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是无名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我是无名氏-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话的是程昱,这冷兵器时代的乱世之中,人口是最重要的,若是没了人口,其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意义。

    曹操正在思虑之际,忽然手下有人来报:襄阳遣使者宋忠来许都求见曹操。

    “哈哈哈,好!宋忠来的好啊!如此,必然要让赵云、秦昭等人死无葬身之地!”

    此时,从宛城败退而回的曹仁连忙问道:“主公何出此言?”

    “子孝等会便知。来人,把襄阳来使请进来吧!”

    没一会,宋忠手持蒯越所写的降表便走了进来,看到曹操后,连忙纳头便拜,“荆州治学从事宋忠拜见丞相。”

    曹操笑着点了点头,“宋从事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前段时间听闻其身体抱恙,刘荆州如今身体还好吗?”

    这时,宋忠有些犹豫,接着叹息一声道:“丞相尚且有所不知,我主刘荆州因为身体原因,现在昏迷不醒,不能理事,所以荆州文武在蒯先生和蔡将军等人的倡议之下已经拥立二公子刘琮为新主。”

    曹操深吸了一口气,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刘表竟然一病不起,而荆州更是被刘琮这样的几岁小儿接掌。

    “放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荆州市汉室天子之荆州,荆州文武竟然让一几岁小儿接任荆州之主,莫非刘表想要将荆州当自己的王国一般世袭罔替不成?”

    宋忠看到曹操忽然发怒,连忙再次跪下道:“丞相息怒,且听宋忠说完。我主自然知道这些道理,更是深知这天下都是天子之天下,所以这才让我带降表,欲将这荆襄之地尽皆献于丞相!”

    听到这里,一旁的郭嘉起身哈哈一笑道:“宋从事这哪里是献州,分明是想让丞相为刘琮小儿挡灾的!如今荆州之地,只有区区几城还在你主之手,此时丞相若是想要接受宋从事的降表,那便要同时应付孙策和吴铭大军,这分明是一个烫手山芋。”

    听到郭嘉之言,宋忠有些尴尬地咧了咧嘴,“先生哪里话,虽然如今孙吴联盟,可是丞相以天子之威扫清六合,也是势在必行。我主顺天承命,来投丞相,丞相焉有不纳之理?”

    曹操哈哈大笑道:“宋从事所言不错,既然刘琮想要来投,我自然不会拒之门外。只不过如今孙策、吴铭皆是连胜之师,此时出兵,并非良时。”

    宋忠听闻,连忙拱手说道:“丞相此言差矣!孙策不久之前遇刺,如今生死未卜,其手下将士岂能用心而战乎?而吴铭手下诸将,只顾迁移南阳百姓,此时若是丞相遣一大将,向襄阳进发,到时候与襄阳城中大军内外夹攻,吴铭大军必然难挡;若是吴铭败退,孙策大军定然不战自退;彼时,再乘胜追击,收回南郡、江夏,则荆州之地,岂不又回到丞相之手?”

    曹操继续问道:“只是不知刘琮现在手下还有多少兵马,竟然夸下如此海口?”

    “不瞒丞相,如今襄阳城中各种兵马还有五六万人,育阳还有霍峻将军一万人马。”

    宋忠提了提嗓音,高声说道。

    “哦?果有如此兵马,为何刘荆州会被孙吴二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宋从事莫非诈我不成?”

    曹操眯着眼睛,用着一种十分玩味的态度看着宋忠。

    “兵马虽多,却无雄主统之,故而不敌;若是以丞相之才,并荆州兵马,则天下谁人还能挡之?望丞相切勿怀疑,速下决断!”

    曹操走下来,犹疑不定地看着宋忠,忽然曹操又问道:“为何刘琮不遣异度前来?”

    宋忠呵呵一笑道:“我主知道丞相喜欢蒯先生,所以不敢让蒯先生再一路奔波,否则这乱世之中,兵荒马乱,山贼横行,若是蒯先生有什么闪失,丞相必定回大发雷霆。”

    宋忠的这番说辞,让曹操哈哈一笑,接着摇了摇头,这时,曹仁满脸不悦地对着宋忠道:“汝既然知道丞相喜欢蒯先生,却不让他来为使,如此岂是诚心来降?”

    “我手上之表乃蒯先生亲手所写,还请丞相一览。”

    曹仁将宋忠手上的降表接了过去,递到了曹操手上,曹操看完之后,微微颔首,“好!宋从事如此识时务,只要此事能成,来日我必当奏明天子,重重有赏!”

    宋忠退下后,曹仁急忙问道:“丞相方才之言,莫非就是指这刘琮献州乎?”

    曹操点了点头,“异度上次来时,我故意大加封赏,则刘表必然见疑。异度也是聪明之人,自然知道我的意思,蒯家也是荆州大家族,若是其真心相助,则只有略施手段,刘表走投无路,必然来投。只是我未曾想到这刘表竟然如此福薄,只剩下一个小小的刘琮,荆州人才,尽入我手矣!”

