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镜涛显然相信了,想发怒反驳,却鼓不起勇气,道:“我敬佩你的为人,不跟你来虚的。我可以放过你,以后,只要你来个条子,我可以帮你捞人。但是别的就不要想了。”
小路道:“你要真不想给我干,我也勉强不来。这样,咱们交换。你给我提供你知道的情报,包扩日伪军调动动态,还有伪满上层的活动动态。我可以在日本投降,伪满灭亡的时候为你证明,使你的性命得以保全,祖宗不至于蒙羞。”
于镜涛不说话。小路道:“你后我就不给你打电话了,因为电话都被监听了。这是三份情报,都是不痛不痒的。你可以给日本人。还有,我知道绥化的警备司令李司令是你的人。他不是在新京吗?你当面告诉他,有人跟他做买卖的时候别拒绝。”
|
于镜涛这就要送小路离开。小路道:“慢着,咱们谈点私事。我听说你书法不错,给我写一幅字吧。”
于镜涛道:“写什么?”
小路道:“你就写苏武牧羊。
于镜涛道:“我不记得歌词。”
小路道:“这个词你真需要背下来。我念,你写。”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愁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旅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心痛酸。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总不亏,
定叫匈奴心惊破胆,拱服汉德威。”
一首歌词,于镜涛写得胆颤心惊,冷汗涔涔,拿出手帕,几次擦汗。
苏武牧羊的故事,但凡是中国人,何人不知?一个故事,看起来是打动了于镜涛的心灵。
小路还欣赏道:“‘任海枯石烂,大节总不亏。’好!好极了。当我们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好。好。落款,于先生,请写落款。”
于镜涛便写了“于镜涛书赠路将军并表明心志。”几个字。因为不愿意写康德纪念的年号,便写了民国二十六年的字样。
于镜涛写完了,小路小心吹干了墨迹,欣赏一下,收起来,道:“我把这幅字留诸子孙。将来值不值钱,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听他说到这里,于镜涛显然下定了决心,神色开始恢复镇定。
小路也注意到了他的神情变化,不动声色,把墨迹吹干,一丝不苟。
于镜涛突然道:“你们共党将来坐天下,会不会共我们的产?”
小路道:“可能。你要是先把自己的产共掉,哪怕是学习佟麟阁,买一头牛拴在村子里给大家用,给大家打井,免大家的钱粮,不就完事了吗?你做了很多坏事。但是因为三件好事,就保住了性命。建议你不妨多做好事,多给子孙造福。你打听了没有。我路某自打到了满洲,只抢夺过汉奸和**贩子的财产,从来就没有没收过任何好人的财产。”
小路争取他,因为他这个人存在争议,他曾经救助过共党,国民党地下工作人员,如共产党员周维斌等,国民党员袁功瑾等。这些人等被捕后,于曾设法营救过。
周维斌在解放后担任哈尔滨第一任公安局长、内务部民政司长。
满洲特委胡服到哈尔滨搞工运时曾与于镜涛有接触,于曾护送他出境去苏联。
争取到了他,小路很高兴。这意味着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争取到了,而且,在将来,大量的战略情报就不成问题了。因为自己的到来,历史轨迹一定会发生变化。那样,一些情报的细节就不准了。有了他,情报就解决了大半。
小路道:“下一次有人和你联系,对方说:恋爱虽易。你说:婚姻不易。对方说:且行且珍惜。”
;
第127章 于芷山是怎么死的?()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当天夜里,住在柳条路的满洲国军政部大臣于芷山死了。原因不明。
于芷山,1879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黄沙坨子村一个地主家庭。
于芷山早年在杜立三处从匪,后到奉天投效清廷。1914年4月入奉天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水上警察局局长。一路晋升,升任师长兼张作霖侍从武官长。
