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帆战舰-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今日起,再没有郑鑫国,也再没有郑森,有的只是要反清复明,收复台湾,壮我华夏之威名的郑成功,不成功便成仁的郑成功!

    从今日起,弃文从武!

第十章 船厂见闻() 
1646年十二月初,带着自己的部下,郑家的库银,郑成功乘船去金门了。

    隆冬季节,郑成功站在船舰的甲板上,看着漆黑地海景。

    林习山走过来问道:“大都督,这段时间船舰来回奔波,有些船只需要维修。还请暂缓一段时间,让船队在石井船舶维修一番,还望大都督恩准!”

    郑成功在思考,迟钝了下才回答道:“哦……好,那你去安排吧!”

    “是,末将这就去安排。”

    南安石井船舶是当初郑芝龙亲自监督建造的造船厂。

    1624年,郑芝龙接受福建巡抚熊的招安,受封福建游击将军。

    为了打击敌对势力,以及增强自己的势力,郑成功搜集了千余名木匠师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营造军、商两用船。这个造船坊可能不是中国最大的,但绝对是当时整个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造船坊了。

    数十艘船只行驶至海湾,在小船的指引下,船工慢慢驶进海湾岸边停泊,放下踏板。

    一靠岸,林习山就忙叫水兵清理维修船只,同时叫人补充一下清水和食物。

    来到了船坊,郑成功决定亲眼去见识一下这个时代的造船厂。

    郑成功呼过林习山,说道:“我想去看看此处的船坊,你带我前去。”

    林习山怪异地看了下郑成功,然后才说道:“禀都督,此处就是造船厂!”

    听到林习山说这里就是造船厂时,郑成功难的脸红了。

    该死,造船厂不是都有那个船坞嘛,那个造船厂的标志船坞在哪?

    这就是郑成功的误区,他所知道的船坞都是现代用水泥钢筋打造的。

    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更不用说有干船坞和浮船坞之分。

    幸好林习山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领着郑成功往岸上走了差不多一里多,就看到数百座大小不一的建筑耸立在在一座山丘下。

    福建多山地,自然林木资源丰富,常见的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红松、黑松、水杉、柳树、杨树、泡桐、桉树、毛竹等,因此造船用材在福建基本都可以找到。

    走近时,造船厂的管事已经知道大公子过来了,他忙走出来迎接。

    郑芝龙根基在于水师,对于造船厂自然看重,派出的管事是郑家的家仆郑平。

    见到郑成功,郑平忙躬身说道:“小的拜见大公子。”

    郑成功忙扶起,说道:“平叔,不用多礼!我只是对船坊有些好奇,所以进来看看。”

    郑平站起,说道:“既然大公子想看看,那由小的带路。”

    “嗯,平叔前面带路。”

    远远地郑成功就看到里那个高达五六米,长达二十余米的福船舰船龙骨。百余名木匠在舰船龙骨来回穿梭,铺制船壳板。

    一路走过去,郑成功对这个时代造船流程有了一定熟悉。

    这个时代的造船虽然没有后世那种标准化,流水线的制造流程,但也有了一定分工概念,甲板、缆绳、篷帆、捻缝等作坊鳞次栉比,两三百个木匠各分其事,卖力干自己的活。

    郑成功看到这未来将要成为自己的船舰的家伙,不由得地问道:“平叔,这艘船几时可以建好?”

    “回大公子的话,大概三个月后就可以建成了。”

    “这么慢?”

    一听大公子这样说,郑平怕他误会自己没有尽心,忙解释道:“大公子,这都算快的了。那些个官营的速度更慢,而且质量可远远比不上我们郑家的。”

    看郑平紧张的样子,郑成功安抚道:“我不是在怀疑平叔你,只是自从父亲被挟持上京后,我想尽快招兵置船,恢复实力,重振我们郑家海上雄风。”

    “是小的没用,不能帮到大公子。小的一定想办法让这些个人加快速度,好助大公子一臂之力。”

    “不用,以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你照着愿计划,用心造好这船就行。”

    “是,大公子。”

    “这造船厂每年能制造几艘船?”

    “那要看是什么船,要是二桅、三桅的沙船等,也可以造个十多艘,但如果是三桅、四桅的福船,怕只能造个三五艘。”

    听到一年只能造个三五艘,郑成功有些失望,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像郑芝龙那般拥军二十万,大小船舰千余艘的实力。

    “大公子,那个……小的……”

    “平叔叔,有什么事?”

