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第3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次班师,洛阳不过是回城路上的重要一站,在洛阳停留两日后,大军继续开拔启程,由孟津渡河,经河内进入冀州州境,前后历时一月,终于回到了如今的都城——邺都。

    终于回来了啊!此时已经是岁末隆冬,远远望着一片银装素裹中宏伟的邺都城墙,一路颠簸略显疲惫的文远精神一振!

    城们外,因为早接到文远今日凯旋班师的消息,文武百官早早便出城郊迎。等了大半天的百官在寒风中早已冻得瑟瑟发抖,可是晋公班师是大事,没有谁敢告假缺席不来迎候。即便是小皇帝贵为天子,也只是在城门处等着,一听说大军已到城外,立刻出来迎接。

    试想一下大军凯旋,天子百官出城郊迎,这是何等的威风?

    事实上不止是天子百官,此时的邺都万人空巷,在城外等候的还有邺都的十数万百姓,虽然天气严寒,可丝毫压抑不了百姓们脸上洋溢的热情,军队得胜凯旋,怎么说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即便晋公这些年打了一个有一个胜仗,在百姓们看来晋公打胜仗就跟随便喝口水一样轻松。

    几乎所有人脸上都是一片喜气洋洋,唯独小皇帝脸色看着有些阴晴不定。也难怪,要说邺都城里有谁最不希望看到文远得胜还朝的话,那排在第一位的非汉献帝刘协莫属!曾经的他,对文远这个救命恩人充满感激,也希望张辽能重振朝纲,讨伐不庭。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皇帝的观念变了,现在他甚至巴不得文远吃败仗,出征的军士一个不回的统统死在外头。

    没办法,时间总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尤其是当周围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记得刚到邺城时,小皇帝才只有十六岁,从当初落荒而逃,只求保得一条性命到现在,小皇帝已经在邺城度过了十一个春秋。

    初到邺城,心中惴惴的刘协只想过上安稳舒适的生活,什么中兴汉室、重振朝纲的狗屁志向统统被他抛在脑后,保命,是那时十几岁的他唯一的想法,张辽只要能不像之前幽禁他的董卓、李傕、郭汜那般粗鲁蛮横,刘协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可几乎是人都有得陇望蜀的贪欲,在邺都,刘协确实享受到了一个皇帝应有的待遇,也因此对文远有过感恩之情。可是在得到了想要的生活之后,刘协也开始渐渐变得不再满足。

    他是天子,是站在整个大汉王朝权力最巅峰的人!权力,理所应当的该由他一手掌控!至于张辽,不过是他手下的一个臣子,做皇帝的,想把权力给你就给,不想给的时候,自然也可以毫不客气的收走!遥想先祖汉武帝那个传奇的时代,一道圣旨,就能决定一个臣子的生死!那时的天子是何等的威风?

    这些思想,都是在邺城这几年身边一些“忠心”的大臣悄悄灌输的,也只有这些“忠臣”不像手握重权的诸侯那般不把天子放在眼中。在这伙“忠臣”的暗中影响之下,小皇帝越来越不安于现状,他急于想要把权力收回手中,然后对那些一直“忠心”与他的大臣给予重用!至于张辽嘛,他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念在当年救驾有功的份上,给他一个二线闲职在朝堂上养老就行。

    有了这样的想法,小皇帝和文远之间的关系就可想而知了,从一开始的融洽,到一步步出现裂痕,直到那一年天子围猎、出逃兖州的事件发生!

    那一次事件,对两人间的关系打击极大,虽说没有到彻底决裂的地步,却也只是维系着表面上的平静,深处却是暗流汹涌。事后小皇帝虽然将罪责都推卸给了教唆他出逃的大臣,可是小皇帝还是感觉到周围的一些改变,比如说那些“忠臣”越来越难接近他的身边,比如说皇宫内外从那之后加强了防守

    对于出逃后的这些变化,小皇帝表面上逆来顺受,心中却是暗恨张辽,那次事件之后,那些忠于汉室的“忠臣”几乎被张辽杀尽,在小皇帝的心目中,对张辽的评价已经与董卓相同!

    对文远有了这样的偏见,小皇帝当然巴不得文远每次出征都大败亏输,朝廷里没有了“忠臣”的陪伴,小皇帝只能寄希望各地忠于汉室的诸侯能将他救出樊笼,荆州刘表、徐州刘备、益州刘璋这些个汉室宗亲小皇帝都寄予了厚望,当然想曹操那样有实力的诸侯也行

    张辽一次次的大军出征,刘协一次次的燃起希望,然而张辽的强大超乎了刘协的想想,晋军兵锋所向,刘表、曹操、吕布、韩遂、马腾一个个地方诸侯灰飞烟灭,刘协一次次的抱持希望,可到头来梦想成空!就像这次,张辽居然又打胜了,听说又灭了曹昂,割占了南阳,长江以北的地区,几乎尽归其所有!

