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我中华-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二月下旬第xx《中华日报》刊登一篇名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文章,引起全国的关注,因为这篇文章出自颜学义之手,颜学义作为帝国的皇帝,其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全国的关注。

    在三月即将到来之际,《中华日报》上刊登这样一篇文章,显然有着深刻的含义。

    国民纷纷诵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要理解颜学义的意思,不过在他们读完第一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就大概了解颜学义的意思: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意味着国家会变得强大,而少年想要变得强大的方法,想在只有一个,那便是学习,此时学生即将面临三月开学,颜学义想要让学生们努力学习,为了帝国的未来而奋斗。

    这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不是颜学义原创,是其“抄袭”后人的《少年中国说》而来,不过文章的背景已经改变,所以颜学义在原文上大肆修改,符合当前中华帝国的背景,形成现在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原文《少年中国说》由梁启超作于1900年,文章从驳斥日本和西方列强污蔑我国为“老大帝国”入手,说明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中国。文中所说的“国”,是理想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文章认为封建**制度和封建官吏已经腐朽,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并且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

    但是颜学义手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以“劝学”为主题,号召帝国的少年们努力学习,帝国的未来在他们的身上。

    颜学义更是亲自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作为报纸的标题。

    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全国人民见识到帝国皇帝是多么的重视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问题,压在帝国教育部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颜学义重视教育,慢慢展现在帝国的最底层——农民身上。

    中华帝国取代满清王朝成为中华大地的统治者已经有一年半时间,农民们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经过一年的时间,农民获得大丰收,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农民手中却已经有大量粮食,在留下一家人的口粮后,剩下的粮食还能卖出一笔不算太多的钱财,这在满清王朝的统治下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满清王朝统治下,农民不说拥有自己的土地,就是一年到头能有不饿肚子的时候就是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中华帝国的出现,让农民都过上了他们心目中的好日子,帝国更是免费教授农民的儿子读书识字,这简直无法想象。

    报纸刊登颜学义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农民们好不容易从别人口中弄明白一小部分内容的意思,便耳提面命对自己上学的儿子说:“儿子,你要好好学习,是皇帝让咱们家过上好日子,你一定要努力学习,替爹娘报答皇帝。”

    相似的内容发生在全国各地,学生们明白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好报答皇帝,在没有开学之前,学生们拿出自己之前写下的笔记,翻看着,回忆以前学习到的知识。

    目前帝国教育是完全免费的,不过这样的教育会给帝国财政产生巨大的负担,教育部只能想尽办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比如说学生们的课本,这些课本不属于学生所有,课本需要重复利用,这样就可以减少一笔比小的开支。

    学生们能够留下的也只有自己写下的笔记,在没有开学发课本之前,学生们只能看笔记了。

    等到三月一日开学后,老师们发现自己的学生学习状态更加端正了,上课认真听讲,学习一丝不苟,课间向老师询问问题的学生排成队。

    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没有刊登之前,帝国各所学校中的学习态度不能算是不认真。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免费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自己要认真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机会太容易得到了,导致小部分人不珍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刊登后,认真学习的学生多了,原本认真学习的学生,如今更是废寝忘食,努力从课本中汲取知识。

    在源河市,学生们有一个好去处,那便是源河市图书馆,图书馆中有着海量的书籍,单凭现在课本上的知识可能满足不了一些学生的需要,他们便利用课余时间跑到图书馆中看书,常常有学生因为看书而忘记时间,在图书管理员的“驱赶”下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图书馆。

    另外还有一件让颜学义感觉意外的事情:报纸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字是颜学义书写来的,一些学生将这一副字从报纸上剪裁下来,小心保存着,还有更多的学生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警惕自己要努力学习,就差往自己的课桌上刻上这九个字,知识学校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学生不能毁坏公物,才让课桌免于此难。

第295章 帝国大学与皇家军事学院() 


    为了完成“全面扫盲教育,普及基础教育,深入素质教育”这三个教育计划,教育部责任重大。

    扫盲教育和基础教育还还说,五年时间中,四汌省已经产生大批拥有小学知识水平的人,这些人中大部分人只要拿起小学教材,机会都可以成为一个小学老师,向帝国的少年们传授知识。

    遍布全国到各个城镇的小学,白天,少年学生们在学校中学习知识,等到了其他时间,老师对成年学生们进行扫盲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面扫盲教育,普及基础教育”这两个教育计划都能在几年中完成。

    然而“深入素质教育”就比较麻烦了,深入素质教育指的是让帝国的少年们在中学和大学中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

    但是在中华帝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全国只有八所中学和一所大学,全部都在四汌省。

    四汌省原本制定十年时间中在四汌省每一个市、县都要建立起来一所中学,不过现在帝国要全面发展教育,四川省的十年计划只能暂缓,大量已经毕业的中学生前往全国各个重要城市,成为新建立起来的中学的老师。

    教育部计划:五年时间,在全国各个市建立一所中学,十年时间,在全国各个县建立一所中学。

    剩下的就是教育计划重中之重的大学了。

    中华帝国目前只有一所大学——源河大学,这对于一个人口超过四亿的庞大国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未来帝国需要上百所大学。

    源河大学就是未来上百所大学的基础,在源河大学创立的时候,是多么的艰难,几乎老师和学生是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就是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了,第二批大学生也毕业了,超过一半毕业的大学生会成为帝国其他新建大学的老师。

