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与毛安福对视,脸上皆是有了莫名的笑容,胡族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可谓全民皆兵,武力本就已经非常强大,若是在出几个像李忠、刘桀那样的人物,显然不是晋朝之福。
毛安福对着李勋说道:“李勋,还玩?”
李勋摇了摇头:“射了几十箭,一个目标都没射中,看来我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乌兰图哈笑了笑:“熟能生巧,多练习练习,总会成功的。”
“算了,玩了大半天,也累了,还是回去吧!”
李勋对于武艺方面,倒也没有太多奢求,自己可不会像黄詬、毛安福那样,一遇战事,便是冲锋最前,这样舍生忘死的事情,李勋自问做不到。
这时,一名骑兵架马而来,是自己的亲兵校尉卢柏江。
待他来到近前,李勋疑惑道:“你不好好跟着保护刘相国,跑这里来干什么?”
卢柏江在马上拱了拱手,笑道:“李将军,刘相国让你与毛将军立即返回。”
“什么事情?”
“李忠李大帅的信使到了。”
李忠那边终于是派人传来消息了,李勋精神一震,立即架马原路返回。
来到仆射的王帐,刘桀与他正坐在那里,有说有笑,从两人的神色上可以猜测,李忠传来的消息,应该非常不错。
“相国大人,李大帅那边有消息传来了?”
李勋一走进帐内,便是急声相问。
刘桀满脸笑容的点了点头,指着桌子上的一封信:“自己拿去看吧!”
李勋上前拿过信纸,急忙打开看去,毛安福也是凑到近前观看。
李忠在夺取断龙堡之后,引军进逼廊州,吐蕃赞普闻之后方有变,大惊失色,一边命葛瓦悳惪引军回防廊州,一边连发十数道金牌令箭,强令正在围攻会州的吐蕃大将德隆腌慷率军返回救援。
李忠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城外休整了一天,在得知德隆腌慷已经从会州撤军,当天夜里,便是从早已事先准备好的一处地道,突入廊州城内,打了吐蕃一个措手不及,十万吐蕃大军,损失过半,葛瓦悳惪护卫吐蕃赞普突围而出,逃离战场。
至于德隆腌慷,返回廊州之时,这才得知城池已经沦陷,赞普不知生死,而他本人以及十余万大军,则是无路可逃,被李忠、黄詬、宇文震等近二十万军,与廊州以东四十里,围攻了三天三夜,德隆腌慷死于乱军之中,十余万吐蕃大军,战死七万,被俘四万余人,陇右战局,自此完美收官。
随后,李忠领大军十万,挥军北征,在大石帝国汉人将领的里应外合之下,大破甘州大石守军,势如破竹,只用了短短的五天时间,便是一举收复沦陷多年的陇右另外七州之地,以木浪河为界限,与河对岸的西州五万大石守军,隔河对持。
六天前,李忠命黄詬领军三万,镇守武州,防止大石帝国军队反扑,把陇右后续之事交给马武安排,随后领十万安北骑兵,开始回撤安北。
李勋看完信纸,抬头看向刘桀,不解的说道:“断龙堡在我们的手中,吐蕃赞普是怎么通过的?”
刘桀笑了笑:“自然是有意放他走的,不然吐蕃赞普的性命,恐怕就得交代在陇右了。”
啊!
听到这个回答,李勋目瞪口呆,极为惊讶的说道:“为什么要放走吐蕃赞普,这不是开玩笑嘛!”
