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盛唐- 第4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照这么说,有老师照拂,咱们这届考生岂不是前途大大的有?”

    “那是自然,以后咱们可得争气些,莫给老师丢脸。另外,咱们自己人可得多亲多近,拧成一股绳,为朝廷效力,为老师分忧。呃对了,在下乃宋州牛万年,不知年兄你贵姓高明啊?”

    “我乃鄂州乔云山。”

    众新进的进士议论纷纷,崔耕自己则和武崇训、高力士一起,进了宫城,来到通天宫。

    高力士进去禀报,武则天马上下旨,宣二人进殿。

    君臣见礼已毕,武则天赐座之后,一使眼色,武三思这个宰相之首,就轻咳一声,将发生的那件大事娓娓道来。

    原来,就在十日之前,吐蕃赞普都松芒布,再也忍受不了论钦陵大权独揽,趁着他外出抚军之际,召集心腹兵马两千余人,将王都内的论氏族人和亲信连根拔起。

    论钦陵得知之后大怒,起兵反叛,与都松芒布大战一场。他虽然用兵如神,但名不正言不顺,吐蕃的大军更加效忠赞普。最后,论钦陵自杀于宗喀,自愿随之殉死的有数百人。

    当然了,这并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如今论钦陵的次子论弓仁,正带领七千余帐,三万八千余人入周,请求庇护。

    吐蕃赞普都松芒布知道后,派使者到大周来交涉,要求归还论弓仁,否则就要对大周宣战。

    安西都护郭元振不敢做主,飞报武则天。

    可是,论弓仁得知吐蕃赞普使者到来的消息之后,深恐郭元振出卖他。于是乎,马上带着心腹部下三千余人脱离了郭元振的掌控,往洛阳方向而来。

    郭元振当然可以带人去追,但是,万一论弓仁误会了,双方发生一场火并可怎么办?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地方官员也不敢拦。

    好死不死的是,那使者得知消息之后,怕回去之后,吐蕃赞普责罚,也带着从人飞马去追论功仁。

    所以,郭元振只得派遣心腹,以最快的速度,前来报信,请武则天定夺——这论功仁到底是留下,还是交给吐蕃使者?

    现在,无论使者还是论弓仁,距离洛阳都只有半天的路程了。

    对于是否庇护论弓仁,朝臣们争论不休。

    大周朝廷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倒也不是怕吐蕃。但是,为了一个论功仁,值得吗?

    再说了,兵凶战危,谁敢言必胜?万一大周战败了,丧师数万,百姓流离失所,谁来担这个责任?

    还有最关键的,要是论功仁弃暗投明也就罢了。很明显,他就是个丧家之犬,没办法才投大周的,这种投降的标杆必要也罢!

    所以,很多朝臣对收留论弓仁持反对意见。

    当然了,支持论功仁的人也是有的,比如女皇陛下自己就非常热心——吐蕃要人朕就放人,那朕岂不是很没面子?另外,现在吐蕃经过一场内战,元气大伤,他不来攻打朕,朕还想会会他呢!

    就这样,双方争执不下,武则天灵机一动,想起崔英上次的献计,才招他问对。

    武三思介绍完毕后,问崔耕道:“对于收不收论功仁,不知崔查访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呢?

第613章 崔英再立功() 
两全其美之策?两全齐美你麻痹啊!

    崔耕听了武三思这话,好悬没骂出声来。

    道理很简单,这种军国大事,可不是抖个机灵就能解决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解决不了,千古名相狄仁杰解决不了,凭什么自己就解决得了?开玩笑呢吧?

    不用问,武则天之所以叫自己来,只是想听下自己的看法,可不是求什么两全其美之策。

    他冷笑道:“梁王千岁,要问两全其美之策,您不应该问我啊!”

    “那问谁?”

    “当然是您梁王武三思!今天您唆使众贡士闯端门,敲登闻鼓,若是成功了的话,一来令下官死无葬身之地,二来令张常侍声名扫地,岂不是两全其美?”

    “什么?”武三思当即脸色巨变。他原本还以为自己来早了,贡士们还没来得及闹事儿呢,却没想到,崔耕已然知悉了一切。

    武崇训怕父王出丑,赶紧提醒道:“杜暹因为和崔考功有过冲突,就挑拨贡士们闹事儿。但是,崔考功大公无私,还真把他取上了。他为了脱罪,就攀诬您,说一切都是您指使的。”

    “嗯?”

    武则天一听就知道武崇训在胡说八道啊,一个小小的贡士敢攀诬梁王?那不是找死吗?

    她沉声道:“到底怎么回事,崔英,你讲!”

    “是!”