    众人一起向着曹操拜道:“丞相英明!”

    “张辽,吕布,令你领五千兵马,先悄悄向复阳方向寻找吴铭大军,若是发现其还在迁移百姓,务必趁势掩杀。”

    张辽和吕布一起昂首出列,大吼一声,“接令!”

    “曹仁,许褚,令汝等令五千兵马向棘阳前进,务必切断吴立仁大军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得相顾,若有人去救,则大军齐出,定敌军必败。”

    曹仁和许褚也一起领命而出,特别是曹仁,经过上次彻彻底底一败,胸中的怒火发泄不出。

    “郭嘉,典韦,韩彪,汝等随我一起,杀向新野陈煦大军,只要消灭陈煦,则吴铭其他各部就可以逐个击破。”

    韩擒虎没有想到自己也被点名了,心中暗喜:他一直想找到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此时陈庆之正在命令手下将士和城中百姓收割粮食,并且运往湖阳贮存,新野毕竟只是小城,不能久守。快要入冬,陈庆之心知襄阳今年难破,他在为来年的征战做准备。

    “陈将军,如今快要入冬,我军不如暂退湖阳,否则若是曹操和霍峻一起来袭,道路难行,我军必然难以全身而退。”(未完待续。)

329、陈庆之新野收粮 韩擒虎虎跃追敌() 
说话的是田复,如今荆州的其他几路大军都在护送百姓向江东迁移,而陈庆之一路大军就驻扎在新野,将襄阳的刘琮和育阳的魏延以及更远的曹操隔断。若是两家一起进攻,陈庆之必然腹背受敌,再加上时间又已经临近冬天,若是到时候行军必然十分困难,这也就是田复所担心之处。

    “怀古兄不必担心,待我军将这周围的粮食尽皆收割完后,再撤退不迟。”

    陈庆之看向城外,不时又百姓拉着稻谷进城,他微微一笑,好像在想着什么事情出神,一阵风吹过,陈庆之的头发被风吹的散乱,整个人不由得抖了一下,田复连忙把手上的一件披风批到陈庆之的肩上,“将军,天气凉了,你的身子并不是很好,不如回去歇着吧,这里有我就可以了。”

    陈庆之却固执地摇了摇头,“不用担心,经过药王孙先生的调理,现在的身子比以前好多了。还记得我们雪夜破严白虎的时候,那种天气我都没事,这又有什么。我刚刚忽然想到主公的一句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虽然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可是你看,这新野的百姓已经去了一多半,而且人人的脸上都是忧愁。真希望能快点结束这样的战乱,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田复也点了点头,十分坚定地答道:“我相信,主公必然能完成天下一统!”

    此时曹操已经率了三万大军来到了宛城,此时宛城已经没什么兵马驻守,曹操大军进驻宛城之后,立刻派人联系育阳的霍峻和魏延,商议一起进攻陈庆之。

    然而此时的霍峻并不买曹操的帐:即使曹操的使者给他看了刘琮的降表,霍峻依然拒绝了曹操的提议。

    “即使我主已经投降曹丞相,但是现在我还是只会听从我主之令——紧守育阳。况且陈庆之多谋,如此轻易出击,必然大败。”

    霍峻如此不识好歹的话,让曹操气氛不已,正要亲自领军进军新野,忽然帐下一将起身答道:“丞相息怒!荆州之师现在已经被吴铭小儿打怕了,所以才如此畏首畏尾。末将愿提一师,径取新野,活捉陈煦,让他们也知道丞相的威势。”

    曹操抬头一看,正是虎威校尉韩彪。曹操和韩彪深谈过,他知道韩彪在行军打仗方面有一技之长,看到他如此信心满满的样子,曹操点了点头道:“擒虎将军既然如此有信心,那便让封你为先锋,此战务必用力,不可堕了我军威名。”

    韩擒虎面上一喜,立刻答道:“多谢丞相,末将必然不辱使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韩擒虎领命而出后,曹操看着一旁有些犹豫的郭嘉,呵呵一笑道:“奉孝对韩彪此人有何看法?”

    “丞相,虽然韩彪确实是一名将才,可是属下以为,他却有些眼高手低,颇有些傲气,而陈煦却是久经沙场,颇多智谋,属下以为,若以其为先锋,怕是不是陈煦的对手。”

    曹操轻轻捋了捋胡子,点了点头道:“奉孝之言,与我想正好一致。我也料定其必败无疑,故而以此战来打磨下他的傲气,让他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奉孝以为可否?”

    “丞相用人之道,属下自然佩服,只是属下还是有些担心,此战若是影响了我军士气,是否有些得不偿失?”

    “奉孝无忧,我自然会率大军接应。即使韩彪吃亏,小小的新野,难道还能挡住我数万大军不成?”

