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之关东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人会之关东局-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支持北进政策的人也能找到自己的资料,俄罗斯的石油,煤矿,天然气,钻石,稀少的人口,都是支持北进政策的有力资料。

    日本全民大收听,热情空前高涨。

    日本东京,陆军和海军的大本营里,大家也都在收听。

    “苏门答腊在duri和minas两大印尼国内最大的潜在的油田,蕴藏量很大,据说是机密。最理想的是这里的气候,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石油的开采,冶炼。”

    “和桦太岛比呢?”

    “咱们先跟中国比,中国一个大油田都没有,这个油田和中国的最大的玉门油田相比,是玉门油田的几百几千倍大,还靠近大海,运输便利。”

    “玉门油田?在什么地方?”

    “在几千公里以外的西北戈壁沙漠里。出产的石油很难运输到经济发达地区。此外多个国家的石油专家都没有发现中国有石油。中国的现代工业没有石油,将来的前景可想而知。”

    “明白了。中国的资源少,甚至没有,而人口多,肯定贫困。玉门油田很偏远,运输条件不好。”

    “要是跟桦太岛相比,只能是各有千秋,桦太岛寒冷,困难大。这样丰富的资源,要是中国人知道了还不羡慕死。中国幅员辽阔,可惜上帝不眷顾中国,什么矿产都贫乏。”

    “日本也是一样呢。没有石油。”

    “你知道吗?目前,桦太岛上有油田,出产少量的石油。有科学家相信,这个油田,仅仅开发的整个大油田的一个小角落。因为地处边境,大油田无法开发。”

    “如果大规模开发桦太岛的石油,日本可能不一样了呢。”

    “下面是广告。”

    “茉莉牌香皂,清香耐用,有利皮肤健康。”

    “洁白牌牙膏,保护牙齿,美化牙齿,天下第一。”

    “我有一个问题:茉莉牌香皂,洁白牌牙膏,这两款产品这么好,是哪里生产的?”

    “请原谅,暂时保密。不过可以说的是,这些产品是世界范围内质量最高的。”

    “比英国德国美国的还好吗?”

    “的确如此。相信我。”

    “好了听众朋友,广告完了。下面是文化小词典栏目。老师,这一次说哪一个词呢?”

    “我们要说的词是鸡肋。”

    “鸡肋?是鸡肉的一部分吗?”

    “是的,就是这个词。请问,你爱吃鸡肋吗?”

    “当然不爱吃,骨头多,肉少,味道还不好。”

    “没有肉的话,有鸡肋也不错,不过,如果有两块肉,一块是看起来很大的鸡肋,一块是小一些的胸脯肉,你要那一块?”

    “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连孩子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词怎么会是有文化内涵的词呢?”

    “这个词,在中国文化里用来比喻那些扔的时候可惜,不能又很难使用,或者没有价值使用的东西。”

    “有故事吗?按照惯例,我们要把这个词的故事讲给听众。”

    “有故事,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

    “哦,又是《三国志》。”

    “是的,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曹操,一个是杨修。”

    “曹操我知道,就是睡梦里杀人的那个内阁总理大臣。”

    “是的。一次他率领大军出征一个地方,久攻不下。是进攻,还是退却,十分为难。”

    “内阁总理大臣率领军队出征?厉害。”

    “一天晚上,值日官,也就是参谋,问他,今天晚上的口令时什么?他随口回答:鸡肋。”

    “噢,重点来了噢。”

    “杨修的职务大致相当于副参谋长,他一听是这个口令,便收拾行李。一个将军问他为什么,他说,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总理大臣想退兵了。结果全军营传开了,大家都收拾行装,准备回家。”

    “曹总理大臣知道吗?”

    “知道。他很生气,就把杨修抓了,杀了。罪名是扰乱军心。”

    “太残忍了。要热爱生命。结果呢?”

    “结果很简单,很快,他们就撤军了。”

    |

    随着这几天的世界资源地理节目的播出,在日本掀起了一阵南进北进讨论的狂潮。

    南进,就是和美国争夺太平洋,北进,就是和苏联抢夺东北亚。

    现在,日本人因为在中国速胜论的破灭,军力不足,国力不足,自然而然的就要讨论,把有限的国力投入在哪里?

    是温暖炎热得太平洋,还是冰天雪地的东北亚?是在太平洋开辟战场?还是在北方和德国夹击苏联?是继续和老对头苏联作战,还是制造一个新对头美国?