    在兴华二年,帝国第一所大学——“源河大学”这个名字即将消失。

    帝国首都从源河市改为龙城,帝国各大部门全部向龙城转移,而源河大学也是转移的目标之一。

    源河大学要转移到龙城去,并不是全部都转移到龙城,源河大学的管理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都要转移到龙城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工学院,而且工学院也要分成两半,最后只有一半工学院会留在源河市,作为源河市新的大学的基础,新的大学被命名为——源河帝国大学,源河帝国大学以后将以工业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毕竟源河帝国大学就在内陆重工业基地中,教育要以工业为主,为帝国培养出大批工业人才。

    而源河大学转移到龙城后,就会有一个新名字——龙城帝国大学。

    兴华二年九月一日,就是龙城帝国大学第一次开学的日子,龙城帝国大学不再只会有管理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工学院这五大学院,而是包含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这十一个学院,若是再加上一个军事学院,那龙城帝国大学就包含所有的专业分类了。

    龙城帝国大学现在乃至以后都不会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是单独列出来的,即使是这样,龙城帝国大学也将会成为中华帝国专业最全面的最高学府,帝国的学子们也会以进入龙城帝国大学读书为荣。

    虽然龙城帝国大学开学后的专业比较齐全,但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发展,会将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作为重点发展,而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处于次要位置,只有到帝国发展一段时间后,龙城帝国大学的各个学院的地位才会一样。

    从源河帝国大学和龙城帝国大学的名字能够看出来,它们的名字都是地名后面跟着“帝国大学”四个字,这便是其命名规则。

    日后每一所帝国大学都是帝国的顶级学府,地位高于其他非“帝国”大学,帝国大学只会建立在帝国的首都、各个省的省城以及地位和省府差不多的城市,源河市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源河市不是首都也不是四汌省的省城,但是源河市作为帝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地位丝毫不比蓉城低。

    而其他的大学都不能被命名为帝国大学,这限制了帝国大学的数量,也提高了帝国大学的地位。

    在帝国的一五计划结束后,帝国将拥有龙城帝国大学、源河帝国大学、蓉城帝国大学、申城帝国大学、天津帝国大学这五所顶级学府,为帝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高级知识分子。

    实际上在曰本的东京还有一所东京帝国大学,知识上一次帝国皇家空军对曰本的轰炸行动中,东京帝国大学被炸掉了……

    帝国的大学中不包含军事学院,军事学院被单独拿出来。

    军事学院是以为帝国。军队培养专业军事人才为主要目的,在以前,中华帝国虽然没有专门的军事学院,实际上陆军中就有自己的简易学校,会有高级军官为低级军官上课,传授一些战场上的知识以及指挥作战的方法等等。

    然而现在帝国将成立专门的军事学院——中华帝国皇家军事学院。

    皇家军事学院位于帝国首都龙城,主要分为四大学院:陆军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武警学院。

    位于龙城的实际上皇家军事学院主校区,皇家军事学院还有位于其他地区的分院。

    陆军学院有:盛京陆军学院、兰州陆军学院、昆明陆军学院。

    海军学院有:申城海军学院、福州海军学院。

    空军学院有:西宁空军学院、徐州空军学院。

    武警学院有:蓉城武警学院、广州武警学院。(这些名字中都要加上“皇家”)

    这些位于全国各地的军事学院,将为帝国的军队培养出大量专业军事人才,与此同时,军队也可以选派一些士兵、军官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学习、深造。

    皇家军事学院是不次于帝国大学的顶级学府,到时候,也会有无数学子想要为国家奉献,而报考皇家军事学院。

第296章 最新战况() 


    西西伯利亚,中俄战争还在继续着。

    俄国人一改之前集结大军想要与中华帝国。军队决战的态势,转变成如今在西西伯利亚建立一片片由铁丝网、地雷、碉堡群组成的封锁线,用来阻挡中华帝国的骑兵。

    确实,俄国在无法解决空中飞艇这个巨大的危险,使用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封锁线能够有效阻挡、限制骑兵的进攻,就算是飞艇轰炸,也不会完全将碉堡炸毁。

    如今俄国领土大片沦丧,俄国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若是中华帝国的骑兵突破西西伯利亚,越过乌拉尔山脉,用不了多久就能达到俄国的首都莫斯科。

    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俄国上层齐心协力,使得俄国这架庞大的机器终于完全运转起来,源源不断的物资从俄国欧洲区域运送到西西伯利亚,一道道封锁线建立起来。

    俄国也知道,光凭自己本身的实力难以和中华帝国对抗,中华帝国可不是当初的满清王朝,中华帝国是曾打败英国、法国的强大国家,就算是现在,中华帝国也没有动用全国的力量和俄国开战,中华帝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一边还派出一支超过十万人的骑兵部队和俄国开战,而俄国却已经动用全国之力,这就是两者间的差距。

    实际上有这样的差距并不奇怪,中华帝国是新兴的国家,工业实力不弱,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军队装备先进的武器,更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空军。

    而俄国却是迈向腐朽的老牌列强,俄国的制度最终会使俄国没落,俄国的工业实力赶不上中华帝国,俄国虽然有上百万军队,装备还算是先进的武器,但是俄国的作战思想并没有多少改变。

    这样的俄国,根本不是中华帝国的对手。

    俄国一些高层也明白己身的情况,俄国要想和中华帝国对抗,必须依赖英国和法国这两国盟友。

    俄国多次要求英国和法国恢复对俄国的支援,否则俄国会灭亡,到时候英国和法国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地跨亚欧大陆、国土面积超过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英国和法国还在白银危机下“苦苦煎熬”,但是俄国快要坚持不下去了,英国和法国必须给予俄国更多的支持,让俄国坚挺下去。

    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咬咬牙,挤出一些资源,装船向俄国运送过去,英国和法国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俄国被中华帝国灭亡。

    俄国的情况大致被中华帝国掌握,中华帝国的确无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