    现在,刘协只觉得逃出樊笼的希望越来越小,而偏偏这个时候,他还要强作欢颜的迎接张辽,在天下百官邺城百姓面前表彰他的战功!这特码真是一件憋屈的事情!

    刘协越想越憋屈,以至于身边近侍连连拉了几下他的衣角他才有所反应。抬眼看去,一金甲英武将军在一群悍将的簇拥下已经到了近处。

    “臣张辽拜见陛下”

    “咳咳晋公快快免礼,晋公此次出征剿灭反贼,大胜还朝,实乃我大汉栋梁之才,能得晋公辅佐,是我大汉之幸”刘协咳嗽着掩饰心中的慌乱,这一番早就整理好的措辞说得倒还顺溜,也许是害怕自己刚才的心思被文远看穿,有些不敢去看文远的眼睛。

    “都是陛下天威浩荡,将士用命,臣不敢居功!”文远微微一拱手,这种纯粹是走形式的场面,他自己也不舒服。更何况之前刘协慌张的表现,他如何看不出对方在想些什么事情?看来两人的矛盾,终归还是不可调和了!

    拜见过天子,接下来自然是百官行礼拜见晋公,百官当中,论官位当然首推太傅曹操,不过曹操这个太傅此次随文远一同出征,此刻还在文远身后,所以领百官拜见文远的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到三公之首的沮授身上。

    只见司徒沮授上前数步,身后百官紧紧跟行,到了文远近前屈身拜道:“晋公威武!臣等恭贺晋公凯旋回朝!愿晋公早日扫清寰宇,荡平贼寇!”身为文远嫡系,沮授看到主公凯旋当然发自内心的高兴!嗓门洪亮,铿然有声!

    “愿晋公早日扫清寰宇,荡平贼寇!”沮授一拜,百官也呼啦啦拜倒了一片,如此声势,仿佛比庙堂之上还要雄浑,看得旁边刘协眼中恨意闪过,心里一阵抽搐!

    百官拜过,凯旋将士自然要接受邺城百姓的欢呼。一时之间,各种赞叹溢美之词此起彼伏,气氛热烈,仿佛这片天地都为之沸腾,更是让献帝暗暗气不打一处。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文远身后,贾诩悄悄叫来了越兮、慕容羽等几个将领,面授机宜,众将兴奋点头退入队列当中

    “大晋威武!”

    “大晋威武!!!”一个响亮的声音从文远身后的大军阵列里传出!这一声呐喊,仿佛一点水溅入沸腾的滚油之中,刹那之后,一股山崩海啸般的呼喊紧跟着从将士们口中吼出,吼声如雷,仿佛天际都为之震动!

    文远愕然回首,那声音的出处,显然是越兮的骁骑军团!

    然而更猛烈的还在后面!数十万大军之中陡然又是一声呐喊传出,这一次,声势更盛!

    “晋军常胜!”

    “晋军常胜!!!”

    这次是慕容羽的破军营!?好像还有颜良的中军士兵!

    “晋公万岁!”

    “晋公万岁!!!”

    喊声一次比一次热烈,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起初还只是几个军团的将士,但仅仅是瞬息之后,便蔓延遍文远身后数十万大军当中!不对,还不止这些!连邺城的百姓也被点燃了胸中的热情,亢奋的加入到呐喊当中!他们对文远、对这支军队,是发自内心的爱戴和尊敬,而到了后来,甚至一部分胆大的官员也加入到呐喊的阵营当中!

    这文远有些错愕的感受着这排山倒海一般的欢呼声,说实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没有在他的计划之中,他游目四顾,很快找到了引发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贾诩!也只有他,才会想出这种狠辣的造势之谋!

    既然是贾诩设计的,文远也只能无奈苦笑了,果然,自己就算是想推脱,身后的这些人都不肯答应呢!

    如果说文远被眼前突然出现的变故搞得有些手足无措,而此时的刘协的心情就如同惊涛骇浪中漂流的一叶小舟,充满了惊恐!对,只是是震惊和恐惧,而没有憎恨和愤怒,此刻的他只感觉到心中前所未有的孤独!仿佛只有他一人,无力的在和整个天地做着抗争!

