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海量的钱财,有了几十万人力,当然要把这些转换成战斗力,因此今年计划投入海军的预算就是八百万两白银,赵时敏的团队如今都在建造各种规格战舰。
火炮、火药、全钢盔甲、燧发膛线枪、精钢滑轮弩、滑轮弓、飞震天雷、各种炮弹都在满负荷生产,因为去年底的恶战把弹药家底基本上打光了,得重新积聚力量,冬天还会有大战爆发。
为了适应山地战的四磅野战炮也应运而生,这种火炮和已经定型的六磅、十二磅等等火炮如出一辙,同样是带桶式箍的前装钢炮,有三成线膛炮,可以发射实心弹、开花弹和散弹。
最大的好处是重量只有六磅野战炮的一半余,最重的炮身只有四百斤,总重低于八百斤,可以灵活分解组装,使炮兵的机动性得到了加强。
黄家钢模铸炮的工艺又精进不少,质量又提升了一个等级。这是黄胜发现兵工厂钢模铸炮工艺日渐成熟,把大略知道的一种一空心铸件工艺,开了金手指指点了铸炮大师傅研究。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些经验丰富的大师傅得到了新点子,不计成本试验,终于完全掌握了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军陆军少校托马斯丁。罗德曼发明的这种革命性的工艺。
具体做法是围绕型芯进行铸炮,型芯内部以流水进行冷却,这是一个使炮膛内部先行硬化的方法。
外层金属冷却时向内缩拢,向已经硬化的内层继续加压,这样操作得到的钢炮炮身就是内部密度最大,好处是发射药的爆炸力会被炮膛四周的整个厚金属层所吸收,而不是层层向外膨胀。
新的铸造法最大意义是大幅降低铸造时的炮管报废率,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减少了火炮的铸造成本。
这种工艺大幅度的增加了火炮的身管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特别铸造重炮的时候尤为突出。
由于黄家鼓励技术革新而且给予经费支持不设上限,技术过硬的大师傅们都在奇思妙想并且把设想付诸实践,太多的产品进行了更新换代,火炮的底座也被不断改良。
大量合格的弹簧用于缓冲后座力,黄家的火炮再也不要如同这个时代火炮那样,开一炮就需要把就地跳得不成样子的火炮复位重新瞄准,再次发射的间隙缩短了超过一分钟。
新式战舰上的火炮全部具备缓冲弹簧,炮击的命中率和再次发射速度倍增,对船体的损害度锐减,增加了战船服役的年限。以后遇上西夷的舰队和他们舰对舰比炮火胜出毫无疑问。
蒸汽机这个可以带来工业革命的大杀器黄胜当然不可能放过,学校的科研组和钢铁厂、军工厂等等大工匠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在研究并且试验家主画的几份草图。
黄胜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也知道锅炉的作用,只是记不清早期蒸汽机和锅炉的图纸,只不过把工作原理写下来,把需要制造设备大体的样子和工作流程画出来而已。
黄胜的草图画的是“兰开夏锅炉”,一种卧式常压蒸汽锅炉。优点是容量较大可以烧煤和木柴、秸秆之类燃料,能够提供稳定的蒸汽流,它是常压锅炉,除非野蛮操作,正常使用造成爆炸事故的几率很低。
但是不能提供高压蒸汽,因此在蒸发功率上比较弱,使用上也比较受局限。不过它的技术简单,是后世论证过的成熟技术一直使用到近代,制造也不应该太难。
“兰开夏锅炉”关键是对材质要求不高,普通低碳钢板足以,对于钢材质量与日俱进的黄家已经不是障碍,经过几次尝试改进,成为产品的可能性应该没有问题。
能够解决锅炉,制造蒸汽机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半,蒸汽机关键部件就是汽缸,黄家大师傅已经生产了上千百门不同口径的火炮装备战船和陆军。
使用大型水力镗床、铣床光洁炮筒、铣拉膛线的技术应该是独步天下,有了这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制造汽缸应该事半功倍。
可惜黄胜只能大致知道原理,他明明懂也亲自看到过后世供热锅炉的制造,考虑到目前还没有生产出无缝钢管,更加没有如同后世锅炉管这样的产品。
因此先来个符合当前实际的开始研究,以后这些技术成熟后再开金手指出点子让大工匠进行锅炉、蒸汽机更新换代。
