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帆战舰-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姚启圣低头思考了下说道,“大将军,福建百姓不愿意背井离乡,但不表示其他省份百姓不愿意。就拿山东来说,山东自古多响马。自孔有的叛乱以后,至今没有太平过。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苦不堪言。我们去那边招募百姓的话。想必百姓是愿为了活命出海拼一把的!”

    郑成功想了想说道:“山东是鞑子的底盘,鞑子可不会轻易让我们这么如意地中招募百姓!”

    姚启圣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们何必问过鞑子,鞑子善于马上作战,但海上却是他们的短板。大将军派战舰北上护送大明百姓寻找活路,那些鞑子又能奈我们如何?”

    郑成功听到顿时大喝。:“好,就这样办,让鞑子好好见识一下万里海疆的厉害!”

    ……

    京师睿亲王府,书房内再次发出摄政王多尔衮的暴喝声。

    “什么???山东百姓又被郑海寇抢掠了!”

    “嗯,山东沿海百姓扑鱼的,郑海寇突然杀出,抢夺了百姓,并将渔船以及他们的钱粮家眷全部都抢走了!”陈名夏脸色阴沉地说道。

    “该死的海贼,一定要杀光他们!”多尔衮怒气冲天,连声骂道。

    “这些天杀的海贼有多少人?”

    “据几个逃跑的百姓回报。大约有两千人,十几艘战舰!”陈名夏拱手回答道。

    “就两千人就将我大清扰的不安宁,你们这帮狗奴才都是干什么吃的!”多尔衮咬牙切齿地骂道。

    一看多尔衮发怒了,陈名夏等人忙跪下请罪到,“奴才该死!”

    多尔衮不耐烦地喝到:“好了好了,这些话就不要说了,你们有何计策对付郑海寇?”

    陈名夏抬起头说道:““海逆郑成功等窜伏海偶,至今尚未剿灭,必有奸人暗通线索,贪图便利。贸易往来,资以粮物。若不立海严禁,海疆何以肃清!”

    刚林也抬起头说道:“奴才附议,可下令严禁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置重典。”

    湖广道御史李之芳是山东滨州人,他知道沿海地区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一旦禁海的话,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李之芳强烈反对道:“自古养兵原为疆土,未闻弃疆土以避贼。禁海、迁海以后,郑海贼尚可以与东西洋各国贸易,不但断其接济的目的不能实现,反而降以赔祸国计民生。”

    郑成功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了谭泰致命一击,让谭泰遭逢大败,损兵折将,从一等精奇尼哈番封赏降到了牛录章京。

    满清上下,若论对郑成功最憎恨的人某过于谭泰。

    谭泰狠狠地说道:“奴才也赞同陈学士的意见,严令各省沿海寸板不许下水,货物不许越界,如此半载海贼船只无可修茸,自然朽烂,贼众许多,粮草不继,自然瓦解。到时请准许奴才带本部兵马剿灭郑海寇,一报仇雪恨。”

    那些贱民生技如何,多尔衮不关心,郑海寇现在是心腹大患,只要能铲除他,死上几万百姓又如何。多尔滚思虑一下,点了点头。

    隔天,紫禁城金銮殿上,在多尔衮提议禁海,顺治帝下旨,清朝颁布了禁海令!

    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郑海逆买卖,潜通郑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郑海逆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负责执行该禁令的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

    保甲不告发的,即行处死;

    沿海可停泊舟船的地方,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如有从海上登岸者,失职的防守官员以军法从事,督抚议罪。(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新生() 
登州官道上,上百个门顶光秃,只在后脑勺残留一小根金钱鼠尾巴小辫子的百姓狂奔。

    他们都是同一个村的上百名普通百姓,听郑家军的探子说去南方,能吃饱有田地分,为了活命,都豁出去,冒着生命危险跑来登州,准备搭船南下。

    数十清军骑兵在后面嘲笑着,一遍赶一遍追杀。

    “快跑啊,快跑,只要跑到那港口我们就得救了!”

    为首的一个汉子大喊着。

    逃跑中的百姓听到,拼命地加快了速度,想从清兵的刀下活命。

    不时有百姓惨叫着倒在地上,在马蹄的践踏下,丧命了。

    看到百姓惨死,大汉大喊着,“大伙儿再加吧劲啊,郑家军的营寨就在前面。到了哪里,我们就安全了。他们会保护我们的安全,也有吃的。一定要坚持啊!”

    大汉喊着,帮着一个妇女托起一个婴儿,奋力往前奔。

    跑了一会儿,紧跟的妇女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了。

    大汉想停下来拉起那妇女的时候,妇女大喊道:“张哥,不要管我,快抱狗娃逃!”

