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顿王宗与西阳王羕拱手应下。
“大王,建康出事了,陶侃手下俚僚哗变,冲出石头城,四处劫掠百姓!”
夜已经深了,杨彦刚刚与荀灌荀华大战方竭,柳兰子就在外唤道。
说起来,杨彦本该好好陪陪荀华,但荀华怕冷落了荀灌,于是把荀灌哄来了杨彦帐中,既然来了,荀灌又怕动静太大惊动了别人,只得半推半就的依了下来。
“什么?”
杨彦腾的坐起,连声问道:“何事之时,俚僚有多少人?”
柳兰子道:“刚刚不久,人数大约有数万,分散于建康各处,直接散入了街巷。”
“砰!”的一声巨响,荀灌重重一掌击上床榻,大怒道:“该死,怎么临到头来还发生这种事?”
这一掌真是怒极,连带胸前都是一阵颤抖,荀华连忙拿来衣服,给荀灌遮住。
“杨彦之,咱们可不能袖手旁观,速速发兵去杀光那些贼子!”
荀灌紧了紧衣衫,狠狠盯着杨彦。
杨彦也没心情了,喝道:“传令,全军集结!”
“诺!”
柳兰子快步离去。
“当当当!”
营寨警钟长鸣,随行的公聊士庶纷纷被惊醒,探听出了何事,只见明军一队队的集结起来,当杨彦等人快步赶到之时,五万骑兵率先集结完毕。
杨彦向于药道:“于将军,你于一个时辰后,率三万步卒与张访赶赴建康,再着蒋炎立即开往石头城,建康的变故,可向各家道明真相,但一定要劝阻住,至少今晚不能走,免得乱中生乱。”
“诺!”
于药拱手应下。
杨彦又看向了韩晃:“孤的家小就拜托给你了!”
明军有十万渡江南下,营中还留两万,韩晃浑身一颤,大声应道:“请大王放心,若有半分差池,末将提头来见!”
杨彦点了点头,喝道:“弟兄们,俚僚趁夜劫掠百姓,孤决不能坐视,现在传令,骑兵以营以单位,奔赴建康,全城搜捕,但凡犯有恶行者,杀无赦,以三声呜镝为号,于石头津集结,出发!”
“诺!”
众军士齐声高呼。
随着一声令下,轰隆隆的马蹄声响彻了天际。
第842章 晋军来攻()
明军很快抵达建康,散了开来,杨彦则亲领五千千牛卫奔入盐市,因为盐市距石头城不远,居民又以庶族和中上等良人为主,必然是俚僚劫掠的重点。
马蹄答答作响中,前方的街巷中隐隐有哭叫声传来,荀灌急道:“就是这里了,咱们快进去!”
杨彦手一招:“弟兄们,快点!”
骑队转入一条小巷,瞬间哭喊声大作,间中还夹杂着喝骂声与女人的尖叫声,杨彦一看,几名俚僚肩上各扛着一名女子迎面跑来,背上都背着个包袱,应是抢劫到手的财物,腰间别着的刀剑还在滴着鲜血!
而女子们的衣衫七零八落,很明显,来迟一步。
“找死!”
杨彦怒火直冲头顶,纵马跃上,马鞭电般连闪。
“啪啪啪啪!”一阵脆响,几名俚僚的脸上顿现一道血痕,由脑门斜向眼眶。
几名女千牛卫紧紧跟上,堪堪托住那几名遭了不幸的良家女子,抱回了马上。
杨彦冷冷扫了眼躺在地上哀号不止的俚僚,冷声道:“散入民居,以两刻为限,凡有行不轨者,杀无赦!”
“诺!”
千牛卫们三三两两散去,临走还不忘给那几个俚僚补了一刀,杨彦则与荀灌带着几名千牛卫奔入了一座中门大开的民宅。
大门内侧两名男子仰面倒在血泊中,一名白发苍苍,另一名二十余岁,皆是颈脖处被一刀毙命,眼睛睁的滚圆,脸面还残留着哀求之色。
“铮!”
荀灌拨出佩剑,怒道:“简直是畜生!”
说着,身形一闪向屋内飞奔。
杨彦带着千牛卫紧紧追在后面。
还未靠近,就是几声惨叫传出,荀灌又急唤道:“别进来,来两个姊妹。”
不用解释,谁都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男人眼里闪烁着怒火,止步于门外,两个女千牛卫奔了进去,不片刻,与荀灌扶出了几名衣衫不整,满面泪痕的女子。
陆陆续续的,不时有解救出的女子被交给女千牛卫照料,好在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如此不幸,相当一部分被千牛卫及早一步救了下来。
千牛卫们动作很快,没多久,一条巷子被清理干净,看着遍地的尸体,杨彦点出上百名千牛卫道:“你们暂时留在这里,依托院墙,做好防备,要多耐心劝说,别让她们自寻短见,把财物分还给她们,再帮着收殓下各自的家人,其余人随孤往下一处!”
