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信任。
光化元年,李氏朝廷任命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授金紫光禄大夫、右仆射,成为闽地的最高军政长官。,,。请:
第七十四章 吴越()
王审知的运气也着实非常不错,在他从大哥王潮手中接过闽地这个地盘的头几年,他的四周居然没有强悍的邻居们可以威胁到王审知的生存。
闽地的北边,是浙东观察使董昌的地盘,董昌和王氏家族关系颇为不好。在王审知的邻居中间,要论关系险恶,董昌是排名第一,而且也是当前唯一可能威胁王审知的外部势力。
然而,董昌同志却在乾宁二年犹如深中魔咒般狂妄地玩起了称帝的游戏,结果遭致众叛亲离,众口讨伐,在董昌昔日下属钱鏐的努力积极作用下,董昌最终兵败身死,结束了他的短期皇帝梦。
钱鏐成为新的浙东地区主人,但又和淮南的军事集团老大杨行密鏖战不休,自然也无暇顾及南方偏远山区的王审知。
钱镠生于临安县石镜乡大官山下的临水里钱坞垅,一家以农耕打渔为生。钱镠自幼学武,擅长射箭、舞槊,又稍通图谶、纬书。长大后却不从事正当工作,以贩卖私盐为生。
乾符二年,浙西镇遏使拥兵作乱,石鉴镇将董昌招募乡勇平叛。钱镠应募投军,被董昌任命为偏将,随军平定乱兵。
乾符五年,钱镠平定多起叛乱,因功被授予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镇海军右职。
乾符六年,黄巢起义军进犯临安。钱镠以少敌多,巧妙运用伏击和虚张声势等战术,阻吓了黄巢军的进攻,得到淮南节度使高骈的称赞。
广明元年,董昌联合杭州各县,组建八都兵,即临安县石镜都、余杭县清平都、于潜县于潜都、盐官县盐官都、新城县武安都、唐山县唐山都、富阳县富春都、龙泉县龙泉都,钱镠为临安石镜都副将。
不久,节度使高骈召董昌、钱镠前往广陵,并对诸将称赞钱镠道:“这个人将来一定能超越我。”后来,高骈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
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
董昌见高骈没有平定起义军的想法,便返回杭州。高骈表奏董昌为杭州刺史,钱镠为都知兵马使、太子宾客。
中和二年,越州观察使刘汉宏与董昌矛盾激化,派兵进驻西陵,欲吞并浙西。钱镠率八都兵渡江,火焚敌军营寨,又攻破敌军的兵马。刘汉宏亲自督战,又被钱镠击溃,最后扮作屠夫逃走。
中和四年,唐僖宗命董昌与刘汉宏罢兵和解。二人不肯奉诏,仍交战。刘汉宏派将领率水军屯驻望海。光启二年,钱镠兵出平水,进屯丰山,攻破越州。
刘汉宏败走台州,被台州刺史生擒献于钱镠。钱镠将刘汉宏斩首,并族灭其家。光启三年,董昌被任命为越州观察使,钱镠为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
不久,高骈被部将囚禁,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全部被杀,淮南道大乱。**镇将攻取苏州,润州守将周宝为其部属驱逐。钱镠乘机迎回周宝,派兵攻占润州,又派兵进攻苏州,被唐昭宗任命为杭州防御使。
后来,杨行密占据淮南,夺取润州,钱镠也夺下苏州、常州。
龙纪二年,朝廷在越州设置威胜军,在杭州设置武胜军,并任命董昌为威胜军节度使、陇西郡王,钱镠为武胜军都团练使。
钱镠占据杭州后,任用贤人,势力逐渐壮大。景福二年,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乾宁元年,又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乾宁二年,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国大越罗平,改元顺天,并任命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钱镠写信劝董昌道:“与其关起门来当皇帝,不如当一个节度使,能得终身富贵!”
董昌不听。
钱镠率三千兵马到越州,亲自面见董昌,再次劝说。于是,董昌向朝廷请罪。朝廷念及董昌昔日功劳,欲赦免他的罪责,却被钱镠上表劝阻。
同年,唐昭宗削除董昌官爵,并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令其讨伐董昌。董昌只得向淮南杨行密求救。
乾宁三年,杨行密派兵救援董昌,钱镠派兵进攻越州。不久,越州被攻破,董昌被生擒。董昌在押赴杭州途中,投江自杀。
同年,唐昭宗改威胜军为镇东军,并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
光化三年,钱镠将镇海军移镇杭州。不久,唐昭宗加钱镠为检校太师,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并将他的家乡改为衣锦城。
天复二年,钱镠被封为越王。
不久,武勇都指挥使许再思趁钱镠出巡之时,勾结宣州节度使田頵,起兵叛乱,攻打杭州内城。钱镠归来后,偷偷潜入城中,派人分别防守各城门。
钱镠打败许再思,与田頵讲和。田頵要同钱镠结盟,钱镠把的儿子都叫来,问他们说:“谁能为我去做田家的女婿?”