    那个大汉听到,抱着婴儿,紧咬着嘴唇,不知道该怎么办时。

    突然响起了一阵沉闷的鞭炮声,紧接着一路追杀过来的清军骑兵如同下饺子般摔下马,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鲜血染红了大地。

    张家汉子抬起头,只见自己前头杀出一只人马,帅旗上“郑”字迎风飘扬着。

    看着那突然杀出来的军队,张家汉子紧抱着婴儿,看着自己的妻子,哭咽着说道:“太好了。太好了,我们得救了!”

    ……

    郑家军杀散了清兵,为了护送百姓,只是追赶了一阵就收兵了。

    上百名逃难者,活着撑到郑家军救援时,只剩下二十多人。

    看着这些幸存的百姓。刘国轩叹了一口气,说道:“走吧,这里不太安全,去到港口军营,有我们郑家军保护,你们就安全了。现在快走吧!”

    听到郑家军的劝说,张家汉子默默点了点头,带领着百姓,将遇难的百姓尸体埋葬了。立了块木牌,再次上路了。

    走了一个多时辰,远远就看到海边一处山丘上,树立着数百座营寨。

    营寨前面挖了一条三四米的渠道,引海水灌溉,成为一条护河。

    营寨上一两千士兵持着火枪来回巡逻着,营口还排放着数十门火炮。

    放下吊桥,张家汉子踏着木板走进营寨时。就听到不远的港口处传来。

    一个郑家士兵不耐烦地喊道,“快上船。快,不然清狗杀过来。你们就别想走了。”

    踏板前一个百姓不安地问道:“大人,去南方真的可以分田地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士兵不屑地喊道:“老子会冒着生命危险来这里,就为了欺骗你们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一旁着急地百姓喊道,“三娃子,你不想去。就去一边呆着去,老子还想活命。就算是给卖去做苦力,也比在这里挨饿好!”

    “对啊,三娃子,国姓爷派大船是来解救我们的。怎么可能会害你们。不要犹豫了。山东这块地方,我是呆怕了。”

    ……

    被称为三娃子的,陈三咬咬牙,喊道:“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拼了!大人,我去南方。”

    说完陈三义无反顾地坐上了小舟。

    随着大量的人分散搭着三四十艘小舟驶向了深海停靠着的船舰,顺着绳梯上到甲板。

    看着船已经装满人了,刘国轩忙跑过去跟许龙喊道:”许大哥,船满了,不能再装人了。“

    许龙听到,点了点头喊道:”嗯,那告诉陈文,剩下的下次再运送,先让那些老百姓在搭建的营帐休息。“

    是,许大哥!刘国轩喊道。

    随着许龙的喝令,数十艘战舰顿时扬起风帆,顺着海风南下朝着澳门驶去,然后转道去东帝汶。

    还呆在登州的老百姓听到船位已经满了,要等到下一次才能走。

    很多百姓都忍不住叹息了一声,想开口求求这些军汉再搭上自己一个。又怕惹怒了他们。

    之前就有一个大汉仗着自己牛高马大,想硬闯进军营,结果被火枪打成了蜂巢。

    从那以后就再没有一个人敢不受规矩了。

    乖乖听从郑家军的号令了。

    正当许龙所负责的北洋舰队逐渐远离山东半岛,运载着满怀对安宁温饱希望的数千灾民奔向南方时,

    登州港口不远处,一百来个郑家军士兵正在搭建火灶头,准备生活熬粥了。

    很快参杂着番薯香味的空气就弥漫在四周,闻着这诱人的味道,很多百姓忍不住咽了口水。

    眼睛直盯着那冒着热气的铁锅。

    这些百姓有很多已经是饿了几天的人,现在能填饱肚子的米粥就在眼前,不少百姓都忍不住往前挤。

    看着百姓有抢夺的意图,看守的郑家军忙举起长枪对准那些百姓,喊道:“退后,快退后。谁再敢上前一步,杀无赦!”

    看着那冰冷的抢头,百姓止住了脚步。

    留下组织调度的千户陈文,喝道:“排队,快排好队。先排好队的就可以先吃。那个敢捣乱的,连米汤度没得喝!”

    先排好队就可以先吃饭!

    在填报肚子的意愿下,百姓很快就排好了队伍。

    一个个走到铁锅前面,拿出五花八门的碗盛接米粥。

    考虑到有很多百姓是饿了几天的,如果放开供应的,只怕会撑死不少人。

    为了安全起见,给灾民的米粥,一人只有一碗。

    番薯米粥,健胃养人。

    领到了米粥,不少百姓都会忍不住说道:“大人,多给一点吧。饿了几天,实在是饿的很!”

