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太平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太平王-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芷淡淡一笑:“让你费心了,是啊,我也该好好享受享受了,只是,那里不会是又一个金镛城吧?”

    杨柯看着杨芷,灼灼的目光仿佛能看到她心里去似得,一字一顿的说道:“姐,我不是虚情假意,更不是防着你,我是真的不愿意看到你终身守着活寡,过那种生不如死的日子。继续住在皇宫还是去行宫,你可以自己选,只要我还活在这世上,你永远都是我的亲姐姐,也没有任何人会阻挠你去任何地方,我们是一家人,这个世上如果连最后的一点亲情都没有了,就算君临天下,又有什么乐趣?”说完这些话,杨柯缓缓的转过身去,慢慢的走出了大殿,他隐约已经听到了杨芷最终没有控制住、微微啜泣的声音。他心中有千言万语还没有对自己的姐姐说完,但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如果说当年从自己的父亲手中夺过权利,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整个家族的安危而不得已为之的话,今天,从自己的亲姐姐手上再次夺过权利,则不再单纯是为了自保了,而是因为背后有那么多的人都需要自己大权独揽,才能带给他们更大和更稳固的利益。这些变化从来不以哪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历朝历代,权利的角逐和斗争都脱离不了这个定势。即便作为一个穿越者,洞悉了历史的走势又能如何?杨柯觉得自己根本就无法摆脱历史的惯性和权利场上的游戏规则。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这个姐姐过几天人间的日子,而不是被供在神坛之上,作为皇族的殉葬品,仅此而已。也许杨芷此刻并不理解自己,更不可能理解他作为后世人所特有的观念和想法。当杨芷终身注定没有办法像后世的寡妇,重新寻找新的归宿,杨柯能够做的也只能是送她一所隐蔽的庄园,再送她一些优伶,给她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这个想法杨柯没办法跟杨芷说得很透彻,因为实在是太惊世骇俗了,但杨柯相信自己的这些安排会改变姐姐的后半生,人性其实不就是如此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九九章 茅塞顿开() 
杨柯被加封为豫王之后的首次早朝,众臣云集,司马衷照例在御座上打盹,很多人都是眼观鼻,鼻观着心,和以往的早朝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少了一个太后,多了一个杨柯。

    杨柯是除了皇帝之外,唯一可以坐在君王下首的臣子。俯瞰着殿中的群臣,杨柯缓缓的开了口:“今日早朝,咱们就议两件事。这第一件事是藩王兴兵造反的善后问题。第二件是就是下一步朝廷的施政方略。诸位大人不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说说吧。”

    虽然一点都不意外,群臣还是觉得心里咯噔了一下。藩王兴兵进了洛阳城,死了个太子,半个洛阳城都毁于战火,总得有人为这些事承担责任吧。刚刚登临权利巅峰的杨柯面对这个乱局,一定会杀鸡儆猴的。只是他一开口就给这次事件定了个造反的性质。不论是谁,挨着造反这个罪名的边,就不可能有生的希望了,搞不好诛族都有可能。看着杨柯云淡风轻的样子,但所有人分明已经闻到了一股血腥气了。

    “记得贾后之乱初定的那年,本王曾在书斋之中写下了十个大字。还要用一幅画遮起来,只能等到没人的时候偷着看看,不敢公之于众。诸位大人可能猜到是为什么吗?”杨柯看着满殿俱寂,便率先破了话题。

    刘伶见机接过了杨柯的话头:“不知豫王写的是哪十个字?”

    杨柯一字一顿的说道:“收藩、和边、兴农、通商、养民”

    刘伶高声道:“当年您还不是豫王,所以当然不敢将这十个字公之于众。”

    杨柯淡淡一笑:“好一个当年还不是豫王,话虽直白,但道理通透。自先帝立国至今,不过短短的一二十年,藩王就尾大不掉,才有了今日之祸。本王知道你们有些人心里在想,你杨柯何尝不是又一个藩王。”看了看静若寒蝉的大臣们,杨柯继续说道:“本王不怕你们背后议论,是非功罪,自有后人评说,何计身后之名。但做人得讲个良心。本王从来不是好杀之人,也不是穷奢极欲之徒,只想着让这天下平平安安的,所有人各尽其职,各守本分。当官的做个勤于任事的好官能对得起朝廷的俸禄,不白读圣人书。当百姓的做个本本份份的百姓,过好自己的安乐日子。可偏偏总有那么些人,针尖大小的心,漆黑的肚肠,眼中只有自己,那管着世上其他人,谁要是碰到了他们的利益,明里暗里必要致你于死地,就算搅得天下大乱,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大晋如果真的被这些人闹腾得亡了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为了对付我,你们勾结藩王,引狼入室,看看这大殿之外吧,半个洛阳城毁于战火,流离失所的百姓充斥于街头巷陌,你们真的是长了一副狼心狗肺吗?”

