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如此,路上如果有西南土司军队愿意追随统统带上,有大明卫所军愿意同去也欢迎,这一次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因为那里地域辽阔,人去少了根本无法展开。
六月初,黄胜召集剿寇大军把总以上级军官开会,明确了下一步将要继续进行伟大的长征。
“南明”、大明联军的攻击距离将要媲美蒙古帝国,战略目的把中南半岛包围,战术要求灭了东吁王朝,使得云南、缅甸和马来半岛、“南华岛”连成一片。
这就准备开疆拓土了,与会的所有军官兴奋莫名,他们根本不愿意在大明国土打流寇,人人认为打内战完全是自相残杀没有意义。
“战神”军人都不介意万里行军为汉人子孙开疆拓土,他们纷纷表示为了青史留名,累死路上也心甘情愿。
全军总动员开始了,宣传队最忙碌,他们当然会把这一次入侵他国宣传成正义的战争。
强权在手可以指鹿为马,说东吁王朝有罪当然会办成罪行确凿。宣传发动尤为重要,谎言说一千遍就是真理。
很快铺天盖地的宣传开始了,大明三宣六慰中的五慰被狼子野心的东吁王朝夺去几十年的事实被宣传队无限放大,“战神”军人只能接受侵略别人,哪能容忍被人侵略。
于是乎,恢复三宣六慰的豪迈军歌诞生了,“雄纠纠气昂昂跨过伊洛瓦底江,保和平为大明就是保家乡,大明好儿男齐心团结紧,打败东吁蛮夷野心狼……。”
按理说黄胜的部队远在湖广,应该江海联运部队去交趾后借道寮国奔袭缅甸道路最近,但是黄胜没有选择这一条最短路线,他就是要十几路大军不远万里进行长征。
因为这样会让许许多多内地大明子民见识到“战神”子弟兵风采。
第七百零五章:打到印度洋()
漫漫征途数千里,军纪严明的南下大军不仅仅进行宣传蛊惑,还会扶危济困给度日艰难的老百姓希望。
有机会在老百姓面前展示,“战神”菩萨兵一定深入人心,政治影响不容小觑,到了时机成熟之时,天下归心不是想当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准备即刻紧锣密鼓开始,江海联运的效率很高。
交趾三熟的水稻田有勤恳劳作的汉民精耕细种,水利设施有政府不遗余力投入,这里粮食结余连年增加。
黄胜再也不必为粮食发愁,便利快捷的海运使得运输成本和损耗可控,南通州、海州的筒仓粮库以经存粮超过百万石。
长江上,来往穿梭的大小船只悬挂“华夏发展江海联运”“大明操江提督”大旗,大量的独轮车和粮食沿江而上送到汉口镇,那里是大军出发地。
如此长征不是痴人说梦,三百多年前蒙古人都能够做到,以“南明”体系的实力当然更加办得到。
为了充分利用内河水运的便捷,沿途的粮食补给点都选择靠近大江、大河的城池。
半个月后,先头部队两个营伍由顾山河带领南下,带上两万流寇青壮作为随军劳力。
他们都是期盼成为“战神”乡勇的积极分子,他们的任务是去洞庭湖畔常德府建立大军补给基地。
届时会有许多人由于工作认真、肯苦干成为乡勇,表现突出之人被选拔为辅兵也大有可能。
这个时代运输难,难得让现代人无法想象,水运是效率最高的存在。
之所以唐汉之时的丝绸之路发展到了宋朝、蒙元、明朝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就是因为陆运前路艰辛安全没有保障成本不可控。
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可以通航的沅水当然要利用好,顾山河下一个任务是沿着沅水向西南前进,到达无法通航处再次建立一个大型补给基地。
这里是沅州府黔阳县,再往西就会进入云贵高原,也就意味着运输给养需要依靠独轮车和驮马。
那里跑四轮马车不现实,除非以后大力进行基础建设投资,修建大马路,才能够提升陆运效率。
这不要紧,“南明”如今实力强大粮食充足,劳力多、独轮车多、马匹也很多,后勤工作绝对能够保障。
况且即将夺回的信地,已经被东吁王朝经营得像模像样,明军可以就地打粮能够节约太多进军成本。
在占领国用不着“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而是采取就食敌国一斗米可以节约本国一石粮食的方针政策。
就食于敌国,以战养战才是善莫大焉,黄胜当然不会和东吁王朝那些反贼客气,抢了大明的加倍还回来,吃了大明的连胆水都要吐出来。
杀了大明子民?嘿嘿!等着亡国灭种吧!
