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辅助召唤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辅助召唤系统-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来,以李儒的想法,除掉吕布之后,他就归隐山林,做一个农夫。

    可各国先后建立,已经初露战国的乱局,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是无数的乱战与大战,到时候天下再无净土,他又能躲到哪里。

    而天下众国中,李儒最为看好的就是张载,可如今他与唐国相隔何止千里,中间要穿过魏国和司隶地区,最重要的是,张载的态度他不能确定。

    最后,他干脆投靠了曹操,至少他手中有曹操需要的情报组织。

    李儒连忙打开曹操回信,信上说明了曹操的安排,对于徐州,曹操要有拿下的打算,不为别的,单单是徐州的人口和每年产的粮食,就足以令曹操心动。

    不过,曹操却认为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他让李儒暂时先等待一段时间,动手的时候,曹操会通知他。

    李儒看后凝神想了半晌,忽然叹了口气,他知道曹操的顾虑,想要出兵,就必须防备南方的袁术,以及北方的袁绍,曾经的吕布就是前车之鉴。

    兖州,许县。

    此时,许县今非昔比,早已经不是当年的一座小县城,曹操建立魏国后,定都在了此地,两年来,曹操建立起了一座座宫室,现在的许县,足经称得上是一座大城。

    王城议事厅中,曹操身边的众位谋臣早已经齐聚一堂,商议下一步行动计划。

    出兵伐鲁,已经是势在必行,但是首先要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危,不要重蹈覆辙。

    “大王,臣认为可以向袁氏兄弟提出结盟。”太尉戏志才出列说道。

    曹操思考着戏志才的话,心中分析着可行性。

    对于发小袁绍,曹操自问对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若是他现在服软,送上些金银,袁绍有很大可能会作壁上观,而且,现在袁绍的大敌乃是唐国的张载。

    “嗯,志才所言有理,不过结盟袁绍可以,这袁术就不必了。”曹操对戏志才的建议作了一些修改。

    “为何?”戏志才不解道,袁术势力独步江淮,实力极为强劲,若是袁术举兵来犯,也能牵制他们很大部分兵力。

    “袁术实乃一小人,即便结盟,也很有可能会背后放冷箭,况且袁术后方还有刘表与孙坚,自有他们牵制,与其与袁术结盟,倒不如结盟刘表与孙坚。”曹操想起数年前讨董联盟时,袁术背后的动作,嗤声一笑。

    当时孙坚也可以算作他的下属,可最后呢,还不是被袁术暗算,若非是张载,恐怕孙坚可能会大败。

    对于这种事情都能做出来的袁术,曹操真不敢与他这样的人结盟,谁知道当你对他放松了警惕的时候,他会不会直接在背后捅你一刀。

    “远交近攻?”戏志才等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

    当曹操说过当日联盟中的事情后,他们也彻底没有了意见,毕竟盟友必须要靠得住,向袁术这样的盟友还真靠不住。

    “不知大王欲派谁去与袁绍等人结盟?”结盟之事已定,但是人选却是一个难题,至少他们几个并不合适。

    “嗯,你们可有人选?”曹操轻抚颔下胡须,他心中一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他麾下的谋士也有不少,但适合外交的人才,程昱算是一个,其他的,还真没有发现。

    “臣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荀彧说道:“新近前来投靠的杜袭杜子绪,他刚从荆州返回,倒有几分才能,可担此任。”

    “噢,此人现在何处任职?”曹操问道。

    “现在还未做出安排,目前正在驿馆中。”荀彧说道。

    “命他前来一见。”曹操吩咐道。

    杜袭也没让曹操久等,很快便出现在王府内,进入了议事厅,见到曹操拜道:“颍川杜袭拜见大王。”

    “免礼。”曹操一指旁边放置的坐垫说道:“座。”

    “谢大王。”杜袭不卑不亢地拜谢道。

    曹操见杜袭一番礼节下来,进退有度,且不失风采,心中好感大增,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听说你刚从荆州返回?”

    “正是。”

    曹操点了点头,对杜袭说道:“此次招你前来,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

    “请大王吩咐。”杜袭拱手说道。

    曹操看着端坐的杜袭,说道:“孤准备与荆州刘表与江东孙坚结盟,目前缺少使臣,不知子绪可愿往?”