儿子们都露出为难的神色,当时钱元瓘年仅十六岁,上前说:“我全听从大王吩咐。”因此就去宣州成亲,实际上是作质子。
田頵是杨行密的部下,也是同乡好友,二人情同兄弟。幼年即通晓经史,性格深沉有大志。田頵反叛是其野心膨胀、企图另立山头,遭到杨行密抵制的必然结果,并且田頵受到朱温的拉拢。
朱温怂恿田頵叛变,以牵制杨行密,使其不能北上援救王师范。愚蠢的田頵相信了朱温的许诺,所以起兵反叛。
天复三年,田頵因叛乱战死,钱元瓘得以返回杭州。
天佑元年,钱镠请求朝廷册封其为吴越王,朝廷没有同意。后来,在朱温的斡旋下,钱镠被改封为吴王。
开平元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并封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吴越官员都劝钱镠不要接受梁朝册封,罗隐更认为应兴兵讨伐朱温。钱镠却认为不应该错过这个做孙权的机会,于是接受梁朝册封。请:
第七十五章 招贤()
闽地的南方,是岭南东道,比起闽地,岭南更是贫穷落后、野蛮无知的代名词,到处是荒芜人烟、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连野猫都不拉屎的地方,似乎人类也没兴趣去争夺。外加岭南节度使似乎也不是个美差,数年之间已经连续轮换数批,哪有闲工夫去闽地。
闽地的西边则是群雄割据的江西,钟传割据洪州一带,卢光稠和谭会播占据虔州,危全讽和危仔倡兄弟占据抚、信两州。虽然割据势力颇多,但由于实力都不够强悍,又各自混战不休,自然谈不上对王审知构成威胁。
至于闽地的东边,那是一望无际的波涛大海,除非发生超级巨大的海啸灾难,正常情况下大海是不会带给王审知烦恼的。如此轻松和谐的国际环境,王审知自然必须充分抓住有利时机,保境安民,发展经济。
西岩山,位于浦城县以西,海拔五百六十米,雄崌于浦城盆地西部,是整个闽地西北的军事要地,控制着由浙东、江西闽地的要道。
王审知自然知道西岩山的性,因此派遣军队常期驻扎西岩山,仿效军屯,开垦农田,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经过王审知的经营,西岩山“屹起平地,俯瞰数千里”,成为闽西北的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成为抵御来自北方、西方外部军事入侵的前沿要塞。
光靠军队驻扎,似乎还不完全可靠,王审知是闽地的最高军政长官,自然不可能亲自驻扎西岩山,关键时刻还得提拔人才,而有资格镇守西岩山的人只有章仔钧。
章仔钧,浦城人,先祖在南北朝时代迁移至泉州,后迁至浦城,其父章修曾任福州军事判官,章仔钧是章修的长子。尽管出身官宦世家,但由于其父为官清廉,章仔钧家境并非富裕。
虽然从小饱读诗书,但章仔钧却并没有获取半份功名利禄。虽然家境贫穷,但却娶到一位富豪之女,其妻女练氏是浦城当地富豪之女。练氏也非平凡女子,她抛弃豪华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嫁给了章仔钧。
王审知接替王潮成为闽地之主,章仔钧敏锐地感觉到王审知将是自己心慕中苦苦追寻的名主,于是主动来到福州,毛遂自荐,向王审知呈现战功守三策。
王审知大喜,把章仔钧待为上宾,并执章仔钧之手说道:“何相见之晚邪!”章仔钧先是被王审知任命为高州刺史,检校太傅,西北面行营招讨制置使,后又被王审知派往西岩山常期驻守。
在章仔钧的努力经营主持下,西岩山这个位于闽地西北的军事要塞变得愈加的坚不可破,成为闽北地区最为的军事要塞。
西岩山只是当时王审知巩固边境、加备防御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当时群山环绕的闽地,王审知在边境和各处关隘要道,都修筑了的军事要塞和城堡,真正做到了易守难攻。
保境了才能安民。闽地的周边邻居、外部势力暂时没有构成威胁,而王审知的种种军事举措又把闽地变得坚固异常,在这种环境下,才能谈得上安民。
在那混沌乱世之中,闽地的百姓们自从王潮攻克福州之后,几乎再也没有遭受过大规模的战乱影响,提前享受到了极其珍贵的和平生活。
而王审知几乎完全继承了大哥的为政政策,招怀流亡、勘定租税、劝课农桑、遣使巡查、结交邻邦,闽地几乎是一个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就连中原地区的文人墨客们也纷纷千里漂移,来到这个远离战乱之地,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韩偓。
