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是无名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我是无名氏-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白顿时被刘墉的这句话给难住了,他楞在那里,意思不知该如何应答,刘墉继续说道:“这样,你刚刚那两句话确实不错,你可以写下来整首,我替你递给主公;若是主公欣赏,那就恭喜你了;若是不欣赏,那我就让你出这门去,至于是不是蓬蒿之徒,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刘墉的话,让李白大受感动,他对着刘墉躬身行了一礼,“多谢刘令!”

    李白接过纸笔之后,便将他的那首诗完整地写了下来,交给了刘墉。刘墉看完之后,令人将他从监牢中放了出来,让下人给他沐浴更衣,从这首诗中,刘墉相信,吴立仁一定不会见一见此人的。

    吴立仁看到李白的诗之后,才知道李白竟然已经来到下邳了,他连忙让刘墉将李白带过来;自然他要见李白,并不是因为这一首诗让吴立仁佩服的五体投地,而是因为他是李白,诗仙李白!小时候背的最多的诗也应该就是李白的了,从开始的床前明月光,到后来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再到蜀道难,难于上前天等等,如此多的经典诗词,奠定了李白在吴立仁心中那无以伦比的地位。甚至考试的时候都会填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只不过刘墉和李白,他们都不可能知道。

    刘墉走了没多久,上官婉儿就走了过来,吴立仁便随手将这首诗给上官婉儿看了一下,上官婉儿称赞不已,可是看到诗后面的署名,她还是脸色稍微变了下,自言自语道:“是他!?”

    看到上官婉儿的反应,吴立仁才知道昨晚发生的事情,心思忽然一动,这也算是才子佳人的剧情。李白和上官婉儿,虽然听起来有点怪异,但是说不定也会是一段佳话。然而吴立仁刚要开口,上官婉儿好像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怒容相向,吴立仁只好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进去。

    没多久李白来到州牧府中,在门前正看到了上官婉儿,这时他才意识到昨天晚上自己的失态,稍稍有些尴尬地望着上官婉儿,但是上官婉儿看到吴立仁召见他,心知吴立仁也喜欢他的才华,也就微笑点头致意,没有再将昨天之事放在心上。

    看到李白进来,吴立仁心中还是有些激动,毕竟诗仙大名,可算是老幼皆知。

    李白此时一身青衣,一眼望过去也只有二十多岁,头发也已经扎了起来,用绸布方巾裹着,也许是天气冷的原因,他的耳朵鼻子都有点通红,但是整个人却显得格外精神。

    “草民李白,拜见吴公!”

    吴立仁哈哈一笑,“李太白!快快,免礼!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来人,上热酒!”

    李白有些受宠若惊,他有些疑惑地问道:“李白初来,吴公为何待吾如同故旧?”

    吴立仁没有理会他的问题,拉着他坐下后,继续问道:“我正有文学院想要建立,正缺一奇才,不知太白可有此意?”

    李白愣了一下,继而起身说道:“回吴公,草民此来并非为了卖弄文才,实在是为了天下,为百姓,贡献草民的一份力。吴公仁德爱民,举世皆知,故而李白才不远千里,从蜀中来到徐州,其实是为了吴公大业。”

    什么情况?李白对文学没兴趣,反而是为了王霸之业?这有点不符合李白的人设吧?

633、李白谏言取西川 吴铭再议取中原() 
吴立仁对李白的话有些怀疑,他不知道李白想要说什么,事实上李白在安史之乱时,曾经不顾高龄,还想着投军报国,上阵杀敌,所以李白的一腔热血一直都是有的。

    “太白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李白再次拱手,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当今天下,诸侯并起,民不聊生,人人都欲思明主。吴公仁德之名著于四海,天下之民,皆望吴公。西川之地,天府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乃英雄用武之地。而刘璋暗弱,碌碌无为,文臣武将皆不能用之,云南苻坚,虎视眈眈,而那王猛更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益州之地,久必为苻坚所得。”

    听到这里,吴立仁忽然一愣,这时他才想到当初的萧摩诃,原来萧摩诃是在苻坚手下效力,那当初那个爆表出来的*坚竟然是苻坚,而王猛则又投到了苻坚手下,这两人看来是天作之合啊!

    “所以白此次前来,特意是为了益州百万黎民百姓,请求吴公能够发兵益州,先取西川,然后北图汉中,收取中原,如此可成绝世之莫大之功业!”

    吴立仁现在明白了李白的意思,他是让自己先攻打益州,打完益州,以为粮仓,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吴立仁却只能苦笑一声,益州艰险,哪里那么容易攻打,李白的想法虽好,实施起来却十分难。当初刘备即使在内应张松法正的接应之下,还是花了很久才取得了西川,还损失了谋士庞统。如今自己不但要对付曹操,还有交州的士燮,这要是再对益州刘璋开战,那可真的是四面为敌,作死之道啊!