    “愿为大王效劳。”杜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好,现任命你为魏国使臣,前往荆州与江东,联络吴国与楚国,争取与之达成联盟。”曹操一拍身前的矮桌,说道。

    “诺!”杜袭起身拜道。

    出了议事厅,杜袭心中却是异常激荡,他刚投曹操,本来以为只能够担任一个小吏,没想到竟然会被曹操直接任命为使臣,还是出使两国,这也让他对曹操的魄力感到惊讶。

    临出王城,杜袭回头看着身后宫殿,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次差事办的完美。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零五章 结盟() 
却说杜袭,次日天亮,便带着证明身份的文书,以及使臣仪仗,一行共百余人,伪装成了商队,便从许都出发,向着楚国而去。

    一路上,有惊无险地穿过了袁术的地盘,杜袭立刻穿上了魏国的朝服,这是魏国连夜赶制的,就为了这次出使他国,这也是魏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出使,他也是魏国的第一个使臣。

    艳阳高照,杜袭等人很快就出现在楚国边境处的城下,他们的魏国旗帜在此时异常刺眼,还未到城门楼时,直接被楚国的守军拦了下来。

    杜袭一身风尘,整理了衣服,对着守城的士卒说道:“烦劳通禀,魏国使臣杜袭奉命出使,前往襄阳求见楚王,请城中官员前来一见,这是吾的身份文牒。”

    城门守将听闻杜袭自称魏国使臣,顺手接过了杜袭递过来的文牒,说了声稍等,命令其他人戒备,然后立刻前往城中府衙通报。

    不多时,杜袭便看到一位将军装扮的中年男子从城中出来,到了他的面前,拱手说道:“在下楚国守将文聘,听闻阁下乃是魏国使者,不知可有凭证?”

    身份文牒可以作假,文聘并没有选择相信杜袭的话。

    杜袭亦是拱手还礼,对于文聘的话,他也不以为意,而是将象征身份的旄节取出,说道:“见过文将军,此乃是吾魏国使臣的凭证。”

    验明了身份,文聘点了点头说道:“既然贵使奉命前来楚国,远来是客,不知可有需要吾帮助的地方?”

    “吾初来贵地,不知文将军能否代为引荐给楚王?”杜袭也不客气,直接说道。

    文聘面露难色,说道:“不瞒贵使,聘奉命守卫此地,离不开身,让贵使失望了。”

    听到文聘拒绝,杜袭也没有意外,继续说道:“倒是吾孟浪了,那不知将军能否派人带吾前往襄阳?”

    此时文聘已经悄悄打量过杜袭等人,一共也就只有百人左右,就算放他们进入楚国腹地,也翻不起风浪,而且他也看过杜袭手中的信物,不像是伪造。

    “这倒可以,烦劳贵使稍等,聘立刻安排此事。”文聘身为武将,雷厉风行,很快便派出了一直数百人的护卫队伍,护送杜袭等人前往襄阳。

    杜袭离开后,文聘立刻修书一封,另遣快马送往襄阳,信中将魏国使臣来访以及到达襄阳的时辰写出。

    次日,襄阳城内。

    文聘的书信一早就被送到了蔡瑁手中,得知此事的蔡瑁立刻前往王宫,面见了楚王刘表。

    刘表此时已是老迈,脸上皱纹很多,如同一节渐渐腐朽的枯木,听闻此事后,脸上的皱纹越发多了,同时立刻招来亲信之人,也就是蒯越与蒯良兄弟二人,向他们问计。

    一身锦衣的蒯越,听闻刘表的话,眉宇间隐隐一股自信透体而出,拱手说道:“大王,曹操此举无非是效仿战国,远交近攻,与我楚国有益无弊,大王答应也无妨。”

    楚国与曹操之间相隔着一个袁术,而且刘表与袁术亦有些龌龊,所以与曹操结盟,倒也并无不可。

    刘表听了蒯越的话,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皱着眉头,说道:“异度此言倒是有理,但是陛下是死在曹操手中,若与其结盟,恐怕会被天下人耻笑。”

    他虽然称王建国,但他毕竟是汉室子孙,而且对于当初皇帝之死,曹操只是说被人谋害,并没有其他佐证,只是他的一面之词,这也正是他的顾虑之处。

    “大王,说句不敬的话,汉室早已亡故,如今只有天下各国,就算与曹操结盟,也没人会耻笑大王。”蒯越劝道,他是希望能够与曹操结盟,方便以后共同出兵对付袁术。

    在楚国邻国中,袁术的威胁程度最为严重,兵多将广,远远超出了东方的吴国,乃是楚国真正的心腹大患,几年来,双方的摩擦从来没有停止,而且楚国是败多赢少。

    一旁的蒯良和蔡瑁,亦是附和着蒯越的话,劝刘表与曹操结盟。

    “此事孤再考虑考虑。”刘表听闻三人都力劝自己与曹操结盟,揉了揉脑袋,闭上眼说道:“孤困了,你们先下去吧,此事容后再议。”

    三人对视一眼,齐声说道:“诺。”

    路上,三人并行而出,身为大将军的蔡瑁问道:“异度,关于结盟之事,你说大王会同意么?”