1927年10月于芷山任东北军第30军军长,1928年调任东边道镇守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原东北军的将领们面临抉择,他则后公开降日,任伪东边道自治保安司令部总司令。同年12月被日本人任命为伪奉天省警备司令官,后又改任伪第1军管区警备司令官。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伪满洲国军政部大臣。
历史上,到了1940年,他调任伪满洲国治安部大臣。1943年开始失去实权,任伪满洲国将军府大将衔参议。日本投降后,于芷山逃往北京匿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逮捕归案。1951年5月2日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病逝。
现场一切都很正常,没有搏斗的痕迹,没有外人进入的迹象。家人仆人交待的也都证明,于芷山前天从奉天回来,这几天办事很劳累,明天还要去奉天,没见过任何人,等。
于镜涛接到消息,立刻赶到了现场。于镜涛是老警察,业务及其精到,因此,人家请他前来,看一看。
于芷山是大人物,他死了可不是小事,日本人说了,既然他家里人报案了,就要查清楚。
于芷山在柳条胡同有一处小洋楼,他就死在这里。警察已经把家人集中在了一起,正在进行询问。
于芷山死亡的现场是卧室,尸体在床上,被子不是很凌乱。
卧室也检查过,于家人说,卧室里有个保险箱丢了,字画和几件古董也不见了,这才觉得不是生病死的,怀疑是他杀,连忙报案。
于镜涛亲自验尸,验了一回,结论是死因不明,猝死。其实,于镜涛验尸后的感觉,觉得好像于芷山是闷死的。
于镜涛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沉思,觉得不对。不知道哪里不对,起来准备离开。就在站起来的时候,他看见了一件东西,那是在台历上的一片纸,从小学生本子上撕下来的一片纸。
于镜涛见了,心里一股凉气直冒。他认得这一小片纸。这时候,有人过来了,于镜涛不动声色,两个手指一捻,把那一小片纸捏住,不露痕迹。
这正是那个姓路的从给自己的暗杀清单上撕下来的一角,上面写这一个“死”字。
这姓路的说话和气,一副书生做派;笑呵呵的,就是个不笑不说话的商人。不想做事如此老辣,先讲道理,再下重手,逼迫得你不得不跟他干。
还有别的选择吗?
没有。
过来的是安井,日本人,特务科长,和于镜涛一同来的。安井道:“于总监,你没事吧?你脸色不好。”
于镜涛道:“没事。只是老朋友死了,有些难过。”
安井道:“你有结论吗?”
于镜涛道:“我怀疑是闷死的,但是实在拿不出证据。因为东西和钱丢了,九成是他杀。”
安井道:“我也是这么看的。”
于镜涛道:“卧室一点都不凌乱,很多值钱的东西丢了,而一般的东西没动,说明这是个老手。可以肯定,一时半会抓不到他。万一那一天抓到了,很多案子都破了。也可能永远都破不了。我建议不要宣布他杀,只说是病死。我们外松内紧,等罪犯出来销赃,再把他抓捕。”
安井则觉得,这样宣布很符合自己的心意。公布真相,警察部门太丢脸了,道:“这样好。”
于镜涛道:“有一点要谨慎。如果认真追查下去,不论有无结果,都会在满洲人心里产生恐慌。大家都不敢和皇军合作。”
安井不是什么大人物,不很懂政治,但觉得于镜涛的话有道理,便道:“向上级请示一下。”
次日,于镜涛下班坐汽车回家,到了家门口,见门下塞着一封信,打开来看,信里面要他做一件事:把一个首都警察厅特务科的孙警尉调动到外地重用,不要留在新京。
这是个很奇怪的要求。为什么他们要求自己把一个普通干探调走。分析好久,只能是认为,对方要检验一下自己的诚意。
于镜涛拿着这一封信,到了书房,读了两遍后,就烧掉了。
他纠结了半天,把墙上的康德皇帝画像掀开,从像框里拿出一片纸,展开,正是那一张纸条,暗杀令纸条。“可免死”的死字已经用浆糊粘了起来。
于镜涛拿到了那张纸已经撕下了一个字,后来在死亡现场又发现了那一个字,那一块小纸片。
这个字条仿佛有魔力一般,几次想毁掉,都没下手。
他依旧相信,关东军事不可战胜的,相信民国会灭亡。就算民国不灭亡,也打不回来。因此,他不想和小路合作。
但是,他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小路手下的暗杀能力。如果不合作,势必要按照日本人的安排,做一些事。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哪一件事够了死刑的标准,他们会暗杀自己的。暗地里有人惦记着要暗杀你,你不害怕?