    一开始,郑家军的士兵看到消瘦的灾民,都会忍不住多舀一些。

    但多给了一些前面的,后面来的灾民就没有吃的了。

    为了这个,还发生了多次殴打,甚至杀人事件。

    为了不在发生这类事件发生,郑家军的士兵也变得硬石起来。

    也就是看到小孩妇女,有时会动一下测人之心,多给一些。

    看到军汉不肯,百姓也只好死心端着碗,各自找了地方坐下,飞快得扒着米粥。

    一时间,只听到咕咙咕咙的喝粥的声音。

    吃着米粥,百姓觉得这一路上冒着生命危险从鞑子那边逃过来度值了。

    很快,一碗粥就吃完了,很多百姓觉得不够饱,将碗添得干干净净才罢休。

    看到这帮人都吃得差不多,陈文走过来,喊道:“现在大家都吃过东西了,该干点活了!”

    听到陈文要让自己干活,一些百姓警惕地喊道:“大人,你是想让我们干什么呢?”

    他们很怕郑家军给自己吃的,就是想让自己卖命,跟鞑子作战。

    陈文喊道:“天快黑了,睡在野外,不安全也容易生病,而且现在我们还在鞑子的范围内,为了你们的安全着想,需要建造住所。大家都来帮忙!“

    听到只是要建造住所,百姓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只是建住房,建给自己居住的地方。

    不管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容身之所,还是听从郑家军的喝令,百姓建造营寨也是尽心尽力。

    夜幕降临时,一座牢固的营寨就拔地而起了。

    男女分开,一座木棚里,数十个百姓卷着草席相互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有营寨,又有郑家军的士兵守卫,百姓安心了很多,不再害怕半夜会有鞑子杀来,很快入眠了。(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新生(下)() 
南下的舰队,在澳门短暂停顿了下,补充了淡水和食物以后,就继续启程去东帝汶。

    经过漫长的两个月海上航程,抱着希望的难民终于再次踏上了陆地。

    一下船,看到不远处茂密的森林,不少百姓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虽然心里一直告诉自己,郑家舰队冒着生命危险将自己从山东那个炼狱偷运出来,绝对不是为了糊弄自己。仁义的国姓爷是不会骗自己的,

    但一天不到目的,心里总是没底。

    现在看到森林,总算明白国姓爷没有骗自己。

    多年的耕种经验让这些百姓,一看那森林的样子,就知道土地绝对肥沃。

    一把火将那些树木烧了,来年就是一个好收成。

    国姓爷说每一户都能分到二十亩田,头三年不收任何赋税。

    天啊,就这地力,只要三亩田,一家上下就能过的很滋润。

    看着百姓都下来了,许龙踏上岸,朝着早已经等候多时的郑泰走去。

    一看到许龙,郑泰忙说道:“许将军,辛苦了。我已经叫下人准备好酒食,将军沐浴一番就来赴宴吧!”

    许龙听到,之前还没有感觉到,现在就发觉自己纷身上下不舒服,海上,淡水是宝贵的,根本不能用来洗澡,用海水洗澡,洗完身上就会有一层淡黄的盐澤,让人非常不舒服。

    现在听到能舒服泡个澡,许龙恨不得马上就去。

    但想到郑成功制定的军纪,许龙只能说到:“郑大人。我们还是先交接这些百姓吧!”

    郑泰听到,忙说道:“那我们先交接把!”

    许龙转头看着那些百姓。说道:“郑大人,南下两千一百四十人。实到两千零九十人,有六十多人在路上因为染病没有熬过来。你清点一下,然后麻烦达人,你画押签字!”

    这个时代海上航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一有点身体不适,就可能因为没能及时救治,缺乏药物,死去。

    郑泰点了点头,说道:“嗯!“

    一帮官史忙跑上去。清点人头。

    一个多时辰,才全部点算完,回来向郑泰禀告。

    郑泰听到幸存的人数跟许龙说的一样时,忙高兴地拉着他的手说:”正事已经交托完毕,现在我们回府好好喝几杯!“

    许龙也高兴地说道:”好,就打扰大人了!“

    ……

    许龙,郑泰走了,那些小史还得继续留在港口安排那些百姓。

    一个小史拿着一个铁皮卷成的喇叭,大声喊道哦:“大家听着。国姓爷郑明严仁义厚道,不想看到你们受苦受难,所以才会千方百计将你们护送到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