    “那个大公子,其实这座造船厂前几年鼎盛时期,年造大小船可达数十艘的。只是自老爷铲除刘香、打败荷夷、坐稳福建总兵后,对水师的重视就日渐下降,连带着这个船厂也跟着受影响。近几年都只是下令打造三四艘船,很多工匠们没有船造、没有工钱拿,可他们都有一家大小要养活。因此多余的木匠技工们平常无工可做时,也只好靠摆渡、出海打渔等养活妻儿老小的。如果大公子肯召回他们的话,平叔别的不敢说,但一定能恢复船厂鼎盛时期的模样。”

    郑成功刚听到造船厂每年制造三五艘船的时候,还大失所望。

    但现在听到郑平说,可以扩大规模,达到年产值十几艘时,顿时大喜过望。

    连价格都不问,郑成功直接说道,“平叔,只要能召回他们,恢复之前的制造量。要花多少银子都不是问题,你只敢开口,其余的事我来处理。”

    “真的,那小的就替那些个工匠们多谢大公子了。大公子是不知道,这几年,他们活的不容易!现在听到这个消息,怕能把他们乐坏了!”

    “是我的不对,没有早点了解造船厂的情况,我向你们道歉了!”

    “不关大公子的事,谁叫他们祖辈都是木匠,也只能这样凑着活。哎,人生由命,半般由不得人。”

    或许别人不清楚这些工匠技工的重要性,但来自现代的郑成功,怎么会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同样,在明代,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什么样的人才,对于现在兵微将寡的郑成功来说都是宝贵的。看到了,自然不肯放手。

    郑成功肯定地说道:“平叔放心,大木必然会让他们生活更好,更有尊严。”

    “那就好,那就好!”郑平欣慰道,管理这造船厂怕有十多年了,跟那些个工匠们熟的不能熟了,看着他们一身技术,却落到这个地步,虽然郑平时常用自己的工资补贴他们,但自己也有着一家大小,有时只能是唏嘘不屿。

第十一章 (上)() 
“平叔,现在我们的船只类型有哪些?有何区别?”

    “回大公子,一般来讲分三种,本来还有宝船的,只是自三宝太监(郑和)去世后,大明再没有人下西洋,导致宝船的很多制作工艺都失传了,再加上那些资料也被烧毁了。所以现在一般讲是沙船、广船、福船三种。

    沙船方头、方梢、平底、,体积较小,吃水浅,比较适合近海、江河上航行。

    福船吃水深,稳定性好,并且容易转舵改变航向,适合于海上航行,便于在狭窄的航道和多礁石的航道中航行。可以作为远洋运输船和战船。

    广船船型首尖体长,吃水较深,梁拱小,甲板背弧不高,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较大的续航力。只是广船制造的所需的铁力木、樟木比较少,而造船的所需木材量又大。,致这类船只很少。

    大明水师船舰一向是用福船作为主战船配合着沙船使用。”

    “嗯,谢平叔,明俨受教了。船舰的事明俨就托付你了,我留下六十四万两银子,劳烦你去召回那些木匠帮忙,尽快恢复造船厂。同时也先多建几所沙船,福船暂且造十几艘即可。”

    不是郑成功不想多造福船,而是地盘小,造那么多福船也没大地方放。

    “不敢,这是小的该做的。当年闽南大旱,如果不是老爷,我恐怕早就死无骸骨,那还能活到今天。就算拼上的老命也会帮大公子你多造几船舰的。”

    郑鑫国花大力气来招揽有经验的技工,可不单单是想制造沙船、福船。

    未来铁定是要收复大元的,势必要跟红番干一场。

    想到这,郑成功问道:“平叔,这福船比之红夷的船舰如何?“

    “红夷船舰啊,我们的船舰跟他们的性能相差无几。”

    性能相差无几!

    郑成功有些吃惊,不是说自十六世纪初开始,中国福船等船只性能就比不上欧洲的船只吗?怎么会在郑平口中就相差无几,不会是自欺欺人,哄哄我这个大公子吧!

    郑成功有些生气道:“那为什么,每次我父亲跟红夷作战时,都是要依靠火船计才能取胜。”

    “哦,大公子是好奇为什么老爷要用火船计啊!当年小的也曾参加过那些战阵,对于当时的情况小人到时也懂的一些。”

    “那烦恼平叔,详解一番。”

    “当年在船舰上,其实我们水师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都稳胜对手的,只是我们输就输在火炮上。那时,大明对火炮掌管很严,多数火炮、制造工匠都在京师、山东、辽东。划归给福建、广东的火器很少,很多时候只能跟那些红夷外藩购买,可他们怎么肯将最好的给我们。造成我们对战时,威力、射程都比不上他们,因此太师当时只好寻思用火船设计打败他们。不过,后来太师见识这火器厉害,曾四处找人仿制过这些大炮,现在我们的大炮也不输给那些番鬼。而且自从被太师打怕,那些个番鬼再也不敢来大明撒野了。”

    船舰不输于欧洲!

