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技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技师-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知变通,这样的人才,陛下要来何用?”

    孔颖达实在是忍不住了,道:“逐鹿侯,你休要恃才傲物,你这样说是不把天下学子放在眼中么!”

    李牧转过头看向孔颖达,道:“能入我的眼,自然就入了我的眼,入不了我的眼,难道还硬塞进去么?”正说着,李牧忽然看向孔颖达头上方的殿梁,道:“诶呀?奇也怪也,孔祭酒,我能听到你的声音,但是看不到你在哪?孔祭酒,你人在何处?”

    孔颖达再也承受不住,突然眼前一黑,仰面摔倒,咣当一声砸在地上,声音比之上次更大,彻底昏过去了。

第191章 我已成年() 
孔颖达也是够倒霉的,他被李牧逼得没有办法,打算故技重施,借晕脱身,但是摔得幅度大了些,一不小心就由假变真,真个昏了过去。

    李牧伸手去拉,但也是‘一不小心’就没拉到,眼睁睁看着孔颖达摔在地上,短促地‘啊’了一声,然后翻起了白眼,后脑勺鼓起老大一个包,看着都疼。

    李牧咧咧嘴,转回身请罪:“陛下,臣都说了不辩了,您看,孔祭酒又晕过去了,这可如何是好!”

    李世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但到底还是记得前些日子说过的,必要时候会维护李牧的话,道:“朕与百官都看在眼里,孔祭酒是自己昏倒的,与你无关。来人,送孔祭酒回府。散朝!”

    说完,李世民一甩袍袖,转身便走。好好的一场朝议,被孔颖达和李牧搅和得像是市井骂街,最可气的是孔颖达,嘴笨且蠢,知道说不过还非要招惹,要不是念他孔圣后人的身份,真想把他赶出朝堂。倒是李牧这小子,着实有些辩才。只是他说得那些话

    李世民想了想,对跟在身旁的高公公吩咐了两句。

    李牧正在跟随着百官一起退朝,唐俭走过来,俩人正要说话,高公公追了上来,笑眯眯道:“逐鹿侯,陛下召唤。”

    李牧跟唐俭告了个罪,跟着高公公一起到了太极殿。李牧见李世民端坐于桌案之后,满脸肃容,不敢出声,乖乖束手站着。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摆了摆手,高公公退了出去,只剩下他和李牧。

    “李牧,你今天好出风头啊,又把孔颖达气晕了,你的名声马上就要传遍天下了!”

    李牧听出李世民的不满之以了,这是在怪罪自己没有给台阶,但李牧心里却不慌乱。他既然决定不给孔颖达台阶下,必然是先给自己准备好了台阶下,否则他才不会那么傻缺呢。

    李牧施礼道:“陛下,臣之所言,句句发自肺腑。臣本不欲辩解,但是陛下让臣辩解,臣不敢不辩,所言必得发自本心,至于孔祭酒晕厥之事,臣只能说他是咎由自取。”

    “发自本心?”李世民哼了一声,道:“你不要以为朕是昏君,听不出你话里话外的吹捧之意。朕虽不会妄自菲薄,但也不会狂妄自大,什么天赋明君,这样的话,你以为朕会相信么?”

    李牧正色道:“陛下,这件事,绝对是臣的本心,没有一点吹捧,臣真的是这样想的!”

    李世民心中一喜,但是不动声色,道:“朕倒要听听你的解释。”

    李牧沉吟了一下,道:“臣请问陛下,现今朝堂之内的重臣,前朝就已为官者,多么?”

    “朝中前隋就为官者,约有大半。”

    “如此说来,臣还是那些臣,只是君主换了。若贤臣的作用胜过明君,为何前隋灭亡了呢?”

    “唔”李世民点了点头,道:“确有一定道理,但仍有偏颇,如今朝堂中的大臣,多为父皇在位时便有了,如此说来,父皇才是明君。”

    李牧心里暗道,李世民这人也是脸皮够厚了,都说你是明君了还不知足,还得较个真罢了,谁让你是老子的老板,便再捧你一下。

    李牧清了清嗓子,道:“太上皇逐鹿天下,建立大唐,纵观青史,的确算是明君。但太上皇高迈,力有不逮。此时则需要一位贤明之君来继承大统,才能让大唐基业传续下去。否则大唐便也如秦、隋一样,虽盛极一时,二世而亡矣。”

    李世民听到这话,身心舒畅,他一直被诟病的最大的问题,便是这皇位来路不正,李牧这些话,正好可以起到为之正名的作用,怎能令他不高兴呢。而且这是君臣奏对,要写在起居注中的,来日后人翻看起居注,读到这一段,想来也会称赞一句明君吧。

    李世民递给李牧一个赞赏的神色,问道:“那爱卿以为,如何才算是明君呢?”

