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政大明- 第6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饿死”的表态,却也说明他这段时间算是用心了。

    见到赵俊臣的表情变化之后,章晟德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又说道:“只是,陕西的灾民实在是数量太多,朝廷送来的赈灾粮草虽然也不算少,但也无法填饱几十万张肚皮,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陕西的粮食最多也只能再坚持三四个月时间,到时候只怕是又要向朝廷索要赈灾粮食了。”

    赵俊臣叹息一声,点头道:“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赈灾粮草再多也总是不够用,几万石粮食对于无数灾民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但后续赈灾粮草的事情你也不必担心,我很快就会返回京城了,朝廷也正在征收今年的秋税,到时候总能想办法为你们周转一些,至少也要保证百姓们能够渡过今年寒冬。”

    顿了顿后,赵俊臣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却是提醒道:“对了,朝廷如今正在进行的农务改革之事,乃是由我亲自提议、亲自主持,这件事情对于陕甘而言尤为重要,若是陕甘各地可以尽快按照朝廷的指导进行农业改革,种植上大量的地薯与玉米等作物,今后就算是再次遇到灾情也不会像是如今这般窘迫,这些作物不仅是产粮极高,而且非常耐寒耐旱,最是适合陕甘的土地种植,你身为陕西巡抚今后一定要重视此事!”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眉头微微皱起,说道:“依我来看,各地近年来的天灾不断绝非偶然,咱们必须要早做准备才行,不能总是只知道向朝廷伸手要粮,否则,朝廷就算是有再多的粮草积蓄,只怕也撑不了几年。”

    章晟德连忙点头答应道:“下官明白了,既然农务整改乃是钦差大人您亲自主持的事情,就必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下官一定会敦促辖区内的所有地方官员用心操办!”

    说完,章晟德也同样皱起了眉头,又说道:“钦差大人,赈灾之事倒也还算顺利,但那些被各地官府所羁押的逃荒百姓,处理之际却是让人实在是有些为难。”

    “哦?有何为难之处?”赵俊臣连忙问道。

    章晟德答道:“前段时间,各地官府总计是抓捕羁押了各地逃荒百姓总计九万两千余人,钦差大人您把这批难民交给下官负责之后,下官原本是想要把他们遣返原籍,交由各地官府负责,但那些逃荒百姓愿意返回原籍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或是只想要留在难民营里等候朝廷赈济,又或者是只想要涌向直隶与南方继续逃荒,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返回原籍,下官稍是使用了一些强制手段,就险些引发了一场民变,于是就再也不敢有什么动作了,如今只是让他们留在难民营里,每隔几日就会送去一批粮草供养着!”

    说到这里,章晟德疑惑摇头道:“世人都说故土难离,下官原本以为这些逃荒百姓会很乐意返回原籍才对……”

    说完,章晟德轻叹一声,表情间满是为难。

    赵俊臣却是面现冷笑,道:“章巡抚是当真不知道逃荒百姓们的想法?就算是不知道逃荒百姓们的想法,难道还不明白那些地方官员的秉性?在这些百姓们逃荒离开故土之后,他们留在家乡的田宅与家产恐怕是早就被各地官府联合地方乡绅趁机侵占了,就算是把他们遣返原籍,但他们失去了土地与家产之后,又要靠什么谋生?还不是要继续等死?”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章晟德的脸上满是尴尬,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接话。

    赵俊臣并没有继续刁难章晟德,只是轻轻一叹之后,又说道:“不过,就算是他们的田产家宅没有被人侵占,返回原籍之后只怕是也难以供养自己,朝廷的赈济粮草就算是如数发放也只能让他们半死不活而已……陕甘各地的土地原本就有些贫瘠,经过了连年天灾之后就更是难以供养土地上的百姓们了,若是从前十亩地就可以供养一户百姓的话,如今只怕是需要三十亩地才行……除非是本官的农业整改计划能够进展顺利,否则这般状况怕是很难改变,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见赵俊臣也是这般为难,章晟德不由是有些焦急,说道:“但也不能任由这些逃荒百姓继续滞留啊,陕西还有本土难民需要赈济,原本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若是再继续供养这批难民,只怕是粮草就更加不够用了……更何况,这么多百姓整日里无所事事聚集在难民营里,只怕是迟早都会生出大乱子。”

    赵俊臣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章巡抚所说这些情况,我也是心中有数,自然也不会把烂摊子全部丢给你来处理……这样吧,章巡抚你返回长安府城之后,就再去难民营里统计一下,看看究竟有多少人不愿意返回原籍!那些愿意返回原籍故土的,你就尽快安排他们离开难民营,至于那些不愿意返回原籍故土的百姓……本官返回京城的时候自然会设法安置他们。”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之后,章晟德满脸都是不可置信。

    西北督抚们当初为了向蒙古联军乞和,就私自羁押了各地的逃荒百姓,想要用这批逃荒百姓与朝廷送来的赈灾粮草送给蒙古联军、以乞求蒙古联军的暂时退兵,但这项计划被赵俊臣阻止之后,这批逃荒百姓就变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烂摊子,既不能让他们原地解散从此不管,但出手管理之际稍有不慎就是一场天大麻烦。

    所以,章晟德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赵俊臣竟然愿意亲自接手这个大麻烦、烂摊子。

    难道赵俊臣就不怕会引火烧身?

