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日不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明政府鼓励推陈出新导致许多大工匠苦心钻研新产品、新技术,太多发明创造如同井喷一样问世,有些因为太前卫得不到资金扶持因而难以上马。

    “华夏投资”的风险投资解决了这个难题,往往大工匠们提出申请都能够得到资金扶持。

    高风险会获得高回报,投资十笔只要一笔成功了都会赚翻天。

    赵蕊管理的“华夏投资”的风投成功率让人眼馋,达到了三成左右,太多跨时代产品问世,太多先进技术得到推广。

    赵蕊为什么有如此眼光,这虽然跟她聪慧好学分不开,也跟他有一个管理“南明”工部的弟弟分不开。

    还有一条最主要,碰到太过奇思妙想的新玩意,赵蕊拿捏不准会把设计图纸和运行模式拿去请教夫君。

    而南王的眼力属于神一样的存在,往往他认为有道理可行,风投的资金都能够几十倍几百倍赚回来。

    黄胜喜欢赵蕊做这样的事情,因为自己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想起太多能够在这个时代适合发展的新东西。

    但是“南明”科学家、大工匠研究出来的新机械、新技术、新材料,黄胜来判断是否能够长足发展相对容易许多。

    发现研究对了路子,授意赵蕊给予大量资金扶持,不成功的可能性当然小了许多。

    顾铃儿王妃现在是“华夏大钱庄”的当家人之一,相当于国家银行的行长,地位权力当然不用说,她有一子一女,生活安定工作顺利。

    马香菱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儿,委屈得哭了好几回,谁知第二胎运气来了,一下子生了两个小子,黄胜给马香菱生的双胞胎起了名字,大双叫黄川、小双叫黄蜀。

    幸福感满满的马香菱如今在坐月子,她准备满月后经江海联运去石柱娘家过百日。

    黄胜同意了她的请求,并且让她不用早早回“新杭州”,带上训练成军的一营女兵去石柱,防备流寇偷袭四川。

    女兵营也是编外,人数足额,营头的名称是“王妃营”或者叫做“女兵营”。

    “王妃营”游击将军是从小跟随马香菱的闺蜜马兰花,麾下的镇抚官、千总、把总、百总、总旗官也都是有十年军龄的知识女性。

    “王妃营”军官全部是女性,她们大多数作为马香菱亲兵参加过攻打大越国之战,都是在“南明”体系读新书完成军官必修课通过考试成为军官。

    有三十六位女军官是完成了一年在京师紫禁城训练太监的任务后换岗回到原伍,见识了大明京营军队的不堪后,这些军官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黄胜不会瞧不起女兵,在使用热兵器的情况下,女兵的战斗力不亚于男人,她们知道自己是女人一旦战败的后果不堪想象,因此她们会更加团结更加顽强。

    夫君同意自己在娘家久住,马香菱当然高兴,他见夫君不放心四川局势,担心自己母亲的安危,让她带足一营女兵跟随,心里更加甜如蜜。

    马香菱这些年依旧一心一意带兵,她不喜欢女红也没那耐心,喜欢骑马、打枪、狩猎,如今的枪法肯定超过久未打枪的黄胜。

    她的女兵营装备精良,火枪兵、双管短铳骑兵、炮兵、工程兵等等兵总齐全。

    虽然“王妃营”也和其他营伍一样有正兵、辅兵四千足,但如此队伍跟建奴一个固山额真的人马对决也不会落败。

    黄胜看着跃跃欲试的马香菱严重警告她,要她老老实实带着队伍在石柱帮助训练白杆兵,在没有得到命令的前提下不许暴露。更加不可以擅自出川和流寇交战,大明朝廷没有权力调动“王妃营”人马。

    马香菱知道夫君的用意,她如今贵为王妃,早就淡了马上搏功名的青春冲动,现在就想着保全马家、秦家,当然满口答应黄胜,“王妃营”绝不主动出击。

    如梦负责“南明大剧院”的具体运作,有徐佛家帮衬,手底下有艺术团队,名利双收那是必然,而且盈利能力不简单。

    这当然是因为“南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对于精神食粮的需求很旺盛,国家剧院的大戏不仅寓教于乐,欣赏性和娱乐性也不含糊。