    李牧从容答道:“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臣对此的理解是,若帝王能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社稷放在第二位,享乐放在第三位,便有了做明君的基础。”

    李世民不悦道:“朕知道你读了书了,但朕不想听你用圣人之言回答,说些你自己的见解。”

    李牧想了想,又道:“若陛下问臣的见解,臣的见解很简单,只有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就如同臣方才所言,远古的‘士’为何受人尊重,因为他的能力出类拔萃,百姓仰仗。而‘士’的价值所在,便是服务于民。官更应该如此,官的俸禄,每一文钱都是百姓所缴的赋税,他们有义务为百姓负责。而天子富有四海,责任更大。士农工商,甚至天下山川菏泽百兽,陛下都需要为之负责。若能承担起这份责任,便是明君了。”

    “言之有理!”李世民本来是打算敲打李牧几句,但听了他这一番言论,不由刮目相看了起来。做了三年皇帝,李世民的感觉就是越来越累。这天下无论哪里出了事情,都会递上一个折子,让他来做决断,他都担着干系。这不就是李牧所说的责任么?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李牧一眼,道:“李牧,你回答朕,在你心里,朕真的是明君么?”

    李牧抬起头看着李世民,用肯定的语气,一字一句道:“在臣心里,陛下是明君。”

    “为何朕感觉不到朕是明君?”

    李牧笑了,道:“若陛下自觉是明君,那陛下就是昏君了。臣知陛下想做明君,但臣以为,陛下不必刻意为之,因为陛下已经做得很好了。臣以为,为君者,不必事必躬亲,只需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知人善任即可。就比如臣,陛下发现了臣的长处,把臣安排在了工部,臣的才华得以施展,为社稷做出了一点贡献。若陛下把臣放在礼部,臣肯定什么贡献也没有,这便是陛下的功劳。更难的陛下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就如今日李靖大将军之事。时常自省,虚心纳谏,说起来简单,但是古之帝王,又有几个能做到呢?陛下能做到,已经是明君的气度了。”

    李世民被夸得优点不好意思了,道:“你这小子,史记算是没有白读,吹捧起来没完没了了罢了,朕不听你的奉承了。朕再问你一件事,你需得认真回答。”

    “臣回答陛下的每一件事,都非常之认真。”

    李世民自动过滤掉李牧的废话,道:“朕问你,弘文馆、崇文馆与国子监,在你的眼中,便真的是那么不堪么?”

    李牧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朕要听听你的道理。”

    “陛下,臣想问您一句,您觉得诸学子来求学的目的,是为了他们自己和他们所在的家族多一些,还是为了陛下、为了社稷多一些?”

    一句话把李世民问住了,他沉吟半响,道:“应当是为了他们自己和他们所在的家族多一些,但这也是人之常情,你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否定他们的学识。”

    李牧叹了口气,道:“陛下,臣不否认他们的学识,但臣却以为,他们的学识没有多大用处。陛下,圣人之言是没有错的。臣也引用了很多圣人之言,但是臣却觉得,他们学习圣人之言的方式错了,过于形式化了,不能明白圣人之言的根本。臣读论语、读孟子、读史记,发现了一件事,孔孟二圣都曾周游列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贩夫走卒,见识广博,因此才能总结出诸多道理。而如今的学子,抱着一本书,反复背诵,妄图理解其意,岂不可笑么!”

    “如今我大唐朝中的重臣,所谓贤臣者,亦有一个共同之处,那便是他们都经历过隋末大乱,接触过百姓民生,知道百姓的疾苦,所以他们才能做到感同身受,知道如何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为陛下分忧,为社稷出力。而如今这些学子,他们受家族的庇护,学习所谓经世之道,若让他们为官,不会是百姓之福,反而是百姓之祸!”

    “陛下试想,一个五谷不分之人,若用他为县令,遇到大旱,他能做些什么?”

    “一个只在典籍中见过水患的人,若遇到黄河决口,他又能想出什么办法?”

    “陛下,孔圣在论语中多次提及,国子需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缺一不可。但如今的学子,在孔颖达之辈的教导下,除了读书意外,怕是其他什么都不会了。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孔颖达乃是孔圣后人,他不尊六艺,只顾着推崇诗文,张口江山社稷,闭口致君尧舜,一点也不务实。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学生,臣不知道对社稷有什么用处。”

    李世民沉默了。

    李牧没有说圣人之言不好,也没有读书不对。他只是从务实出发,指出了现今大唐教育的弊端。李世民是一个贤明的帝王,李牧的话对不对,他心中自然有数。

    良久,李世民深深地看了李牧一眼,道:“读了书,果然不一样了。李牧,看来朕以后不能因你年幼,而轻视你的见解了。”

    李牧嘻嘻笑道:“陛下,您忘了臣已经加冠了么,臣已成年了!”

