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辅助召唤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辅助召唤系统-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处东观殿。

    东观建筑高大华丽,最上层高阁十二间,四周殿阁相望,绿树成荫,环境幽雅,乃是章帝、和帝以后,为宫廷收藏图籍档案及修撰史书的主要处所。

    雒阳东观殿内的藏书,被蔡邕带到长安后,自然是被安放在了这里,而且这里也是蔡邕平日办公的场所。

    为了表示尊重,李儒特意命人前去通报,否则,以他如今的地位,除了少数的几个地方,基本上是畅通无阻的。

    不多时,一位小黄门便带着李儒进入东观蔡邕的办公场所。

    “蔡大人。”对于蔡邕,李儒还是很尊敬的,毕竟蔡邕乃是天下大儒,又对寒门子弟多有教诲,声名远传内外。

    “是文优啊,有何事?”蔡邕面无表情地看着李儒,即便是李儒做媒,把女儿嫁给了张载,而从女儿的来信中,也透露出幸福,女儿找到好的归宿,蔡邕也是老怀欣慰。

    可是之前他所做的事情太毒,即便是他女儿的媒人,他的态度,也只是比以前态度好了一些。

    “儒此次前来,特向蔡大人求些书简。”既然是为了蔡邕视若珍宝的藏书,李儒也放低了姿态。

    “什么书简?”蔡邕盯着李儒,就像是防着盗贼一般。

    “东观内的藏书。”李儒就像没看到蔡邕的神情,继续说道。

    “不行!”蔡邕听到李儒的话,就像炸毛的猫,快要跳起来了。

    李儒看着怒发冲冠的蔡邕,连连摆手,说道:“息怒,息怒。”同时内心苦笑,他没想到蔡邕把这些书看的如此之中。

    “蔡大人,不就是几本书么”李儒一边安抚蔡邕。一边继续想继续索要书简。

    “什么叫几本书,那都是我大汉读书人的命脉。”蔡邕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李儒的话。

    “是是是,是我大汉读书人的命脉,可这些书简在蔡大人手中又没有用,不如送与儒,如何?”李儒连忙同意。

    “不行!”

    “那要怎么样,大人才能答应给我。”

    “无论如何都不行!”

    李儒是磨破了嘴皮,可蔡邕就是不松口,李儒气的就差直接把蔡邕绑起来。

    “蔡邕,你以为某这么是来消遣你的么,如果不是为了天下的寒门士子,为了你的女婿,你以为某会这样低声下气地求你?”李儒也怒了,自从董卓入住雒阳,他有何时如此恳求他人,如今却被蔡邕百般推诿,要不是看在张载的面子上,他早就绑了蔡邕,把书简给运走了。

    “等等,你说女婿,子德他怎么会向你要书简?”蔡邕问道。

    “你看看,这是你女婿写给某得信件。”李儒把纸摔在蔡邕的桌子上。

    蔡邕将信将疑地拿起书信,大略地扫了一眼,待看到信中所说的书籍时,激动地问道:“这上面写的,是真的?”

    “你自己看吧!”李儒将衣袖中的书籍拍在了桌子上。

    蔡邕将几本论语依次翻开,看着上面清晰的油墨汉字,散发着浓浓的墨香,而且每一个汉字都是一模一样。

    蔡邕颤抖着双手,一次又一抚摸着书面,双眼含泪,说道:“这这真是儒道神器啊!这真是儒道神器!”

    李儒见状,连忙问道:“那你是同意了?”

    “不行!”蔡邕虽然激动,但是,他还是拒绝了。

    作为汉臣,他心中始终有自己的底线,东观内的藏书,作为汉室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若非皇帝亲命,任何人都不能私用。

    不过蔡邕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老夫倒是有几车书简,送与女婿,倒也无妨。”

    还好这老头子松口了!

    李儒也是趁着蔡邕松口,接着说道:“蔡大人,这几车书简恐怕不够吧。”然后眼珠子又一转,说道:“不如这样吧,东观内的资料不动,把所有的书籍全部借给他,到时候,书籍刊印完成,再令他把原本与印好的书籍送一套到长安,如何?”