    韩擒虎领大军来到新野三十里外驻扎起来,等着探子消息,再决定如何进攻。

    没多久,探子便飞马来报:“报韩将军,此时新野约有一千多兵马,正在往新野城中运送收割的稻谷。”

    韩擒虎听完,眉头皱了皱,心中暗道:“新野民少,陈庆之为了收割完粮草,竟然如此大意,既然如此,那就让你成就我韩彪之名吧!”

    “来人,传我将令,每人带一日口粮,轻装简行,加速前进,务必趁敌军还未察觉,一举攻下新野!”

    韩擒虎命令一出,大军立刻启程,一个时辰,韩擒虎大军便已经来到了新野城外。然而此时陈庆之显然已经提前发现了韩擒虎大军的到来,已经立刻命令将士丢弃了所有的粮车,向湖阳方向撤退。

    韩擒虎看到陈庆之竟然直接撤走,自己即使攻下了新野这座弹丸小城,抓不了陈庆之,也不算什么功劳,于是立刻下令大军继续向湖阳方向追击陈庆之的一千兵马。因为他看到陈庆之的这一千将士手中兵器,身上也无铠甲,完全一副普通百姓的装扮,撤退之时更是慌乱不已,一路追过去,不时发现有人的鞋子都丢弃在路上,来不及去捡。

    韩擒虎大军追了几个时辰,可是却迟迟没有追到敌人的踪影,自然陈庆之的兵马虽然是溃逃,可是身上没有兵器和重甲的束缚,反而跑的更快一些。

    韩擒虎大军一直追,前方探子快马来报,称陈庆之大军在唐子乡停下休整,韩擒虎一听,不由得喜从中来,立刻催促将士继续追击。

    历史上的有关唐子乡的记载,确是在东汉开国指出。唐子山县南百里。一名西唐山,唐因以名州。山麓西南有唐子亭,即唐子乡也。刘秀等起兵讨王莽,自新野屠唐子乡,杀湖阳尉,盖在此。后人称这个记载是光武帝刘秀的一个污点,因为他从新野一直屠城屠道了唐子乡。

    虽然韩擒虎不是光武帝,可是他此时的心情却是无比的愤怒,如果可能,他也想屠杀陈庆之大军来发泄心头之恨。

    韩擒虎催促大军继续前行,没多久,韩擒虎忽然发现大军行到一处山谷,山谷的地形虽然算不上险,可是他的心中却凭空生出一种对危险的警觉。

    “此山是什么名堂?”

    他连忙问道。

    “回将军,此山是唐子山延伸而来,此谷名曰虎跃谷,离唐子乡只有不到十里了。”(未完待续。)

330、太史慈笃烈斗将 曹孟德诈术御下() 
“莫不是我有些太紧张了?陈煦就在眼前,此地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埋伏之地,况且虎跃谷,正是应我擒虎之名,虎跃腾飞,正在此时!”

    韩擒虎下令决心,大声吼道:“全军听令,加速向唐子乡前进,只要到达唐子乡,生擒了陈煦,我等就大功告成,到时钱财和女人,手到擒来!兄弟们,好不好?”

    韩擒虎一声鼓舞,原本疲惫不堪的曹军此时仿佛吃了兴奋剂一般,再次高声吼叫起来。

    沿着虎跃谷穿行了五里,终于来到了谷口,谷口旁却是连着一个湖泊,湖周围种着一大片芦苇,如今季节,芦苇已经干枯,风一吹,芦苇之间互相撞着,发出奇怪的声响;而芦苇顶端还残留的苇絮,不时还飘落下来,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种奇妙的仙境一般。行在最前方的部队,已经走在芦苇夹杂的小道上。

    正在这时,韩擒虎大吼一声:“不好,快下令,前军变后军,迅速撤退。”

    正在之时,只听得一声炮响,忽然从天而降许多火箭,射到了芦苇丛中,瞬间将干枯的芦苇引燃,此时原本在芦苇中的前军,瞬时被大火包围,呼爹喊娘地向着虎跃谷退去。而此时火借风势,迅速将大火向韩擒虎大军引了过去,韩擒虎心道中计,一边命令大军向虎跃谷撤去,一边严令将士慌乱不听命令。

    大军刚撤道虎跃谷,韩擒虎这才发现谷口不知何时出现了另外一支大军,旗帜之上分明写着两个大字“太史”。韩擒虎愤怒无比,自知今日中计,他大声吼道:“将士们,如今事急,随我一起冲出去。冲出去才能活下去,否则只有死路一条!杀啊!”

    韩擒虎大吼一声,一马当先,冲了过去。那将自然是太史慈,他看到韩擒虎中计之后,还能让大军有条不紊地后撤,被包围之后,还能鼓舞将士拼死一战,不由得对韩擒虎另眼相看。

    太史慈也大吼一声,“兄弟们,杀啊!”他手持长枪,率先向着韩擒虎冲了过去。

    太史慈直接迎向韩擒虎,两人手中长枪一交,韩擒虎便知道不是他的对手。太史慈哈哈一笑道:“如今你大势已去,何不早降,否则定让你成为我的枪下亡魂!”

    韩擒虎冷笑一声道:“大丈夫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