韩偓,字致光,京兆人,中龙纪元年进士,累迁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深得皇帝李晔的信任。李晔同志虽然身处非常不利的险恶环境,内有宦官掌权,外有藩镇跋扈,但励精图治,很想有番作为,因此决定提拔韩偓为宰相,共同商议大事,韩偓均不肯受命。
天复三年,中原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藩镇势力朱温率兵杀入长安,实际控制了李氏朝廷,李晔成为朱温手中的傀儡,而作为李晔的心腹韩偓自然也就遭致了朱温的嫉恨。于是,在朱温的胁迫下,李晔被迫把韩偓下放到濮州任司马,后又多次贬官,不过总算是保住了性命。
天复四年六月,李氏朝廷内部发生一起震惊全国之血案,朱温的部下朱友恭、氏叔琮和蒋玄晖等人率兵夜闯皇宫,杀死皇帝李晔,差点儿终结了唐朝的国命。
关键时刻,朱温率兵再次入长安,杀死凶手,并立李晔之子李柷为新的唐朝皇帝。当然,明眼的人都知道,杀死李晔的真正凶手应该就是朱温本人。
新皇帝李柷向被贬官在外的韩偓发出了邀请函,希望韩偓能够再次入朝为官,辅佐李氏朝廷。
以韩偓的正常智商,自然能够猜测此次入朝的结局,新皇帝李柷只不过是个小屁孩,完全被朱温玩弄于手掌之中,入朝多半是朱温的主意,看来朱温要对他下手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也要躲过,韩偓决定离开中原,到南方逃难,他首选的逃难地点是江西抚州。
韩偓是当时唐朝的著名诗词达人,又差点儿成了唐朝的宰相,这样的人才王审知自然是有所听闻的。
王审知多次热情邀请韩偓入闽居住,韩偓最终来到长汀、沙县一带定居。
但入闽后的韩偓却多次婉拒了王审知的邀请,不愿再踏入这个混沌的历史大舞台,经历了十多年朝堂之上血雨腥风的权利争斗,韩偓似乎已经看透了功名利禄,决定彻底远望险恶的政治朝堂,过起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韩偓选择了南安作为最终的隐居地点,并潜心研究诗词,最终完成了《内庭集》、《金銮别记》等多部著名的诗集,成为唐朝末年又一位著名的诗人。
像韩偓这种淡泊名利的高雅人士毕竟少数,大部分慕名来到闽地的名士们还是希望能够在这个历史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黄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人,少年家贫,但喜爱读书、志向远大,多次北上京城考取功名,均名落孙山。
当时的唐朝已经乱成一团浆糊,一会儿黄巢造反,一会儿藩镇作乱,科举考试也时断时续,对于立志考取功名的黄滔来说,不啻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
到了乾宁二年,黄滔经过二十多年的苦苦,终于考中进士,在朝中任了个四门博士的闲职。
但不久之后,朝中宦官刘季述等又开始作乱,黄滔对李氏朝廷几乎失去了希望,再也不想在这个危机四伏的长安城中作官,于是依然辞官回家,在家乡过起了隐居生活。
天复元年,王审知聘请黄滔为监察御史兼威武军节度使推官。在辅佐王审知的短短数年时间内,黄滔可谓尽心尽职。
王审知始终能够保证极其清醒的头脑,宁作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土皇帝,其中黄滔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黄滔经常以旁观者的角度规劝王审知,使得王审知独善其身。
除此之外,黄滔还是当时闽地的文坛霸主。
闽地原本就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自然也就不怎么出产著名的达人,黄滔在唐朝晚期的闽地界赫赫有名。
徐寅,字昭梦,莆田人,原本是乾宁年间的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徐寅在开封游览时,不慎做诗触怒忤逆了当地的头强悍军阀朱温。徐寅很恐慌,打算狼狈逃离,但又害怕朱温报复,于是想出了保命的主意。
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是因诗得罪朱温,徐寅干脆再作诗一首,对朱温大加吹捧和赞美,结果朱温果然眉开眼笑,把小人物徐寅当个屁给放了。
大难逃生的徐寅终于逃离开封,回到了家乡,唐朝的官场是不敢再去混了,徐寅打算归隐乡间,却被王审知慧眼挖掘,聘为掌书记。
徐寅才思敏捷,善于作赋,其诗赋水平在当时的闽地屈指可数,和黄滔几乎平起平座。
刘山甫,彭城人,才华出众,为当世所著称。
刘山甫早年跟随其父在岭南一带生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