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汉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朝汉月-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s

    。。。

第八一章:阳城立足(五)() 
阳城郡治于阳城县,距洛阳大约一百二十余里。 免费电子书下载作为从洛阳到汝、颖地区的必经之路,沿途每隔二十里设置有亭,每四十里设置一所官驿,在郡城以北约二十里处,还有汉末“洛阳八关”之一的轘辕关。不过,魏朝自迁都以来,司州地区一直非常安定,这道关口也几乎成为了摆设,仅仅只驻扎了十余名驿卒,而越过这道关口,便从巩县进入了阳城县地界。

    周惠三人走得不快,近百里的路程,他们足足走了两天。当他们到达轘辕关时,正好与运送第一批军粮的周忠车队汇合。这是周惠预先的吩咐,他要给黄嵩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能够召集一批可靠的士卒,同时将自己捐粮赴职的消息宣告全郡,好平息府户们的不安和戾气,并且收拾郡中的民心。

    黄嵩是一个非常敦厚、没有野心的人,这从他主动解散郡兵、前往京师自首可以看出。有感于他的敦厚,周惠特地帮他说了几句话,让他直接获得了廷尉寺的赦免,免去了转往司州府的一番磨折。对此黄嵩自然十分感激,又曾听说过周惠的名声,因而主动投入他的麾下,协助他进行郡中的善后事宜。

    算算时间,距离黄嵩先行返郡,已经过去三四天了,交代的事情想必有了些眉目。是以周惠一进轘辕关,便取出随身的太守印信,行文召黄嵩率部前来迎接,同时护送军粮前往郡城。

    两个时辰不到。黄嵩已经带着百余名士卒来到轘辕关,向周惠汇报郡中的进展:

    “禀太守,属下已经依照您的吩咐,召集了一幢士卒。除这里的一百人以外,其余士卒都派往县内,宣告太守赴任的消息,协助各县县令维持治安。”

    “师岳的动作倒是不慢!”周惠打量着他带来的百余名郡兵。赞赏的点了点头。他原本以为,如今郡中和附郭的阳城县都没人主持,黄嵩身兼两方维持重任。想要整军前来,怎么也得等到明天,没想到他却来得如此迅速。

    看来。这黄嵩倒颇有些能耐,难怪之前会受到府户们推举,暂行本郡郡事。想到这一点,周惠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指着关内的车队说道:“这是第一批运来的粟米,合计有一千斛,你们把它护送到郡城后,就分给召集的这一幢军士吧!”

    “属下谢过太守!”黄嵩欣喜的拜倒在地,向周惠致谢道。他带来的那些士卒,闻言也纷纷拜倒。感谢太守的恩德。

    “这是大家应得的,勿须如此多礼。”周惠彻底的放下了心。一人四斛粟米,这是周惠制定的给复额度,比起魏朝征收的每床(一对夫妇)两石租税还差了点儿,至于应返还的调赋和朝廷许诺的嘉奖。他暂时还无法承担。好在黄嵩安抚得力,这些府户军士也很知足,要求得并不多。按照这样的额度算下来,就算城阳王元徽一毛不拔,只靠着他准备的五千斛粟米,就已经足够应付善后的花费。

    接着。周惠又宣布征召第二幢士卒,由到任的郡尉田颖负责。这幢新召的士卒,将会分到几rì后的第二批粟米,他们和如今的这一幢,便是明年编制内的郡兵,可领取每季一匹绢布的津贴。至于其他曾经赴征出战、处于给复范围内的府户,则要等待第三批、第四批的粟米到来,才能够从郡中得到给复的租税。

    可想而知,这个消息传开之后,众府户都会纷纷前来应征,以便早rì获得给复的租税,而田颖便可以择优录取,jīng选出一幢jīng壮的军士。更何况,他们还能按季拿到津贴,这绝对是一笔意外的收入。

    按照魏朝的均田制,授田的编户要承担租、调、役三种赋税,其中租为露田地租,每对夫妇两石粟米;调为桑田地租,每对夫妇一匹绢布和八两丝绵;役为力役,每丁每年三十天,基本上是以担任郡兵的形式,六年一轮,每轮半年。因此,郡兵和台军、府兵不一样,乃是编户的义务,并没有任何军饷和津贴可拿。

    周忠负责家中的农庄,曾经应过力役,对郡兵之事有所了解,如今见周惠居然给郡兵发放津贴,心中颇感不以为然。出于维护周惠权威的考虑,周忠没有当众质疑什么,然而等到私下和周惠相处时,他立刻劝谏周惠道:“二郎君,我知道你是想要拉拢这些士卒,咱们也出得起这笔费用,可是拿自家私财来发犒赏,这毕竟不是长久的法子啊!”

