶5个普通手榴弹,是宋文星让兵工厂特意订做的,工艺并不复杂,仅仅是多了些制作弹体的模具而已。

    炸药包就更简单了,以前没有黄色炸药的时候,宋文星也制作过黑火药炸药包,现在只是用黄火药代替了黑火药,引信同样是拉发引信。

    不过,面对一个师团的日军,拥有36门联队火炮,还有18门配属给各个大队的步兵炮,防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日军的几十门火炮轰击就十分的难熬,人多了伤亡大,人少了守不住防线,因此,战前制定的防御计划就是跟日军进行拉锯和消耗,然后引诱日军的坦克工事群里,使用原始的反坦克手段,摧毁日军的坦克。

    日军的第一波20多辆坦克,越过了反坦克沟,向阵地扑了过来,伴随着坦克进攻的是一个大队的日军士兵。

    宋文星亲自来到前线指挥所,指挥这场战斗。

    看到日军的坦克冲了过来,立刻命令山炮营向日军的步兵炮击,布置在阵地前沿的拉发地雷炸也拉响了,炸的日军的步兵伤亡惨重,只得卧倒在阵地前。

    【。。】

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一次反围剿 二() 
而日军的坦克根本就没有电子通讯设备,别说跟步兵的联系,就算是坦克和坦克之间也无法联系,车内的坦克乘员要进行联系都要用脚踩,用手拍。Ww.

    不知道已经跟步兵脱节了的坦克奋勇的冲到了战壕里,壕沟里的士兵眼睁睁的看着坦克从自己的头顶上压了过去,一部分战士操纵起了机枪,屠杀着没有了坦克掩护的日军士兵,另一部分从背后往坦克的背后扔反坦克手雷和燃烧瓶。

    坦克的油箱和发动机都在坦克的后方,是坦克最薄弱的位置。

    烧着了的坦克一时半会还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背后被扔了反坦克手榴弹的日军坦克却遭了殃,运气好的停在那里任由宰割,运气不好的直接发生了爆炸,坦克内的成员全部阵亡。

    燃烧着了的坦克无助的向前走着,根本无法杀伤壕沟里的士兵,日本人总不至于把机枪按在坦克地下吧!

    没有了步兵掩护的坦克确实是脆弱的,他们的命运只有一辆一辆的被炸毁在阵地上,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这次进攻,日军的20多辆坦克一下子损失了十几辆,只有最后面的几辆坦克从观察孔里察觉到情况不妙,倒退着向后退去,侥幸逃过了一劫。

    随时惨重的日军暴跳如雷,对着山炮营的阵地一顿猛轰,压制了山炮营的炮火,然后又对着前沿阵地再一次进行了一轮轰击,发起了第二波进攻。

    这轮进攻同样也是20多辆坦克掩护,但是步兵的数量却大大增加,分成三个梯队跟在坦克后面,随时进行步兵支援。

    这次,日军貌似改进了战术,越过反坦克壕沟后,没有像上一次一样猛的扑了上去,而是停在阵地的前沿,变成了一个个拥有火炮和机枪的火力点,掩护后面的步兵前进,而日军的步兵也稳扎稳打,向一线阵地不断的推进。

    汾河以西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汾河以东的战斗也打了起来。

    拿下临汾,日军除了增加了1个独立野战炮兵联队外,还出动了飞机,对着临汾城内狂轰滥炸。

    日军的105炮确实是威猛,威力远远超过75炮,土木工事根本扛不住日军的炮火打击,一顿炮火之后,就能把工事摧毁。

    好在已经有过一次城市保卫战经验的刘贵,根本没有在外围前沿阵地上配置过多的兵力,而且在日军的进攻下,不断的收缩防线。

    不过,进攻的日军也没有好到那里去,虽然临汾守备团的战斗力不强,但是防御的手段和花样还是很多的。

    表面阵地上都布置了触发式地雷和拉发式地雷,杀伤了进攻的日军步兵。

    一线的士兵人手一支自造的仿毛瑟半自动手枪,根本就不抬头跟日军拼射击技术,哪怕是拥有防御优势,也是等日军冲上来了,拿着手枪挨个点名。

    等日军冲入了外围阵地的壕沟工事,那就更如鱼得水了。

    壕沟的距离都是在50米左右,正好在木柄手榴弹的攻击范围之内,从交通壕里通过基本上就是找死,50米的距离是无法的,一旦被发现,就只能等着被活活击毙,躲都没地方躲。

    一旦发现日军了对面的壕沟,就有几个战士一起对着所在的位置集体扔手榴弹以为快要取得胜利的日军士兵带着美好的愿望魂归故里。

    接受了上次临汾作战的经验教训,刘大勇没有把2旅的士兵全部纳入城中,而是坚定的守着临汾城城东的位置,掩护着临汾守备团的右翼。

    临汾城双方进行着消耗的时候,33师团和37师团也接到了多田俊的命令两个师团集中兵力,沿途拿下文昌县,并以此作为前进基地,拿下蟒丛山最的据点——摘星山。

    本来刘贵以为日军会分兵前进,原先的作战计划是分别迟滞日军,并率领主力插入敌人的后方,拖着他们,但是现在2个师团的日军簇拥在了一起,一路没有打击日军的机会,偶尔的游击扫荡又不敢。

    每个日军的师团至少有一个大队的骑兵,两只腿怎么能跑的过四条腿,因此,刘贵只好把部队拆散了层层阻击,然后分多路撤到了城顶山口,准备在那里再次集中兵力。

    这样不但可以拖延日军的进攻时间,还可以再次集中,打击日军的侧翼,阻止日军顺利的向侯马方向进发。

    宋文星知道刘贵的任务艰巨,因此,把骑兵团也给了刘贵,这样可以掩护他们的侧翼,免受日军骑兵大队的骚扰和偷袭。

    汾河以西的日军经历了第一次进攻惨痛的失败之后,改变了进攻的策略,再次发动了进攻,坦克运动到反坦克壕沟前,不急于前进,而是相互掩护着,后方步兵赶来,协助坦克发起进攻。

    宋文星战前制定的作战方针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因此,在汾河以西,实际上除了特种旅外,还有1旅、3旅、4旅,3个旅的强大机动兵力,时刻准备着给日军致命一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