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祖接过镜子一看,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
光从打磨的效果来看,这面镜子的光洁程度已不比后世的玻璃镜差太多,基本上已经能很清晰地看清镜中人的模样。
关于这一点,是跟明朝的铜合金工艺技术进步是有关的。
就以陈耀祖手上这面铜镜为例,这面镜子虽然名为铜镜,但其实是铜锡合金的白铜镜,其色泽已经接近白银,坚硬度和耐磨度也比以前的青铜镜好上了很多。
所以这面打磨抛光好了的白铜镜,此时看起来已经是银光闪闪、光可鉴人。
镜子在几位匠人手里走了一圈之后,大家都惊呆了。
林水生突然又说道:“陈公子,此面照子可以卖高价。”
是吗?陈耀祖的兴趣立马就来了。
他的发展大计,他现在正缺银子。尤其是有了工匠房之后,袁云奎打赏给他的那30两银子已经被他花出去了大半,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
有银子运作他的计划,陈耀祖连打劫的门道都已经想到了,只是这几天陈青云一直缠着他,弄得他始终没找到晚上出去劫财的好机会。
现在一听说有赚钱的门路,陈耀祖立即感兴趣起来。
“一面照子可以卖多少钱?”陈耀祖赶紧问道。
“如果是普通照子,一两越一分银子,这么大小的照子市值约一两银子,而光亮的照子则价格可以翻倍。”林水生道出了铜镜的市场行情。
陈耀祖掂量了一下手中的铜镜,大约有10两重,确实可以卖一两银子左右,大约一个士兵半个月的薪酬。当然,这个价格指的是普通的铜镜。
按照林水生的意思,这面镜子完全可以卖出上品铜镜的价格,甚至可以更贵。
卖,必须卖!
当然,这么光洁的铜镜如果只买2…3两银子,肯定是不能让陈耀祖满意的。
现在是什么年代啊!整个明朝现在是奢靡成风,钱都集中在贵族士绅手里,这么好的镜子,陈耀祖不把它当奢侈品来卖怎么可能?
起码得卖上十两八两银子才行啊!
什么钱最好赚啊?当然是垄断生意啊!
现在只要陈耀祖不把打磨机的秘密泄露出去,那市面上那种手工打磨的铜镜,其光洁度肯定是远远没法跟陈耀祖手中这面镜子相比的!
镜子最的是什么?就是光可鉴人啊!
不过,要想形成垄断生意,那现在这台打磨机的技术秘密就得封锁才行了。
否则的话,这项技术一旦传出去,那垄断生意就没法做了。
口必须封,工匠房必须得转移!,。请:
第36章 海门工会()
封口和搬迁工匠房,这对现在的陈耀祖来说是两个难题。
搬迁工匠房就不用说了,陈耀祖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搬迁,想要地方的话,那得要银子,要不少银子。看来弄钱的事情真的得列入日程了。
封口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现在陈耀祖的工匠房就位于千户营的工匠区,这几个工匠又是刚从千户营转过来,大家都和工匠区的其他工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真的没那么容易封口。
如果按照常见的方式,陈耀祖只能采取压制或利诱来封口,但那样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因为这些工匠对陈耀祖暂时还谈不上有什么忠诚度。
忠诚度!陈耀祖现在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如何来培养工匠们的忠诚度?
陈耀祖不由得想起了后世的**,他们之所以能从最艰苦的环境中,最终能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国,最的原因就是因为有着强烈的信仰,也愿意希望和理想做出奉献。
也许那种思路可以学一下!
陈耀祖想了想之后,又开始了他的洗脑风暴。
“大家安静,我有话要跟大家说。”
工匠们立即停止了讨论,开始认真聆听。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选你们,而没有选一批老师父吗?”
不等大家回答,陈耀祖直接说出了答案:“因为我要干一件大事,需要一批有想法、有冲劲的年轻人跟我一起去实现。”
“你们都知道,在大明,咱们工匠的地位是很低的。我们不仅有匠籍的约束,在很多时候,我们还要纳赋服役,就算我们有再好的手艺,不仅在地位上得不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收入上也只能勉强养家糊口,这样是很不公平的。”
陈耀祖直指明朝匠籍制度的弊端,以此引起工匠们的共鸣和不满。
果然,这几个工匠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们不像那些老匠人那样,已经对不公平的匠籍制度习惯和麻木。所以陈耀祖这么一说,立即就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和愤愤不平。
陈耀祖趁热打铁:“其实这样真的是很不对的。论贡献,如果我们工匠发挥好了,我们一点都不比商人、军士、士人差,甚至可以更。”
“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我所发明的新式火枪,如果我们工匠能努力让军士们人手一支,那倭寇、洋夷、胡虏还敢来大明兴风作浪吗?”