“战神”军队是征服者,不是救世主,大军从云南出发会一直打到印度洋,把“南明”国土连成一片。
如此大战不可能速战速决,决胜的条件就是后勤保障。
黄胜会以每一家白送五亩水稻田而且免税的巨大诱惑吸引沿途大明西南穷苦百姓南下移民。
这些人在乡勇带领下成为运输队员,当然还会有太多投诚流寇参加。
独轮车很适和山地运输,有科学家考证,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其实就是独轮车而已。
以后漫长山路上都会出现推着独轮车运送粮食和物资的队伍,即便一辆独轮车仅仅能够载重四五石粮食,但是这时只要有数量就会有质量,投入二十万壮劳力十五万独轮车黄胜完全能够做到。
后世老百姓能够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那时天上还有飞机轰炸,地上还有还乡团、土匪、溃兵袭击,支前老百姓要承担七八十万战士的粮食和军需,他们都做到了。
崇祯十二年汉人运输队也能推出席卷东南亚开疆拓土的大胜仗。
这不是凭空想象,“南明”生产的独轮车跟解放战争时老区百姓使用的相比,质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那时老区人民的独轮车居然大多数还是木头轮子。
“南明”生产独轮车已经形成流水线,轮子都类似于后世板车轮,都已经使用橡胶充气轮胎。
从沅州府粮食物资集散地用独轮车起运,四个壮劳力搭档推三辆满载五石粮食的车行程三千五百里到达目的地。
一路上都会有后勤部门专门修建的营地作为落脚处,有维修车辆的门店,运输队员用不着自己造饭,只要留下粮食耗用即可。
晚上有现成的休息地,连开水都能够在沿途得到供应。
运输一次耗时接近两个月,路上要消耗粮食足一石,也就意味着五石粮食出库,到达目的地入库数是四石。
黄胜从来都是科学管理,现在有了团队运用民力更加会合理安排,因此不可能让所有的独轮车都满载长途跋涉三千五百里到达目的地。
当然会考虑劳逸结合,以五天路程为一个换载点接力前往目的地,运输队员一个组合四人推三辆车满载走五天,接下来用四天推着空车回来继续下一次运输。
以十五万辆独轮车一年跑三四趟计算,二百万石粮食的运输任务完全能够完成,运输队还不会太辛苦,比背着沉甸甸的货物跑茶马古道为商贾送货的专业脚夫幸福多了。
这些粮食足以让近一百万军民饱食,况且即将到达的地方又不是不毛之地,当地也有粮食产出,河里有鱼、山上有野味和山珍。
即将攻打的国度据说比较富庶,既然不穷那么粮食肯定不缺,“南明”大军就食与敌国应该不成问题。
黄胜不着急,进军人马陆续跟进,最后到达集结地克钦邦的位置应该就是后世缅甸的八莫附近。
克钦邦自唐、宋、大明以来都属于中华故土,唐代属于中国地方政权南诏国的领土,宋代属于大理国的领土,包含江心坡地区、坎底地区、胡康地区,这些地方在满清末年被英国占领并入英属缅甸。
第七百零六章: 板儿砖拍死孙可望()
英国佬太不是东西!下一次就要去狠狠地揍他们一把。
届时出动“南明”海军十数万攻击英格兰繁忙的港口城市南安普敦,上岸好好抢掠一回才过瘾。
现在的克钦邦地区属于大明信地,黄胜预备在那里积草屯粮做好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
预备完成这些部署需要大半年甚至一年,明年也就是崇祯十二年春夏之交才能够发动战争。
当然,黄东山、程全功他们夺取马来半岛的战斗应该早几个月打响,不知道东吁王朝会不会出兵南下给那些小小苏丹国家以支持。
剿灭了八大王张献忠为首的三十六路地煞,活捉张献忠、罗汝才、蝎子块等等贼骨头,宣传队已经牵着他们穿州过府召开批斗大会,让这些血债累累的恶徒接受老百姓的审判。
效果不错,湖广、河南、南直隶江北地区赶来复仇的老百姓不计其数。
经过一个多月的折磨和疲劳审讯,张献忠、罗汝才之流已经坦白了许多藏匿赃物的所在,起赃正在进行中。
最后“战神”人马又会有价值不低于二百万两银子的缴获入账。
张献忠倒是识相,做事不拖泥带水,果然是个汉子,他竹筒倒豆子把藏匿金银财宝的地方交代得彻彻底底,不要求南王饶他一命,只请求“战神”杀了张可望。
孙可望不是什么好东西,黄胜本来就没想过留着他,因为这个混蛋在改投南明永历政权时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
