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盛唐- 第5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着话,辛承嗣从袖兜中掏出一个锦盒,寄了过来。

    崔耕接过来一看,却是一叠书信,这里边有给宋璟的,有给姚元崇的,有给郭元振的都是清流派的中坚人物,却唯独没有给自己的。

    他问道:“张相写这些信是什么意思?希望本官转交?”

    “当然不是。”辛承嗣眼圈泛红,有些哽咽道:“张老爷子说,他这辈子没干过什么亏心事儿,唯一感到对不住的,就是崔大人您了。这些信上的内容,都是他以清流派领袖的身份写的。在信里边,他要求那些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给您提供帮助。最后,他托我给您带句话:以后这大唐国事,就全拜托崔大人你了,可千万莫让老夫在九泉之下失望啊!”

    “张相”

    崔耕当然明白,有这几十封信在手,自己就算彻底继承了张柬之的政治遗产,成为了当世清流派领军人物,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

    他心中暗暗琢磨,清流派诸位大佬,虽然与自己理念不同,以前也多有冲突。但是,平心而论,这些人确确实实称得上大唐的脊梁。

    比如桓彦范的慷慨就义,比如张柬之的临终托付,再比如王同皎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今斯人已去,这大好的江山,要自己来守护了。

    李显和韦后倒是好说,李显重感情,韦后太蠢,怎么都不大可能,令江山社稷有倾覆之忧。

    关键在于临淄王李隆基。

    这厮既开创了开元盛世,又是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者,自己到底是想办法和他搞好关系,助他趋利避害呢。还是直接就辅佐李重福和李隆基斗一斗,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唐?

    噔噔噔

    正在崔耕胡思乱想之际,忽然窗外一阵脚步声传来、

    紧接着,宋根海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道:“启禀大人,有份请柬来,您看看怎么回。”

    “谁的请柬?”

    “临淄王李隆基。”

    “这可真是想曹操曹操就到呢。”崔耕伸手接过请帖,道:“本官倒要看看,李隆基请本官做什么咦?”

    忽然,他眼前一亮,道:“这可有意思了,你告诉那送信之人,三日后,本官一定准时到场!”

第849章 王府祈晴会() 
哒哒哒

    滴滴的雨水打在房檐上,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响声,但崔耕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事实上,自从一个月前开始,这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再这样下去,必然形成一场大水灾。最关键的是,“八水绕长安”,对这场水灾首当其冲的,就是长安城内的百姓。

    崔耕脑海中拥有后世的记载,更是明白,这才只是个开始,历史上,这场雨总共连下了一百多天,包括长安、洛阳在内,总共十七州百姓受灾,钱财生命损失无数。

    然而,有人从水灾中看出了悲天悯人准备施救,比如崔耕;有人却从水灾中看出了机遇,要混会摸鱼,比如李隆基。

    今天,宋根海送来的这份请帖,就是李隆基的手笔。他要举办一场“祈晴法会”,由香积寺胡僧宝严主持,邀请长安各位有头有脸的人共同参加。

    李隆基的那点子如意算盘当然打的挺好,这雨都下了一个月了,总该停了吧?如果自己组织一场法会,立竿见影,岂不是很有点天命所归的意思?岂不是整好与隆庆池有王气的传说相对应?

    啪!

    崔耕把那份请柬往桌边一仍,喃喃道:“连开了三十把大,你就要赌小。李隆基啊,李隆基,真到了赌场里,恐怕你连底裤都得输掉!不过也好,有了这场祈晴法会,这救灾的资金,也算有着落了。”

    三日后,隆庆池畔,临淄王府。

    长安城内的富贵中人来了四五百号,其中够分量的有:耿国公武懿宗,礼部尚书崔耕,宰相杨再思、宗楚客,吏部侍郎宋璟,太平公主李令月和出家为道的上官婉儿。

    有这些人捧场已经相当不错了,毕竟朝廷的郡王很多,李隆基没有什么具体职司,远不到一呼百应的程度。

    把各位贵人让进一间客厅内,侍女穿梭不停,端来了茶汤点心以及时令水果。

    待人们逐渐安静下来,李隆基一时眼色,胡僧宝严站到了众人的面前。

    这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天竺人,光头锃明瓦亮,白胡子白眉毛,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从卖相上看,真当得上“宝相庄严,有道高僧”这八个字。

    宝严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各位施主,如今长安的小雨已经下了三十日有余,再不停下,必然会酿成大祸。贫僧不才,愿做一场大法事,求佛祖止雨,还望诸位贵人襄助。”

    人群中马上就有人接话道:“但不知大师需要什么帮助,快说来给大伙儿听听吧。”

    宝严道:“头一样,就是需要全城禁屠。佛祖慈悲,若看到长安百姓多造杀孽,恐怕不愿意出手。”

    “第二样呢?”