    蔡邕这次却没有直接拒绝,皱着眉头,思考了半晌,说道:“这倒是一个折中的办法,不过,某要亲自送往并州,说起来,这女婿某还没见过,而且女儿出嫁了这么长的时间,某也有些想他了。”

    李儒点了点头,说道:“可以。”

    两人都不是拖沓之人,商量好后,直接开始整理所有的书籍。

    东观中的各类书籍,分门别类,命人搬运到了门口,然后装在了一辆又一辆马车上。

    一天后,蔡邕带着数十辆大车,从长安北门出发,由一只数百人的军队护送着,前往晋阳。

    马车中装都是各类的书籍,有许多珍本和孤本,有了些年月,很容易出现损伤,为了不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一路上行的小心翼翼,所以一行人走的很慢。

    四五日之后,蔡邕等人才算走到晋阳。

    此时,并州除了上党之内,其他的地方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十几年前,他曾在并州待过一段时间,那可真是荒凉之地。

    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异常困苦。

    可如今,百姓生活富足,颇有路不拾遗的景象,已经与他在并州时的所见完全不一样。

    张载早早就在晋阳城门口等候,他收到李儒的信件,说是他岳父蔡邕,已经带着大批的藏书前往晋阳。

    为此,张载特意命令不良人,日夜盯着太原郡的风吹草动,一有消息,立刻上报州牧府,就在一刻钟前,张载接到报告,蔡邕等人距离晋阳城已不足一个时辰的路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章 书院() 
过了大半个时辰,在张载以及蔡琰的期待下,蔡邕终于随着车队缓缓而来。

    马车到了城门近前,就停了下来,蔡邕通过车窗,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她正随着一位男子,站在城门处,应该就是自己的女婿张载吧。

    说来蔡琰的这桩婚事倒是颇有意思,不仅双方没有见过面,双方唯一的家长,蔡邕也没有见过女婿的模样,恐怕就连媒人李儒,也是如此。

    蔡邕怕女儿女婿等急了,马车刚一停稳,就从车中出来。

    而张载,在蔡邕出来时,蔡琰已经告诉他,这便是她父亲,于是夫妇二人携手向车前走去。

    “小婿张载,拜见岳父大人。”

    “女儿拜见爹爹。”

    两人对着蔡邕行了个大礼。

    蔡邕看着张载一表人才,夫妻二人又是琴瑟和鸣,夫唱妇随的样子,欣慰不已,扶起二人,连说了三声:“好,好,好。”

    “岳父,还请到府中叙话。”张载将做了个请的手势,将蔡邕请到他自己的马车上,亲自驾车前往府内。

    马车入府,张载又亲自扶老人下来,奉上茶水,简直把老人当做父亲对待。

    蔡邕对张载也很满意,长得一表人才,从女儿的眼神中,也看到二人很是恩爱,就连对待自己,也很尽心,更是把并州治理地井井有条,基本上脱离了贫困,在年轻一代中,是绝对的佼佼者。

    “子德,老夫听说你制造出了一种书籍?”蔡邕刚坐下来,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是的。”张载道,既然蔡邕前来,那书籍的消息自然是瞒不住了。

    “可以带老夫去看一下么?”蔡邕期待地看着张载。

    “可以。”张载想了想说道,毕竟是他的岳父,这事虽然隐秘,却不是什么不能让人知道的事。

    “那现在去如何?”蔡邕问道。

    “可以,不过这地方在新建的书院里,还请岳父移步。”张载说道,然后吩咐下人,头前引路。

    二人一问一答,直接把蔡琰给晾到了一边,不过蔡琰也没有计较,在他们离开后,也回到了后院。

    书院距离州牧府不过一条街的距离,门口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并州书院”四个大字。

    现在因为这里是制造书籍的地方,派有重兵把守,守卫见到张载,纷纷行礼。

    张载停在门口,命令道:“这位是名传天下的大儒,也是某的岳父,以后出入这里,任何人不得阻拦。”

    “诺!”守卫领命道。

    “岳父里边请。”张载将蔡邕引入书院。

    进入书院,首先见到的是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的表面被磨的很光滑,上面刻着后世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蔡邕看着这块巨大石碑,眼中含泪,颤抖着摸着上面的几个大字,问道:“这,这是谁说的话,只凭这句话,就足以堪称大儒。”

    “这是小婿在建立学院时,一时间心中气血激荡,所以写出了这几句话,作为学院的院训。”张载说出这话的时候,也微微有些脸红,可是蔡邕因为激动,没有注意张载的脸色。

    蔡邕此刻看张载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不论张载的才学如何,心中已经将张载的地位,提到与自己完全相等了。

    越过石碑,继续前行,一路上,蔡邕抓着张载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

    “岳父,里边请,很快就到了刊印书籍的地方了?。”张载被蔡邕盯得不自在,只能将蔡邕请到里面,转移他的注意力。

    果然,书籍的吸引力要比眼前的几句话要大很多,张载此言一出,蔡邕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走了。

    越过了几间院落,还未进门,就闻到一阵阵墨香,然后旁边不时有人运送着已经装订好的书籍,前往其他院落。

    一进门,门内的景象又有很大的不同,院中没有任何植物,就是一个空旷的广场,一些人正在裁剪纸张,然后许多人拿着一张张裁剪好的白纸,不断送到送到一旁的屋内。

    这个屋子很大,还开了两扇门,剪好的白纸从一侧的们内进入,另一侧则是源源不断地运出来已经装订好的书籍。

    张载也是边走边向蔡邕介绍这里的运作,特别是这里,作为成书的地方,张载更是将里面的流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蔡邕听的有些迷糊,然后问道:“这里每天能生产多少本书?”