刘桀淡淡一笑,没有回答李勋,扭头看向仆射,轻声说道:“看来我们是到分别的时候了。”
仆射点了点头,没有说那些虚情假意的客套之语,刘桀在漠蒙待了二十多天,不就是为了等待李忠那边大胜的消息传来?如今尘埃落定,刘桀身为大晋左相,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回去处理,怎么可能在漠蒙久留。
仆射站了起来,拱手道:“刘相国,一路保重。”
刘桀也是站了起来,叹声道:“希望我们还能有再次相见的机会。”
这个话也只能是感叹了,谁都明白,这次一别,刘桀余后的人生,恐怕是再也来不了漠蒙草原了。
仆射看了刘桀一眼,默默说道:“愧散部那边。。。。。。”
刘桀淡声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做的我们都已经做了,若乌恩依旧无法成功上位,那只能是天意了。”
wxi7
第一百三十五章 荣誉()
仆射送行百里,这才告别。
临别之前,乌兰哈图把自己的贴身金刀赠给了李勋。
李勋觉得此人确实够意思,这么多天,又是陪玩,又是陪吃喝,更是要把几个长的漂亮的妾侍送给自己,这样的人,值得相交。
乌兰哈图与李勋拥抱了一下,郑重道:“一路顺风,希望我们还有相见之日。”
“会的。”
李勋点了点头,别人送了礼物,自己怎么也要回礼,在身上摸了摸,身上也就几张千两银票,这种东西用作回礼,那就有些侮辱人了,李勋还没有那么白痴。
摸到腰间,那里有着一块玉佩,光润无华,一看就不是凡品,是上次江南之战,李勋表现不错,赵智作为特别奖赏赏赐给他的。
“哈图,这个送给你,算是我们友谊的见证。”
乌兰哈图接过玉佩,一眼就看出此物价值不菲,连忙就要还回去:“李勋,这个东西太贵重,我不能要。”
李勋用力把乌兰哈图伸过来的手给推了回去,不悦道:“朋友之间,不看这些身外物,除非你当我李勋不是朋友。”
乌兰哈图点了点头,把玉佩收下,同时心中有些惭愧,他看的出来,李勋并没有做作,而是真心把他当作朋友。
其实乌兰哈图结交李勋,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仆射让其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李勋的姑姑是贵妃李怡,晋朝皇帝赵智的宠妃,如此年轻便是做到了正四品的将军一职,他日前途不可限量,让自己的儿子跟李勋结交,肯定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经过这些天相处,乌兰哈图对李勋有了一些了解,此人性格洒脱、直爽,大大咧咧,不拘小节,非常平易近人,乌兰哈图也由最开始的敷衍,慢慢的把李勋真正当作朋友,不然也不会在临别之际,把自己心爱的贴身金刀送给他。
乌兰哈图拍了拍李勋的肩膀,沉声说道:“你这个朋友我交了,日后若有需要,派人持此刀前来找我,能帮的我一定帮。”
李勋嘿嘿笑道:“你这个朋友我也交了,日后若有需要,派人持此玉佩前来找我,不能帮的我也一定帮。”
乌兰哈图愣了愣,与李勋对视一眼,两人皆是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保重。”
“你也一样。”
两人最后一声道别。
李勋等人原路返回,路径安北,与李忠汇合,然后大家一起回返丰京。
与李忠一同返回的还有两万精锐骑兵,至于李清影,则是在漠北最后的几天,安北派人传来消息,其母病重,李清影于是匆忙返回安北,李勋都没来得及跟她道别。
李忠返回丰京,是依列回京述职。
每年的七八两月,许多地方主官都会相续进京述职,也就是汇报工作,偏远地区两年一次,而李忠则是一个列外,他是三年一次,上一次的回京述职乃是两年前,按说今年不用回京述职,但与吐蕃一战,乃至大石帝国的一战,导致陇右局势有了极大的变化,军事上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是政治上,却并非如此,比如丰京的朝廷百官,对此便是有了很大的议论,以至流言四起,李忠必须回去处理,讲明情况,安抚百官情绪。
随着陇右七州的收复,从丰京带来的那六万禁军,要留在当地,镇守地方,显然是回不去了,京城的军事力量有了消弱,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李忠会用两万安北精锐,填补禁军。
众人经丰州、夏州进入关内。
十天之后,七月初六,最终抵达丰京。
前方二十里便是丰京城了,李勋骑在马上,看着道路两旁,有许多百姓小跑着跟随,他们脸上都是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有些百姓更是拿着食物,上前赠送给士兵。
李勋不解道:“单大哥,这些百姓都是这些士兵们的亲属?”
单仇呵呵笑道:“不完全都是。”
“那他们来干什么?”
毛安福呵呵笑道:“当然是我大晋军队取得大胜,他们这是来欢迎的。”
李勋皱眉不语,先前江南之战,也是取得大胜,可没见到丰京的百姓有这么热情过。
单仇看出了李勋的疑惑,说道:“李勋,对内征战,不管谁对谁错,死的都是汉人,谁都不愿看到这样事情发生,但此次陇右之战,杀的全都是外族之人,更是收复陇右七州,大涨我晋朝威势,这样的盛事,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过,怎能不高兴?”
李勋点了点头,有些明白了。
行近丰京城十里之外,李忠让大军停下,正要下令军队就地驻扎。
数十骑从远处快速奔来。
兵部左侍郎解函冲在最前面。
“安王殿下,一路可好?”
解函到了近前,对着李忠拱手笑道。
解函算是半个武将出身,虽是进士出身,早年却为地方都督多年,今年年初刚刚从兴元府府尹升为兵部左侍郎。
李忠点了点:“一切都好,可是陛下让你前来?”