    “第二样,就是需要用二十只羊、两匹马来祭天。”

    “那还有没有第三样?”

    “第三样,也就是最后一样,需要为佛祖修一座庙宇。为了让佛祖高兴,这庙不还能小了。依贫僧看,怎么也得五十万贯钱吧。”

    五十万贯钱,在场之人平均每人要出一千贯钱以上,着实不算少了,不少人面现难色。

    李隆基就知道筹款之事没那么简单,不过,就是要难,才能显出自己的手段,才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声望。

    他看向崔耕道:“崔尚书,您怎么看?”

    崔耕道:“如果这位宝严大师真能止雨,本官当然乐见其成。这样吧,本官愿意为这佛寺出一万贯钱。”

    在场总共四五百人,崔耕一下子就出了五十分之一,绝对是够意思了。但李隆基还不满足,摇头道:“崔尚书出一万贯钱当然不少,不过,小王担心,有些无知小人,听说了此事会乱嚼舌根子啊!”

    “她们会说什么?”

    “崔相为了修安乐公主的定昆池,出了一千五百万贯。而供奉佛祖为百姓祈福,却只肯出一万贯。那是不是说,在崔尚书眼中,百姓只值美人的万分之一呢?”

    “临淄王此言有理啊!”

    “确实,崔相富可敌国,却只肯出一万贯钱,也忒小气了。”

    “重色轻义,这名声可好说不好听啊!”

    人群中顿时一阵窃窃私语。

    而太平公主李令月和上官婉儿则对视一眼,嘴角都泛起一阵阵莫名的笑意——李三郎最近声名鹊起,着实有些得意忘形了。崔耕若是轻易被你这么几句话拿住,那还是名满天下的崔二郎吗?

    果不其然。

    崔耕微微一笑,道:“哦?那依临淄王的意思,本官该出多少钱,才显得本贯看百姓比美人更重要呢?”

    “至少二十万贯吧,我们其他人共分这剩下的三十万贯。”

    “二十万贯?行,这点钱对本官着实不算什么。”

    “那好,崔尚书您出二十万贯,小王再出十万贯,其他贵人再出剩下的二十万贯”

    在李隆基的想法里,崔耕富可敌国人人皆知。自己出的钱有他的一半,着实不少。其他人分剩下的十万贯也不算为难,此事就算完全解决。

    然而,哪有那么简单?

    崔耕摆了摆手,道:“临淄王别着急啊,本官只是说可以出这二十万贯,可没说一定要出这二十万贯。关键是,本官对这场大法事有几个问题想不明白,想请教一下宝严大师。”

    “崔尚书有话请讲。”

    “大师说的第一件事,是全城禁屠取悦佛祖;第二件事,是用羊马来祭天。那问题来了,佛祖大,还是天大?佛祖看见你拿马羊来祭天,会不会拂袖而去呢?”

    “呃这”

    宝严的这两个条件当然是胡诌的,被崔耕这么一说,顿时有些语塞。

    他心思电转,道:“羊、马祭天之后,其灵魂会回归昊天的怀抱,不算杀生,佛祖自然不会怪罪。”

    “哦?这么说你们佛教是承认昊天的存在喽?”

    宝严的额头上一滴滴冷汗滑落,道:“其他宗门小僧不知,但我这一宗是承认的。”

    “你确定?”

    “确确定。”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宝严乃天竺高僧,人家说自己宗门里有什么大家伙儿不知道的典籍,谁也挑不出理来。但这种事儿又不用讲究个证据确凿,不少人已经心中隐隐觉得,这场“祈晴法会”不大靠谱了。

    崔耕往四下里看了一圈儿,道:“老实说,这宝严和尚的话,本官是不怎么信的。不过么既然有临淄王作保,赌一把也没什么。现在崔某人就表个态,我既不出一万贯,也不出二十万贯,而是五十万贯!换言之,这修建新佛寺的钱我全包了!”

    还有这好事儿?

    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了的李隆基的心头,道:“崔尚书这么说,是不是有什么条件啊?”

第850章 挖坑待隆基() 
崔耕道:“条件当然是有的。本官想问的是,万一宝严的祈晴法会不奏效怎么办?”

    “取悦佛祖需要时间,一两日不奏效也是难免的。”

    “三四日呢?”

    “呃那也有可能。”

    “一个月?”

    李隆基面色有些尴尬道:“崔相说笑了,即便没人祈晴,再过一个月,也该晴天了吧?”

    “那可不一定哦!”崔耕伸手两根手指,道:“本官再给他两个月的时间!”