    崔耕微微一躬身,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介绍了一遍,并且宣称可以找杜暹对质。

    武则天稍微一考量,就明白崔耕所言是真的。但是,这事儿该怎么处理呢?光是一个崔英欺负也就欺负了,但是张昌宗的面子她可不能不给。

    武则天想了一下,道:“不必对质了,朕自有决断。国家选士,首重德行。杜暹有才无德,诬陷梁王,着令黜落其功名,终生不得科举。另外武三思!”

    “微臣在!”

    “刚才朕是让你向崔考功问策,可没说是什么两全齐美之策。歪曲圣意,你该当何罪?”

    武三思不敢犟嘴,道:“微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着令前往嵩山,督造三阳宫。三阳宫不成,不得回朝。”

    “是!”

    虽然武三思被勒令闭门思过三个月,但万没有把他当场赶出去的道理,现在还议着事呢。

    武三思冲着武崇训一使眼色,武崇训就发难道:“崔英,现在陛下的旨意已明,就是问你对论功仁一案的看法。若是能对陛下有所启发还可,若是说一些陈词滥调,可对不住陛下对你的信任。”

    武崇训这话,归根到底,还是给崔耕挖了个坑。二选一,你现在答得不好,就是对不住陛下的信任。若是现在答得天花乱坠,但是事实证明答错了,还是对不住陛下的信任。若是答对了呢?笑话,除非是大周大获全胜,伤敌一千自损不到一百,否则怎么都能找着黑点。到时侯,不牵扯到张昌宗,武三思还不是想怎么拿捏你就怎么拿捏你?

    崔耕当然明白此事的凶险之处,但是——他不在乎!

    别忘了,他回答的目的,是劝李显莫冲动,可不是打算扮一辈子崔英。答得好了,当然是很好,借机受张昌宗重视,探听点消息。但答得不好呢?无非是辞官不做,彻底把这个身份洗白,也还算不错。

    所以,崔耕毫无顾忌地慷慨陈词,道:“微臣以为,不仅要收留论功仁,还要大张旗鼓的欢迎!”

    “哦?从言怎讲?”

    “微臣请为陛下言收留论功仁之利:其一,虽然论功仁是不得已才投我大周。但是,论钦陵正是有此退路,可以抱拳血脉,才敢兴兵造反。若我大周将论弓仁还给吐蕃,试问以后吐蕃以后谁还敢兴兵造反?”

    顿了顿,又道:“其二,我大周乃天朝上国”

    “行了!行了!”武崇训不耐烦地打算道:“都是一些陈词滥调,刚才父王已经说过了,你就不能说点新鲜的?”

    崔耕微微一笑,道:“新鲜的?当然也有。比如论弓仁乃剑南道查访使崔耕的学生。”

    “这算什么理由?”

    “当然算了。我听说崔耕曾经预言过契丹之败,李尽灭(李进忠)之死,不知可有此事?”

    “呃倒是的确有那么回事儿。”

    “我还听说,崔耕曾经收论弓仁为徒,并且对他说过,主弱臣强,恐怕吐蕃国内会有不忍言之事。若是论弓仁走投无路,可以来投奔大周。”

    崔耕和论弓仁单独相处,说了什么话,当然得向朝廷禀报,知道这事儿的也不少。

    武崇训道:“也有此事,但这种军国大事,总不能崔耕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那是自然。不过我猜,崔耕既然几年前就预测到吐蕃之乱,总比诸位高屋建瓴得多了吧?他既然提出了论弓仁走投无路,可以来投奔大周,难道陛下不应该慎重考虑?”

    “我”

    当即,武崇训被驳了个哑口无言。

    其实他明白,除了这个理由外,人家崔英还有个理由没说出来——崔耕既然能预言大周和契丹的胜负,难道就不能预言大周和吐蕃的胜负?

    既然崔耕要论弓仁回来,那肯定是对大周和吐蕃这一战有信心。

    武崇训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在场的其他人当然更能想明白这个道理了,瞬间就倾想崔耕这一边。

    尤其是张昌宗,他手下的拥趸很多,但是人才?说实话,除了已经被罢官的吉顼之外,是一个也没有。

    听了崔英如此另辟蹊径,而又有道理的话,立即就把他列为头号培养对象。

    张昌宗道:“陛下,微臣以为,崔考功所言甚有道理。我大周朝廷不但要收留论功仁,还要大张旗鼓地收留。让那吐蕃那小赞普看看,什么叫天朝上国的威严不可轻辱。他若不服,尽管提兵来战。”

    “好!”

    张昌宗这最后一句,算是彻底打动武则天了。要知道,自从武则天上位以来,对外战争一直胜少败多。平定契丹之乱,甚至要靠突厥出兵。

    眼见着自己时日无多,这身后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女皇陛下。如果能狠狠地打败吐蕃一次,她当然是乐见其成,点头道:“就依崔爱卿所言,派”

    她往四下里看了一眼,道:“迁张昌宗为左千牛卫中郎将,代朕郊迎论弓仁。”

    “微臣遵旨!”