    “益州刘季玉,乃是天子宗亲,若猝然取之,必遭天下人非议,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吴立仁只好这样和他解释,他不想说的太多。

    李白听完,不由得慷慨力争道:“大丈夫在世,当以天下百姓为先,岂可因自己虚名而枉顾百姓生死?吴公,益州今若不取,必为他人所取,到时候悔之晚矣!还请吴公三思!”

    听到李白还是如此诚心劝谏,吴立仁想了想,呵呵一笑道:“太白勿忧,我心中已有计较!若是苻坚攻伐刘季玉,刘季玉不能挡之,很可能求救于铭,到时候铭便以救援刘季玉为名,名为助之,暗中图之,岂不事半功倍,一举而定之?”

    听完吴立仁的话,李白稍微想了下,便骤然开朗,他哈哈一笑,对着吴立仁拜道:“吴公果然英武不凡,草民远不及也!”

    “那不知太白可否和某一起,为百姓创造一个盛世出来?”

    吴立仁望着李白,十分诚恳地说了这句话,李白听完,不由得感慨万分,拱手应道:“草民李白,愿为吴公驱策,建功立业,成就不世之功!”

    “滴!检测到宿主获得李白亲密点9点,当前宿主拥有亲密点64,仇恨值41。”

    看到李白的亲密点竟然如此轻易拿到手,吴立仁倒是有些意外,他知道如今的李白,也是一个热血小青年,你要是让他弃武从文,他一定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只是如今的李白,他要怎么给他安排职务呢?对了既然李白那么想让自己取益州,那就让他先将西川地形图给绘画出来,毕竟李白的植入身份便是蜀中的士子,对西川的地形还是比较了解的。

    “太白,苻坚如今已经气候已成,想必用不多久,西川便会出现大的变故;但是我若是率军入川,西川地形复杂,蜀道崎岖,千山万水,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颇为困难。我欲先封你为特绘使,让你先回西川,将西川地形图详细画一份出来,到时候才能助我军长驱直入,不知太白意下如何?”

    听到这里,李白更加高兴,面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属下定然不负主公厚望,愿为主公大业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吴立仁点了点头,让他去找陈近南,看看还需要准备点什么,都一概应允,李白虽然是文人的模范,却也是侠士的气节,87的武力值也比一般武将强多了,和白玉堂也差不多。况且还有不低的智力,吴立仁觉得将这个任务交给他是最合适不过了。否则真不知道该如何安置李白,如今李白一腔热血,他也不忍心给他泼凉水。

    但是如今吴立仁的战略目标还是定在了曹操身上。

    想要灭曹操,你不能给他一点喘息之机,否则一旦等他恢复过来,一定会让你后悔不已——拥有主角光环的曹操,可是吴立仁最忌惮的。连系统爆表的人物,都给了曹操不知多少了,吴立仁深有感触。

    时间的脚步已经到了公元200年,吴立仁穿越到汉末也已经将近十年了,这十年竟然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但是吴立仁根本无暇感慨,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只要稍微一松懈,便成为别人的垫脚石,哪怕你拥有系统。

    吴立仁再次召集王守仁、贾诩、陈近南还有薛仁贵等人一起商量破曹之计,如今各处探明的消息已经表明,袁绍也想分一杯羹,马腾更是稳稳占据长安,曹操为了大局,甚至刻意去拉拢马腾,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现在正是破曹的大好时机。

    “诸为以为,我欲讨曹,当从何处着手?”

    王守仁起身答道:“主公,若要破曹,当取战略要地,取之便能威震中原,如此,才能动摇曹军之心,属下以为,当取襄阳。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若取襄阳,则便可从南阳,直抵许昌。如此则曹操还有何路可逃?”

    吴立仁点了点头,但是他却知道,就是因为襄阳城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才会让襄阳的防御一直都是赫赫有名的,俗话说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襄阳背山靠水,易守难攻,前番孙策和吴立仁两路一起攻打襄阳,也丝毫没有占到一丝便宜。若不是刘表的意外身亡,蒯越私下投曹,曹操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攻下襄阳。

    “襄阳难破,为之奈何?阳明可有妙计?”

634、王守仁片语定计 诸葛亮一言解惑() 
襄阳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曹操自然一直不会放松,这也是他要吴立仁的重要据点,所以他不可能放松警惕。面对这样一座军事重镇,谁都不可能轻易断定结果。

    “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如今马腾既然已经占据长安,那么便可以趁势东进,以向宛洛,主公则围困襄阳,遥相呼应。如此曹操则两面受敌,只要抓住机会,曹操不难破矣!”