    “允恭,你的意思我明白,”周惠摆了摆手,“我这样做,自然是有用意的。只不过,其中的关窍还不便说明,而且也并非当务之急。现在最重要的,是招纳流民垦荒,并且保证他们的用度。”

    “原来是这样。”周忠立刻说道。对于周惠的话,他向来深信不疑:“那我就等着,看二郎君如何展布吧!”

    ……,……

    五rì之后,田颖的第二幢士卒征召完毕,第二批军粮也适时到达。不过,这次的阵仗比一次大了很多,除了护送的二十多名部曲,还有近百户拖家带口的流民。这些流民大多流窜于周家碾一带,依靠替编户帮佣过活,和周家的流民非常熟悉。如今受到周惠派出的流民部曲招纳,纷纷离开巩县前来阳城,又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周家的运粮车队旁边。

    好在周忠返回洛阳时,途中就已经遇到少数南来的流民,因而他除了预定给府户的一千斛粟米外,还特意多载了五六百斛,作为南来流民的口粮。这些流民到达轘辕关,便由谢邦派驻的书吏登记造册,然后各领四斛粟米,就近伐木为材,建造栖身的房屋。

    这是安置流民的第一站。毕竟现在虽然天气还好,但马上就要进入腊月,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变天。为了避免这些流民受冻,周惠必须在变天之前安置好他们,哪怕只是建造简单的木棚屋,也能够帮他们度过这个冬季。(未完待续。。)

    。。。

第八一章:阳城立足(六)() 
在伐木建房的过程中,周惠偶尔发现,附近居然有一片露天的石灰石矿床。这让他非常高兴,立刻择地开挖了几处石灰窑和砖窑,令人赶制简单的木制模具,组织已经建好自家棚屋的流民烧制石灰和青砖。这虽然比较费时费力,但只要石灰和青砖制好了,便能很快建起一些小型的木顶砖房,比原先的木棚房要更加暖和,更加结实。那些流民反正无事可做,也都乐于新建砖房,改善自家的居住条件,而他们原先的木棚房,便可以留给新来的流民。

    由于新近履任,时间又接近年关,郡中诸事繁杂,周惠看着第一批砖房建好后,把事情委托给了周忠,自己返回郡城处理公务。然而,轘辕关流民安置区的工程,却依然在持续进行着,甚至还有流民出卖手艺,以帮忙烧砖建房为条件,换取新来流民手中的粮食。

    结果,在chūn节前的短短四十余天内,石灰窑和砖窑的规模居然扩充了许多,而流民安置区也建起了上百所小型砖房,并且还自发形成了专门的场所,供周围的三四百户流民进行交易,俨然是一处颇为热闹的市集。

    周惠偶尔抽空,和郡丞谢邦一同前来,看着其间的喧嚣场面,忍不住有些发愣。这哪是像什么流民区?简直就是后世的zì yóu市集、跳蚤市场,比郡城里都还要热闹!毕竟郡城也不过就三四百户人家,虽然rì子过得比这些流民殷实。生活比这些流民稳定,却远不如他们这般活跃,就算是到赶集的时候,也不可能这么倾巢而出。

    负责管理安置区的人,是周惠之前派出招纳流民的二十几名部曲,周忠还特地把周怀国从京师调来,由他牵头负责此事。如今见到周惠。他立刻跑过来见礼,并且不无怨言的说道:“二郎君,您倒是看看。这些人都是怎么了……唉,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用来换砖房。然后把木棚房卖给新来的流民,还说是二郎君鼓励他们这么做的,咱们也就不好阻止。可接着不知道是谁突然起意,把手上的零零碎碎拿出来售卖,结果众人群起效仿,弄得天天都跟赶集似的!有几个狡猾的人甚至乐在其中,在其中投机倒把,低买高卖,开起了自己的破烂店铺……”

    “有没有作jiān犯科、逞勇恃强的事情?”周惠打断他道。

    周怀国一愣,继而摇了摇头:“这倒是很少。毕竟都是巩县一带的流民。算是知根知底,而且咱们招纳的时候,就已经把那些品行不好、懒惰成xìng的人排除在外。”

    “如此说来,民风倒是颇为淳朴啊!”周惠感叹的望向谢邦,“世裔。你看这些流民,都可算是很会生活了。如今才刚刚安顿下来,手中有了三四斛粟米,就开始为家计cāo劳,自发形成这么一个市集。”

    “我倒是认为,太守发给他们的粟米多了些。”谢邦不以为然的回答道。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历练。他已经习惯了以郡丞的眼光来看事情:“发给流民粮食,是想让他们安心留下来,可他们却拿来肆意挥霍,这实在要不得。依属下说,太守不如少发点粟米,例如只给个一斛半斛,刚好够他们糊口,属下保证不会有人拿出来乱换东西。”

    周惠理解的点了点头。作为郡丞,谢邦这么想是无可厚非,即使换了这个时代的任何州郡官吏,恐怕也都是如此认为。而且,事实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流民区的市集和交易,差不多都是无根之萍,是完全建立在周惠配给的那四斛粟米之上,因为这些人都是流民,自己没有任何产出。

