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凤团-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朱友圭也没高兴几天,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又被弟弟朱友贞干掉,朱友贞当上了梁朝的第三任皇帝。梁朝经过这样一番血雨腥风的内斗,实力大损,而他的死敌河东沙陀李氏集团实力却不断增长。

    虽然李克用早已病死,但他的儿子李存勖却是个比李克用更加可怕的对手。论军事才能,朱友贞远远不是李存勖的对手,在与河东的多交锋中,梁朝节节败退,丢失了河北的地盘。

    在这种节骨眼上,不识趣的王延彬居然还跑来跑官求爵,朱友贞实在不想和王延彬派来的使者多啰嗦一句话,立马让这些南方来的混蛋滚回家去了。

    王延彬的狐假虎威计划宣告失败,这让王延彬很是郁闷了一阵,但更可怕的后果随即而来。泉州方面的忠良早已秘密派人把此事告知了闽王。此时,王审知已然知道了王延彬私自出使梁朝的事。

    自从光启元年千里跃进闽地后,王氏家族已经在这里扎根生活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时间里,大家都和平共处、关系融洽,从没发生过内部的流血斗争。

    然后,王延彬的私进贡事件的发生彻底打破了这种宁静和详和,王审知为之痛心疾首,因为当事人居然是他最为欣赏看重的侄子。

    对于阴谋作乱者,王审知自然不会手软,否则会有更多的仿效者,巩固王氏家族在闽地的统治,王审知必须采取严厉措施。

    贞明六年十一月,王审知下令将蛊惑王延彬的高僧浩源及其同党全部逮捕,以阴谋作乱的名义全部诛杀。

    至于王延彬,王审知最终选择了一个比较温和的处理方法,将王延彬的官职罢免,永远囚禁于家中。

    贞明六年的王延彬事件结束之后,王审知突然感觉自己苍老了许多,自从乾宁四年大哥王潮去世,王审知接任闽地军政大权以来,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二十二个年头。

    在此期间,对内,王审知与民休息、发展经济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无忧,对外,王审知采取臣服中原、联合弱邻、对抗强敌的外交策略,使得弱小的闽地在强敌环绕的险恶环境下,成功顽强的生存下来。

    王审知发现自己已经年近六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去和大哥王潮地下团聚,但如何能够使闽地长冶久安,的确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头疼的问题还不止是对闽国未来命运的担忧,还有那北方的中原梁朝,居然一夜之间就被革了命。,,。请:

第八十一章 闽王归() 
龙德三年,李存勖在搞定河北各路藩镇势力后,已经在同朱友贞的军事对抗中完全占据优势,于是李存勖便登基称帝,国唐,并改元同光。

    同光元年十月,唐军向黄河南岸的梁朝发起凌厉的攻势,连克中都、郓州、曹州,最终攻取汴梁。梁朝皇帝朱友贞自刎而死,中原的梁朝就此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李存勖建立的唐朝。

    李存勖的唐军在灭亡梁朝过程中所展现出现的强大军事实力令各路诸侯小国都感到震撼不已。即使强悍的杨氏吴国,也开始变得战战兢兢,生怕李存勖一不高兴,便会挥师南下,横扫江南。

    对于中原王朝的改朝换代,王审知的策略不变,不管中原王朝谁当皇帝,闽地能够保持安稳的太平,他能做的只有臣服。况且李存勖的唐朝是个比前任梁朝更为可怕、更加强壮的中原老大,所以王审知必须愈加谦恭、小心谨慎,以免遭致灾难。

    同光二年二月,王审知派遣使者到中原唐朝进行外交进贡活动,以表达臣服的姿态。然而,使者回来却告诉了他一个意外的信息。原来,李存勖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了迅速的蜕变,比如生活的腐化,治理国家内政的无能,等等令人意想不到。

    王审知这才觉得无忧了。但令王审知始料不及的是,南方的邻居,岭南的刘岩竟来挑起了战火。

    贞明元年,刘岩傲慢地向朱友贞伸手要官,要求朱友贞册封其为南越王,朱友贞没有搭理。当不了南越王,刘岩一气之下,准备自己也当皇帝,免得看别人脸色。

    贞明三年,刘岩称帝,改国大越,年乾亨,第二年又改国为汉。称帝后的刘岩非常狂妄自大,总想着开疆扩土,只不过他扩张的对象仅限于北方邻居楚国,并和楚国数度交锋。

    刘岩很迷信,年的改变,以及名字的变动,原因都是算卦所致,遇到大事就拿出《周易》算一卦卜卜吉凶。后来楚王马殷派兵攻打封州,守将打了败仗,刘陟也赶忙拿出《周易》算卦,得到“大有”二字,于是把年改成了大有,还大赦罪犯以求吉利。然后派大将苏章领兵三千,增援封州,苏章假装战败诱敌深入,然后用铁索锁住了楚的战船,全歼了楚军,取得了胜利,刘岩听到喜报,高兴地摸了摸《周易》,对算卦更深信不疑了。

    由于刘岩的侄女,也就是汉国的公主刘华嫁给了闽王的公子王延钧,汉国的刘家和闽地王家已经是儿女亲家了,所以汉国一直和闽地相安无事。但随着龙德二年的一场偷袭事件,两国关系陷入冰点。

    原来,汉帝刘岩听信了一位术士的预言,假意躲避灾难,决定到南汉国最西北端的梅口镇出巡避灾。然而,梅口镇可是闽粤赣边区的军事重镇,是东南边陲的兵家必争之地啊!

