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府接连发生不幸的时候,梁旭还正忙着他新一轮的追星计划,接下来就该拜访曹氏兄弟和夏侯兄弟了。
梁旭吸取了拜访程昱、陈宫、许褚失败的教训,拜访曹氏兄弟和夏侯兄弟就没有抛出皇甫嵩弟子的身份了,而是摇身一变,变成了曹孟德的好朋友。
曹孟德的名字也确实好使,曹家和夏侯家的人一听来人是曹孟德的朋友,就直接放行了。
梁旭很容易就见到了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
只是待曹仁他们发现来者竟然是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男孩,就开始怀疑梁旭是一个骗子了,不断地拿曹操的事情来试探梁旭。
梁旭对曹操的人生经历根本就不熟,尤其是《三国演义》里面没有提到的讨伐黄巾以前的事情,所以被别人一试,就干脆自己坦白了,说他自己认识曹操,但曹操不认识他。说是曹操在任济北相的时候,帮助过他家,他家里人对曹操的秉公办理交口称赞。现在他路过曹操的家乡,就想上门道谢。
太史慈在一边听着梁旭撒谎,他已经开始免疫了。人无完人,他也只能这样在心中安慰自己跟错主公了。
曹仁他们见梁旭能叫出曹操的名和字,还知道一点曹操的事情,所以不疑有他,就相信了梁旭的谎言。
后面梁旭提议让太史慈和曹仁他们比武切磋,曹仁他们也都很爽快地答应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刚开始太史慈是觉得自己被梁旭坑了,但和曹仁他们交手以后,太史慈觉得自己获益良多,因为他终于碰上对手了。
太史慈在东莱任职的时候,一直从事的都是文职工作,但其实太史慈不太满意上面对他的安排,他更希望被授军职,未来能当上将军,挥斥方遒,而不是坐在衙门里舞文弄墨。
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太史慈一直勤练武学,苦心钻研兵法。
太史慈也曾去军中,挑战军中的高手。可是那些高手绝大部分人都自恃身份,根本就不肯跟太史慈切磋。最终,在两年前,愿意接受挑战的高手都全部败在了太史慈的手下,从那以后,就更没有人愿意接受太史慈的挑战了。
虽然曹仁和曹洪都轻易败在了太史慈的手下,但是这也让太史慈找回了久违的感觉。
而后面和夏侯兄弟过招,更是让太史慈感觉畅快不已。太史慈尤为敬佩夏侯渊的箭术,说夏侯渊是百步穿杨毫不为过。
因为痛痛快快地和别人打了几架的关系,太史慈对“不务正业、胡作非为”的梁旭的怨气消减了很多,他很期待梁旭能继续介绍其他高手给他认识,让他能通过和其他高手过招,来发现自己的不足。
可惜梁旭再一次地让太史慈失望了,因为梁旭接下来要去拜访的人是未来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
梁旭他们离开谯郡以后,就往以书院闻名天下的颍川郡而去了。
这次,梁旭没有给自己编造皇甫嵩弟子或者是其他人的朋友之类的假身份,他生怕自己在这些智者面前露馅,会导致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形象变差。他是以求学者的身份,混进了书院,以期偶遇荀彧他们。
之前黄巾军情报部已经查清楚,荀彧正在书院中担任先生,所以梁旭去上学的第一天就见到了荀彧了。
只不过梁旭根本不知道能跟荀彧聊什么,所以不敢贸然上前搭话,只能继续装是来书院学习的。
因为梁旭年纪还小,荀彧就把他分到了儿童班,让他跟着一班小童在那边学基础知识、学写字。
梁旭这一世早在两岁的时候,就已经学完了儿童班教授的东西,但现在演戏演全套,他只能忍受着心中的百无聊赖,陪着他的师兄们认真上课。
连续上了两天的课,梁旭发现荀彧是不教儿童班的,他连忙去找荀彧要求调班。
荀彧亲自给梁旭做了测试,发现梁旭懂得的知识的量,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虽然他发现梁旭的某些观点离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差会很悬殊,但单凭数量来算,荀彧可以肯定,他眼前的这个小男孩,看过的书绝对不下百本。
荀彧起了爱才之心,想要亲自教导梁旭,这就正中梁旭下怀,梁旭正苦于不知如何和荀彧套近乎。现在不单只机会来了,连套近乎的办法也让荀彧自己想出来了,梁旭当然忙不迭就答应了。
接下来的日子,梁旭在荀彧的引领下,又重温了一遍他的学生时代。
第279章 论忠诚()
上回说到梁旭以求学的名义混入了颍川书院,跟着荀彧学习。
梁旭自从跟随荀彧学习以后,就被荀彧的学识给折服了,虽然荀彧有部分观点是梁旭难以接受的,例如荀彧对忠诚的理解是从一而终,对大汉是这样,对他日后恩主也是这样。
梁旭就问荀彧,要是他投靠的人最终想要取代大汉的话,他要怎么自处。荀彧就沉默了。
此时梁旭就打算给荀彧推销来自后世的忠诚观念了。
说起后世的观念概念,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那个概念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没找准,后面的枝枝叶叶都是白搭,甚至会让自己混乱。
那么忠诚的本质是什么呢?不是忠诚的过程或者结果,而是忠诚的对象。对象没搞清楚,就很容易犯难犯错。
梁旭当着荀彧的面直批荀彧是没有搞清楚自己该忠诚的对象到底是谁,才导致难以回答他刚才问的问题。
荀彧一点都不生气,还笑着问梁旭:“那么你认为为师忠诚的对象应该是谁呢?”
