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帆战舰-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欧洲从12世纪学会造纸,但一直以破布为原料单一生产麻纸,18世纪以后耗纸量激增,但破布供应却有限,于是造纸业出现原料危机。

    1840年儒莲将《天工开物》造纸章译成法文刊于《科学院院报》。

    其中提到以野生树皮纤维、竹类及草类纤维代替破布造纸,还可用各种原料混合制浆。这些信息很快得到反馈,法、英、德人以其他原料成功造纸,终使原料危机获得缓解。

    会造成近现代华夏落后西方,只是因为到了清朝,为了奴隶汉人,紧固他们的统治,压制了科技的发展。

    现在有了学院,华夏却对不会再落后,也必然不会再让百年国耻重现的!

第一百章 厦门格物学院(下)() 
厦门格物学院选用的书籍也大多是华夏的,像是关于农业手工业的《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考工记》;

    关于水文地理的《徐霞客游记》、《禹贡地域图》、《水经注》、《河防一览》;

    关于天文的《甘石星经》、《授时历》;

    关于物理机械的《墨子》、《梦溪笔谈》、《新仪象法要》;

    关于医学的《本草纲目》、《皇帝内经》、《素问》、《伤寒杂病论》、《唐本草》、《图经本草》;

    关于数学的《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以及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孙元化翻译的《太西算要》;

    西方书籍主要都是以传教士带来并翻译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新天文学》,开创医学定量实验的意大利s。圣托里奥《论医学测量》,英国w。哈维著《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托勒密的《地心说》,伽利略的《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随着教师和书籍的确定,厦门格物学院开设了木业、工业、天文、数学、医学、农业七个班。

    后来随着教师的增加,尤其是在1649年传教士卫匡国回到罗马向天主教罗马教皇禀告了厦门的情况,携带了大量博学的传教士来华夏后,陆续增设了化学、物理、生物、文学、美术、建筑等学科。

    随着大量的外国书籍流入华夏,厦门格物大学还增设了译文馆以及印刷坊。

    最初只翻译拉丁语和西班牙语的书籍,后陆续增加英语、阿拉伯语、日文等书籍。

    译书馆也由单纯翻译西方科技的书籍,慢慢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书籍扩展。

    除数学、天文、医学外,其它课程多由汉人担任教习。

    数学、天文、医学则由传教士和汉人教师共同担任,在医学方面,这些传教士经常和汉人教师为了某个理论闹的不可开交,甚至有时候吵到怒上心头,直接拳脚相加。

    这个时候敢跨越海洋来到华夏的传教士可不是什么善茬,都有着很多保身的打斗斗殴经验。

    汉人教师仗着人多势众,再加上占有地利,经常是呼朋叫友来群殴。

    一方经验十足,一方人多势众,传教士和汉人教师大致上都斗个半斤八两。

    对于医学,郑成功懂的不多,所以不偏帮,保持沉默是最好的办法。

    郑成功只是严叮嘱学院的那些保卫,一定要注意,打归打,绝对不能动用武器,更加不能出事故。

    不然到时你们这帮保卫一定会严罚!

    厦门格物学院招生对象开始限于九岁以上,十四岁以下,刚开始报名的仅有十人,都是郑成功设立工作坊工人的儿子。

    当中还有宋应星的三个孙子宋志平、宋志生、宋志明。

    看到报名的学生那么少,郑成功思考了下,决定增加优惠条件。

    所有报读厦门格物大学的学生,中午能有一餐免费午餐,书籍、纸笔由他供给,同时毕业后保举到工部各司当主事。

    主事虽然是九品芝麻官,但再小的官对那些不能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匠户、商人来说,都是一步登天了。

    郑成功这个措施顿时让厦门格物大学的名额变得抢手起来,很多匠户、商人彻夜排队都要抢到让自家孩子入读的名额。

    随着消息的传播,海澄、金门、同安三地的百姓都急赶厦门抢着报名,很快三百多个名额一眨眼就给人抢光了。

    没有抢到名额的数百名百姓挤在学院门口苦苦哀求院长宋应星、教导主任冯澄世让他们的孩子也入校读书。

    看着那些心急的百姓,宋应星、冯澄世两个人是劝了又劝,口水都讲光了。

    但百姓还是不死心,拼命地哀求,希望能有个进后门的机会。

    挨不过百姓请求的宋应星只好上报了郑成功,让他拿主意。

    考虑到教师就二十来个,再增加学生数量的话,就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郑成功只好亲自劝说那些百姓,告诉他们今年是没有额度了,但可以让他们将名字留下,明年一定优先招募他们的孩子入学。

    在郑成功再三保证下,这些有鉴于大将军的好名声才不舍的离去。

    厦门格物学院的教学拟定了五年课程计划。

    第一年识字,讲解浅书,第二年开始熟读四书五经,第三年开始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有《物理学》、《九章算术》、《几何原理》。

    学院考试严格,有月课、季考、岁考三种。优等者有奖金,劣等者需要体罚。

    第五年举行大考一次,优等者记优留院,继续深造。同时跟随教师研究格物,类似于现代的研究生。

    为了鼓励学生有探索精神,学院还设有化学实验室、博物馆、天文台灯。

    随着厦门格物学院的设立,不单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帮助郑成功改造了武器。

    更加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知识的传播,华夏百姓开启了明智,同时也开始睁开眼看世界了!