    和天斗,能斗得过吗?所以生性懦弱的刘协此时心中充满了惊愕、畏惧、沮丧、失落的情绪,却独独没有愤恨,他的斗志!此时已经被周围浩大的声势打击的支离破碎,只想着如何保命!江山、社稷,刘协对这些已经不太抱有幻想了,只要能活着就行。

    看着刘协脸上的灰败之色,文远身后的曹操心中感慨万千,又看了看身前那个山一般伟岸的背影,曹操暗自叹息一声:“这天下是张辽的了”

065大封天下() 
晋公班师凯旋,朝廷当然少不了封赏有功将官士卒。接了文远,天子、百官乃至出征的谋士将领一行浩浩荡荡回到大殿上,由尚书仆射荀彧草诏,正式宣布对有功人员的册封。

    其实早在确定半月之前,文远就已经将拟好的有功之人名单送到到了邺都,此时公布不过是走一走形式,毕竟如今连朝堂之上,都归属于文远身后的庞大阵营,这些人议定的结果,连小皇帝也不敢随意拒绝盖章执行。

    一封诏书,涉及升赏之人足足有上百之众,基本上按照文远给出的名单执行,文远细细听过一遍,确定无误之后才微微点了点头。

    事实也由不得文远不仔细,由于曹昂势力的彻底覆灭,尤其是曹操这个大boss的低头,曹氏、夏后氏以及众多吸附于曹氏一系的人才如今大多都已经加入到文远所代表的阵营当中。试想曹操当年有多大的能量?即便是现在距离官渡之战已经数年之久,可是随着曹操正式答应为文远效力,这几个月来那些前来归顺的曹操旧部就有将数百人众,而且其中不少放在文远眼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那些有名有姓的,文远基本上在这份封赏诏书里都给予了相应的安排,譬如曹操就被文远表奏为太傅,荀彧为尚书仆射。荀攸、程昱则调入晋公府参赞军务,而以曹仁、夏侯渊为首的等操旧将也各有归属。

    这些还是有名有姓的文臣武将,当年跟随曹操的中低层官员基数更大,足有数百人之多,只不过是没有在这封诏书里提到罢了。

    数以百计的人才,即便是现如今文远的底蕴深厚,可用之才也不过上千之数,这还是文远占据了曹操地盘之后的数目,由此可见,当年曹操手下人才是何等兴盛!

    这么多人才的涌入,文远当然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人才这种资源,文远任何时候都不会觉得过剩,想当年战果四君子还都豢养着食客三千呢,更何况文远如今已经手握大半个天下,自然有的是位置安插这些人才的。

    至于这些人才究竟有多大能耐,想来曹操当年能留下他们,应该都会有自己的专长。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好办了,如何安置最好的方法就是交给沮授和荀彧执行,以荀彧的王佐之才、过人眼力,再有沮授在旁边把关,想来这些人大多能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出一份功用。

    当然随着这些人的加入,地方和中央的人事结构组成就不得不成为文远考虑的事情,一次任用三百多名官员,而且这些官员曾经都是出自曹操手下同一个系统,吸纳的这么大一股势力几乎必然的成为文远阵营中的第二大势力集团,可能产生的影响由不得文远不谨慎而行,这两天文远一直头疼的也正是这件事情。

    好在曹操在河北住了几年之后,已经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志向,私底下和文远说过只想做个治世之臣。对于这样的要求,文远当然没有理由拒绝,于是想天子讨了个太傅的官位。太傅,百官之首,论品阶还在沮授之上,也算是对曹操不薄了。而像荀彧、刘晔、满宠、陈群这些出色的人才,文远也毫不避讳安插到朝廷的个个机要位置当中,甚至是曹仁、夏侯渊这样有真才实学的将领直接统兵,如此魄力,如此信任,倒着实令这些曹操的旧臣动容。

    事实上文远也并非没有担心过这些,曹操旧臣的大量涌入显然会给文远集团内部的既得利益者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在文远看来这是良性的,他很清楚,当一个人把持手中的权力太久,思想就会产生一种盲目的优越感、片面性,会变得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就像是文远前世的许多国企员工,每天一杯茶,一张报纸打发时间,这样的人就算是有才华也对集团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在文远看来,只要掌控的好,新血的加入无疑会给文远身后的势力集团带来更大的活力,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嘛?竞争上岗,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当然文远也不怕曹操的这些旧臣能翻出多大的花来,这些人刚接收进来资历还浅,文远当然不会一下子就交给他们什么独当一面的职务,想来即便是是副职,所造成的威胁就足以让他们的主官生出危机意识,不敢懈怠或是玩忽职守。

    文职人员的安排过后,文远更关心的还是武将的册封。当然,由于增加了四个郡的收复,其中还牵扯到一个新政区的划定。

    1。中央直属军团序列

    中军军团:主将颜良、副将曹仁

    骁骑军团:主将越兮、副将夏侯渊。

    水军军团:主将吕蒙、副将甘宁、陈武。

    破军营:主将慕容羽、副将曹彰

    中垒营:主将魏延

    2。地方军团序列

    冀州军团:主将太史慈、副将马延、孙礼

    并州军团:主将张燕,副将蒋义渠、于毒

    青州军团:主将张郃,副将管亥、典满

    幽州军团:主将郝昭,副将裴元绍、张白骑

    兖州军团:主将高顺,副将曹休

    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