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十人一伙的、百人一伙的,一波波骑兵纷纷现身出来,将靠着城墙休息的难民惊得疯狂向城门涌去。

    “开门,快开门啊,我们都是高句丽人啊,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难民们发了疯一样的撞击着城门,用他们脆弱的肉体来争取那渺茫的生机。

    孩子在哭,大人在叫,新城的四个城门一时间乱成一团,这让城中守将本就敏感的神经更加的混乱:“来人,把他们给老子赶走,全都赶走!”

    “将军,再考虑考虑把,他们毕竟是我们高句丽的百姓啊!”身为军人,守城的士兵自然知道所谓的赶走基本上等于是断绝了下面那些人的生路,大军围城,几千百姓身处荒野如何能够活得下去。

    “老子看他们就是大唐的奸细!昨天老子给过他们机会,让他们离开,可是你们看看他们做了什么?不知好歹的东西,现在放他们进来,你想让外面的那些大唐骑兵跟着一起冲进城么?”新城守将被手下的问题弄得气血上涌,手指着城外窜来窜去的大唐骑兵愤怒的咆哮着。

    道理人人都懂,守城的那些士兵也懂,现在大唐大军压境,外面那些难民谁能保证没有奸细混入其中?放进城来的确是一个极大的隐患,本着为城中百姓负责的态度,也不应该放他们进来。

    可是道理是道理,在人情上却让这些大头兵很难做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老乡亲死在大唐的铁骑之下,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得了的。

    “把他们赶走,听到没有?再不去办,军法从事!”守将喊了半天发现前面的大头兵动也不动,不由更加愤怒,转身看着身后的几个亲兵:“你们几个去,去把下面的人都赶走,老子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总之把城门给老子清出来。”

    辽东城,李绩与窟哥大军压境;新城,李道宗兵近辽水;后面还有李世民率领的数十万大军。

    一时之间整个辽东风起云涌,所有人的目光全都关注到了这边,而高句丽王城更是一日三报,无数探马来往于王城与辽东之间。

    “陛下,当初是你一意孤行,非要断绝新罗与百济与大唐的通道,并且抓了他们的使节,现在大唐举全国之兵来袭,您,可有退敌之策?”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在对大唐的问题上与荣留王高建武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此时此刻,面对大唐的攻伐抱怨之情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

    “盖苏文,你可是在指责孤王?”荣留王高建武冷冷的看着手下这位权臣,神色颇有想要遣人将其拿下斩于殿前的意思。

    “臣非是指责,而是代表高句丽五部在询问陛下。”泉盖苏文此时还没有如后世那般的权利,所以并没有和荣留王死磕的打算。

    “既然如此,你可先退下了,我大高句丽带甲六十余万,打退过前隋三次东征,杨广发兵百万尚且没有奈何于我,何况这次区区数十万人。”高建武也不想在这个大唐举国东征的时候闹出什么内乱,敷衍了一句之后便让泉盖苏文退了下去。

    (本章完)

第934章 倒驴不倒架() 
高建武现在的状态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瘦驴拉硬屎,倒驴不倒架!

    别看他现在嘴上叫嚷着要让李世民有来无回,但实际上这家伙已经怕的要死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甚至想要找个地洞藏起来才好。

    想当年李世民来找他要回前隋将士的尸骨,结果被他一句免谈给顶了回去,从那以后这件事在他心里总是有个疙瘩,一直惦记着中原的那个皇帝会不会来打他,每日里心惊胆战,坐卧不安!

    可是这能怪他么?如果不是国内总有一个泉盖苏文没事找事,自己怎么可能想着用这件事来彰显自己的无谓与才干?鬼迷了心也干不出这样的事情吧!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建武拼了命的修建长城,沿着辽水从扶余一直修到了海边。

    只是忙着修建长城的高建武并不知道,他不断修长城的行为,果断的刺激了李二敏感的神经,让老李同志不得不怀疑他有二心。

    再加上这货近期又因为国内五大部族关系紧张,故技重施了一次,打算把焦点引到新罗和百济那边,结果新罗和百济没怎么样,李世民反而被他的举动激怒了,倾举国之力大军压境!

