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辅助召唤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辅助召唤系统-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载看到帐内剑拔弩张,地上还有个士卒的尸体,张载有些恍然。

    见到张载到来,袁绍等人将孙坚私藏玉玺的事情说出,他们知道张载与孙坚交好,怕他帮助孙坚解围,便想用大义堵住张载,毕竟,张载身后有两个能与吕布匹敌的猛将。

    孙坚见到张载,也有些惭愧,说道:“本来还想单独向子德辞行,没想到已经惊动了子德。”

    张载摇头,示意没有关系,然后看着袁绍问道:“盟主就凭这一士卒的话,就能断定文台私藏玉玺?那某明天也可以指使一人前来报告,说有人私藏玉玺。”

    “嗯,子德说的有道理,这样断定却又不妥。”一旁的公孙瓒听到张载支持孙坚,也声援张载,他与孙坚关系一般,本来没有必要去招惹袁绍,可既然张载替孙坚说话,他自然要帮着张载。

    孙坚听了张载两人的话,心中感动,但更多的却是浓浓的愧疚。

    袁绍听了张载的话一时之间也没法反驳,正在这时,曹操却突然闯进来,抓着桌上的就,就着酒壶,将壶中的酒喝了个干净。

    喘了口气说道:“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这话说的袁绍无言以对,随后曹操怒气冲冲地随着张载孙坚二人离开,公孙瓒却没有离开。他与其他二人关系实属一般。

    最后帐中众人不欢而散自是不提,从帐中出来的张载三人,至路旁一小亭子,命人准备些酒,三人便坐在亭前畅饮。

    几轮酒后,曹操向张载抱拳一礼:“多谢子德救命之恩。”遂把昨夜之事说了一遍。

    张载恍然,还礼,轻笑着说:“孟德为国为民,自当命不该绝,况且帐下猛将如云,应付区区吕布,不足挂齿。”

    曹操摇了摇头:“子德过誉了,昨夜如果不是薛礼,操恐怕真的难逃此劫。”

    张载也不想在这话上过多纠缠,转而问道:“这联盟恐怕就要散了,不知两位有何打算?”

    曹操一叹:“本以为袁绍一门世受皇恩,当全力报国,没想到,哎操欲回归家中。”

    孙坚看着两人眼神有些闪烁,只是说道:“坚打算先回江东,再另行计较。”

    张载看着两人说道:“如此,载也当回雁门,主持边塞军务,只是不知道,我们此时一别,何日才能再见。”

    曹操大笑道:“戎马生涯,四海为家,我们会有机会在见。”

    三人边喝边聊,酒尽,曹操辞别两人,说道:“酒已尽兴,吾等就此别过,两位,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两人目送曹操离开,张载看着孙坚说道:“文台兄,你可记得答应过载一件事?”

    孙坚答道:“自是记得。”

    张载道:“我有一事想问,还请文台兄如实告知。”

    孙坚犹豫了,他知道张载想问什么,此时事关重大,如果张载真的想要玉玺,那就给他!

    做好了送给张载玉玺的准备,孙坚心里反而坦荡,恢复了以往的风采的孙坚说道:“还请子德明言。”

    张载看着孙坚,不知道他身上究竟有什么秘密,问道:“这传国玉玺可是在你身上?”

    早知道张载会问这个问题,孙坚干脆地回答道:“是。”

    张载皱眉接着问道:“可是在建章殿附近的水井里发现的?”

    “对!”

    张载突然说道:“文台兄,此事有些古怪,不瞒你说,载也在那里找过玉玺,当时井下并没有任何异状。”

    “什么?这”孙坚也被张载所说惊呆了,他们二人前后到达雒阳,不过两个时辰,既然张载也在找过,怎么会没有发现那具尸体。

    “不知那位发现井下有光的士卒,可还在军中?”张载思索了下问道。

    “坚已经命他先行返回江东家中报信,此时并不在军中。”孙坚也想到了这个人。

    张载觉得这一切都像是有人在暗中谋划,但是又不知道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虽然心中隐隐有所察觉,只是此事牵扯太大,只好提醒孙坚道:“文台兄,此事蹊跷,你手中握有玉玺,而且被袁绍得知,此行返回江东,千万要小心,最好调查审问下那名士卒,还有,小心刘表,尽量避免交战。”绝口不提玉玺之事

    孙坚愕然,然后吃惊地问道:“子德不准备要着玉玺?”

    张载问道:“我要这玉玺干嘛?”