    张载想了想,回答道:“如果是日夜刊印的话,大概有百本左右吧。”

    “嘶”蔡邕倒吸了一口凉气,每天能生产百本,那一个月就是数千本,如此,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就能做到天下士子每人一本,那对于读书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然后张载继续说道:“只不过,目前只有府内的书籍种类太少,只刊印了论语,如果是要印其他的书籍,光是排版,就要几天的时间。”

    蔡邕听后,对于这种印制书籍的办法很是好奇,于是,两人便进入印制书籍的屋内。

    张载采用的依旧是活字印刷术,他本来想使用模具,也就是一块木板,上面刻着书的内容,然后将纸放在下方,用墨刷过。

    但是制作好模具后,发现经常会有墨水把纸张浸透,所以,张载决定还是采用了活字印刷术。

    蔡邕见到这些印制书籍的东西,不断啧啧称奇,他活了大半辈子,还没有见到过如此巧妙的方法。

    没想到,那些所谓的奇淫巧技,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威力,能够帮助他们这些读书人实现毕生的理想。

    紧接着,张载又带他到了造纸的地方,不过造纸的环境不太好,蔡邕也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也就没有在里面停留很长的时间。

    回到州牧府,蔡邕便拉着张载开始谈论文学,可张载就连论语都记不全,又怎么能够经得起蔡邕的考问,几个问题下来,张载就原形毕露,不仅不记得先贤的原话,就连一些基本的典故都记不得几个。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张载虽然对于先贤的著作不甚了解,但是却有自己的想法,也让蔡邕暗道怪才。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一章 蔡邕的决心() 
蔡邕在并州呆了两天,就准备离开,这两天内,蔡邕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整理了出来,交给张载,希望他有时间多学习下先贤的著作。

    这也是他提前就已经准备好的,一个女婿半个儿,他膝下无子,而这张载也不是不学无术之人,由他传承自己毕生所学,也是最好的选择。

    本来,张载还想把蔡邕留下来,他从蔡邕的眼中也看出了渴望,以及挣扎,可没想到,最后蔡邕还是决定离开,哪怕是张载还说动蔡琰去劝他,依然没有改变他的决心。

    终于,在蔡邕离开的前夜,张载又一次来到了蔡邕的房间。

    “子德可还是来劝老夫留下来的?”蔡邕在张载进入屋后问道。

    “是的,岳父久居长安,应当知道,目前长安暗流涌动,载怕岳父留在长安,万一有什么闪失”张载没有再往后说下去。

    蔡邕也知道他后面想说什么,也不以为意,笑着说道:“子德宽心,这董卓虽然无道,喜怒无常,但是对老夫还是颇为厚待,不必担心他会对老夫不利。”

    “可若是董卓出现意外呢?”张载问道。

    “子德,这董卓身体如今还算健朗,又怎么会突然死亡?是你多想了。”蔡邕只当这是张载为了挽留自己地借口,毕竟董卓现在身体虽然发福,但是并没有出现垂暮之像。

    蔡邕没有再流露出留下的意思,无论张载怎么劝,都没有丝毫的进展。

    张载无奈,只好打起了亲情牌:“岳父,载家中父母早亡,若是将来有了孩子,还需要岳父来教导,就算不为了载与昭姬,为了您以后的外孙,留下来如何?”

    蔡邕听后也是一阵迟疑,可最后张载还是失望了,蔡邕摇了摇头说道:“子德既然建立了书院,那这里必然是群英汇聚,少了老夫一人,也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这书院的院长,才学应该也不下于老夫才对,子德可否明言,这院长是谁?”

    “胡昭胡孔明。”这个是隐瞒不了得,张载答道。

    “老夫与这胡昭倒是有过一段交情,子德能够请到他,恐怕是花了不少的功夫吧,也好,这胡昭才学不下与老夫,书院有此人坐镇,老夫也放心了。”蔡邕眼中含笑,摸着颔下的长须,对于这个院长,蔡邕显得极为满意。

    “岳父,不如你留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