“诺!”
几息工夫,马蹄声再度响起,渐渐地,明王亲自带兵,搜捕俚僚的消息四处散播开来,还未受侵害街巷里的百姓有了支持,纷纷自发组织起来保卫家园,他们持着锄头、镰刀、棍棒等简陋武器,警惕的于街头巷尾巡逻,遇有零散俚僚一拥而上,乱棒打死,一旦明军出现,立刻又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与叫好声。
如同波纹般蔓延全城,满城民众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动员,他们不得不保卫自己的家园,虽然俚僚足有数万之众,临时组织起的民众遇上规模较大的俚僚,并不落好,但明军在和建康百姓并肩作战!
石头城上,陶侃紧张的关注着城中的乱象,目光闪烁,皇甫方回不时偷偷瞥过去,很明显,俚僚作乱虽然不是陶侃指使,但是陶侃必须背负上无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俚僚是陶侃由交广带出。
这真是一世英名尽丧于此啊,皇甫方回暗暗叹息,也对陶侃当断不断,捅出大祸心生不满。
不远处的宫城,司马绍、南顿王宗、西阳王羕及其余诸王站在城头,借着零散的火花观察着城中的动静。
南顿王宗沉着脸道:“陛下,不能再等,没想到城中百姓竟然结队自保,再拖下去,恐怕动乱将渐渐平息啊,一旦让明军汇聚到一处,我家将全无机会。”
“可能判断出明王在哪儿?”
司马绍问道。
彭城王雄向着盐市的方向一指:“那里火光较暗,按理说,居盐市者,多富庶,俚僚不可能放过盐市不抢,理应火光大盛才对,而眼见却是相反,说明明军的主力在此,多半由杨彦之亲领,臣请陛下立刻发兵!”
实际上谁也不能确定杨彦会否亲自到来,只是凭着以往杨彦习惯于身先士卒的经验有此猜测,万一杨彦没来,即使大胜也没用,不过这是司马家最后的希望,错过了,大晋将再无一丝一毫的机会。
“也罢,立刻发兵!”
司马绍深吸了口气道。
彭城王雄拱了拱手:“臣与延祚率军出城,望陛下保重!”
“陛下保重!”
南顿王宗也深施一礼,与彭城王雄匆匆而去,二人面色凝重,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萧瑟意味。
毕竟机会仅有一线,而明军之强,举世闻名,谁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活着回来。
不片刻,两王点起了一万五千宫中宿卫与近万江湖草莽,向着盐市快速推进。
宫中宿卫的将领多来自于苏峻余孽,与杨彦有不共戴天之仇,忠心是可以保证的。
“大王,有晋军在靠近!”
盐市的俚僚已经清理的七七八八,斩首数千级,尸体堆叠在路边,杨彦正准备领着千牛卫向下一处去,却有一名在外围游曳警戒的千牛卫来报。
“司马家不平乱也就算了,居然还趁乱来攻,该死!”
荀灌顿时大怒。
“诶,我要夺他江山,他怎能不抓住机会?”
杨彦摆了摆手,问道:“多少人马?”
那名千牛卫迟疑道:“黑夜中看不大真,但超过两万是肯定的。”
荀灌不愤道:“司马氏几乎倾巢而出,不如令建康驻军攻打宫城,定能生擒黄须儿。”
杨彦略一迟疑,便冷声道:“庾元规曾与我说过,黄须儿有决心之死,我若攻打宫城,万一被他自焚了,留下千古美名,岂不是便宜了他?
黄须儿这些年来联同陶侃祸害江东,应先治其罪,传示天下方才妥当,让他多活几日便是。”
荀灌暗道一声好狠,杨彦的意思不仅要灭其国,还要把司马绍的名声搞臭,免得有遗老遗少心怀故主,等于是从根子上铲除司马氏的影响力。
要知道,汉朝拖拖拉拉,到现在都有影响力,虽然晋室不能和汉室比,可晋室对待士人极其宽容,在士人眼里,晋室简直就是唐尧盛世,而明庭推行占田制,仅凭此点,就让士人不喜。
“走罢,盐市施展不开,对骑兵不利,我们去石头津列阵以待,传令,每人捡一具尸体。”
这时,杨彦招了招手。
荀灌迟疑道:“要不要放呜镝?”
杨彦想都不想的摇了摇头:“暂时不需要,算算时间,水军也快到了,有水军作为依托,司马氏纵有千军万马,我又有何惧之?”
“嗯!”
荀灌豪气大盛,点了点头。
第843章 犹豫难决()
“大王,大王,明军跑了!”
出了宫城之后,南顿王宗与彭城王雄急速赶来,因队伍庞大,小股明军纷纷避让,并主动集结尾随,晋军也没有时间去清理,只是闷头赶路。
当快接近盐市时,一名斥候来报。
“追,快追!”