    杨柯的声音不高,语气也十分平静,但这一句句的诛心之语在宁和的神情下却显得格外可怖。杨柯扫视了群臣一眼,接着说道:“今儿个我也给大家伙定个章程,藩王造反的事只诛首恶,不祸及家人,更不牵连党羽,但以后谁要是敢为了一己私利,罔顾朝廷大局,就别怪本王不给他活路了。言尽于此,你们好自为之吧。”

    退朝之后群臣散去,杨柯也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张昌气冲冲的闯了进来,劈头就是一句:“王爷,那些氏族就是群狼心狗肺,自私自利之徒,你今日放过了他们,他们一样要择机反噬,不会有半点感恩戴德,诚信悔过的心的。”张昌恨恨的说道:“属下那满满几大箱子的书信,都是他们勾结藩王乱国的铁证,白白耗费了多少人的心力,又白白便宜了他们。”

    杨柯淡淡一笑:“子平兄,那些书信不要留了,一把火烧了吧,你和你的那些属下怎么是白费心力呢?起码我们将这些氏族一个个都看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今天杀了那几个作乱的藩王,也让这些老氏族们会乖乖老实一阵了。”

    “王爷说的是啊。”人未到,声先至,唐仲笑嘻嘻的走了进来,看了看正在堂中议事的杨柯与张昌,唐仲接着说道:“王爷这一手乃是大胸怀,大气魄啊。”

    张昌余怒未消:“老夫子,你就别说风凉话了,为了收集这些氏族勾结藩王的证据,我的手下足足忙活了几个月,搭上了不知道多少工夫,甚至还丢了一条性命,才将这些氏族和藩王串通,密谋造反的事做成了铁案,就这么轻轻松松放过了他们,我实在是不甘心。”

    唐仲看了看杨柯,见他未置一词,也在看着自己,便会过意来,是希望自己也帮忙劝说一下张昌,他略一思忖,随即问道:“子平啊,你觉得王爷这次能稳定朝局,收服叛军,靠的是什么?”

    张昌一愣,不知道唐仲葫芦里卖得什么药,还是照实回答道:“当然是靠的军队了,朝廷精锐的禁军和京畿卫戍之兵都在王爷手中,就算不靠奇袭,正大光明的打起来,藩王那些乌合之众也不是王爷的对手。”

    唐仲回到道:“着啊,王爷手中有了军队,所以能剿灭叛军,稳定朝局。但如果要安定天下,仅仅靠着军队可不行,从来都是马上定天下,但不能在马上治天下的。朝中武将大多数听命于王爷,所以王爷才有今日之盛,如果文臣再能听命于王爷,则天下可安啊。朝中对于王爷重武轻文已经是议论纷纷,如果初登高位,再对执文臣牛耳的氏族下重手,这以后,那些文臣可就与王爷彻底离心离德了。所以武将要掌控,但文臣也不能对立啊。”

    张昌依然不服气:“王爷不是兴科举起用寒门士子吗?何况朝中还有一些不是和氏族一伙的文官,一样能为王爷所用啊。”

    杨柯这个时候突然插嘴道:“科举取士毕竟刚刚起步,不论是人数和能力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壮大到取氏族而代之。朝中寒门士子出身的官员毕竟也只是少数,难以和氏族相抗衡。子平啊,你出身草莽,应该熟悉民情,你仔细想想,朝廷的政令从来都是只到府县,府县之下,靠的是什么在治理百姓啊?”杨柯顿了一顿,看着张昌神情似有所动,也不待他回答,而是接着说道:“其实靠的是乡绅族老和豪强在治理百姓,这些氏族历经上百年的苦心经营,门生、故旧、亲族,甚至包括在朝为官的这些氏族自己,哪一个不是盘踞乡里的大势力,门阀和察举之制滋生了权贵把持天下之势,但病去如抽丝啊,要治好这个痼疾,也非一日之功,藩王之乱其实不足惧,剿灭他们就行了,镇之以抚,藩王不复为患矣。可这氏族之祸,处理的不好是要天下大乱的啊。”

    张昌仔细一想,渐渐明白了一些:“王爷说得有道理啊,就像我当年,也是横行地方的豪强,就是因为和一些氏族出身的官吏和世家子弟有往来,才能盘踞地方,可后来也是因为得罪了他们,才被下狱陷害的。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些个氏族在地方上的势力真是不容小觑。”

    杨柯笑笑:“子平兄,你早已不是豪强了,而是执掌我大晋天下消息的耳报神啊,所以抽空的时候也读几本书,氏族之祸不是我朝才有的,古往今来,成也氏族,败也氏族的例子不胜枚举啊,前车之鉴,后车之覆,不以史为镜,可是当不好这个耳报神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零零章 谋划驿路() 
看到张昌心悦诚服的样子,杨柯缓缓说道:“当年请子平兄你出山,其实是两个原因,这第一个原因么,你已经知道了,而且干的不错,可是这第二个原因,时机未到,所以一直没有对你明言”

