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何当审视了他一眼,然后道:“易京硝烟刚刚散去,吾兄公孙也自焚而亡,乐某虽然一介行商,也是忠义之人,怎么可能为仇人之子效力?”
袁熙道:“你并不是为我效力。而是为了这个幽州。我现在初上任,最缺的是钱,没有钱,很多事情都做不了。我需要你来赚钱,但并不是供我个人花销,而是为了幽州的民生。我给你两条路走,一条路,我把你当做公孙余孽绑回去。另外一条路,咱们合作成立一个商社,一起做生意,赚了的钱,你占四成,刺史府占六成。要是亏了,大家大不了散伙。你和公孙瓒虽然结义,恐怕也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你考虑一下?”
四六分成,算是十分优渥的条件,毕竟乐何当对公孙瓒这个义兄弟,总是予取予求,为了南下冀州这场大战,耗尽了家产,还搭上了前程。
打仗输了,他遣散了奴仆,变卖了家产,慌慌张张逃了出来,头发白了,人也瘦了。所以虽然依仗着公孙瓒,他可以做到幽州第一富商的地位,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们的命运总是捆绑在一起的,一损俱损。其中风险很高,不符合一个商人的利益。
如果现在仅仅是和袁熙合伙做生意,不涉及到政事,那他肩膀上的重担将为大大减轻,只需要承担做生意的风险,不需要承担政治上的风险。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他对自己做生意的本事没有任何怀疑,只是对天下大势实在是看不懂。心累了,能单纯赚点钱,倒是求之不得了。
乐何当小心翼翼地问道:“若是袁公争夺天下败了,幽州为他人所取,乐某该如何自处?”
袁熙道:“你是担心被牵连?放心,咱们只是生意关系,我不会跟你拜把子的。最差的情况,也就是像今天这样,仓皇逃窜……”
“啊?!”
袁熙笑道:“你该不会想再经历一次这样的事情了吧?那就好好赚钱,咱们共同建设幽州。走,咱们回冀县。”
他吩咐手下人往另外一条路返回冀县,而乐何当也让人丢掉了车上的箱子,轻装上路。
第136章 求贤令()
冀县,城内。新辟的刺史府邸打扫一新,是原先县令张汤的产业。这位出身名门的县令听说新任刺史要来冀县上任,连忙将自己的府邸让了出来,专门腾出地方给袁熙准备好,还找了丫鬟仆人一应俱全,好好花了一笔钱财。
张汤四十岁才做到县令,按他这个年龄来说,有点大了。他张家在当地也算是书香门第,一家子都是读书人,祖上也在洛阳做过官,也有些地产,生活富裕。但他三十岁前没有打算入仕,到处远游,到了三十岁以后,这才出仕做了个小吏,后来公孙瓒将首府搬到了易京,将冀县作为后院,这才想到提拔一个当地人做冀县县令,选中了他。张汤为人谨慎,名声不错,在县令这个位置上也干得不错,但总觉得应该往上提一提了。
他估摸着新刺史的年纪,也就是二十来岁,因身份原因才做到这个位置,被弄来幽州更多是一种发配。这样的出身,这样的年纪,应该很注重吃穿住行,只要在这上面满足他,该容易获得信任。初来乍到,在幽州总得有自己的心腹。自己可得捷足先登才行。
抱着这个心思,他给安排好了一切,就等新官上任了。
等了好几日,都不见袁熙到来。张汤也有些吃不消了,整日呆坐在自己的官衙里面,穿戴整齐,然后让手底下的衙役出去打探情况,一旦有消息,就要到城门口迎接,以便给袁熙留下好印象。
这一日他同自己副手两个人久等不至,再也坐不住了,便起来踱步,在屋内来回走动,口中唉声叹气。
“照道理,也该到了,怎么会……”
走着走着,他一脚踩到一个凹坑里面,差点摔了一跤。
旁边县丞韩衍道:“大人何必过度紧张,这位刺史大人来了就来了,难道迎接慢了,还会要咱们的命不成?”
张汤摆摆手道:“韩老弟,你不懂。他在冀县落脚,以后咱们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做事,有些事情,还是谨慎一点好,细小之处,最是要命。这些世家公子,最注重人情往来,说是吹毛求疵也不为过,还是要小心为好。”
韩衍三十出头,头发如墨,皮肤很白,眉毛浓密,脸上还有一块很大的黑痣,整个脸盘犹如一幅泼墨画,黑白很分明。他家是也是当地大门大户,从小聪慧,好读书。可惜为官之道上不纯熟,家人为他打点好一切,去洛阳做个小官,结果得罪了人,只得回来混个小吏。
韩衍道:“这些世家子徒有其表而已。说好初九到的,到了十五还没见人影。看样子也不像是能挑起担子的人,到时候咱哥俩在他手下做事,怕是得多费心了。”
张汤连忙阻止他道:“嘘,韩老弟这话岂能这么说?小心隔墙有耳。暗地重伤上官,这是大忌。”
韩衍嘴巴上的胡须一抖,咧嘴笑道:“反正我官小,大不了不干了,回家种种地读读书也好。”
“贤弟,慎言!”
