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是无名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我是无名氏-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荆州目前止有南郡、南阳郡和江夏郡,我主自然会尽全力征讨,吴使君可从南阳郡出兵,到时候南阳就归吴使君所有,而其余应归我主。”

    听完这些,吴立仁脸色忽然一变,起身拂袖而去,留下鲁肃有点茫然的站在原地。

    这时候王守仁叹息一声道:“子敬啊,你难道不知道,南阳郡相邻便是曹操的汝南郡,我主与曹操可谓生死之敌,若是取得南阳,则更增加防守困难,岂不是守之困难,弃之可惜?到时候如果为曹操所得,那此战我主岂不是一无所获?”

    “那吴使君之意为何?南郡绝不可让。”

    王守仁呵呵一笑,挥挥手道:“子敬先生多虑了!南郡虽好,但是我主绝不会夺人所爱,而江夏与庐江相接,我主之意是在江夏。”

    鲁肃想了想,皱了皱眉,思虑了片刻,“道理虽然如此,但是江夏与南郡相连,到时若是吴使君得江夏,我主得南郡,南郡和长沙之间隔着江夏,南郡如同孤郡悬于外,如此岂不是让人十分为难?”

    “孙刺史还有南阳郡,此二郡皆是荆州人口富庶之地,比江夏好太多。孙刺史是曹操亲自奏请天子册封的扬州刺史,曹操与孙刺史并无仇怨,故而南阳郡给孙刺史正合适,子敬先生以为如何?”

    鲁肃在原地想了想,他心知江夏郡的重要,可是让吴立仁的担忧却是人之常情,以现在曹操和吴立仁的矛盾,可以说是不死不休,吴立仁欲弃南阳而取江夏也是人之常情。

    “吴使君若是肯出兵,那肃就替我主答应将江夏让与吴使君。”

    王守仁便进去将吴立仁重新请了出来,和鲁肃又商量了一些出兵的细节问题,最后达成了一致约定后,鲁肃便要回去复命。

    “曾听孔明言子敬先生之才,今日一谈,果然让铭深感佩服!他日若是有缘,子敬先生可愿再来徐州一见?”

    吴立仁向鲁肃拱手行了一礼,颇为唏嘘地说道。

    “吴使君说笑了,孔明先生之才,胜肃十倍百倍,有孔明先生在,肃何德何能敢称良才。肃就此告辞,吴使君,有缘再会!”(未完待续。)

273、美周郎先发制人 黑包公蹊田夺牛() 
鲁肃回到长沙后,立刻和孙策汇报了出使的情况,孙策呵呵一笑,对着鲁肃说道:“子敬辛苦了,这一切原本也在意料之中。只要攻下荆州为先父报仇,一个小小的江夏,让给他便是。”

    这时候,一旁的周瑜起身说道:“主公,若是消灭刘表,日后主公有何打算?与吴铭还会一直结盟下去吗?”

    “公瑾之意为何?如今吴铭形势比我强,即便我有什么想法,恐怕强敌在侧,也不好就此反目吧!”

    周瑜摇了摇头,“主公实在是当局者迷。刘表覆灭,主公若是站到吴铭的立场去想一下,便可想到主公将要面临的危机。吴铭与曹操虽然夙怨已久,可是毕竟曹操如今有天子在手,占据着大义,吴铭并不敢轻举妄动;而吴铭势力若是拥有江夏,无疑是在荆州安了一根钉子;若是其有心翻脸,主公应该如何防备?”

    听到这里,孙策不由得脸色凝重,双拳不自主地握紧,他自言自语道:“吴铭真的会是如此翻脸无情之人吗?”

    “主公,虽然吴铭素有仁义之名,但是到了真正的利益的时候,他绝不会讲什么情面,因为吴铭胸怀大志,岂能会为些许虚名牵绊,就比如樊家三姐弟,吴铭知道他们的能力,宁愿冒着得罪主公的危险也要将三人收留,到时候,若是有机会吞并荆州,他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丝机会,请主公三思!”

    周瑜的话让孙策久久没有说话,这时候鲁肃上前接着说道:“公瑾之言虽然有理,但是现在刘表如今仍然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攻下荆州,再着手于长沙、南郡、豫章三郡重点防范,若是吴铭真起了歹意,此三郡皆不可忽视,况且吴铭有曹操这个威胁在,未必敢轻易动手。”

    “子敬,岂不闻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周瑜的观点很清楚,只要等到消灭刘表,有机会一定要率先发难,否则一旦等吴铭做好准备,到时候就陷入被动。

    这时,孙策忽然转身,看向周瑜,“请公瑾教我!”