解函笑道:“正是如此,陛下让我前来传他口谕,殿下可领军直入丰京城,无需在城外驻扎。”
李忠全身一震,脸上有了激动之色,对着丰京方向拱手说道:“陛下隆恩,李忠感激不尽。”
解函呵呵笑道:“安王殿下快快进城,陛下对你可是望眼欲穿久矣!”
李忠重重点了点头,抬手用力一挥:“大军进城。”
大军进入丰京城,城内更加热闹。
街道两旁,挤满了人群百姓,待李忠等人到来,两旁的百姓顿时爆发出惊天的欢呼,大声拍着巴掌,嘴中大胜说着敬佩之言。
李勋看了看四周,所有士兵都是挺直了腰板,脸上洋溢着自豪,就连向来风轻云淡的单仇与毛安福两人,脸上也或多或少有着这种神色。
“叔叔,能把你的剑给我摸摸?”
一名十来岁的男童跑到李勋跟前,仰着头,大声叫道。
男童的父亲这时冲了过来,连忙把儿子搂住,一脸歉意的对着李勋说道:“抱歉,孩子不懂事,还请将军见谅。”
李勋笑了笑,停下马来,把腰上的长剑解下递出:“小小要求,何足挂齿。”
男童挣开父亲,上前拿过长剑,一脸羡慕的抚摸。
“臭小子,够了,快还给将军。”
男童的父亲在旁轻声催促。
男童不舍的把剑还给李勋,一脸崇拜的说道:“待我长大了,一定要像叔叔这样,披坚执锐,护国保家。”
望着男童那崇拜的目光,李勋心中顿时有了一丝异样感觉,这种感觉。。。。叫做荣誉。
wxi7
第一百三十六章 升官与贬职(一)()
呼和巴日看着手中的书,思绪却是飞到别的地方。
摇了摇头,呼和巴日放下手中的书,眉头微微皱起。
“主公,你好像有些心绪不宁。”
一旁坐着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相貌儒雅,身材干瘦,气质与个人形象都是非常不错。
此人名叫朱正朝,曾是安北一个县的县令,六年前,李忠手下大将洪成豪,强占百姓土地,最后闹出人命,朱正朝是个正直的官员,没有畏惧当时已经是安北节度副使的洪成豪,当即找到李忠投诉,但最后的结果,洪成豪什么事情都没有,只是被不疼不痒的呵斥了几句罢了,这个结果,令朱正朝愤怒难耐。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李忠,那时的安北,政治形态非常复杂,李忠手握十五万精锐大军,坐镇安北将近十余年,一个武将,如此久的掌控一方,整个大晋数百年的历史,都是极为少见,因为那样太危险,当然,李忠也是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果,数败漠北胡族,把漠北胡族死死的堵在漠蒙草原,没有任何办法。
李忠之所以能如此,皆是赵智与刘桀两人的大力支持所至,他们相信李忠,全力支持他,但朝廷之中也是有着许多人对李忠抱有戒心,觉得他的权利太多,军权太盛,右相杨道嗣就是其中之一,他与赵智就李忠的问题,争论过许多次,每次争论,赵智都是非常强势,表示自己对李忠的支持与信任,不会有任何改变,一直到杨道嗣说出了:李忠衷心于陛下,但他的儿子呢?也能衷心于陛下,衷心于大晋?李忠的长子李威,在安北可是有着少帅之称,威望极高,不可不防。
杨道嗣的话语,让赵智沉默下来,也正是这次谈话之后,李忠独霸安北的局面正式结束,军事上,洪成豪被任命为安北节度副使,李忠手中的地方行政与财政等权利,也是被剥离出来,但是他本人却是从郡王爵位,升任亲王,依旧使持节,全权主官安北军政,可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仅从个人来说,李忠的权威并没有减弱,反而随着升任亲王,更是有所提升,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随着这一系列的动作,朝廷对于安北的控制有了加强,这种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就连一直极力支持李忠的刘桀这次都是没有出言反对,毕竟李忠年过五十,岁数大了,朝廷经过这番调控,李忠卸任之后,安北的军政将会顺利过渡到下一任节度使的手中,而不是形成一个军事集团,与朝廷进行对抗,毕竟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太多太多,最鲜明的列子便是楚州节度使王怀烈,此人出身低微,被赵智一手提拨起来,最后节度一方军政大权,赵智就是对其太过信任,给的权利太重,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以王怀烈为核心,形成一个军事集团,与朝廷形成对抗,虽然这种对抗并不强烈,王怀烈对赵智也是依旧忠心耿耿,但是他身边的军事集团已经成型,他死后,为了利益的延续,其节度使之位,必然会由其势力内部之人接手,没有了情感上的牵扯,新继任的节度使,还会对朝廷,对赵智拱手听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