    因此,刘岩来梅口的目的表面上是羡慕松口风景之美,其实是视察地形,部署军事。刘岩在梅口溪南设义安围,将士驻兵扎在上寨、中寨、下寨的地方,在溪南下寨的西面则挖有了护城河。

    梅口镇位于南汉的西北边境,和闽地接壤,而且和闽地的汀州相邻。刘岩可能仗着平时和闽国关系不错,又是王审知的儿女亲家,所以没有作保密工作,而是高调夸张地在梅口镇一带招摇走动。

    刘岩在梅口镇的高调出现,自然引起了闽地方面的,王审知立即下令驻守汀州的侄子王延美率领精兵,星夜疾驰,向梅口镇进军。梅口镇此时尚没有南汉的重兵把守,如果让王延美突袭得手,刘岩多半会成为王审知的阶下囚。

    边境的巡逻暗哨发现闽地集结了大军,似乎有向梅口镇进发的意图,于是立即快马向刘岩汇报。刘岩闻听,吓个半死,也顾不上什么避祸了,快马加鞭,连夜奔驰,仓皇逃离了梅口镇。

    同光二年四月,刘岩派遣大军进攻闽国,意欲吞并汀、漳一带,继而对闽国发起报复性打击。在汉军进攻汀、漳两州的战争中,闽军据险自守,大败进犯的汉军,给了刘岩一个下马威。

    然而,在取得了一场大胜之后,王审知并没有乘胜追击,深入汉国境内,而是选择了见好就收,和汉国保持和平状态。刘岩似乎也意识到保持和平状态对双方都有利。于是,这场战争并没有再持续,双方默契地保持了和平状态,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

    此时的王审知已经年过六旬,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因此必须把接班人的问题提上日程。

    鉴于朱温、杨行密等猛人的接班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这两位哥们的后代们被别人肆意欺压,王审知决定吸取教训,大力扶持子侄们执掌闽国的军政大权。

    王审知的那些儿子大都已成年,但论能力值,似乎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帝王们的唯一选拔方式便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一般来说,嫡长子都是帝王接班人的大多数选择,无论能力高低、实力强弱。避免引起家族内乱,王审知也只能遵循嫡长立嗣的制度,那么王审知的长子王延翰便是名正言顺的头接班人选。

    在泉州王延彬事件发生后,王审知隐约感觉到,如果自己死亡后,王氏家族的后代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争权夺利的内乱,所以必须尽快敲定继承人。

    王审知的长子王延翰似乎无可争议,既是长子,又是嫡子,根正苗红的继承人,先不论能力值有多高,光这个身份就让大家基本上没话可说。

    王审知似乎也没有太多精力去折腾,而且从表面上看,王延翰同志长相俊美、魁梧、皮肤白皙、喜好读书、精通经史,这样一位继承人,即使不能有所成作,至少守成保土应该问题不大。

    在王延彬事件发生后不久,王审知便迅速任命长子王延翰为威武军节度副使,实际上已经向大家半公开地宣布王延翰将是接班人。

    同光三年五月,王审知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立即任命王延翰代理自己处理闽地的军政事务。十二月,王审知在执掌闽地二十九年后病逝了,享年六十四岁。请:

第八十二章 墓志铭() 
闽王的归天震惊全闽之地。时值张晖恰在福州城,更是见识了民间百姓们的悲痛。在外祖父翁承赞的家里,张晖见外祖父独自坐在书房里,神情哀伤。不过张晖的悄然到来还是被翁承赞发现了。

    孙儿,你来得正好,帮我磨墨,我想为闽王写一篇墓志铭,翁承赞召唤道。

    张晖轻声答应着,也不多说什么,快步走到外祖父的身边,为他老人家伺候笔墨。

    翁承赞的思绪缥缈之间回到了为闽王册封的盛典之上。那是天佑元年,昭宗听说威武节度使王审知把八闽治理得非常好,担心他有野心,对外扩张,想封王审知为琅琊王,以此来安抚束缚他。但派哪个官员去宣旨却想了好几日,最后决定让翁承赞前去。因为翁承赞是闽中福唐县人,而且官职相当,能体现皇帝的诚意。