    王守仁只用简短几句话说了一个简单的方略,但是众人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轻松。襄阳城的坚固人人皆知,谁也没有把握能找到传说中的那个机会。

    “如今襄阳城守将是何人?”吴立仁忽然问道。

    王守仁答道:“主帅曹仁领五万大军驻扎在襄阳,后曹操又调了于禁一万大军在樊城,张辽一万大军在偃城。”

    樊城和偃城,就在襄阳附近,一旦襄阳有变,两城可以迅速派出援军,策应襄阳。但是此时吴立仁却想到了当初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威震华夏的武功,当时的主将不就是于禁曹仁这些人。虽然当初是占据了忽然爆发的洪水之天时,但是自己目前的阵容和兵力,可比当时的关羽强多了。先不说周瑜诸葛亮量大军师,陈庆之、戚继光一代名将,更有薛仁贵这样的大唐神将。反观曹操,虽然系统不断给他爆将,但是如今在襄樊地区,也没有什么超级名将,难道自己这群人,连关羽都不如?更何况如今自己的后方再也没有孙权这样的坑货队友,什么都不用担心,同时马腾已经占据汉中、长安,直逼宛城,吴立仁忽然觉得自己,已经是站在天平胜利的一端了。

    曹仁,于禁和张辽,在三国时候,算得上良将;但是纵观全史,还是有些不够看啊!

    吴立仁嘿嘿一笑,这次来个陈庆之兵围襄阳,诸葛亮水淹七军,周公瑾活捉张辽于禁,戚继光阵斩曹仁,曹操还能有什么办法。

    “如此甚好,那开春就要开始着手准备,联络马腾和袁绍,以清君侧为名,攻打曹操。袁绍自诩忠于汉室,想必也不会对天子的衣带诏无动于衷。”

    这时贾诩起身再补充了一句道:“主公,袁绍此人好虚名,不如和效仿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时,奉袁绍为盟主。如此必然可以令其讨曹之时更加尽心尽力。”

    吴立仁面上一喜,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戴高乐吗——给他戴个高帽让他乐呵一下,毕竟这个盟主也没有什么用,他也不能用盟主的身份号令,可是袁绍却会为此有种高人一等的感觉,这就是人性啊!

    “文和所言极是,到时可让孔北海给他写封信,极力赞扬一番,并和马腾相约,愿奉袁绍为盟主即可,如此虚名,让与他又何妨!”

    江陵。

    周瑜、戚继光等人夺下江陵之后,便开始积极打造江陵的防务,同时对襄阳的渗透也在进行着。他们都清楚襄阳的重要性,想要将曹操覆灭,襄阳将是关键一战。周瑜、陈庆之等都接连上表给吴立仁,陈述攻打襄阳的意义,以及各自的策略,吴立仁只是没有给他们直接的回复。

    “孔明先生以为,主公现在到底为何迟迟没有答复?莫非主公现在无意进取中原?”

    周瑜此时正虚心向诸葛亮讨教,按他对吴立仁的了解,他觉得吴立仁一定会容许曹操有喘息之机。

    诸葛亮哈哈一笑,摇了摇头道:“襄阳重镇,易守难攻,公瑾以为,如果主公将攻襄阳,当示敌以何?”

    周瑜想了下,“兵者诡道也!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欲攻襄阳,自然需要在其余各地陈兵以为疑兵。”

    “公瑾既然知道,那就可以理解为何主公至今没有透漏半点消息。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主公没有说什么,是怕泄露了风声;但是将军不可不早做打算。”

    周瑜抱拳对着诸葛亮说道:“孔明见识果然不一般!”

    诸葛亮摆了摆手道:“公瑾只是太过着急,个中缘由,怎么会想不到。”

    “那以孔明之见,主公会在何时发兵?”

    诸葛亮想了片刻,继而慎重答道:“此战必然会牵连甚广,想要万无一失,必然要准备很久。亮以为,至少要数月时间准备,到时候真到攻打之时,势必要到今年夏初。”

    周瑜点了点头,会心一笑道:“看来我们的时间也很紧迫,我们所要做的准备也是全力固守江陵。”

    戚继光和周瑜着手加强训练将士,训练的大多都是防守战术,同时令城中百姓参与的城墙的修筑,已经守城器械的打造,一时间,江陵城中仿佛就要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对于这样一座久经战火考验的坚城,百姓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

    而在江夏,陈庆之同样也已经嗅到了不一样的奇袭,纵然他没有接到任何消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