只是荀彧下一秒就后悔自己问了梁旭这个问题了,因为梁旭竟然很大逆不道地说是天下的百姓。
被封建礼教教育出来的荀彧,满脑子都是天地君亲师,什么时候自己要沦落到忠诚于天下百姓了?士族与平民天生就有着天壤之别,就算身为士族的人怎么穷困,他的地位也比腰缠万贯的平民要崇高,这是牢牢烙印在荀彧人生观、价值观里面的。
见荀彧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一脸严肃地看着自己,梁旭急忙说到:“老师,你听学生说完了,再发表个人意见。”
听到梁旭以命令的口吻堵住荀彧的嘴,不让荀彧教训他,荀彧也是拿他这个天才学生毫无办法。荀彧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梁旭这样回怼了,梁旭敢这么怼他的时候,都会给出一套理论体系,虽然荀彧未必会认同,但听完以后,还是会觉得受到一点启发。
梁旭说:“老师,你有没有想过汉为什么能灭秦,还能在楚汉争霸之中胜出呢?”
荀彧一脸看戏的表情看着梁旭,就是不回答。
梁旭讨了个没趣,就继续说:“因为那时候的大汉,秉承了天下人的意志。秦之所以被灭,主要是因为各诸侯国的贵族并未真正归心,而秦皇却把他的军队调去边疆了。而项羽之所以失败,同样是因为他不懂得天下臣民的心,他太过于迷信自己的武力,太过刚愎自用,最终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所以失败了。”
梁旭看了看荀彧的脸,发现荀彧依然只是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他就给自己的说法下了结语;“所以汉高祖得天下,是因为他当时秉承了天下人的意志。”
荀彧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梁旭的说法。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梁旭见自己胡吹乱诳竟然能得到大神荀彧的认可,心中欢喜,尾巴就翘起来了,接着说:“可是现在呢?……”
荀彧一听到梁旭说可是,就知道他这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要发表他的反动言论了,立马凶巴巴地瞪着梁旭,不让他继续说下去。
梁旭扁着嘴,委屈地说:“老师,你刚才不是认可了学生的说法了?怎么不让学生继续说下去?”
荀彧淡淡地说到:“认可是因为你有你的言论自由,但为师也有为师的信仰自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这可是你自己说的。”
好了,这下算是梁旭自打嘴巴了,谁让他之前嘴欠,曾经在被荀彧罚他抄书的时候,说什么天赋人权,只可惜当时屁用都没有,该抄的书还得抄,现在转过头来,还被荀彧拿来教训他了。
虽然荀彧嘴里说着他不接受梁旭的说法,但梁旭说的话,也确实给他带来了启发:正所谓“天地君亲师”,自己之所以难以分清皇帝和恩主的分量,正是因为两者都是“君”,并没有先后之分。但假如结合旭儿的说法,则“地”可以代表天下万民,按照天地君亲师的排序,天下万民确实应该排在皇帝和恩主之前,这就有些像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其实荀彧能这么轻易就认可了梁旭的说法,是因为梁旭偷换概念了,梁旭拿大汉立国做例子的时候,悄悄把天下万民的范围缩窄了,说成是士族阶层,也就是那些诸侯国遗留下来的贵族。
梁旭跟了荀彧几天以后,已经发现荀彧的阶级观念很重,不是他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想改变的话,只能是慢慢潜移默化去影响改造。所以梁旭干脆从天下万民的概念中,撇开了平民,先让荀彧接受效忠对象应该是天下万民,而不是皇帝。