    其实,王审知从来就没有扩大疆土的意愿,他只想一心一意把八闽治理好人民过上好生活,所以很乐意接受册封。王审知十分爱慕翁承赞的才华,一再挽留翁承赞协助他治理八闽。但翁承赞没有接受,认为现在的皇帝对他还不错,而且朝廷遇到很多麻烦,这样不辞而别显得不仁义。于是,他在福州只停留了几天,就回长安复命去了。

    但翁承赞回到长安仅仅三年,唐朝就没了,朱温自己做了皇帝,改了国为“梁”。朱温也看上翁承赞的才华,不仅留下翁承赞还提了官职。此时,王审知闽中政局安定,给八闽人民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主动向后梁太祖朱温表示愿意归顺梁。朱温很高兴,派翁承赞二度到福州,封王审知为闽王。

    翁承赞想起这些,不禁思绪万千,提笔撰写道:

    “翌岁敕封闽王。天子御正殿,亲降简册,自东上阁门,宣车辂冠剑,太常鼓吹,诏名卿乘轺,直抵南闽。至止之日,自江馆陈仪注,复展卤簿;旌旗珂珮。文武导从,笼络井邑,箫鼓相望二十里,抵登庸馆展礼。王弁貂冠,被礼服,剑履受册。命乘辂车、坐公衙,以彰旷代之贵盛。虽郭尚父、浑令公之恩泽,无以加也。”

    顿笔停歇之时,翁承赞又想起闽王第二次挽留他的情景。当时,翁承赞看到王审知对八闽的励精图治,身为一方之王,生活却十分节俭,穿戴也不奢华,重视人才选拔,实行轻刑薄赋,养民生息,认为王审知确实是一位明君。但他还是没有立即留下来,考虑到如果自己不回去复命,朱温会怀疑闽王不是诚心归顺他,这样对八闽人民不利。

    翁承赞回到长安后,朱温又要给他提官,他没有接受,以年事已高,叶落归根心切为由,辞去官职回到福州。王审知大喜,封翁承赞为闽国同平章事,后又封他为晋国公,并把他的出生地乡名称为“文秀”,里名称为“光贤”,以示荣宠。

    翁承赞为相后,全心全意辅佐王审知,推动闽王取消闽江流域的关卡,使山区和沿海的物资得到交流,并在黄岐岛开辟对外贸易港,倡导在福州设立高等学府,同时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村设私塾,推动和发展了八闽教育事业。

    想到这些,翁承赞再次文思翻涌,提笔撰写起来。先是记叙闽王体恤兵民——

    “凡部伍劳逸,王皆躬视。士未食,不亲匕箸,士未饮,不近杯水;耕织无妨,歌谣满路。”

    又记其德政——

    “充威武军节度自是显七德,敦五常,政和人和,示其略也。先长幼之序,次征讨之条。宽猛酌中,德刑俱举。孜孜惕惕,夙夜罔怠;戒以视听,杜诸谄谀。坚执纪纲,功无凝滞,抚俗乃不严而理,教民且不令而行。”

    再记其筑城开港——

    “创筑重城,绕廓四十余里,露屋云横,敌楼高峙,保军民之乐业,镇闽越之江山。碎巨石于洪波,化安流于碧海,敕甘棠港,至今来往蕃商,略无疑恐。”

    后颂其居官之道——

    “劲直之道,甲天下之藩服。且文武宏谋,释道玄理,应机剖判,动合古人。以文:即兴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之义。岁声鹿鸣,广设庠序。至于礼闱考艺,无不言文物之盛、俎豆之风。以武:即兴趣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整八阵之名,说六韬之要。示廉直之道,辟宽恕之图,使将将无欺,杀杀为止。蜀相之且耕且战,恒在言前;晋师之人守出攻,不差料内。”

    “公暇之际,必极劝农桑,恳恤耆耋,数千里略无旷土。三十年卖剑买牛,但闻让畔之谣,莫有出征之役。江南雄镇,欢好会盟,外域诸番,琛赆不绝。其廪瘐之丰盈,帑藏之殷实,虽鲁肃之困,铜山之冶,比之霸赡,彼乃虚言。而劳不坐乘,暑不张盖,民仰之如夏之阴、冬日之阳。”

    撰写闽王的墓志铭时,翁承赞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虽然当时王审知最终是接受了梁朝的册封,但并非没有人阻扰他接受册封,这个人还是王氏家族新一辈的子嗣。他叫王延嗣,是闽王王审知的从子。父母早丧,由审知抚养成人。审知待他如亲子,他对审知也特别孝敬。

    唐光启元年,延嗣随从伯父王潮、审知兄弟入闽。王潮统治闽地全境,其子侄中多数人每日都以驰马试剑为事,只有延嗣勤于书史。王审知曾逗趣地说:“这个孩子必将是我们家的大人物。”

    王潮病卒后,王审知自称留后,怕外议不服,周围有人建议他用威严绳服,于是杀戮了一些人。

    延嗣连忙劝说:“书云:‘御众以宽。’语曰:‘宽则得众。’这是万世不易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