何况,这个“可免死”是路某亲笔,万一什么时候做一个免死金牌也未可知。
于镜涛是极其聪明的。他决定:合作,不要太紧密,不要露馅。反正,路某也说过,如果有危险,放弃行动,保护你自己为要。
|
次日上午,孙警尉接到命令,来到于镜涛办公室。孙警尉自己觉得很精明,但是因为职位低下,从来就没有和于镜涛这样大的长官解出的机会。如今被召见,很兴奋。
于镜涛很和气,慰勉几句,就让他离开了。啥也没说。
孙警尉觉得是好事,不过毕竟人家什么都没说,有些摸不清路数。
不出半个小时,被科长叫到办公室,宣布调令。
再次日,孙警尉到白城公干,官升一级。
其实,调走此人是小路的主意,因为这个孙警尉的缘故,日本人对长春的金店下手没收了中国人手里的全部黄金,导致多人失业,多人破产。
历史上,一九三八年秋,伪首都警察厅特务科的孙警尉,在天宝、鸿兴等金店搜集情报,在柜伙中说出私运黄金的事情,就报告特务科长安井,又由伪副总监田村仙定报告伪总务厅,最后发展成一个大案,没收长春市各金店的黄金五千余两,多人判刑,多人失业,全东北黄金被日本人一家控制。
小路知道,没了这个孙警尉,日本也一样找的出其他的张警尉王警尉,来把金店的金子没收,这样做,无非是考验一下于镜涛的诚意。
同一天,伪满报纸上发表新闻,于芷山劳累过度,心脏病发作,死在家里。
报纸上还发表了文章,对于芷山给予高度评价。
|
小路没有强迫于镜涛为自己搞情报,因为如果他不愿意,情报质量不会很高。不过,他觉得一定要把他拉下水。
原因很简单,由于小路的到来,伪满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事情已经难以预测了。电脑的资料只能做参考,细节不准了。
得到暗杀小组成功暗杀于芷山的消息后,小路和李森,林猛,赵自强,马仲武,林崇文一共六个人继续开会。四个人商定了几件事:
首先,林猛调动到白城齐齐哈尔嫩江一带拉起一只队伍,争取在春节之前把这一片的伪满基层组织清除掉。马仲武从吉林市调回新京,担任吉林分队的队长,李峰负责吉林市这一片的工作。
这片地盘是李森以前看中的,可惜因为当时的战略重点不在那里,李森的部队方向改为哈尔滨到锦州一线。现在先遣队人手富裕,西部的军队可以组建了。
林猛起家的队伍也是一千人。
其次,赵自强调任伊春常务副市长,专门抓人事安排和组织安排。王才也调过去主抓财务和物资管理生产建设。张勇从大连调回来负责辽宁分队。如今辽宁分队顶着伪满的高压,在几乎所有的工厂里都发展了组织,在几乎所有的县都有地下组织。
第三,整个先遣队要抓紧积累过冬的物资,特别是衣服弹药和粮食。要准备好,鬼子可能在秋收的时候讨伐。
第四,三个分队要注意人员安全,发展在伪满政府的里内线,搜集情报,迎接可能到来的严峻的局面。
最后,队长路小明负责伊春警备,人才培养,以及下一步的战略布局。
会议开完,几个人很振奋。当初区区几百人来到关外,发展到如今,成绩很大,远远大过以前的预期。
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根据地,有大大小小十几片武装割据的地盘,手里还有大量的土地,以及把土地分出去获得的民心。从人数看,如今光武装力量就有八千人以上,非武装力量以及根据地人口有十几万。
先遣队对于东北的抗战格局帮助也很大,帮助东北义勇军重新崛起,纳入组织的管理之下。最重要的,是在物资上,通讯上军事上帮助了抗联,使抗联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增强。
;
第128章 赵一曼团聚;王明纠结()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1937年9月10日旧金山。
赵一曼住在一个华侨家里,刚刚看完报纸,正在看一封电报。
报纸是美国的,有一篇文章满洲的,说的小丰满水电站工地,工地的照片,工棚的照片,万人坑的照片。文章对日本的不人道进行了报道。
电报是中国拍来的普通民间电报。电报几十个字,很长。都是生意用词。赵一曼虽然和小路没有约定暗语,却完全明白小路从上海拍来的电报在说什么。它在苏联采办的物资已经到货了。另外,小路祝愿她早日康复,不要过度劳累等。
|
自从四月份去了莫斯科,赵一曼在医院里住了二十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