正说着,外面有个跑腿的进来,扯着嗓子道:“来了,来了。”
张汤慌忙整了整自己的衣冠,问道:“来了?在哪儿?”
来人道:“就在门外!”
“岂有此理?”张汤一瞪眼睛,斥责道:“我让你在城外监视来往行人,一旦发现有马车队伍经过,就报告于我,好让我去城门口迎接,你怎么一路放进了城,还不来通告一声?”
他得知人就等在衙门外面,连忙准备出门迎接,却对属下很不满意。
那跑腿的衙役有些委屈,道:“是他们不让我先回来通知大人,硬要我带着入城。还有两百多人的队伍驻扎在了城外。”
张汤皱眉道:“两百多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他迈开步子就要跨过门槛,突然和迎面进来的人一头撞上。
“哎哟!”两人同时大叫一声。
来的人正是袁熙的另外一个手下陆大。
“这位莫非是县令张大人?”
“正是……下官见过二公子。”
陆大忙摇手道:“我不是……是我家公子让我先来知会张大人,有几件事情要张大人配合。”
陆大作为袁熙的从属,没有正式官职在身,说话比较婉转。但张汤还是很热络地拉着他的手道:“二公子有什么事情吩咐,请尽管交代,我马上让人去办。住的地方已经备好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去看看,若有物件要添置,也好再安排……”
陆大没有听他说的,在袁熙身边的他,已经养成了说话干脆利落,从来不注重表面那一套人情世故的习惯,只是说道:“第一件事,是让所有县令在冀县集中,开会……”
“开会?”
张汤和韩衍两人同时一声惊呼,这个词汇倒是新鲜,从来没有听过,但一时间也理解了意思。
“不过这幽州地界太大,最远的县令离此也有十几天路程?这一来一回……”
陆大面无表情道:“二公子吩咐下来的事情,我们只要照着办就行。他说,如果有人比他到得晚的,这县令就别做了。”
张汤松了一口气,幸亏自己老巢就在这里,不用像其他县令那样来回奔波。他连忙道:“这简单,我让人去通知便是。若是走驿道,倒也很快就能通知到。”
“第二件事是一份求贤令,今日便张贴出去。”
“求贤令?”
张汤和韩衍又是一声惊呼,互相看了一眼。
等到陆大离开,张汤还是半天没有缓过劲来。手里捏着那份竹简,呐呐无言。
韩衍道:“词句有些粗浅,不过事情说得很清楚。这份求贤令,虽然比不得秦孝公的言真辞切,倒也言简意赅。之前咱们还担心他是位纨绔子弟,没有作为。现在看来,这位刺史大人倒也不是那种无事生非的人,看他这份求贤若渴,倒也是想着要做一番大事……为何大人还一脸忧色?”
张汤皱起眉头道:“这位袁二公子还是太年轻,欠考虑。你看,刚刚上任,别人都不了解他是什么人,怎么可能求得到贤呢?真正的大才,只会默默观望。凭他一个袁氏的身份,籍籍无名,怎么能招揽到什么大才?”
韩衍微微点点头,道:“这倒也是。”
张汤道:“何况,若是招不到贤才也就罢了,不过是惹人笑话而已,最多咱们幽州父老颜面扫地。若是招到了人,我们两位做父母官的可就失职了。试问,既然有贤才,为何不是由我们来推举,而是由二公子亲自去招揽呢?”
韩衍叹了口气道:“大人想得倒是很周到。不过,刚刚那位特使也说了,这位袁二公子吩咐下来的,只管底下人去做,恐怕也听不见你的意见。这可怎么是好呢?”