    火炮不输于欧洲!

    郑成功一时震惊了,他所了解的历史跟史书上的历史有差异。

    是啊,如果不是船舰性能相差无几的话,那郑芝龙是怎样用火船摧毁敌船的,郑成功又是如何能收复大元的!

    毕竟海上那么大,堵是堵不死的。如果福船速度跟不上,怕早就被人用放风筝战术玩死了。

    可为什么近代中国会那么弱小,船舰炮火都比不上欧洲,以至于受百年耻辱。

    郑成功内心极端不平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之前听到看到的史书,在郑成功脑海中回顾着。

    大明在海战上是没有输过的,不管是对日(万历朝鲜之役),还是对红夷都没有输过。

    可到了清朝却是一输再输,**战争输、甲午中日战争输;

    大明施行过闭关锁国,但却是没有用,不说江南士绅,但看郑芝龙每年收船只的过路费上千万两白银,就可以知道那是废纸一张。

    但清朝却是施行的很彻底,从山东至广东省沿海的所有居民内迁50里,并将该处的房屋全部焚毁,以及不准沿海居民出海的措施。

    这些措施使华东至华南沿海地区的渔业和盐业、贸易业废置、田园荒芜,沿海居民流离失所,深受迁海之苦。

    明朝还可以与西方相抗衡的船舰火器,但在清朝却是停滞不前了。

    两百年时间使得中国航海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最终让西方的军舰横行于中国海上。

    满清知道火器的威力,不然就不会在孔有德带火器归降时,皇太极会高兴地立马封赏他为恭顺王。

    可满清害怕火器,他们害怕骑射比不上火器时,他们会被汉人推翻。

    因此满清统治稳定后,立马就喝令停止研究、铸造火器了。

    两百年时间使得最先研究火器的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洋枪洋炮,最终让西方的军队肆虐于中国土地上。

    满清害怕船舰炮火,更害怕汉人。

    他们害怕汉人会起兵造反,因此规定汉人聚众三十,即为造反,杀!

    更不用说文字监狱对中国人思想的束缚。

    满清为了自己的统治,将整个华夏都拖入了深渊。

    所有华夏儿女,谁会对**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中国百年耻辱而无动于衷?

    先辈们用心制造的文物却是摆在他国博物馆展览着,先辈们用鲜血打下的江山现在却是外国人在居住。

    这是耻辱,华夏的耻辱!

    有多少热血男儿曾梦想过回到那个时代,梦想过能改变这一切对华夏民族的伤害。

    只恨不得能早生两百年,不能手握炮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能以血荐轩辕。

    现在老天竟然让我穿越在这个年代,那我就有义务去改变这一切,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事再发生!

    华夏一定要继续成为亚洲霸主,成为世界霸主。

第十二章 (下)()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这个大航海时代中,先进的战舰是必不可少的。

    郑鑫国有点怀疑地问道:“那红番的船舰就那么没用吗?”

    郑平思考了了一下,说道:“也不是,红番的船舰跟福船各有千秋。福船更适合浅海大江行驶。红番的船只远洋能力比福船要好。”

    福船适合浅海大江行驶?

    郑成功想到郑和下西洋,好像都是沿着海岸线行驶的,都没有怎么去过深海。

    郑芝龙打赢红番的战场基本也是在沿海地带。

    看来福船当做内河运输或者战舰还行,当做远航船就差了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对于兵器来说,也差不多。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能成为陆战之王,机动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飞机能成为现代最重要的武器,速度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航海时代,一个行驶快速的风帆战舰是很重要的。

    福船虽然现在还能跟红番的船舰想比,但红番一直没有停止改进风帆战舰。

    华夏却是一直停止不前,福船到最后终究是落伍了。

    想通这点,郑鑫国说道:“平叔,虽然现在福船还能跟番船对抗,但红番一直在改进战舰的性能,如果我们不设计出更优秀的船舰的话,终有一天我们就输给番鬼的。为了不被番鬼欺凌,我们需要新的更加优秀的船舰。所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