    怕不怕?傻子才不怕,现在这样的情况别说高建武,就算是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泉盖苏文都有些抓瞎,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举国投降?这是不可能的,别说是泉盖苏文和高建武,就算是他们两个的老子还活着,也不敢说这句话。

    奋战到底?这个可以,不过谁去奋战又是个难题。五大部族各有势力,分占高句丽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打起仗来哪个都不想让自己损失过多,以免战后清算。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唐进攻的方向正好是东面,也就是泉盖苏文家族的势力,如此一来其余四大部族更是不会伸手帮忙,巴不得他的家族势力在这次大唐的进攻中毁于一旦,只有这样才符合其他家族的利益。

    泉盖苏文很清楚其他部族都是怎么想的,也知道自己这几年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他想要努力争取一下,希望与高建武达成协议双方联手共同对抗大唐的入侵。

    奈何事与愿违,高建武与他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差了,无论如何都不会心平气和的在一起好好商量对策。

    纠结中,泉盖苏文很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但是想到自己家族的领地,还是选择忍气吞声,默默与高建武对视良久才缓缓开口说道:“陛下,高句丽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难道你还要计较以前的那些事情吗?”

    “盖苏文,有什么事情直说好了,没有必要藏着掖着。”高建武看着泉盖苏文,脸上带着胜利者才有的笑容:“大唐发兵东征想要短时间拿下我高句丽是不可能的,今年冬季之前,如果他们能攻下到鸭绿水,都算是都算是一个奇迹。”

    高建武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所以求人就要有求人的样子,不要以为谁都欠你什么似的!”

    这几句话说的几乎就是彻底的撕破脸皮了,不过高建武并不在乎,他有信心在鸭绿水挡住大唐的军队。只要熬到冬天大唐退兵,他就有大把的时间去向李二低头认错,用辽东之地换取大唐的原谅。

    这样他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泉盖苏文的根基一扫而光,而且还能不留下任何话柄,到时候再把这个烦人的家伙杀了,高句丽便再也没有人来与他作对。

    泉盖苏文很清楚高建武打的什么主意,所以很直接的威胁道:“陛下就那么有信心确定大唐不会打过鸭绿水?难道陛下就不怕辽东叛乱?到时候我高句丽面对的可就不单单是一个大唐了。”

    “你,你敢反叛?”高建武没想到泉盖苏文会给他来个鱼死网破,一时间竟然不知应该如何反应,到底是叫卫兵进来把他抓住砍了?还是把他留下好好商量商量?

    “臣不会背叛高句丽,不过臣不敢保证辽东百姓会不会背叛高句丽。”泉盖苏文冷笑着说道。

    荣留王高建武在泉盖苏文眼中,实际上和一个废物没有什么区别,是一个优柔寡断又刚愎自用的矛盾结合体,让他来当高句丽的国王,甚至还不如自己来当。

    争论、妥协,整整一个时辰之后,高建武与泉盖苏文统于达成协议,调北部褥萨高延寿、高惠真支援安市城,力争将大唐军队阻挡在安市城之外。

    当然,泉盖苏文在这里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过有着反叛筹码的他相对于高建武,付出的只是大军所需要用的粮草而已,至于其他则是一概不提。

    两个互相看着不顺眼的家伙,磕磕绊绊的达成了一项并不怎么靠谱的协议,自得其乐的幻想着在安市城狠狠的挫一下大唐的锐气。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虽然唐军与前隋的军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但是其装备和战力却是有着天壤之别,如果还是按照隋朝时候中原军力的战力来考虑他们,不得不说,这下子可真特么有乐子看了。

    两百门贞观炮、近四万支火箭弹、火药近万石,这些是李世民六路大军所携带的火器;可拆卸便携式床弩近三千具、投石机近一千具、壕车四千架、组装式冲车、云梯近千,这是李二所带的攻城器械。

    至于说那些大头兵装备的滑轮弓、钢臂弩、板甲、皮甲这些根本就不叫个事儿,连数都不用数。

    在这样强大的力量之下,高建武竟然还有着把唐军挡在鸭绿水以西的打算,说起来似乎这货心还真不小,神经也足够大条。

    当然,更多的是这老货在硬撑,就像前面说的,倒驴不倒架!

    尽管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是为了面子,为了还是要硬着头皮撑下去。总不能像高昌国那个鞠文泰一样,大唐军队还没到就被吓死,丢了江山不说,这名声传出去也太不好听了!