    但是依周惠后世人的观点,这个流民区却是颇有意思,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用来进行经济学上的推断和分析。而从这些自发的、异常活跃的经济行为中,他也看出了不少有价值的亮点来。

    “世裔,你认为,这个流民安置点的情形如何,比起一个月前是不是大有改善?还有那些新建的砖房,是不是比最初所建的更加jīng致?更能够吸引流民来投?”他反问谢邦道。

    “太守所言不错。”谢邦点了点头。

    “这样就成了,”周惠微微一笑,“我敢说,只要咱们稍加引导他们,并且继续供给少量的粮食,这个安置点会建得越来越好,比强令他们修建的效果要好上很多,甚至还能发展出一所颇为繁荣的关市来。”

    “可这又有什么意义?”谢邦反问道,“咱们招纳他们,供给粮食,是让他们屯田的,不是为了建安置点和关市。”

    “屯田自然是主务,却不必全部去屯田啊!他们颠沛多年,大多学了些其他的手艺,而且有些流民也不乏才能,之所以流落到如今的境地,不过是际遇欠佳罢了。咱们的屯田刚刚起步,人手十分缺乏,这些有手艺和才能的流民,却是不能够任意埋没,”周惠一指简陋的关墙,“譬如说我要增筑这轘辕关,便可以召集安置点内那些专门烧砖建房的人主持,自然会比一般的流民和征伐的役民更加合用;还有世裔你,不是正在规划屯民们的居处吗,也不妨交给他们负责。至于筹备种子、耕牛、农具之类的事,你同样可以借重这里的人,从这屯民点里挑几个善于经营的,绝对比你临时找来的书吏做得更妥贴……”

    说到这里,他立刻转头吩咐周怀国道:“怀国,你马上找几个识字的部曲,把这个安置点的情况统计一下,看哪些人在烧砖,烧石灰,哪些人在建房子,哪些人开了店铺,哪些人又已经把粟米花得差不多……统计完之后,立刻报到郡里来。”

    “是。”周怀国领命而去。

    谢邦没有说什么,静静的思考着周惠的话。过了好一会儿,他佩服的拱了拱手:“太守所言,可谓匪夷所思,却又非常切合要务,属下一定切实照办。不过,增筑轘辕关之事,属下认为没有必要,还请太守仔细斟酌。”

    “这我当然知道,不过是打个比喻,”周惠别有意味的望向京师方向,“司州向来安稳,咱们又不可能长久留在任内,自然没必要费心増筑这轘辕关。”(未完待续。。)

    s

    。。。

第八二章:进退何如(一)() 
视察完毕,周惠和谢邦正要返回郡城,忽有一骑进入轘辕关,沿官道疾驰而来。来人身着宿卫军军将服sè,却没有带头盔,看其形容,居然是在宫中承值的殿中将军夏侯敬。

    “哈哈,世裔,你看是谁来了?”周惠呵呵笑着,令身边的随从先行离去,然后携着谢邦的手一同下了山坡,站在官道旁边大声招呼道,“来者可是宗德?我和世裔都在,何不下马驻足,暂且一叙?”

    听到周惠的呼声,夏侯敬一勒手中缰绳,座下战马扬蹄长嘶,停在了两人面前。他滚鞍下马,望着周惠和谢邦,脸上明显带着诧异的神情:“真是允宣兄和世裔?你俩怎么会在这个地方?”

    “这里是咱们的治下,有什么奇怪的,”周惠笑道,上下打量着夏侯敬,“倒是你,不是在禁中当值吗,怎么有空来这阳城郡?看你这风尘仆仆的样子,似乎赶得很急啊,难道有什么紧急公务?”

    “正是,”夏侯敬点了点头,从怀中摸出一封文书,“除夕之rì,宫中要举行岁末大傩,须骑军六千,步军六千,各自依钟鼓演练阵势,相互挑战拒击。骑军由羽林军中选拔,步军则例由司州州郡兵中征调,其中阳城郡须出两幢士卒,前往京师候命……我知道消息后,就主动去司州府接了这个传令的任务,顺便探望你们三人。”

    “原来如此,”周惠接过文书。粗略的看了看,忍不住微微一哂,“户口三千,须出两幢士卒,那位司州牧、城阳王殿下,还真看得起我阳城郡哩!”

    “况且还是和羽林军骑兵演练对战。”谢邦也不忿的插话道。由于是在私下场合,他的态度随意了许多:“允宣兄。咱们这州郡步兵,如何是羽林军骑兵的对手?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世裔有所不知,傩祭一向都是这样的。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周惠解释道,“骑兵象征着我国。步兵象征着南人,规矩就是南败北捷,以耀兵示武于国中。所以,州郡兵本来就是作陪衬的,倒不是欺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