他狼子野心,为了谋封秦王击杀南明大臣三十余人,与大将李定国不合最终导致内讧,使得本来就难以为继的南明更加困难。
永历十一年,孙可望从贵州引兵入云南,同室操戈攻打李定国部,因部将倒戈大败亏输,最后这小子居然投降清军,成为汉奸军正白旗统领之一助纣为虐。
张献忠想孙可望死,黄胜下令成全他,而且就让张献忠自己动手。
喜欢惹事的刘国正得到了将令,喜滋滋办这件事。
他把赤手空拳的孙可望和张献忠关进一个屋子里,担心张献忠有可能打不过身强力壮的孙可望,悄悄地递给张献忠一块板儿砖。
最后的结果,孙可望的脑袋被张献忠用板儿砖拍得稀巴烂,一个大将被板儿砖拍死倒也新鲜。
三十六地煞一众贼头和麾下大头领们,除了孙可望死在“战神”军中,其余人等有三百多黄胜都没有杀,而是押解他们去京师交给皇帝处置。
黄胜当然把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三人留下了。
张献忠临上路时终于有机会见到了南王殿下,他提出要见见三个义子也得到了满足。
历史上张献忠入川是杀了不少人,但是黄胜认为肯定没有满清殖民者杀得多。
因为张献忠死后,四川军民不肯为奴的抵抗还进行了长达几十年。
要是人真的被张献忠杀得所剩无几,抵抗军从何而来?张献忠当然是把邪恶满清的黑锅全背了。
反正张献忠不是好人,那些做了奴才的无耻文人干脆把所有的罪恶都打包强塞给他。
奴才文人记载的历史完全是胡扯蛋,把他们记载的数据加起来,张献忠居然杀了七亿人。
妈的,这个时代,整个亚洲也没有七亿人啊!整个地球是不是有这么多人都悬,栽赃陷害也要先打个草稿啊!
张献忠和三个义子话别时没有一个“战神”子弟兵打扰他们,因此他们四人说了什么,黄胜一概不知。
张献忠知道此去京师必死无疑,他玩够了、杀爽了认为不亏。
他被“战神”打服气了,不记恨黄胜,认为官兵抓强盗本该如此,落在战无不胜的南王手上不丢脸。
这小子临近上路之时拉过三个义子,要求他们给南王磕头,他自己也是磕头如捣蒜,不是求南王饶命,而是求南王给三个义子生路。
李定国倔强得很,不肯磕头,怒不可遏的张献忠拳打脚踢按着他跪下。
张献忠大声承认,他乃是流寇首领八大王,他确实杀人如麻,被朝廷砍头理所当然,不许三个义子为他报仇,因为他没有仇人。
这小子有口才,说得振振有词,那些歪理听起来蛮像回事。
他说,流寇就应该打家劫舍和强盗做派相差无几没有什么不对,不然吃什么?
当强盗不杀人谁会怕你?没有人畏惧,强盗如何活得下去?官兵就应该抓强盗,否则朝廷养官军干什么?
黄胜听得好笑,决定不跟这个人渣再废话,大声宣布留下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三人从军,给了他们正兵待遇,归属郭三喜的伊阳营。
张献忠见南王留下三个义子性命,还收留他们当“战神”正兵,喜极而泣哭得涕泪满脸。
李定国三人见义父如此,再也不敢倔强,都当着张献忠的面磕头发誓效忠“南明”效忠南王殿下。
他们属于颇有见识之人,被张献忠收做义子后也有几个从贼的童生教他们读书识字,对错好坏其实分得清。
“战神”大军纪律严明,对待老百姓如同亲人,能够加入这样的部队,以他们的才能日后建功立业不在话下。
现在李定国三人被义父逼着磕头表忠心,使得他们不丢气节,三个小子当然顺坡下驴。
黄胜无所谓他们的态度,之所以留下他们的性命就是因为历史上他们都曾经和清军血战到底。
三个士兵在“战神”知识青年军人大家庭里根本翻不起大浪,应该一两年内就会被同化,他们要行刺自己的可能性全无,刘国正他们又不是傻瓜,各级镇抚官难道都是摆设?
如果这三个经过历史鉴定,确认秉性不错的好汉都无法改造成为国为民的新军人,“南明”体系的政治工作就是失败,所有的宣传队军官和镇抚官都要追责。
就在清缴南直隶流寇尘埃落定之时,邸报上也传来了山陕剿寇的好消息。
洪承畴汇集了十几万大军把高迎祥、李自成之流打得狼狈不堪,七十二天罡的总瓢把子高迎祥的一万余骑兵遭受毁灭性打击。
第七百零七章:穷追猛打()
高迎祥曾以贩马为业,弓马娴熟膂力过人善于包装自己,上阵时白袍白巾很拉风,作战时身先士卒,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