    忽然,他一指宝严,厉声道:“但若是再过两个月还不停雨,那你宝严和尚就是妖言惑众,本官就要你的命!”

    宝严虽然有些犯嘀咕,但转念又一想,一场雨能连下三个月?那怎么可能?遂点头道:“好,就依崔尚书所言。呃,这五十万贯钱”

    “自然是本官出了。稍后,本官就会派人将五十万贯的钱票,交到大和尚你的手中。”

    宝严和尚道:“多谢崔尚书。”

    李隆基道:“崔尚书为了百姓仗义疏财,小王”

    “诶,临淄王莫着急啊,本官还没说呢。两个月后,雨仍然不停,咱们该怎么办?”

    “那时候定然大水成灾,当然是救灾啊。”

    “救灾?说得轻巧,请问临淄王,不管国库还是内库,现在有钱吗?”

    当然是没钱了。

    李显花钱没节制,光给李裹儿的嫁妆就是一千多万贯,莫忘了,他有七个女儿还有一个韦后呢。现在内库早就穷得跑耗子了,李显之所以还能维持皇帝的体面,还是多靠武三思的供奉。

    至于国库么现在突然多了近万名斜封官,不得给俸禄啊?国库现在也是捉襟见肘。

    李隆基道:“莫非崔尚书的意思是,咱们一起出钱救灾?可这擅赈之名”

    在封建社会,赈灾不是谁都能做的。大灾之年,你聚拢数十万百姓,邀买人心,难不成是想造反吗?

    崔耕胸有成竹地道:“本官当然不会让大家擅赈,这次的赈济活动,只是要大家出钱而已,具体赈济活动,还是要官府去做。”

    李隆基道:“但不知崔相准备筹多少钱赈灾呢?“

    “那就要看大家的诚意了。”

    “什么意思?”

    “现在就请大家认捐,不管大家说多少,除了临淄王外,本官愿意与其余人等所出钱财的总数相等。”

    敢情在这等着我呢!

    李隆基瞬间就秒懂了,刚才说建造佛寺要五十万贯钱,自己出十万贯,崔耕出二十万贯,其余人等出二十万贯。

    这次赈灾,人家崔耕要继续按照这个比例来出钱。自己若是不肯接招,这次的“祈福法会”就完全达不到目的了。

    他一咬牙一狠心道:“在钱财上,小王当然不能和崔尚书相提并论。这样吧,崔尚书出多少,我就出您的一半。”

    “好,临淄王够慷慨。”崔耕右手一展,道:“接下来,就请大家出价吧。”

    太平公主轻启朱唇,道:“本公主给临淄王和崔尚书面子,就马马虎虎出个十万贯吧。”

    上官婉儿道:“我是出家之人,在钱财上自然不能与各位比肩。不过赈济百姓,乃是大大的善举,就勉力出上个一万贯钱,聊表存心吧。”

    这两位一唱一和,就把今天的行情定下来了——最高不超过十万贯,最低不能低于一万贯。你再大,能有镇国太平公主大?再穷,能比出家为道的上官婉儿穷?拿钱吧!

    当然了,尽管这个数目,比之前李隆基要求的数目,多了十倍还不止,但大家也没多少反感。

    道理很简单,三个月大雨不停,那怎么可能?又不用真出钱,反正是吹牛逼呗。

    耿国公武懿宗道:“我出八万贯!”

    宋璟面带苦笑道“宋某人家资不厚,又两袖清风,只好勉力出上一万贯了,众位莫笑。”

    宗楚客道:“本相信奉中庸之道,也出五万贯吧。”

    人们纷纷发言,粗略算起来,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万贯!

    崔耕道:“空口无凭,还请大家立字为证。到时候,若是有人说了不算那面上可就不大好看了。”

    人们齐声道:“理应如此。”

    大家也乐得写下来,表现自己的大方,非常配合。至于那万一的可能性天塌了,这不是还有李隆基在顶着吗?按照之前的承诺,他最少也得出五百万贯啊!

    李隆基则暗暗叫了一声“苦也”,十万贯钱,自己拿出来,已经算是自己勉力为之了,至于五十万贯钱,那绝对得伤筋动骨、砸锅卖铁。五百万贯?把自己卖了,也绝对拿不出来啊。但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也只能寄希望于两个月内大雨停止了。

    “五百六十三万贯。”李隆基拿起狼毫笔,写下了这串数字。

    第二日,崔耕派人拿了五十万贯钱的钱票,交给了宝严和尚。李隆基亲自上表,请求全城禁屠,取悦佛祖,李显诏准,

    宝严和尚正式登台,祈晴法会正式开始。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这雨还是淅淅沥沥地慢慢下,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

    与此同时,有十七州上表,境内河流猛涨,一场大面积的水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