    吴立仁送走鲁肃之后,便开始着手布置讨伐刘表和防范曹操的兵力部署,吴立仁令冉闵、樊梨花、樊哲、张武和蒋将等领三万兵马驻守合肥,令宗泽、宗悫、臧霸等依旧在下邳驻守,陈庆之麾下兵马约有两万余人,麾下大将太史慈、田复、陈武、关胜等扔在丹阳郡驻扎,但是驻地逐渐北移,向柴桑方向靠拢,以便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再让秦昭率麾下一万无双军先到庐江,和俞大猷的数千大军汇合。再令戚继光和周泰蒋钦等人率领五千水军沿着长江,向江夏慢慢靠近。吴立仁自己率领王守仁、赵云、樊玉凤、宇文成都、花荣、董袭等并一万大军先到合肥,等待孙策大军,顺便检查下合肥的防务。

    建安三年,公元197年三月,吴立仁率大军先来到合肥。又过了几个月,如今的合肥经过了大半年的整饬,逐渐的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吴立仁对樊梨花和包拯的能力自然十分信任。

    “夫君,我们不如去田间走一走,这淮南的春光,十分美丽,百姓此时一定在田间劳作,妾身想去见识一番。”

    春光明媚,和心爱的人一起出去踏青,自然是个好选择。吴立仁自然不会拒绝这样一个“浪漫”的提议。

    貂蝉从小辈王允收养,所以对很多事情都不甚了解,可以算的上是个娇小姐,所以一路上看到很多东西都觉得很开心。正当两人一起在路上走着,忽然听到前面不远处有一阵吵闹声,吴立仁和貂蝉都忍不住好奇,便去围上去看了看。

    原来有户农家老李家的牛本来拴在路边,可是由于绳子没有系紧,结果牛便撒丫子跑到另一户人家老王家的田中,吃了很多刚长出来的麦苗,还踩踏了一大片。老王发现后,便去找老李理论,让老李赔偿他的损失。可是老李坚持以为麦苗是牛糟蹋的,牛虽然是自己家的,但是他又不是故意将牛放出去,所以要赔就找牛去赔。

    听完个中内情,吴立仁不由得摇头笑了笑,貂蝉在一旁却反问道:“百姓有事,夫君身为人主,当为百姓分忧解难才是。”

    又被貂蝉教育了,虽然吴立仁知道貂蝉都是好心在帮自己,但是他总不能这个时候去处理这样的小小纠纷吧!而且,他到底要怎么判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貂蝉夫人请放心,合肥县丞包拯都会处理好的,若是不信,等会就知道了。”

    老王知道,此事即便是这头牛做出来的,可是他又不可能拿牛问罪,耕牛岂是能乱打乱杀的?但是老王心中不忿,便拉着老李一起去见官。

    吴立仁跟着几人一起来到了县衙,他想看看包拯怎么处理这件小纠纷。

    包拯升堂后,老王便拽着老李一起来到大堂上,而那头牛也被栓到县衙外。

    包拯听完老王的诉求后,他问向老李:“汝之牛踩踏损坏老王之麦田,可是实情?”

    那么多人都看到,他自然不会抵赖,“回大人,俱是实情,只不过那是牛之罪,非小人之罪。”

    “好,既然你如此坦承,那本官现在就宣判:老李之牛踩踏损坏老王麦田之案证据确凿,根据大汉律法:故意毁坏庄稼者,杖责三十。但是耕牛乃务农之根本,若是就此打杀,有违主公初心。故而判老李之牛于县衙之中监禁三个月,令其面壁思过,以示惩戒。”

    听完宣判,老李和老王都目瞪口呆:这算哪门子判罚?把牛关起来有什么用?

    但是忽然老李好像想到了什么,连忙跪下大声喊道:“大人,现在正是开垦耕种之时,若是没有耕牛,小人如何务农啊?请大人收回成命!”

    包拯一听,脸色一黑,大声斥道:“大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更何况是头牛,怎么可能因为你一句话便赦免了他的罪?那我如何同原告交代?”

    老李扑在地上,连声哀求道:“大人息怒,小人情愿赔钱于老王,只求大人不要将小人的耕牛关押。”

    听到老李这句话,包拯才点了点头,“若是将汝耕牛关押,延误了春种之期,确实是不妥。既然汝愿意赔偿老王的损失,那老王便不会再告,此案便就此了结,汝赔偿老王两贯钱便可。”

    老王和老李这才一起谢恩,两人此时俱是心服口服,不再有其它意见。

    “滴!检测到包拯完成剧情‘蹊田夺牛’,获得系统奖励基础政治+1,当前包拯的基础政治提升为86。”(未完待续。)

274、公孙策献讨贼檄 刘元颖任庐江守() 
吴立仁完全没想到,审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案子,还能触发剧情,增加属性,难不成这包黑子是系统的亲戚不成?而且,蹊田夺牛貌似是贬义词吧?

    “回宿主,任何词语如果用的对了,都可以变成正能量。如包拯之蹊田夺牛,其意并不是为了夺牛,而只是帮助老王获得应得的赔偿,好事之人若以此攻击包拯,其心必然不正。”

    这些道理吴立仁自然都懂,他也不想和系统继续争这个问题,反正自己人加属性越多越好。而貂蝉听完包拯的判决后,不由得赞叹道:“包大人真是断案公正!夫君更是慧眼识人!”