    蓝彩儿和如梦、柳如是牵头拿出银子兴办学校培养艺术人才,学校的名称叫做“南明艺术学院”,如梦、柳如是、徐佛家三人是校长,学校涵盖了乐器、演艺、声乐、编导等等科目。

    有了专业培养渠道,以后“南明”娱乐业的人才理所当然层出不穷,这些毕业生不但有才艺还有理论基础,戏剧更快更好而且健康发展不在话下。

    柳如是由小萝莉变成了美少妇,没有特殊场合再登台演出有些不合时宜,正好荷香被外派,黄胜让柳如是担任贴身秘书。

    柳如是得到了成天陪伴夫君的好差事,几位王妃都埋怨王爷偏心,还好柳如是平时低调而且乖巧,没有引起羡慕嫉妒恨。

    不知怎么回事,黄胜的女人就是蓝彩儿、如梦、柳如是三人肚皮没有动静,其他人最少都有了两个子女、赵蕊已经有了三子两女。

    东南亚战事接近尾声,这里不可能发生大战,无非要多花时间细细拉网把山区筛一遍。接下来的计划是考虑把为祸大明辽东的建奴斩尽杀绝。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南明”的实力足以席卷辽东完成对野蛮人的围歼,根本不会如大明出兵辽东那样打成消耗战,最后变成添油战术。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七百三十章:福禄汤() 
    自从万历年以来,历经天启年再到崇祯年,哪一次明军来辽东打仗不是约等于送礼?

    大明前前后后丢在山海关外的将士恐怕没有五十万也有三十万,被屠戮、奴役的老百姓应该有成百上千万。

    大明越打越虚弱,而建奴越战越强。

    要是一开始在万历年,大明就倾尽全力挥师五十万来雄狮搏兔,大明最后的结果恐怕要改写,即便改朝换代也轮不到通古斯野蛮人。

    黄胜在一两年内可以从东南亚抽身,接下来准备席卷辽东继而横扫漠北、漠南,采取以多欺少,以大压小,以先进戏虐落后野蛮的方针战略。

    消灭建奴征服蒙古,争取把大明国土延伸到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南部的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汉人要去拿回来。

    这里中国古称北海,历史上就是中国北方部族主要活动地区,一直到了满清,康麻子签订《尼布楚条约》才割让给了老毛子。

    汉人建立的帝国几千年都是世界第一,是四夷仰慕的存在,黄胜带着数千万汉人王者归来,当然要把周边敌人狠狠教训。

    吃了老子的连胆水都要吐出来,臣服汉族给温饱、给自由,不服打到服了为止,如果还是冥顽不灵汉人也不介意制造无人区。

    黄胜每年都在打仗,好像有些穷兵赎武,其实不然。

    军队就得不间断打仗才会越来越强,经历过战场厮杀战士们才能够得到锻炼,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将领们才能够成熟。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是美好的愿望,汉人就是因为喜欢和平导致和平渐行渐远。

    黄胜把汉人培养得好勇斗狠了,每年都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和平反而会在不知不觉中长伴随。

    听起来是谬论,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科技进步、军备升级、战士素质提升、军官历经战斗的机会增加,选择入侵的敌国又是待宰的羔羊,久而久之国力会越战越强,渐渐地就会打遍天下无敌手,那个时候想不要和平都难。