虽然黄胜对数据一知半解,对尺寸的配比也不甚了了,但是这已经足够了,以汉人大工匠的智慧,得到了准确的研究方向,有不计成本的人工、材料和资金扶持,出成果指日可待。
如今黄家钢材质量趋于稳定,用铆接的传统方式制造锅炉和蒸汽机的条件已经成熟,介于考虑实用性和安全性,第一代锅炉不适合高压,采用常压即可,热效率即便不高也不要紧。
赵时敏带有研究性质的全钢铁制造的一艘战船也即将完成,船很小,可能在五六十吨的样子,船板采取以四五毫米的镀锡钢板铆接,如果成功下水经过试航合格,造船团队还会逐渐加大,下一步目标是建造一百二十吨的铁甲船。
赵时敏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科研态度让黄胜大为赞赏,海军是争霸世界的第一要素,黄胜一直不遗余力不惜血本支持。
“华夏岛”专门开办了军校,目前有一千多学员就读,不仅仅是懵懂少年,有许多是来镀金的各级军官,随着时代发展定期培训在职军官将要成为常例,磨刀不误砍柴工。
军校的海军学员超过半数达到八百人之多,陆军学员也有六百,这里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黄家湾岛学校挑选的优秀教师,许多都有实战经验,大多数是海军、陆军负伤荣退的官兵。
还有几十个西夷最是惹眼,他们不管是不是心甘情愿也得好好为学校服务。
他们航海经验丰富属于老海贼的级别,实战经验更加不含糊,甚至比黄家教师经验还要丰富,因为他们有一个经验是黄家教师望尘不及,可能这辈子都体验不到。
这个经验最能锻炼人:他们都曾经被黄家海军打败最后乖乖地成为了俘虏,从此失去自由,出卖劳动力换口粮和淡水苟且偷生。
第四百七十四章: 博采众长()
黄家俘获的西夷各国水手、炮手有几大千,其中有不少优秀船长,还有许多可能是他们国家的军官,黄胜估计里面有爵位的人也应该存在。
很快用劳动力换取生活必需品的西夷俘虏发现了一个能够得到舒适生活的机会,参加敢死队搏军功得到赦免就可以成为有限自由人。
为什么是有限自由?因为黄家可以招募他们成为水手、炮手或者战士,照常给月饷,但是他们不可以离开黄家回故乡,不请假擅自离开队伍以逃兵论处,斩立决。
还有一个工作机会待遇更加好,可惜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成为教师。
西夷的文盲率跟大明不相上下,读书人也是少数,因此获得这个体面工作的大部分是船长或者军官,他们教一切西夷最新的军事、民事研究成果。
哪怕有许多西夷认为很先进的学术黄家嗤之以鼻,学员们也会耐心听下去,黄家会取长补短,或者引以为戒,积累起丰富的知识、见识为黄家蓬勃发展扩充知识面。
现在教书的西夷有了一百多,军校里也有好几十,黄家所有的船长都能够掌握两套以上的航海技术,在茫茫大海上定位可以用大明传统的罗盘加牵星板,也可以用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发明的象限仪。
当然罗盘现在已经被带有刻度的指南针代替,牵星术这个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航海发明之一如今还在广泛使用中。
黄家缴获了大量西夷战船、商船,随船当然缴获了许多五花八门的书籍,其中工具书、哲学、天文学等等科技书籍也不少,航海图更多,西夷航海的定位、测量等等工具几乎应有尽有。
黄胜来自现代,可从来没有看不起在大航海时代呼风唤雨的西洋人,所有的西方工具书都被翻译,所有的工具和不同于大明的定位、测量方法都要搞懂理论依据记录成文字。
如此做派,不断完善的黄家海军操典当然是博采众长。
去年主动请求去辽东参战的三千余车把式已经全部获得自由,他们每人都得到了不低于五十两赏银,只有个别人故土难离回家了,绝大多数都回家拖家带口来“华夏岛”安家落户。
这些人大部分成为了拿一两四钱银子一个月的缁重兵,也有几百人成功的当上了拿一两八钱银子的第一辅兵着甲马车夫。
他们成为黄家自由民的消息让还在劳动改造的其他人羡慕不已,包括历次被作为汉奸劳改的三千余人。
听说黄家还要招募随军劳力出征南方,劳改犯全部报名接受挑选,有五千余高丽人也闹着要参战,许多人还咬破食指写下血书表忠心。
民心可用,黄胜当然来者不拒,准备全部带去安南拓土,他们的劳动岗位空出自然会有太多人来补上。因为攻取大越国后黎朝会有太多不肯臣服的人被送来这里劳动改造。
老爷来到“华夏岛”指导工作,赵蕊最开心,每天快乐得如同小姑娘,女儿黄馨已经三岁,一点也不调皮,可能被赵蕊以女驯、女戒为基础的封建残余教育荼毒了。
赵蕊如今只有一个期盼,她想替老爷再生一个儿子,当然抓紧难得独占宠爱的机会。