大家都点了点头。
燧发枪的厉害这些工匠自然是知道的,如果陈耀祖真能解决制造速度的问题,真能每个军士人手一支的话,那威力将相当的可怕,对付倭寇和洋夷等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陈耀祖指了指打磨机,说道:“而这台打磨机,以及以后我要设计的许多东西,将会让这种梦想变成现实。”
“但这还不够。我需要你们和我一起引领一场工艺革新,再建立一种新的工匠制度,能让的工匠都能得到人的尊重。”
“在这种新的工匠制度里,工匠将分为工人、工匠、匠师、设计师、发明家等,如果你们能成为匠师、设计师、发明家,那你们就能得到人的尊敬,地位一点都不比那些将军、官员、大商人差。如果你们能像我一样,设计出更多新奇的、有用的东西,你们甚至有机会流芳百世。”
……
在陈耀祖的一番鼓动之下,工匠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在明朝,工匠们最愤愤不平的不是收入低,而是地位低人一等,受尽盘剥。而陈耀祖刚才所说的这些,等于为这些年轻的工匠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工业王国。
很多很多新奇的发明、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不错的收入,这种美妙的事怎能不让这些年轻的工匠们向往?
见火候差不多了,陈耀祖又说道:“但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技术和工艺创新,将会有很多人盯上我们,窥视我们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妄想剽窃过去成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工具。也可能能针对我们采取一些下作的手段,把我们的梦想扼杀在摇篮之中。”
说到这里,陈耀祖很认真地盯着大家说道:“所以我们要团结起来,要成立一个严密的组织来保护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愿意?”
唐二牛第一个表态:“陈公子,我愿意。”
“我也愿意。”
“算我一个。”
“需要怎么做,陈公子请吩咐。”
……
陈耀祖对工匠们的首次洗脑达到目的了,他接着说道:“从今天起,我们这个组织就叫海门工会,在场的人都是海门工会的核心成员。”
海门工会,这是陈耀祖在明朝这个梦境游戏里成立第一个组织,虽然暂时还很弱小,但陈耀祖有信心把他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海门工会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让人遵守,在的规章制度出台之前,我要求大家先做到一点,那就是对工会的一切事务严格对外保密。这一点大家可以做到吗?”
工匠们相互看了看,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陈耀祖满意地笑了,他指着那台原始的打磨机对大家说道:“那好,关于这台打磨机的事,没我的允许,大家绝对不许跟人说,包括你们的家人,包括袁二管家和袁大人,它对我们接下来的计划很。”
陈耀祖又强调道:“如果有人问起来,你们就说我要求大家严格保密他们有事来问我。”
关于这一点陈耀祖也不得不防,因为工匠们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如果有人逼迫他们,他们真的很难应对,所以陈耀祖需要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来。
封口的目的应该可以达到了。
陈耀祖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给大家安排了一下之后,先离开了工匠区。
他还有另外一件很的事情准备着手去做,那就是去敛财。
陈耀祖准备着手他的打劫计划了。,,。请:
第37章 文员外的艳事()
从新安县城出城,往西北方向沿着官道行约10里,是西乡的岭下山,岭下山南边山脚下有一村庄名为上合村。
在万历朝以前,上合村因离海太近,这里又地势平坦、良田众多,曾饱受倭患之苦,是倭寇经常光顾洗劫的地方,曾一度人丁稀落、田地荒废。
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为防范连年猖獗的倭寇和海盗,朝廷分东莞,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今深圳市和香港,并将东莞守御千户所所在地南头扩建为新安县城。