    蒯越闻言,摇了摇头,看着天边刚升起不久的太阳,说道:“不好说,大王的心思,吾也有些猜不透,不过看大王的态度,恐怕很难。”

    一旁没有说话的蒯良,此时却突然叹了口气,说道:“大王老了!”

    听到蒯良的话,两人一愣,紧接着明白了蒯良话中的含义,对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

    就这样,结盟之事,被刘表拖了下去,直到一日后杜袭到来。

    是日,天朗气清,刘表等人正在商议国事,突然接到士卒禀报,魏国使者即将到达襄阳。

    刘表本来想直接命人将杜袭请到驿馆,但是想了想,还是对着身旁的蒯越说道:“有劳异度亲自前去迎接,先将其安排至驿馆中休息,明日再行召见。”

    “诺!”

    不多时,蒯越便出现在襄阳城门,等待杜袭到来。

    大约过了半刻钟,杜袭就到了襄阳城下,见到了等候的蒯越,二人互表身份后,蒯越边带着杜袭来到馆驿安置。

    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杜袭也不停看着襄阳城中来来往往的行人,对比着两国之间的差距,发现楚国百姓生活颇为富足,至少现在魏国无法与之想比。

    至驿馆,两人临别前,杜袭忽然问道:“蒯太尉,不知楚王对于两国结盟之事有何想法?”

    蒯越有心与魏国结盟,此时也不隐瞒,直说道:“子绪兄,此事恐怕有些难办,大王的态度有些不定。”

    杜袭眉头一皱,问道:“却实为何,你我两国合则两利,为何楚王”

    “唉。”蒯越揉了揉脑袋,叹了口气说道:“还不是因为汉帝不明不白地死亡。”

    因为此事,这两天他也想尽了办法,可是到现在,他也没能清楚刘表的态度。

    杜袭在一旁忍不住解释道:“那并非魏王之过,而是有歹人趁机劫掠了陛下,然后痛下毒手,魏王是被冤枉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零六章 乘兴而来() 
蒯越摊了摊手,也不知是真的无奈,还是做戏,摇头叹道:“即便是我等相信,可大王不肯相信,吾等作为臣子,承蒙大王看中,却也不能左右大王的想法。”

    杜袭听了蒯越的话,默默无语,他不是初来荆州,对于荆州,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蒯越兄弟与蔡瑁三人,乃是刘表的左膀右臂,深得刘表信任。

    杜袭拿不准蒯越话里的准确度,只能点了点头,躬身一拜说道:“结盟之事与两家有利无弊,还请蒯太尉多劝劝楚王。”

    蒯越回了一礼,说道:“此时吾会与大王好好商议,还请贵使稍等。”

    也不知道蒯良是否说的是真心话,但他还是拱手谢道:“有劳蒯太尉”

    二人拜别后,蒯越立刻返回了王宫中,向刘表复命。

    进入王宫中,一路畅通无阻,蒯越很快出现在刘表等人眼前,显然他们议事还未结束。

    刘表见到蒯越返回,先是指了一个座位,待他坐下后方才问道:“可是安排到了驿馆?”

    蒯越先是拱手拜谢,然后回答道:“已经安排在了城东的驿馆中。”

    蒯越接着问道:“不知大王打算何时召见他?”

    刘表面露不虞,轻轻说道:“先让他等上几天再说,若他询问,就说孤身体抱恙,暂时不见客。”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齐声应诺,然后略过此事不提,商讨起其他事情。

    杜袭进入驿馆中已经安排好的住处,一路舟车劳顿,他虽有些劳累,不过如今时辰还早,尚不过巳时,他决定到襄阳城中转上一转。

    此时,襄阳城中正渐渐热闹,各种小商贩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卖着天南地北的商品,到处都充斥着喧哗声。

    杜袭走在襄阳城中,不停拿着魏国许都与对比,最后不得不承认,这刘表或许在军事方面有很大的不足,但是说道治理一方,绝对是一把好手。

    这一天下来,杜袭将襄阳几乎转了个遍,各大街道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对于襄阳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当杜袭回到驿馆中时,蒯越已经在驿馆中等候,随他而来的还有蒯良已经蔡瑁,可以说,如今楚国所有的重臣都已经到了此地。

    “子绪兄,来,我给你介绍。”看到杜袭会来,蒯越直接拉起了杜袭的手臂,将他拉到了一个中年人身边,介绍道:“这位是大将军蔡瑁。”

    杜袭拱手行礼,作为刘表重臣,接下来的事情,或许还要靠他们全力运作支持,该有的礼数却是不能省略。

    “这是吾家弟。”蒯越见他与蔡瑁见礼完毕,接着指着一旁的蒯良说道。

    杜袭亦是行了一礼,没有一丝怠慢。

    三人相互认识后,蒯越挚着杜袭的手,将他带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