    稍稍犹豫了一下,章晟德还以为赵俊臣尚未发现这件事的棘手之处,却是问道:“钦差大人您打算是如何处置这批难民?总不能继续供养着他们吧?”

    赵俊臣似乎是早就有了想法,缓缓答道:“这些逃荒百姓不愿意返回原籍故土,乃是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田地与家宅的缘故,就算是没有失去田地与家宅,曾经的那些土地也已经无法养活他们了……既然如此的话,那本钦差就给予他们足够的田地家宅也就行了!”

    听到赵俊臣的回答,章晟德愈加是目瞪口呆。

    赵俊臣的这般回答自然是无懈可击,逃荒百姓们只要是拥有了足以养活自己的土地,自然是不会再生乱子,所有麻烦都会迎刃而解,这般道理章晟德也同样很清楚。

    但问题是章晟德无法想象赵俊臣要从哪里去寻找足以供养近十万百姓的土地。

    “钦差大人你要从哪里寻到足以安置近十万百姓的土地?这可不是一批小数目!”章晟德忍不住再次问道。

    对于章晟德的疑惑,赵俊臣却是笑而不答。

    实际上,明朝的土地兼并状况极为严重,穷苦百姓们就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但实际上明朝境内可用之地依然不少,只不过这些土地全部集中到了各地王府与乡绅手中。

    尤其是明朝的那些王爷们,每一位都拥有上万倾的良田,偏偏又仗着皇家子弟的身份从来都不向朝廷缴纳税赋,并且他们为了追逐利益也很少用这些土地耕种粮食,大都是种植一些利润更高的棉花、花卉、水果等作物,每年还领着朝廷大笔钱粮作为供养与俸禄,可以说明朝国库如今的缺粮窘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皇室蛀虫。

    但赵俊臣很清楚,德庆皇帝对于这般状况已经非常不满了,当初“八王船行”的事情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德庆皇帝的决心,等到朝廷出兵收复河套的战事告一段落之后,德庆皇帝的威望也会大为高涨,到时候必然会出手对付这些“贤王”!

    这也是赵俊臣想要出兵收复河套的动机之一,唯有让德庆皇帝拥有了收复河套的荣光,他才可以拥有足够的威望去铲除一批明朝皇室。

    赵俊臣也同样很清楚,随着“小冰河时期”的逐步到来,明朝已经完全无力继续供养这批蛀虫了,反倒是出手除掉这批蛀虫之后,明朝这颗垂死老树才会有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顺利渡过“小冰河时期”的成功可能性也会增强许多。

    所以,就算是德庆皇帝到时候不能下定决心,赵俊臣也一定会想办法让德庆皇帝下定决心。

    等到德庆皇帝出手铲除了一批皇室蛀虫之后,到时候自然会有大批土地空闲出来,供养百姓的压力也会降低不少。

    当然,想要实现这个想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就算是没有从皇室蛀虫手中解放一批土地,赵俊臣也同样有办法安置这批逃荒百姓。

    在明朝时期,各地军镇为了供养军队,也同样都是大地主,但因为逃兵太多的缘故,各地军镇的土地也纷纷是闲置了下来,受到各地军官所侵占。

    然而,各地军官侵占了军户们的土地之后,一旦是有了调动换了驻地,却也不能带走这些田产,多年来的巧取豪夺也就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只会便宜了下一任军官,所以在赵俊臣的运作之下,“聚宝商行”如今已经从各地军镇的军官手中收购了大量的闲置土地,数量足是高达万倾之多。

    从某方面而言,赵俊臣如今也是一位不逊于各地皇室蛀虫的大地主了。

    等到德庆皇帝出手铲除一批皇室贤王之后,赵俊臣还会拥有更多的土地,到时候还能接手更多的百姓。

    也正是有着这般底气,所以赵俊臣才愿意接手这批逃荒难民,因为赵俊臣拥有足够的土地安置他们。

    除此之外,赵俊臣手里也有非常多足以谋生的工作,不论是联合船行的运行,还是川盐开发的进展,又或者是今后涉及了北方车马行与黄河水运的商税整改,也都需要大量人手。

    所以,赵俊臣并不担心这批逃荒百姓会成为自己无法解决的烂摊子。

    不过,关于这些事情,赵俊臣并不会向章晟德详细解释,否则就会向他暴露太多的事情。

    所以,赵俊臣并没有回答章晟德的询问,只是闪过了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然后转头向着洪高功问道:“查抄汪家家产、抓捕汪家朋党的事情,如今处理的如何了?”