    (本章完)

第935章 老李想儿子了(上)() 
打仗拼的是综合实力,并不是你有勇气就可以的。武器装备、大型军械、粮草物资、医疗保障等等哪一样不考虑到都不行。

    而说到这些,就不得不提到李承乾这个太子。

    这几天越来越接近边境,李二就越来越喜欢念叨那个被自己留在家里的大儿子。

    这一天安营扎寨之后,老头子看到外面巡逻的那些左府(左千牛卫的前身)军卒,不知怎么就开心的笑起来,看得一边的长孙无忌一头雾水。

    “无忌,你说朕的那几个儿子要是都像承乾一样该有多好,何必朕这么大年龄还要出来征战沙场!”笑过之后,李二叹了口气,卖乖似的说道。

    “啊?”长孙无忌愣一下,半天没有反应过来,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如果你那几个儿子都像李承乾那样,估计你根本就活不到今天,怕是几年前就被气死了。

    李二并没有等长孙无忌回答,叹过气之后,指着那些正在巡逻与警戒的军卒:“你看看,若是当年我大唐有如此军威,何至于连那薛举都拿不下来,又何至于让窦建德、王世充之辈占据半壁江山。”

    身为皇帝陛下的守卫亲军,战斗力怎么样先不说,左、右两府的军姿、军容那绝对是全军第一,再配上一身帅气的07式军服,威武雄壮之气透体而出。

    “不错,承乾这练兵之法也不知从何处学来的,当真是非同小可,以此法训练出来的军卒与以往相比的确是强上一倍不止。”长孙无忌此时就算是再傻也知道,老李这是睹物思人想儿子了,便顺着他的话说了下去。

    反正李承乾也是他外甥,夸上一两句也没啥大不了的,并不像其他人有这样那样的顾忌。

    “何止是强上一倍,若是单兵战力或许是强上一倍,但若是一火之军怕是要强上两倍,一什之军甚至可以达到三倍不止。”李二摇摇头否定了长孙无忌的说法。

    毕竟李二也是杀场之上的老油子了,知道军队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某一个人有多能打,而是在于合击、配合之法,之所以当初三国时期的陷阵营能够所向披靡,所依靠的多是这合击之技。

    回想当初,李承乾让这帮家伙去站队列,去扛圆木,去练习高台背摔……,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十六卫的老将军们一个个也是颇有微词。

    但是到了后来看到训练之后的成果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校军场上三千对一万的战斗让这些老家伙们意识到,不能再坚持以前的观点了,必须掌握这种新的训练方式。

    所以从那一次校军场上的演武之后,十六卫尽皆一改往日的训练方式,改为更接近实战的训练,同时也开始注重军卒之间的配合问题。

    这也是现在任何一卫走在路上会两人成行,三人成列的原因。

    当然,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并不现实,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出现于后世的现代。但是大家别忘了,大唐并不是现代,在大唐可没有什么不能体罚的说法,十七律五十四斩那可是真的会要人命的,所以队列、军阵之类的训练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效果却远比后世要高。

    “二郎,你看的是军容,可知道某看的是什么?”身边没有外人在,私底下的时候,长孙无忌并没有对李二称呼什么陛下,只是像朋友一样直呼其名。

    “哦?舅兄看重的是什么?”李二心情正好,见长孙无忌卖关子,顺势捧了一下。

    “后勤啊!”长孙无忌长长吸了口气,咂咂嘴说道:“四轮马车远比以前装的粮食要多,而且速度并没有慢;新修出来的水泥官道把原来需要一个月才能达到的地方,缩短到现在的旬日之间;义仓的修建让我大唐多了许多存粮……”。

    既然李二想儿子,念着儿子的好,长孙无忌便投其所好捧着说呗,老李想夸儿子,总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总要有一个人在边上陪着一起唱才好听。

    不过说着说着老李和长孙无忌的脸色就有些变了,沉默中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疑惑。

    从贞观二年到眼下的贞观八年,六年的时间里看看大唐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吧,一些平时注意不到的问题,在这次东征中全都暴露了出来。

    首先是路,以前的土路现在基本上都铺上了水泥,这使得无论是行军还是运输物资,速度都比以前快了数倍。

    而近几年一直不断疏通的运河在这次东征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方的粮食可以通过运河以及快的速度运到后方的大本营。

    其次是粮,有了林邑这个大粮仓,再加上大唐境内遍布的义仓,使得这次东征根本就不用发愁筹集粮草的问题,只要把各地义仓中的粮草拉出来装车或者装船便可以了。

    以上这两条看似并不重要,但真的打起仗来,那可真是身后有粮收中不慌,哪怕是僵持李二也敢堵着高句丽的国门耗上几年。

    再有就是装备,各种各样的新式装备现在层出不穷,工匠们一个个都在拼了命的研究威力更大,结构更简单,使用更方便的武器和军械。这两年甚至新研究出来的装备还没有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