黄胜牵着女儿挽着爱妾漫步华夏城,这里主体建筑已经完成,鳞次栉比的小楼,宽广干净的石质街道熙熙攘攘,临街商铺的伙计吆喝声不绝于耳。
这个城市已经有了十几万常住民,整个“华夏岛”有居民不下三十五万,不全部是黄家人民,外来定居的商贾比比皆是。
当然是大明人居多,西洋人、东洋人、吕宋人也不少见,人数有三五万之多,反而几乎看不见高丽人。
这一次带着五千被限制自由的高丽劳工去安南拓土,“华夏岛”上的高丽人恐怕成为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也未可知。
黄胜设身处地看到了自己的海外第一块领地,意识到这个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由贸易岛前景一片光明,叮嘱爱妾赵蕊要解放思想海纳百川,只要不携带武器的商船都可以允许他们进港来贸易。
只要按章纳税,商贾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不论国籍,当然敢触犯黄家法律也绝不姑息,给予严惩。
“华夏岛”的商税也是照搬欧洲斯堪的纳维亚抽税方法,商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黄家俘虏的欧洲商人、水手太多,把各国港口的税率摸排得一清二楚。
为了刺激贸易,“华夏岛”的关税是各国平均值的一半,这里还可以提供维修船舶的有偿服务,需要补给也是应有尽有。
赵蕊是事实上“华夏岛”的最高民事官,没人不服。
不仅仅是她家主爱妾的身份,而是太多民事官和军官是她的学生,这就是黄胜一开始由于读书人太少让所有识字的女子都帮着教家丁识字的好处体现了。
汉人最是尊师重教,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赵蕊的地位当然超群。
黄胜在“华夏岛”自然住进信海君的王府,李国助这个信海君自觉得很,上一次阅兵式过后根本没有再来“华夏岛”,他现在实力见长,动了拿下平户岛自立为王的心思。
他现在勾结荷兰人对付日本萨摩藩,荷兰台湾长官彼得·奴易兹不是如历史上那样被判刑免职,而是继续在做台湾长官。
这完全是由于彼得·奴易兹得到了跟黄胜签署的贸易条约,让荷兰东印度公司得到了暴利。
又由于滨田弥兵卫事件的当事人阴差阳错全部被黄胜斩杀,荷兰没有跟日本幕府进行旷日持久和谈的结果。
东印度公司在日本的贸易受到日本幕府诸多限制,又有太多商人被驱逐,彼得·奴易兹跟日本是旧怨未了又添新仇,跟中国船长李国助一拍即合,相约攻击萨摩藩实际控制的几个岛屿。
荷兰人欲取萨摩藩的领地琉球群岛、大隅群岛从而控制这里的航线达到控制日本贸易的战略目的。
李国助想得到平户藩的领地平户岛,如果力所能及不介意拿下五岛列岛,他的目的是裂土封王,这完全是黄胜运作夺取济州岛刺激了他。
李国助幻想如黄家那样经营一个大岛屿,世世代代成为独霸一方的岛主。
黄胜见到了李国助信使,见他有雄心壮志很高兴,当即表态大力支持。
这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因为李国助是实实在在的盟友,助他夺取平户岛和五岛列岛对自己大有好处。
黄家燧发膛线枪成为流水线制造的工业产品,零部件加工速度得到了提升,可是局限于膛线枪管的瓶颈,导致除了枪管其他零件产能过剩。
第四百七十五章:汉人带刀行()
黄胜别开蹊径要求大量生产燧发滑膛枪配传统圆形铅弹,这种枪支将要成为面向市场销售的军火,六磅滑膛炮也在此列。
不拉膛线,火枪产量果然立马上来了,以后大规模准备乡勇滑膛枪成为了可能,滑膛枪的使用寿命还大大高于膛线枪,保养也容易许多。
黄家出品的燧发滑膛枪比鲁密铳重量轻,可以装三棱军刺,由于广泛使用定装颗粒火药,气密性又好于鲁密铳,有效射程因此提高了十几步。
关键是质量好,不是如鲁密铳那样的铁枪而是钢枪,只要规范操作杜绝了炸膛的危险。
燧发滑膛枪成本价十两银子一支,六磅滑膛炮的成本大约二百两银子一门,成本不低完全是因为黄胜厚待产业工人,工匠们的月钱高了,成本当然水涨船高。
卖枪、卖炮可不是一锤子买卖,配套的弹药和需要定期更换的易损件,如击发弹簧、撞针、发火燧石等等,只要买了黄家的军火就不得不定期采购。
如果发现购买军火方成为敌对势力,马上开始卡脖子停止一切弹药和配件供应即可。
这跟美国佬玩军火贸易如出一辙,首先让你得不到最先进的武器,得到的次先进的武器是否用得长久还得看他脸色。
黄胜以三十两一支的优惠价卖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