    “这可是传国玉玺!”孙坚加重传“国玉玺”这四个字,强调道。

    “我知道它是传国玉玺,可我又没什么用。”张载一脸无所谓。

    孙坚被张载一脸的满不在乎打败了,然后一脸苦笑:“坚如果有子德的豁达,或许就没这么多事了。”

    眼看天色已经不早,二人也不再多言,互道保重,便各自率兵离开。

    路上,孙坚将与张载说的关于玉玺的话,说给了四人,四人听后,既佩服张载的坦诚,又有些担忧,如果真的想张载所说,那这里面恐怕大有文章。

    再说张载,知道事情的经过,心中越发的迷茫,索性直接带人赶到建章殿,围着水井打量了一番,最终,由薛仁贵下井,在井的四周墙壁上查探,还真被他发现了个通道。

    沿着通道一直走,没有碰到什么机关,薛仁贵从另一个出口走出,却是在甘泉宫中。

    众人进入密室,开始地毯式搜查,只在里面发现一间密室,里面放置着武器甲杖,武器多以刀剑居多,十几把镔铁打造的刀枪,还有几百面钢盾,这些钢盾边角有钩锁,可以相连,组成盾墙。

    此外还有铁甲数百具,数百马甲,就是那种为战马制作的护具,以及一些做工精致的青铜马鞍和马镫,其他零零散散的刀剑长矛,足以装备一千多人。

    密室里的众人被这里面的装备给惊呆了,打造这些装备所用的成本,足以装备一支万人的步卒。

    这些好东西当然要独吞了,没说的,张载封锁了消息,命亲卫将这里搬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章 归程() 
自张载三人走后,联盟渐散,公孙瓒受到诸人排挤,也直接领兵返回辽东,同时刘备也他任命为平原国相,就地养兵。

    公孙瓒走后,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不借,刘岱便趁机挥军攻打乔瑁,吞并了他的部曲,而乔瑁也成了十九路诸侯中灭亡的第一个。

    袁绍见联盟已散,也挥军返回渤海,休养生息。

    联盟就此散去,历史掀开新的篇章。

    张载回军,他打算由河内至上党,再返回雁门,这样路程最短,他此行回军,所率兵马比他出兵时还要多些,每日消耗的粮草甚巨。

    行至河内温县附近,天色已晚,便在一村落旁扎营。

    村中大多是老弱妇孺,见到张载等人颇有些害怕,尤其是村中仅剩的男丁,他们实在是害怕被强行征走。

    此前,听说太守大人征讨董卓,强行征调了村中一半的劳力,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就又来了一支军队,若是村中仅剩的劳力再被征走,来年他们这些老弱如何养家。

    就在张载派出亲卫,想要进入村中时,却被一文士拦住,这文士尚有些年轻,只有二十五六。

    好在张载平时对于百姓颇为重视,这些亲卫时时听到张载的教导,而且军中规矩甚严,所以他们也不敢放肆,立马有人回去将这里的事情向张载禀报。

    就在村民不安时,张载从村外走来,说道:“各位父老乡亲,某乃雁门太守张载,如今率军返回雁门,路过此处,借地休息一晚,在村中取些水,不会打扰大家休息。”

    村民们以前最多简到些里长,亭长之类的小吏,最多也就见过个县丞之类的地方官,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官,当即跪倒了一片。

    张载对百姓倒是很客气,赶紧把身边的百姓扶起,同时嘴里说道:“乡亲们请起。”

    百姓也都没想到,如此的大官,竟然对他们这些小民如此客气,激动地说不出话。

    安抚好一众百姓,张载再命人前往村中取水,自然不会有什么阻止。

    一旁暗中观察张载的文士见了,眼中笑意不断凝聚。

    这时张载与百姓交流完,也注意到那个面带微笑的文士,不动声色的查看他的属性。

    “王象字羲伯:武力64,统率49,智力92,政治81。”

    看着属性,在三国也算得上一流人才,只是这名字,他似乎有些耳熟,但是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过这个名字。

    然后问起旁边村民,村民说:“他叫王象,原本是县中大户人家的奴仆,前几月,被一位大人赏识,然后替他赎身,替他娶了夫人,并在村中安了家。”

    一旁的王象走近,抬手一拜:“河内王象王羲伯,拜见大人。”

    张载扶起他,这王象曾做过家奴,身体倒也壮实,简单扫了他一眼,张载说道:“先生不必多礼,不知先生有何事指教。”

    王象道:“象曾听闻,使君张贴招贤令,广纳贤士,不知此时还是否有效?”