    在日本,这个问题几乎在进行全民讨论,很多人喝了两盅之后,还不等酒酣耳热,就开始争论这个问题,连贩夫走卒都在关心这个问题。

    因为节目里除了用日本资源贫乏和这些资源丰富的地区相比较,就是拿中国的资源贫乏人口众多和它们相比较,慢慢地,大家似乎接受了一个事实,南进也好,北进也好,进军中国大陆是没意思的。

    很多日本高级决策层的人开始流行一个词,“鸡肋。”说的就是中国。

    这个广播电台十分有趣,根本不象其他各个电台一样,僵化地播送新闻,播送歌曲戏剧,而是用活泼的对话来进行,连新闻都是活泼的对话。

    一些宣传专家看出来了,表面上,这个电台没什么倾向,实质上,他们的倾向十分明确,洗脑而不露痕迹,虽然模仿不了,但是值得佩服。当然,这是少数人的看法,根本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和日本官方广播不一样的是,这个电台能客观地报道一些新闻,很多人开始不相信日本官方广播,要听一听这个电台的内容,才能最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个时代,家里有广播的,中国很少,日本当然多,拥有广播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至少是有知识的人。因此,这个电台对于日本的影响是很大的。

    原来,日本人认为,论军队战力,日本第一,满洲第二,苏军第三,印度第四,美国第五。经过诺门坎战役,苏军已经成了第二,甚至已经威胁第一的地位了。日本仍然第一。

    看了两场德国战役,德国的排名也大大提前,大致相近。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却一直没有在日本人心目里得到任何提升。日本人研究美国军队的战力,主要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例。

    这是北进政策不如南进政策的一点,很重要。

    |

    如果现代人听了这个广播,就会说:这手法太老土,太陈旧了。大忽悠。

    伊春对于日本的影响,就是用广播的形式,给他们提供大批经济情报,让决策者认为,南进虽然是个好政策,但并不比北进好多少。

    同时,伊春也在对北方的苏联进行着影响。伊春和苏联的来往愈加密切,经济相互依赖严重。伊春从苏联进口机器,机床,原料,苏联则从伊春进口轻工产品,粮食。

    最近,苏联主动找来了,这给伊春影响他们提供了一个新机会。

    ;

第444章 苏联缺粮食;粮价!()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1942年3月25日。伊春。

    苏联远东地区军事观察员的康斯坦察已经来伊春有三天了。

    去年,虽然冬天来得早,伊春的粮食却大丰收,据说粮食产量出现了爆发式的大增长。康斯坦察参观了几个地方,很多朝鲜人因为粮食丰收,不但提前还清政府的欠款,还造起了新屋子,一些日本家庭也开始有积蓄了。

    数量最大的还是汉族家庭,这些汉人家庭生活富裕,房屋整齐,穿戴整齐,伊春简直和苏联的很多大城市一样。这里甚至比苏联大城市还要好,最突出的,那就是各种生活必需品十分丰富。

    康斯坦察和他的随员们每个人都买了很多东西。当然,这里也有不如苏联的地方,隔三差五的空袭就是缺点之一。

    这里的政府在提倡新生活,强调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医疗保健,文化教育。朝鲜家庭和日本家庭经常作为卫生和整洁的样板被拿来表扬。地方官员们据说对汉族农村妇女不整洁不讲究卫生花了很大的功夫。

    这里很多地方都有碎石铺就宽敞的公路,汽车在上面可以跑得很快。据说石子大多数是挖山洞挖出来的石头,挖山的都是俘虏。康斯坦察有些不相信,如果这种传言是真的,那要挖多少地下洞穴?

    在这里,几乎所有的百姓,孩子甚至大人都在学习文化。不论是朝鲜人,还是日本人,甚至苏联人,都在学习文化,中国文化,汉字,波坡摸佛,的特呢叻,听说读写。整个冬天的,大家不在生产,就是学习,要么就是进行军事训练。

    康斯坦察对这些知道就好,没有太多的兴趣,他是为了粮食来的。

    苏联远东地区最近遭遇了很大的困难。

    苏联远东地区人口有限,粮食产量有限,但是军队的数量却很大,上百万之多。粮食物资主要靠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

    这些年,大量的军营,大量的要塞,大量的铁路修建,都需要从西方运输大量的物资都靠这条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西起莫斯科,东到海参崴,中间有经梁赞、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等重要车站。铁路全长933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