第192章 坦然相告() 
李世民微微一愣,也笑了,道:“是啊,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来人,给逐鹿侯赐座。”

    高公公搬来了一把胡椅,李牧谢恩坐下,心里却哭笑不得。李世民说的这叫什么话,敢情大家认识这么久了,您一直把我当小孩呢?

    虽然这么想,但他可不敢说出来,老实地坐了。

    李世民看了看李牧,道:“李牧,朕派人调查过你。”

    “啊?”李牧当然早就猜到了,但他还是表现出了恰当的惊讶,惊慌站起,躬身道:“臣惶恐,臣是否做错了什么?还请陛下明示。”

    “坐下。”李世民道:“不用惊慌,你没做错什么,是朕的疑心重了些,就派人查了查,但这也不能怪朕,你这小子,每每出人意表,实在是很难不让人生疑。就如你刚才所言,朕为天子,当为天下负责。朕既然决定重用你,必要先知你的根底。否则万一你是门阀中人,于朕不利。”

    李世民把话说得如此直白,倒是李牧没想到的,愣了一下,李牧问道:“陛下可调查出什么了?”

    李世民摇摇头,道:“朕派出的人遍访了马邑城,自县令衙役到你家附近的邻居,都寻访遍了,没有任何异常之处。朕派出的人,是朕的心腹,他们传回来的消息,朕没有怀疑的道理。但也因此,朕更加疑惑了。你只是一个十七岁的毛头小子,因何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别人从小读书,十七岁也未必能做好一首诗,而你则能出口成章,何解?”

    “马蹄铁且不论,改进耕犁,必得是深谙其道者方可,朕派出的人传回话,你在马邑城,半点田地也无,你应该不熟悉耕犁才对。那你是如何做到改进耕犁的?”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再如读书吧,今日你引经据典,一点错处也没有。甚至对圣人的经典,你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若说你是现学现卖,那这天下的学子,可真是不堪造就了。怎地偏偏你就过目不忘,偏偏你就天纵奇才?”

    李牧心中大骇,暗骂自己愚蠢,忘了藏拙。他以为只要抓不到证据,便万事大吉了。但如今看来,还是小觑了古人啊。李世民毕竟是李世民,他怎么会发现不了异样。最让李牧后悔不迭的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可是唐朝,李世民是皇帝,皇帝可以不讲道理。他怀疑一个人,不需要证据,说杀就杀了,不需要任何理由。

    瞬间,冷汗就布满了后背。李牧咽了口口水,把心一横,事到如今,只能嘴硬下去了。

    “陛下,臣解释不了。臣没有撒谎,作诗也好,读书也罢,臣就是看了一眼便会了这、这也不行么?”

    李世民道:“朕没有说不行,只是艳羡而已。”

    李牧提到嗓子眼的心听到这话放了下来,老板你可真是太调皮了,小的经不住这么吓啊!

    “朕问过钦天监,袁天罡为你占卜过。他告诉朕,你是有宿慧之人。被俘于突厥大营,逃命报信,历经生死,可能因此激发出了你的宿慧。”李世民看着李牧,道:“朕本不相信这种说法,但是你如今的种种表现,却让朕不得不信。李牧,今日你便老实的跟朕说,你到底是不是有宿慧的人?所谓宿慧,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牧心道,你都这么说了,我敢说自己不是么?心思急转,道:“回陛下,臣不知什么是宿慧,但是臣在报信之后,确实有一些解释不清的事情发生在臣身上。”

    “什么事情?细细说来!”

    看着李世民充满好奇的目光,李牧只好现编现卖,道:“臣那日偷马闯出突厥大营,被突厥斥候射了一箭,这件事臣说过没有?”

    李世民想了想,道:“好像是说过,没说过也无妨,朕已经知道此事了,继续往下说。”

    “这个呃,陛下可知,突厥人的箭矢,其中有一些,是抹了药的,其中有一种,刺入身体之后,会让人产生无力眩晕的症状”

    李世民听得不耐烦,道:“捡重要的说!”

    李牧心里叫苦,老板啊,我倒是想捡重要的说,但是我得有的说不是?你以为编故事那么容易啊!忽然李牧脑海中灵光一闪,灵感来了,道:“陛下,臣所中的箭矢,便是抹了毒的。但是当时无人知道,臣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李靖大将军决定乘雾突袭,随后传来消息,我军大胜,正在追击突厥残部。于是行军副总管便让步卒护着伤兵回返定襄,其余的人都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