    “我记得王爷曾经说过,修通天下驿站不仅仅是为了让朝廷政令通达,也是为了民间的下情得以上大天听,属下这几年片刻不敢懈怠,现如今,朝廷治下州郡县府驿站俱已恢复,京都洛阳的朝报十五日之内就可以通传天下,各地民情、吏情、军情半月一报,也都能送达至吏、户、刑、兵等各部。但属下浅见以为,驿站最大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看到张昌侃侃而谈,杨柯饶有兴致的问道:“哦,想必子平兄另有高见,我和老夫子愿意洗耳恭听。”

    张昌呵呵笑道:“我哪有什么高见,只是几年东奔西走,又有王爷你耳提面命的教诲,属下以为,驿站还可以发挥一个更大的作用,那就是既可以做朝廷的驿站,也可以做商贾的商道驿站,这天下通途最为顺畅的莫过于驿路,驿路修得好的,商贾就兴旺,驿路修得不好的,就筚路蓝缕,人迹罕至。如果能在现有的驿路的基础之上,加以修复和新建,有朝一日,这驿路就是商路,而且这驿站就可以作商馆,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啊。”

    杨柯听到这里,不禁欣慰的笑道:“来人啊,拿酒来,今天高兴,子平兄此乃真知灼见,当浮一大白。”

    唐仲在一旁打趣道:“王爷你荣登高位,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都未见过有此等兴致,怎么子平这一句话就让王爷高兴成这样?”

    杨柯叹了口气道:“不瞒老夫子啊,我坐得这个位置可是有点火烧火燎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如今在其位之后,才感觉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有这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我这个位置才能坐得稳当啊。所以,位高权重没什么值得庆幸的,倒是如子平兄这样有治国兴邦的长策,才真正能让我高兴。”

    唐仲目光炯炯的看着杨柯,突然后退几步,跪倒在地,大礼参拜。杨柯措手不及,毫无准备,急忙抢步上前,一把拉起了唐仲:“老夫子,这是何故,咱们不是在朝堂之上,私下里不论这些繁文缛节”

    唐仲站起身来,颤抖着声音说道:“老夫这一拜是替天下人拜王爷的,苍生有幸,百姓有福啊,王爷现在执掌朝政,依然能够不改初心,以江山社稷为重。”

    杨柯摆了摆手:“老夫子言重了,咱们吃着朝廷的俸禄,受着百姓的供养,如果再不殚精竭虑做点事情,于心何安啊。”

    “老夫正是知道王爷心中所想,所以这次从东海郡回来,给你带来了一个人,就是要帮助王爷兴商道,替朝廷开源的。”

    杨柯微微笑道:“让我拉猜一猜,这个人是不是红姑啊?”

    “王爷高明,一猜即中,正是红姑,她现在俨然已经是东海郡内巨商大贾了,现在柳家之盛可是远远超过她父兄在日的规模,她的商队和货栈一直都做到长城以外去了,真正是走出了货通天下的第一步。王爷真是慧眼识英才啊。”

    杨柯指着唐仲道:“这些都是老夫子你的扶持之功啊,否则,她一介草民,无权无势,没有老夫子的帮衬,怎么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做成那么大的局面。”

    唐仲摇摇头:“官府扶持商人,货通有无应该是本分,有了柳家商号带的这个头,东海郡现在经商蔚然成风,岁入比从前多了几十倍都不止,我们这些个地方官都要受益啊。关键还是红姑是个经商的大才啊,确确实实靠着她自己和一帮伙计,开了个好头。不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老夫还不能相信。以前王爷常说要兴商贾,老夫还不以为然,自古以来朝廷都是重农轻商,甚至是抑商,现在看来,还是我等浅见了,王爷真是高瞻远瞩,为我朝开了一条兴盛的新路啊,而且还是康庄大道。”

    “老夫子,咱们就别在这里互相戴高帽子了,还是赶紧见见这个商道奇女子吧。”杨柯打趣道。

    唐仲忙道:“我这就让人去通传红姑来见王爷。”

    “不必了”杨柯阻拦道:“红姑现在何处落脚?”

    “就在洛阳城中,东海郡在洛阳开了一处会馆,用于东海郡内到京的行旅落脚。红姑现在就住在会馆之中。”

    杨柯笑道:“如此大才,冒昧通传可不是敬贤之道,还是我们去拜访她吧。”

    “这样也好,不过此刻她未必在会馆之中,柳家在洛阳城中开了一家货栈,此刻她应该在货栈里,晚间才会回会馆。”

    杨柯道:“这样正好啊,咱们轻车简从,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