    铁路修建花了很多年,花了大量的金钱。车里雅宾斯克以西,于十九世纪中建成;以东长7416公里,于1891年始建,1916年全线通车,当时成为沙俄的沉重的财政负担。

    这条铁路原来是单线,火车需要在车站等待对面开来的火车进站后才能继续向前开,运输效率不高。到了1930年代,大铁路完成了复线建设;

    运输效率高了。

    此外,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过程中,俄国曾多次派人到山东、河南及东北各地招募工人,前后达几十万人。这些中国工人除一部分修建东清铁路(中国境内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外,其余大部分来到西伯利亚地区的铁路工地上工作。

    西伯利亚大铁路东段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大部分都是由中国工人完成的。

    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后,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火车的轰鸣声中,原本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迅速繁荣起来。通车后,人口迅速增长。1863年时,西伯利亚人口仅为286万人,到1914年已达962万人。

    大量移民的到来,有效地缓解了西伯利亚地区劳动力匮乏的状况。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在大铁路沿线两侧,众多的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可以媲美美国速度。

    靠着铁路带来的劳动力,资金,技术,西伯利亚一跃成为俄国的主要农牧业基地,到十月革命前,西伯利亚谷物产量已占全国的17%,西伯利亚的采煤业、木材加工业、冶金业等都得到了发展,乃至拉动了整个俄国的经济。

    从冬天开始,特别是二月份以后,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车祸不断,仅仅在三月份,就出现了一百多起列车出轨的事故。

    火车出轨发生在从莫斯科附近一直到海参崴附近,到处都有事故。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普通的事故,因为今天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因为严寒,很多铁路设施出了问题。

    可是后来,一件事情引起安全部门的重视,东京间谍小组在三月初传回来了一份情报,说日军派遣大量间谍到了苏联,目的是破坏西伯利亚铁路,使得苏联远东地区补给中断,为日本进攻苏联远东做准备。

    过了两天,东京再次传来了情报。这次情报内容则有所改变,说德国派遣了一些间谍,进入苏联的腹地进行破坏,为了德国进攻苏联做准备。

    安全部门立刻开展调查,如今,还没有什么成果,不过,远东地区的问题已经出现了,那就是粮食供给严重不足。大量从西伯利亚的运输的粮食停在沿途火车站里,运不到远东。

    海参崴的要塞里虽然有大量的粮食储备,但是地面上的兵营和居民的供应却不足了。与此同时,黑市猖獗,不少投机商人偷越边境,走私粮食盒轻工业品等紧俏物资,转手倒卖,获得高额利润。

    远东地区想到了伊春,就派康斯坦察前来伊春,和伊春商讨粮食问题。

    康斯坦察如今成熟了很多,来到伊春,没有直接说粮食的问题,而是到处参观了两天后,才想伊春当局提出了来那个是问题,而且,口开得很大,要求第一批先提供五百吨粮食,可以用武器弹药换。

    其实,这要求不高,一天按照一磅半的定量来计算,一万人一天就是6吨半,一百万人一天就是650吨。这五百吨,还不够百万大军吃一天的。

    伊春的粮食储备也很多,各处大小几处粮仓不说,伊春掌握的地盘里新开垦的土地上百万垧,一垧买来一吨,那就是上百万吨。当初,伊春政府招募流民,安置他们,以前借出去大量的钱款,现在用粮食顶借款,已经回收了大量的借款。

    康斯坦察研究了伊春的做法,感叹不已,伊春凭借政府信用,虽然自己没什么钱,却平空用荒地和人力生出了大量的钱财,并且换来了大量的物资,不简单。

    今天,康斯坦察冯仲云市长会谈,内容只有一个,就是粮食。

    听康斯坦察说要五百吨粮食,冯仲云市长沉吟道:“那么如此多的粮食咱们如何运输呢?粮食和武器的价格怎么算?”

    康斯坦察道:“我们司令部商量过,我们之间从来就是亲密的兄弟的关系,价格好算。我们的让步幅度是:可以把粮食的价格以及武器的价格让百分之十。

    ”

    冯仲云道:“我们调运如此巨大数量的粮食,市场上粮食价格势必上涨。你们能接受吗?”

    康斯坦察道:“这个我需要请示。”

    冯仲云道:“作为友好合作的兄弟,我们是无条件帮助你们的。关于价格,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