南顿王宗精神一振,挥手疾呼。
全军加快了速度,距离石头津越来越近。
“哈,果然是杨彦之,布阵,速速布阵!”
彭城王雄突然看到了一袭黑甲,头顶红缨的杨彦,顿时惊喜的笑道。
宫中宿卫并非不堪一击,以前有高门对宫中宿卫掺沙子,对皇帝的命令阳奉阴违,令出多门,战斗力自然不强,而司马绍在灭掉了丹阳纪氏与张氏之后,择其中非本姓良家子,与苏峻流民军残部混编,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上,是一支实实在在,由皇帝直接掌控的禁卫军。
并且司马绍在这支军队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与心血,这几年来,又始终在战斗,不缺经验,配合也日渐纯熟。
“嗨!”
就听到全军突发一声呐喊,显得气势十足,就地布起了偃月阵,形如弯月,月轮厚实,均是宿卫精兵,草莽人士布于月牙内凹处,随时可以冲杀。
黑暗中,又因偃月阵是紧密阵势,距离也不足,骑兵没法将马速催动起来,不经过奔跑蓄势,冒冒然冲入敌阵只会陷入对方长矛兵的层层攒刺当中,反置身于险境,而且偃月阵往往以厚实的月轮来抵挡攻击,月牙内凹看似薄弱,却包藏杀机,因此千牛卫只是勒着马缰,冷眼旁观。
不片刻,一个巨大的阵势草草结成,匀速前行,阵形紧凑毫不松散。
杨彦不禁倒吸了口凉气,看来司马绍还是有底牌啊,这种庞大的偃月阵,在没试探出虚实之前,他也不愿轻易接触,于是打出旗号,命渐渐聚拢来的明军未得号令,不许轻举妄动。
南顿王宗与彭城王雄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更何况千牛卫只有数千人,不主动进攻没天理了,他有信心在明军援军大量集结之前以步破骑。
杨彦紧紧盯着逐渐靠来的巨型偃月阵,突然猛一挥手。
千牛卫们纷纷散开,借着骑兵的灵活优势,从前左右三个方向,向偃月阵包抄而去,而偃月阵出于人数上的优势,也喊杀连声快步迎上,两军正在急速接近!
石头城上,陶侃隐在暗处观察,陶瞻从旁问道:“阿翁,你看谁能胜?”
“这”
陶侃迟疑道:“明军虽人数较少,但百战百胜之名岂是浪得,而黄须儿亦是孤注一掷,此战不好说。”
皇甫方回从旁道:“主公应立即出城,助明王击破晋军,将功赎罪。”
“哼!”
陶瞻哼道:“将什么功?赎什么罪?俚僚哗变,又不是家君指使,再退一步说,若非明军南下,俚僚怎会哗变,与其将生死交于人手,不如自己掌握,阿翁,应趁明军尚未来齐,速出兵助司马家击杀明王!”
“世子,你这是把主公往死路上逼!”
皇甫方回厉斥道。
“呵”
陶瞻呵的一笑:“你是安定皇甫氏出身,投杨彦之与投家君无甚区别,你若真有才能,杨彦之能给你的更多,而家君能给你什么,不过一谋士罢了,难怪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家君出降,原来早存了攀高枝的心思,正如孙吴,张昭降得,孙仲谋降不得!”
说着,便转回头猛一拱手:“儿请阿翁斩了此僚,以防肘腋生变!”
“你”
皇甫方回气的浑身发抖,却并未驳斥,他扪心自问,是否存了投效杨彦的心思?
他没法否认!
皇甫方回之所以投陶侃,是因他出身于西北安定,连关中、中原士人都不放在江东眼里,更何况他来自于荒僻的西北?
曾经他也是建康流浪士人中的一员,多方投递,拜见无门,反而把不多的资财耗了个干净,在走投无路之下,才投了陶侃,而今杨彦即将一统天下,投了杨彦,前程才更加光明啊,因此在潜意识中,他不停的劝说陶侃投降,就是为了有个立功的机会。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自觉无可厚非,更何况为陶侃出谋划策多年,他认为自己对得起陶侃了。
“够了!”
陶侃却是厉喝一声,制止住了双方的争吵。
“阿翁,拖延不得啊,明军越聚越多了!”
陶瞻又拱手。
“再看看!”
陶侃摆了摆手。
实际上他也为难的很,从本心来说,他想投降杨彦,配合明军击溃晋军是个最好的机会,但是俚僚哗变打乱了他的步骤,让他为自己的前途有所担忧,尤其是杨彦身边的兵力不多,又勾起了他的投机心理。
一方面是御下不严,或会被斥责,再若是被有心人搬弄是非,搞不好就是至死之因。
要知道,他与江东士人交战多年,这些人能为他说好话才怪。
而另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