    张载心中一喜,这是他要投奔自己?

    于是说道:“载这招贤令在载有生之年,无论何时,都当有效。”

    王象道:“象听闻使君北击鲜卑,大败其单于,又征讨董卓,立下大功,更于雁门大行仁政,分田均地与百姓,象心向往之,只是象家奴出身,不知使君可否敢用。”

    张载问道:“不知先生有何本事?”

    王象并不在意张载的多问,他想要投效张载,并得到中用,自然要拿出真本事。

    于是他将张载的处境结合外部的势力,大致说了一下,然后说道:“雁门世家与异族必有勾结,使君分田虽有利百姓,但是郡内必定暗流激荡,象以为此时当适量安抚世家,待郡内一切稳定,世家就是俎上鱼肉。”

    张载点了点头,这的确是最稳妥的办法,这王象也有治理一方之能。

    二人有聊了许久,张载发现,这王象确有治政之能,当场说道:“先生,雁门虽有起色,但积弊甚久,载不才,愿聘先生为主簿。”

    主簿,太守府中地位仅次于功曹,张载一直没找到合适人选,所以到现在,这一职仍然空缺。

    王象激动地行礼拜倒,说道:“象拜见主公。”

    张载受了他这一拜,才把他扶起,今夜要在此处驻扎,所以张载直接把他带到营中,与薛仁贵三人见面。

    相互介绍后,张载准备了简单的酒宴,全是庆祝王象加入雁门。

    席间颇为热闹,王象也很快融入,几人都是寒门出身,薛仁贵三人武将出身,很好相处。

    对于王象来说,此生有两个人对他有知遇之恩,一是杨俊,还有一个就是张载,这两个人都是值得他用生命去报答的。

    酒宴结束,张载命王象收拾行囊,然后随军返回,却被王象叫住。

    正在张载疑惑间,只听王象说道:“象有一人举荐,只是他家中有些琐事尚未处理,不知主公能否登门拜访?”

    这也是王象思考了很久才做出的决定,刚才听薛仁贵等人提起与吕布大战,他才知道诸侯会盟已经结束,所以他才忍不住提起。

    他的一位好友,名叫常林,才华非凡,只是他有一长辈,是河内官员,因为一些举报,被河内太守王匡下狱,所以王象有些犹豫,是否该将此人举荐给张载。

    王象将好友的困境向张载诉说一番,然后,他向张载保证,这位好友之才胜他十倍。

    张载也是心动了,如今乱世已现,想要作这逐鹿之人,当广纳天下贤士,召唤系统虽然能够给他带来英才,但是限制太大。

    有了王象的举荐,张载便决定前往拜访,不过对于王象夸张的话,张载一笑置之,能比他高明十倍,至少应该是荀彧等人之才。

    他这好友如若真有大才,一定青史留名,可是这人他从未听人提起过,所以应当是一方俊杰,并非传世之才,不过对于人才匮乏的张载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

    至于他的困境,王象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没有明说,不过在张载看来,微不足道。

    第二天,天一亮,一行人早早地就做好了准备,此行张载并没有打算带多少兵马,除了薛仁贵四人,就只有三十个亲卫骑兵,他们各自身穿铁甲,马上也装着青铜马镫,正是他在汉宫中发现的密室所出,一行三十五人,便直奔温县而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一章 常林() 
河内温县,西晋司马家族的故乡,如今,也因为战火的波及,显得很是萧条。

    常府,也就是王象好友的府邸。

    一路上,王象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他这位好友,他姓常,名林,字伯槐,温县常家人。

    这常家在温县算是个小世家,家中有人在县中任职,在温县也算小有名气。

    王象与常林交好,常家人也自然认得他,下人直接将一行人迎至客厅,同时有人前去通知常林。

    很快就有一位头带纶巾的文士出来:“羲伯兄,近来可好?”然后看到堂上张载几人,他从未见过几人,于是赔礼道:“在下常林,不知贵客临门,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这几人,显然是王象带来的,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的。

    王象见到友人,也是很高兴,只是叫他有些仍愁眉苦脸,相必还在为他亲人之事担忧,也顾不得与他客套,拉着他的手臂:“伯槐,今日来便是为你引荐一人”

    然后走到张载面前说道:“此人乃是象的主公,雁门太守张载,昨日路过温县时,象便拜为主公,主公求贤若渴,于是象便举荐了你。”

    常林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也没想到,这名遍天下的雁门太守如此的年轻。

    近两年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