    这时,围观百姓都已经散去,包拯这才注意到了衙门外的吴立仁和貂蝉,他自然识得吴立仁,连忙两步并作一步来到了吴立仁面前,行礼拜了拜:“属下参见主公!听闻主公到了合肥,属下还未得闲前去参拜,未曾想主公已经来此,请主公恕罪!”

    “希仁无须多礼,我正巧碰到两人为耕牛之事争吵,便想看看希仁如何断案,故而到此。”

    这时,包拯身后又走过来一人,头戴方巾,身着布衣,对着吴立仁拜了拜,“学生公孙策见过主公!”

    正是公孙策。

    “原来你就是公孙先生!”

    吴立仁召出系统,检测了下公孙策的四维属性。

    “滴!检测到公孙策的四维属性为武力29,统率47,智力82,政治78。”

    这属性看来还确实是个当师爷的,单独的话,最多也就能胜任个郡守,不过现在在包拯手下也算人尽其才。

    这毕竟只是个小小的插曲,吴立仁并不打算在此逗留太久。

    然而正当吴立仁起身要走的时候,吴立仁忽然听到一声中气十足的喊声:“主公请留步,属下有事奏报!”

    吴立仁转过身,不解问道:“希仁有话不妨直说。”

    “听闻主公欲与长沙孙策相约共击刘表,属下以为不妥。”

    吴立仁不明白包拯为何要这样说,无论妥不妥,这都是他现在要行的方针,“为何?希仁慢慢道来。”

    “荆州刘景升乃汉室宗亲,若无正当名义讨伐,恐在天子面前不好交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责令不从。况且荆州多奇人异士,若是攻刘表不成,定然深受其害。还请主公三思!”

    吴立仁摇了摇头,他明白包拯的意思,“刘景升虽然汉室宗亲,但是汉室倾颓之时,董卓逆贼横行之际,当年十八路诸侯相约讨董,不见其兴兵相助,如此安是汉室宗亲所应行之事?当李傕郭汜横行三辅,天下诸侯无不扼腕长叹,忠义之士无不痛哭流涕,刘表小儿却仍然据守荆襄,置身事外,如此又算什么汉室宗亲?再后来,袁术逆贼僭越大宝与寿春,我与其相约讨伐之,奈何其中途退兵,几乎令我大军全军覆没,讨袁大计几乎功亏一篑;更有甚者,破寿春之际,我与袁术苦苦鏖战,刘表匹夫却趁我不备,攻我庐江,如此可算名正言顺乎?”

    包拯依然沉着脸,波澜不惊地答道:“可以。然而主公却要讨伐刘表之罪名公之于世,让世人皆晓得其狼子野心,反复无常,则大事可成也!”

    吴立仁一下子明白过来包拯的意思,虽然这些理由吴立仁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才能算得上名正言顺,也就是需要出一个讨伐檄文,比如袁绍攻曹操的时候陈琳写的《讨曹操檄》。

    “既然希仁有此见解,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这时,只见公孙策从衣袖中掏出来一张绢帛,递到了吴立仁手中,吴立仁打开看了一边,刚刚自己所说的都已经在檄文中出现,而且还说明了刘表如此行事其实是包藏祸心,图谋不轨,是国之蠹虫,故而吴立仁才会为国锄奸。文采虽然不如陈琳那么好,不过也算是一针见血,直击刘表的痛处。

    “此檄文是希仁所做还是公孙先生所作?”

    这时候公孙策上前答道:“是学生所做。曾看到秦昭大军往庐江,学生便想到主公可能会对刘表有所行动,故而才做了此檄文,望主公恕学生越俎代庖之罪。”

    “公孙先生此文,文采非凡,正好能为我所用,岂会怪罪?汝先与希仁在合肥勤勉做事,等我征讨刘表而回,再行封赏。”

    吴立仁此时明白了公孙策的心思,他是不甘于平庸,想在吴立仁面前表现一番,故而才上了檄文。

    公孙策十分高兴,连忙拜谢道:“多谢主公!”

    “滴!检测到宿主获得公孙策亲密点8点,当前宿主拥有亲密点89,仇恨值35。”

    这意外得来的亲密点,让吴立仁心中还是有点小意外,他又勉励了一番两人,结束了这次的“踏青”之行。

    吴立仁在合肥没有耽搁今天,和冉闵、樊梨花等交代了一番,便启程赶往了庐江郡的治所舒县。

    庐江郡的郡守陆俊情知要爆发战事,他自然不敢怠慢,亲自迎接吴立仁来到太守府。

    “陆太守,最近庐江郡可还太平?”

    “托主公的洪福,自从去年打退了刘表大军之后,这段时间确实十分太平。”陆俊十分谨慎地答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陆太守不可放松。汝也看到了,如今大军集结,马上就要面临一场大战,这庐江郡自然成为大战的前线,汝可有信心?”

    吴立仁知道陆俊的四维属性,他对陆俊自然不是很放心,而对他的副手刘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