    君臣计议已定,群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张昌宗却不能闲着,赶紧准备郊迎事宜。为了培养崔耕,他甚至安排崔耕做了郊迎副使。

    第二天上午,客客气气将论弓仁迎入洛阳城。直到这时候,人们才知道,原来队伍中的贵人不见论功仁一个,还有他的亲叔叔论赞婆。

    当天中午,武则天亲自接见了这二人,并在武威殿赐宴,以及赐给他们丹书铁券,除谋逆外,可抵三次死罪。

    最后,又任命论赞婆为辅国大将军、代理右卫大将军,归德郡王;论弓仁为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食邑二千户。至于他们带的部署,仍归这二人统领,安置在凉州兴源谷。

    紧跟在论功仁后面而来的吐蕃使者,受到的待遇就非常一般了。他被安排在迎宾馆内,由礼部的官员陪着,几次三番求见武则天而不得。

    等论功仁受封的消息传出来之后,这使者自知弄砸了差事,也不拜见武则天了,怒气冲冲,直接回转吐蕃。

    然后,大周朝廷就开始了忧心的等待,到底都松芒布会不会因为论功仁一事起兵伐周呢?若是真的起兵,战斗的结果,会如崔耕所料的一样,大周大获全胜吗?

第614章 崔耕又升官() 
事实上,崔耕对此事还真是毫无把握。

    因为,在他的脑海中,由于某种莫名的原因,竟然完全没有后世对吐蕃的记载,也只能听天由命。

    幸好,这种煎熬并没有持续多久。

    半个月后,管家崔有福兴冲冲地来到崔耕的书房,道:“崔考功,大喜,大喜啊!”

    “哦?喜从何来?”

    “咱们赢了!刚才凉州都督唐休璟露布飞捷,吐蕃大将麹莽支攻打凉州,兵至洪源谷,打算围攻昌松县。唐将军亲自披甲上阵,跃马冲杀,六战六克,斩首两千五百骑,筑京观一座。整场大战我周军仅损二百零八人,伤五百三十六人!”

    “真的假的?太好了!”

    崔耕一听这话,就知道稳了。吐蕃地广人稀,要筹集一场大战的兵马,没那么容易。

    算算日子,应该是吐蕃使者刚回去,吐蕃就立即发兵。如此说来,这些兵马肯定是吐蕃的精锐。斩首两千五百,杀伤得在七千之数,这回吐蕃军完全称得上伤筋动骨。

    经此一败,原来志得意满的吐蕃小赞普肯定被吓破了胆,至少几年内,再也不敢挑衅大周了。

    崔有福道:“当然是真的了。老奴可是听说了,朝廷收留论弓仁,都是您的主意。您立下如此大功,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啊。”

    “不会吧。”崔耕有些犹豫道:“我这刚当上六品的考功员外郎没多久呢,能马上就再次升官?再说了,我这考功员外郎的职司至关重要,给个一般的四品官都不换,有合适的职司吗?”

    “那您就别管了,张常侍自有安排。”

    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崔有福许下诺言的第二天,朝廷传旨的宦官就到了。

    崔耕领到了一个新职司——“尚书左司郎中”

    这个官职可厉害了,按照朝廷法度,朝廷实行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就是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

    六部,就是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和刑部。但是,这六部并非和这三省是平行关系,而是直接隶属于尚书省。

    尚书省怎么管理这六部呢,就分出了左右司。而这左司,正是尚书省专门管理吏部、户部、礼部的部门。

    完全可以说,尚书左司郎中,是大周朝廷最核心的官职之一了。

    当然,要从争权夺利的角度来讲,这个官职未必比得过吏部考功员外郎。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想的话,张昌宗的目的也并不难猜——他所谋者大,恐怕是想在合适的时候,直接把崔英提拔为宰相。

    光阴似箭,眨眼间,又是三个月的时间过去。

    在这段时间里,崔耕怕被张昌宗发现什么异常,只是通过韦什方和李显交换了意见。

    似乎是因为武三思被调走,李显对兵谏的信心小了些,只是告诉崔耕要等待时机。

    王美芳给崔耕生了个男孩,现在已经四个月了,崔耕只是得到消息,没有亲自去看。

    尚书左司郎中的公务虽然繁杂,但一切皆有定例,崔耕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武则天似乎忘了魏元忠的案子,丝毫没有提起。

    这一日,女皇陛下传下圣旨,三阳宫已经建成,朝中诸大臣随行,前往嵩山避暑。

    至于被任命为洛阳留守的,则是相王李旦。武则天对太子李显的不信任之意,简直昭然若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