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谋士,梁旭最崇拜的就是诸葛亮,然后就是荀彧。诸葛亮排第一,是因为诸葛亮让东逃西窜的刘备稳定了下来,并协助刘备从无到有,打下三分之一的江山。而荀彧也是协助曹操白手起家的,而且曹操打下来的江山比刘备还要大,但为什么荀彧只排第二呢?那是因为梁旭觉得曹操自身的优势比刘备厉害太多了,不单有钱有势,起步的地方还是已经高度发展的中原地区。所以梁旭认为诸葛亮帮助刘备打江山的难度要更大。
但无论荀彧在梁旭心中排的是第一还是第二,就算不能把荀彧拉进自己的阵型,梁旭也不希望荀彧将来会成为他的敌人,因为梁旭不能确定自己会不会被大汉逼得再次造反,他头顶上反贼的帽子,到现在都还戴着呢。而荀彧要是成了自己的敌人,那就太可怕了。
虽然梁旭很高看荀彧,但自从他跟在荀彧身边学习,就已经把他自己置于险地了。
荀彧在历史上的功绩,除了帮曹操看稳大后方,施政能力超强,战略形势判断奇准以外,他还为曹操举荐了一大批的人才,例如: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可见他看人的眼光有多毒辣,所以他也从梁旭身上的蛛丝马迹,看出了梁旭的身份有问题。
第280章 幸福的学生时代()
上回说到荀彧看出了梁旭的身份存疑。
这还得怪梁旭自己,因为梁旭知道荀彧的施政能力超强、战略眼光奇毒,所以竟然想要让荀彧给他参谋一下黄巾军改制以后的建设问题。梁旭当然不可能直接说是在为黄巾军的未来问政,他是拿村庄管理来做比喻的。
可荀彧是何等智商高俊之人,一直关心着外界变化和天下大势的他,被梁旭的问题提醒,从黄巾军蛰伏的时间,联系到梁旭的东平食品差不多的崛起时间,再结合上梁旭问自己的问题,荀彧判断黄巾军蛰伏以后,很可能就变成了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东平食品集团,而梁旭很可能就是黄巾军高层的孩子,甚至是黄巾军的改变也很可能就出自梁旭之手。
但荀彧并没有想过要向朝廷举报自己的学生,因为很可能就是他的这个学生,让黄巾从反贼变成了商团,无形中帮大汉化解了一场灾难。
现在的大汉已经足够乱了,即使没有黄巾之乱,各地郡县也三不五时爆发暴动,就连那些臣服于大汉的外族人,看到大汉衰落,也会跑出来咬大汉一口。既然自己的学生能让黄巾不出来给大汉添乱,那自己干嘛要刺激黄巾呢?或许把梁旭留在自己身边,还能通过影响梁旭,最终让黄巾军那上百万,甚至是数百万的人口为大汉所用。
而和梁旭相处日久,荀彧更加肯定了自己不举报梁旭的做法,因为他从跟梁旭的交流中,发现梁旭没有称霸的野心,而且还反战,也就是说只要梁旭在一天,黄巾军都不会随便跑出来生事。他愈发喜欢这个热爱和平的好学生了,很想培养梁旭继承他的衣钵。
而梁旭到目前为止,还傻乎乎地以为他自己的身份经过太史慈的提点以后,已经重新编得天衣无缝了。
说到太史慈,他依旧每天都跟在梁旭身边,刚开始太史慈对梁旭进入颍川书院读书是很反对的,觉得去洛阳见皇甫嵩才是正事。但自从梁旭师从荀彧以后,太史慈就沉默了,他也被荀彧的才学给折服了,他也想拜荀彧为师,可是荀彧不收,说梁旭是他的主公,要是自己也收他为徒,会乱了身份,不合规矩,但并不排斥太史慈旁听。
正因如此,梁旭和荀彧讨论的话,太史慈都听见了。这让太史慈重新认识了梁旭,他觉得自己的主公也不是那么不靠谱了,而是非常非常不靠谱!梁旭会经常提出各种人们难以接受的观点。但经过仔细思考以后,太史慈又觉得梁旭说得确实有道理。
太史慈认定了梁旭是一个有理想的变革者,心里想的是天下万民的福祉,他终于认为自己并没有跟错主公。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梁旭一边幸福地跟在荀彧身边专心当一个好学生,一边遥控推进黄巾军的转型工作。各地黄巾军的管理工作主要还是由张宝、张梁在处理。而梁旭提出的任务,则会把消息与结果先汇总到张三手上,再由张三和赵芸共同筛选,划出重点,再传递到梁旭手上,并抄送一份发往黑山,交给张宝、张梁过目。
因为这还是黄巾军转型后的第一个年头,很多研究与搜寻工作都暂时看不到结果。唯一有结果的只有作为研发基地的小渔村已经完成整体搬迁,离开了大陆,搬到海岛上去了。
今天,梁旭一如往常地独自在书房中翻看着张三发过来的报告。报告已经没有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