    因为实力悬殊,小国不可能敢蚍蜉撼树。这个时代跟后世不一样,实力远不如人,期望靠血性的恐怖袭击制造跟超级大国谈判的机会简直是授人以柄。

    如果是哪一个种族发动了针对无辜百姓的袭击,黄胜领导的代表公平、正义的军队会把这样的种族灭绝。

    这个时代没有反人类罪、也没有战争罪,有足够的实力就可以杀光某种族。

    后世老是用这样的罪名起诉你起诉他的美国还没有诞生,其实美国的最初殖民者都犯下了反人类罪,北美大陆上的印第安人被他们杀了几千万。

    即将和满清决战了,虽然拥有压倒性的武力黄胜还是小心谨慎,因为自己谨小慎微,麾下大将会更加如履薄冰,大将小心做事,伤亡率自然会下降。

    哪怕只能够少战死一个“南明”热血青年,黄胜都会带着将领们倾尽全力去完善计划。

    荷香带着班底和卫队去黄家湾岛工作,张有禄也带着一个千总人马北归打前站,他们当然是把军情司进行分工。

    他俩负责军情司北方布置,把大明江北、蒙古、满清、倭国的情报收集接管,需要决策之时果断下达命令,避免来回传递命令耽搁时间贻误战机。

    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也给了崇祯皇帝一份大礼。

    正月二十一日闯贼部攻克洛阳,福王朱常洵被乱兵杀死,几个和崇祯平辈的福王嫡出、庶出儿女死于非命。

    有传言闯贼居然把肥胖的福王洗剥干净和一头鹿煮了一锅汤与众贼首分而食之,美其名曰喝“福禄汤”,讨个吉利。

    为此黑闯贼的大众认为凶残的流贼吃人肉乃是家常便饭,见到了白白胖胖的福王想尝尝鲜应该十有八九。

    洗白闯贼的人不乐意了,言辞凿凿此乃欲加之罪,李自成是个闹革命的好同志,他爱民如子从来不滥杀无辜,更加不可能吃人肉……。

    至于真相如何?历史从来没有真相!反正作者小时候只知道李自成是个好人,还有一篇课文讲深得人心的李闯王,后来才知道是农民打死了……。

    黄胜认为闯贼有没有吃福王已经不重要,为了政治需要就当做他吃了,宣传队把“福禄汤”的故事添油加醋广而告之。

    历史上闯贼就是一个失败者,跟大明干属于小强级别,怎么也干不死。跟满清一干上他就歇菜了,连农民都能够一锄头砸烂了他的脑袋。

    这个时代有了黄胜,闯贼命中注定依旧是嫁衣王,而且仍然会不得好死。不仅如此,经过广泛宣传,闯贼将会变成过街老鼠。

    还好福王一家子没有死绝,那是王妃邹氏及世子朱由崧带着半大家子三个月前去了“南明”交趾省。

    他们不仅仅是带着家人游山玩水,还携带了大量家财。

    河南兵荒马乱局势堪忧,连“战神”都放弃经营这里,福王当然要未雨绸缪,为了以防不测他准备狡兔三窟。

    王府的不动产、田产无法短时间处理,福王把家里可以立刻变现的都让世子带上了,谁知他这样做不仅仅是保全了一部分财产,而是给妻儿留下了生路。

    洛阳被攻破之时,朱由崧和母亲正在交趾购买房产地产,准备在这里安家落户因此逃过一劫。

    福王打算转移资产,府邸里几乎没有现银,连囤积的粮食都有限,为了钱财而来的贼寇没有达到预期自然怒不可遏,福王留在洛阳的半家子哪里会有生路。

    闯贼以为夺取洛阳大城应该能够抢得手软,可是所得连预期的两成都不到。

    这当然是因为太多富人带着财产逃了,也是因为许多人把暂时用不到的银子存入了“华夏大钱庄”。

    李自成疯狂了,拷饷,他还制定了三六九等标准,反正官越大必须掏出的钱财越多,也有大官不贪腐拿不出钱财,被活活打死不在少数。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七百三十一章:跟清军死磕() 
    即便如此,闯贼收获也十分有限,因为诸多达官贵人手里真的没有现银。

    诸位贼头又不肯以土地、房产作价,最后死于非命的地主官僚成百上千。

    闯贼惯匪穷凶极恶的做派被无限放大,有些是确有其事有些属于莫须有,“南明”特工和宣传队当然不管什么莫须有,不仅仅宣讲闯贼暴行,还找出幸存者参与控诉坐实闯贼所有的罪行。

    宣传很到位,得知闯贼来了,不但银子、美妾、家产、良田会充公,自己的命十之八九也留不下,内地有钱人更加惶惶不可终日。

    许多富人低价脱手田产、房产也卖不掉,后来他们干脆不要了,带着现银和股票逃往“南明”国土保命要紧……。

    正月底,福王和几个堂兄弟罹难的消息传到京师,皇帝嚎啕大哭。

    次日大朝会,皇帝无计可施,唯有拆东墙补西墙,早日抽身辽东战局是首选。

    崇祯派遣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麟前往宁远监军,令他把类似于最后通牒的诏书送达洪承畴军中,并且监督辽东文武即刻行动。

    已经在宁前道位置上镀金两年回到中枢高升为正三品兵部右侍郎的高智谋对辽东战局比较上心,他了解明军和清军的兵力对比,觉得不妥,出班谏道:

    “陛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洪大人在宁远前线熟知军情,陛下当给予其自主决策的权力,催促大军决战非明智之举,请三思。”

    皇帝也知道利害,可惜他每天在丢失中原城池的痛苦中煎熬,已经接近精神崩溃。

    他道:“高爱卿,朕知道主将临战之时当心无旁骛,可是中原战局等不起啊!爱卿可有良策退闯贼之兵?”

    高智谋一时语塞,他其实很担心在南阳府任同知的弟弟高智勇的安危,也期望中原有强军在握,可是内地官军不堪一战是不争的事实,他哪里有什么良策。

    挂兵部尚书衔入阁的张凤翼和高第交好,他早就把自己定位到了“战神”系铁杆之一,见高智谋难堪,当然要出面打圆场。

    张凤翼出班道:“陛下稍安勿躁,兵部尚书陈大人已经发文调集各路人马严防死守,湖广驻军也已经北上,遏制住流寇势头应该能够做到。”

    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见自己被阁老抬出来了,只能出班奏道:“陛下请宽心,总兵官贺人龙、虎大威、黄得功等等将领也并非泛泛之辈,流寇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也难以撼动。”

    崇祯道:“流寇不灭国将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