为让新安这块珠三角的富足之地重新兴旺发达,朝廷又采取了一系列的移民政策,曾经失去了土地的农户、军户被安置到了新安,从事官田、军屯的复耕生产。通过自己的努力,少量流民在这里又重新获得了田地。
因毗邻新安县城,上合村属于最先再度兴旺起来的村庄,这里又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上合村一带,最富裕的自然得数村北岭下山脚的文员外家。
文员外大名文炳荣,原为莞城一富商之子,家境殷实。
其父因仅有文炳荣一独子,对其期望很高,从小就送他求学,期望他能考上功名以光耀门庭。
无奈文炳荣无心向学,只好玩耍,一连考了几次都未能考上生员,狐朋狗友倒是交了不少。
隆庆二年1568年,其父病逝,次年其母亦撒手人寰,无人看管的文炳荣更是绝了向学的念头,开始胡作非为,整天眠花卧柳,不务正业,家道逐渐中落。
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新建新安县城,文炳荣一狐朋狗友被募为首任新安县令的幕僚,便劝他至新安一带来寻找机会。
文炳荣一咬牙,变卖了莞城的家产,趁当时新安初建,地价便宜,就花了800两银子在上合村购置了一倾良田,在此安了新家。
不久,文炳荣又干脆花了500两银子,捐纳了一七品冠带,成功晋级官绅阶层。虽无实职傍身,但此时文炳荣俨然已有资格与各路官绅交往,人称文员外。
事实证明,文炳荣的那一步决策是对的。
十多年过去,原本已家道中落的文炳荣又发达起来了,在他的巧妙经营下,他已拥有了田地数倾,家资巨万,家仆十来人,名动西乡。
文炳荣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早年眠花卧柳过多的缘故,年近40的他已娶了一妻三妾,但还是无后。
这让文员外很是不甘心,让巨万家资有人继承,如今他又在谋划娶第四房小妾。
文员外的第四房小妾已有了合适的人选。
四个多月前,文炳荣在查看自家田地时,无意发现佃户张老汉家女儿张喜娥长得肤白貌美、高挑,虽然年仅十五六岁,但已出落得人才出众,尤其是那细腰一看就是生娃的好身板。
文员外动心了,他立即就请了媒人上门提亲。
在文炳荣看来,以自己的家资、身份、地位,再加上不菲的聘礼,虽说是做小妾,但张喜娥应该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但事与愿违,张老汉一家竟然拒绝了,声称女儿以许配给了村东头林家后生林祥伟为妻,待张喜娥16岁便会迎娶过门。
在张老汉一家看来,林家算是家境殷实的小户人家,虽然家资与文炳荣没法相比,但林祥伟是娶张喜娥为正妻,自然比嫁给年龄大了许多的文员外做小妾要好。
这下文炳荣不乐意了。
他看上的女人怎么能旁落他人呢!
可不管他怎么提高聘礼,张家死活都不答应,与林家去协商,林家也是断然拒绝,这让文炳荣很是懊恼。
机会终于来了。
一个多月前,上合村竟然又一次遭了山贼光顾,遭难的正是村东头林家,一家8口人被杀了个精光,家中细软也被抢光。
这下好了,文员外的机会又来了,因此他又一次琢磨起去张家提亲的事。
是夜,文员外的管家正在向其请示提亲的细节。
“这一带最好的媒婆是谁?”文炳荣向管家询问道。
“自然是西乡河西的徐婆子。”管家恭敬地回道。
“那就请她明天走一趟,你明天带人一起去。”
文炳荣这次是志在必得了。他又吩咐道:“许张家良田3亩、银30两为聘礼,其它礼物一应俱全。若是张氏婚后有出,再补良田10亩、银百两。”
在文炳荣看来,这份聘礼应该是足够张家动心了。对他来说,尽快有后,他也顾不上在彩礼上苛刻了。
“若是张家再不答应怎么办?”管家还不放心地问道。
“那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你带人去可不是让你们去看热闹的。”文炳荣断然说道。
管家正要告退,文炳荣却又很不放心地问道:“管家,在你看来,这次提亲胜算几何?”
这应该是关心则乱。
管家笑了笑,说道:“老爷,现在最大的掣肘已去,老爷在新安又颇有贤名,聘礼如此厚重,张家应该没理由拒绝了吧!再说,跟了老爷就能全家都享福,也几个女子能不动心呢?”
而此时,陈耀祖却在自己家里跟陈青云作交涉:“老陈同志,今晚没事跟我出去溜达一圈吧。”
陈青云这两天白天一直在袁府当值,但却一直心神不宁。他对于那个来自未来儿子所说的许多事情还一时难以消化,他还有很多话想问陈耀祖,原本打算今晚再问个明白的,谁知道他儿子竟然另有安排。
他不禁好奇地问了起来:“这么晚,要去哪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