    与花马池营代总兵郑余一样,洪高功这段时间同样没有参与到明军与蒙古联军的战事,所以也就没有分到太多的军功,但洪高功此时却是没有丝毫的遗憾之色。

    无他,汪家乃是陕甘首富豪族,查抄汪家家产的任务自然是油水十足,再加上汪家的一众朋党也皆是富贵之辈,所以洪高功与他麾下的锦衣卫们这段时间可谓是捞得钵满盆满,即使是没有分到军功也完全不觉得遗憾。

    这般情况,也是赵俊臣所默许的。

    德庆皇帝安排这批锦衣卫跟在自己身边,名义上是保护,实际上则是监视,赵俊臣安排他们这段时间负责查抄汪家之事,一方面是为了把他们从自己身边调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趁机喂饱他们,若是一点好处也不给他们的话,他们返回京城之后必然会向德庆皇帝说自己坏话,到时候又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麻烦。

    尤其是这个洪高功,他叔父洪锦乃是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在京城里的勋贵世家也算是人脉广阔,即使是赵俊臣也不愿意轻易得罪,反倒是不如趁机结下一个善缘。

    此时,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洪高功却是满脸的兴奋,当即是答道:“启禀钦差大人,卑职这段时间查抄汪家的家产,并且是缉拿汪家的各地朋党,抓捕了汪家族人三百一十七人,另还有汪家朋党三十七家,其中包括顺元知府李禾德、宁夏军镇千户张大元等人,总计有七百三十一人被抓捕入狱……在卑职的查抄之下,从汪家及其朋党家中总计抄到了白银一百三十五万,黄金六万七千两,田产四千余倾,另还有大量的贵重珠宝古董正在点算之中……”

    说完,洪高功就把一份名单与一本账目用双手递给了赵俊臣。

    与此同时,洪高功向着赵俊臣不断打着眼色示意,暗示自己另还隐瞒了一些事情,需要与赵俊臣私下里密谈。

    ……

    原本是想要双更,但写起来发现自己收不住笔,所以今天只有一章。

    不过,本章有八千字,相当于许多书的三章内容了,大家就权当是二合一章节吧。

    不出意外的话,明天也会是二合一大章节,字数还会更多。

    其实,虫子很喜欢写作,这让虫子感到很充实,所以有时间就会写,虫子这几年更新缓慢并不是因为懒,主要是因为没时间,也不想仓促间写一些连自己都不满意的内容糊弄大家。

    ……

第九百二十章。密信。() 
……

    ……

    听到洪高功的禀报内容、看着洪高功的眼色示意,赵俊臣完全不需要私下密谈,也可以猜到洪高功究竟想要与自己说些什么。

    汪家乃是陕甘境内的首富巨贾,汪家的三十七位朋党也皆是陕甘各地的富贵豪族,这些人的家产加在一起怎么可能只有白银一百三十五万两、黄金六万七千两?再翻一倍还差不多。

    也就是说,洪高功与锦衣卫们在这场抄家行动中至少是隐瞒了一半收获。

    当然,洪高功是一位“讲究人”,他深悉官场上的门门道道,也知道赵俊臣把查抄汪家的肥差交给锦衣卫负责是故意给他们好处,所以锦衣卫们也就不能独吞所有好处,他如今想要与赵俊臣私下密谈,不外乎就是想要与赵俊臣分赃罢了。

    对于洪高功的心中猫腻,不仅是赵俊臣看出来了,就算是章晟德与郑余二人也同样看出来了。

    赵俊臣伸手接过了账目与名册之后,眼角余光扫向了章晟德与郑余,只见章晟德不动声色,就好似这一刻变成了聋子瞎子,郑余则是脸上满是羡慕,恨不得自己也能参与分赃,但很显然两人都不打算揭发此事。

    见到两人的这般表现,赵俊臣的心中有些遗憾。

    这种遗憾心情,主要是针对章晟德。

    *

    庙堂之中,任何官员若是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官场智慧,这些官场智慧不论高低好坏,最重要的是把它们坚持下去,绝不能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否则就要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也无法取信于人。

    比如说,周尚景的官场智慧总结起来就是“公私兼顾”四字,他从来都不会因为个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