张汤道:“我有个办法。只要咱们将求贤令贴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那么既不惹人关注,也不至于丢面子。到时候没人看到,自然就没人应征,而咱们也可以推说确实是没有人才,也躲过了有贤不举之过。”
韩衍一皱眉,道:“这样恐怕不大好吧,刚刚那人也说了,这位二公子交代下来的事,可得不折不扣完成。如此敷衍,若是被发现,岂不是……”
张汤道:“岂不是什么?放心,贤弟。我可是完全照着他吩咐去做的,只是选的地方不同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他定不会发觉。”
说罢,他便叫来了一个衙役。
第137章 瞎子揭榜()
前去附近郡县的差使都派出去了,县府下来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基本上都出动了,对于好端端地就要出趟远门,有些人免不了一阵嘀咕。县令张汤也不含糊,明确告诉他们这是新来刺史的活,让他们好好干,于是便将这股怨恨转嫁到了袁熙身上。
求贤令也在当天傍晚被张贴在了一个僻静的墙角。这个靠近东门的墙角来往行人最少,而且这里本就是三教九流混杂,底层市井聚集的所在,来往的人基本大字不识一个。张贴的时候也没有引人注意,很快便沦为风景,再无人提起。
陆大交代了事情之后,便张罗着为百姓军找地方驻扎下来,也没有再过问此事。两百多号人在城外转悠,总算找到了一处村庄。而后他才返回冀县城内,找到了张汤。
“张大人,求贤令也张贴了三日了,可有贤才自荐上门?”
张汤自从得知新任刺史还在路上的讯息,心中定了不少,上午在府衙端坐,下午便回了府。陆大到府衙中没找到人,便去他府上。张汤笑嘻嘻地将陆大迎进来,奉上热茶,瞧着这人灰头土脸风尘仆仆的辛苦样子,道:“放心,求贤令自已经贴出去了,只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人上门。恐怕还是本地有才能的人太少,恐怕刺史大人也要失望了。”
陆大嘀咕道:“不应该啊,之前约定好了,这瞎子就该这两天到的……”
张汤没有听清楚他小声说话,连忙问道:“什么?什么这两天到?”
陆大不想让他知道和黄瞎子串通好的事情,连忙摇手道:“没什么,我是说,这求贤令悬赏百金之巨,这两天也该有人自投罗网才是。”
张汤心里暗笑:我将东西张贴在那种地方,怎么可能有人注意到。但他可不敢说出来,只是安慰陆大道:“不必担心,若是有人看到,自然会上门。只怕是大家看到这赏金,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不敢自荐罢了。”
“这倒也有可能。”
“肯定是这样。”张汤道:“一来幽州之地本就远离中原,有才之士都不愿留在这苦寒之地,二来不够分量的小鱼小虾,也未必有这个脸去冒充贤才。老弟这几天跑出跑进的也辛苦了,来,今晚便在我府上好好休息一下。”
陆大道:“这可不行,我是指导员,还是要和士兵在一起……”
“什么?”张汤以为自己没听清楚,问道:“之前也听说你们一行有两百多人,还从来没一个刺史上任带这么多仆人的,他们现在安顿在哪里了?我为刺史大人准备了一座宽敞的大宅,住下两百人也不是问题。”
陆大道:“这可不行,二公子说了,这军队还是要坚持艰苦朴素,因此大伙儿在幽州期间,还是会驻扎在城外。我一会儿便出城,和他们住在一起。若是有人应征求贤令,请张大人尽快通知一声。”
“军队?”张汤眼珠子一转,心想:没听说有什么军队啊。自从袁绍拿下幽州以后,主力还是在易京休整,估计很快就会确定驻守幽州的人员。一般会有一员军中大将镇守北方,这支部队估计也是会驻守在冀县这重要的咽喉之地。
陆大也不好继续叨扰他,便起身告退,突然外面有人来通报说:“有人摘了求贤令。”
陆大叹道:“总算到了。”
张汤激动起来,问道:“什么人?”他心里想:“莫非是什么好事之徒?正经读书人根本不会去那种地方,怎么会看到求贤令?”
通报的小厮道:“一个瞎子,是一个瞎子!”
陆大道:“那就对了!”
张汤也同时道:“那就对了!”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张汤愤慨道:“那就对了。这瞎子想必是活腻了,居然敢滥竽充数,咱们这求贤令,乃是刺史大人亲手安排的,他一个瞎子居然也敢来冒充贤才。去,将这瞎子拿回来,咱们好好审问一下。”
陆大道:“瞎子也可能是贤才,既然敢揭这个求贤令,自然有他的本事,大人先不要武断下结论。走,咱们一起去看看。”
张汤觉得和这位刺史特使说话,显得浑身不自在,不仅说的话神神道道,一直蹦出一些新鲜词语,而且连瞎子都不放过,一点都没有将他的话放在眼里。不过对方毕竟是袁家二公子的心腹,自己不好驳了他的面子,于是道:“好,那咱们换身便服去看看。”
准备妥当,两人带着随从便出了门,迎头正好碰上县丞韩衍。
韩衍迎面便道:“听说了没,一个瞎子……”
张汤道:“我和特使正好要去捉拿那个捣乱的瞎子,贤弟,你随我们同去……”
韩衍道:“我可是听说了,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