第一百零一章 姚启圣() 
路振飞拜见完永历,奉上了一万两白银当做贡品后,带着赐封郑成功为漳国公的诏书回到了厦门。

    对于自己的爵位,郑成功没有多大兴趣。乱世,什么都是虚的,只有手头上的军队才是实的。

    郑成功随意地看了下诏书,就扔在一边没有再过问。为了嘉奖路振飞的辛苦,郑成功赏赐了两千两。

    路振飞走后,卢若腾急忙忙地找来了。

    一看到郑成功,卢若腾就高兴地说道:“大将军,大喜啊!”

    正为局势烦恼的郑成功一听忙说道:“卢先生,有什么喜事快说来听听。”

    卢若腾抚了一把长须,说道:“大将军,我之前担任浙江布政使左参议时,曾发现过一个奇才。此人一次郊游萧山时,遇见两个溃兵抢掠女子,他上前佯装好语相劝,趁士兵不注意时夺取了溃兵的佩刀杀了他们,救下女子送还其家。我听闻后,觉得此人有胆有识,于是邀请他详谈。一番交谈下,我看的出来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本来是想请他和我一同匡扶大明的。没想到还没有出言相劝,我就战败,只能逃回福建,他归隐家乡,错过了机会!”

    感叹了一下后,卢若腾继续说道:“现在经过多方询问,终于知道他的隐居之处了。大将军,你一直想找个能出谋划策的人。此人绝对是个大才,万万不可以错过!”

    郑成功被卢若腾这样说,心痒无比,不禁催问到:“卢先生,此人如此被你看重,必是有几分本事,这个人到底是谁,还请告知?”

    卢若腾欢喜地说道:“大将军,此人姓姚、名启圣,字熙止,号忧庵,乃是浙江会稽人。现年二十五岁,其妻何氏力大可举石臼,姚启圣赞叹称奇而娶何氏。大将军,虽然姚启圣年轻了一点,但我保证他绝对是有本事的人,千万不可因为他年轻轻视了他。”

    郑成功听到卢若腾说那个人的名字叫姚启圣时,愣住了。

    姚启圣也是历史上郑家的苦主,台湾被攻克,主要依靠文姚启圣、武施琅。

    现在施琅还在自己手下,某非将姚启圣招揽过来,从此郑家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

    不过就算不为了以后的郑家着想,现在郑成功也是非常渴望能招揽到此人。

    姚启圣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必定是有才能的人。

    经过这么多年的战斗,郑成功可以说是非常渴望能有一个战略目光人才来指点。

    郑成功求才若渴,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

    现在郑成功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才再等着自己前去招揽,而且这姚启圣还是白身,当即拉着卢若腾要亲自前去拜访。

    听到郑成功要亲自去拜访,卢若腾吓到了,忙说道:“不可,大将军。姚启圣现在正在清军统治的浙江境内,大将军万万不可以冒险。大将军只要亲自书信一封,恳请他过来相助。当可以邀请他出山!”

    郑成功听到,摇了摇说道:“此人既然能得卢若腾如此看重,先必是满腹才华的人才。当然要勤快请到我们这边来才是,古往今来,有才华的人都是有些孤傲。万一他责怪我没有重视他,不肯亲自上门邀请,恼羞成怒下投靠满清鞑子,那么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

    郑成功的这一番话,说的卢若腾是点头不止。

    古往今来,邀请有才能的人,都是非常隆重的。

    就像是汉高祖为了让韩信归心,特地建立拜将台。刘备为了邀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卢若腾感动地说道:“古之先辈三顾茅庐、倒履相迎传为佳话,今大将军求贤若渴,甘冒危险去邀请姚启圣,不让先人专美于前啊!”

    郑成功摆摆手说道:“行了,这赞扬的话就留在招揽到他再说。现在我们准备一下,偷偷前去浙江拜访姚启圣吧!”

    一番乔装打扮,郑成功和卢若腾等人乘海船直达浙江会稽人,姚启圣隐居的地方。

    郑成功的警卫一早就来过此处观察过,也通知过姚启圣。

    姚启圣一早就来到院门前等候着,看到郑成功等人,忙拱手施礼说道:“有失远迎,万望各位海涵。”

    郑成功走进一看,此时姚启圣年纪到时不大,不过面相到是挺好的,一身士子长袖,显得十分儒雅。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剃发易服,郑成功招揽他的信心更强烈一些了。

    卢若腾在一旁对姚启圣回礼说道:“姚公子多年不见,今日冒昧前来,是我等失礼了。只是大将军郑成功听闻姚公子贤名,食不能咽,睡不能寝,恨不得立马能与公子详谈。故此我才和大将军前来拜访熙止。”

    说完,又指点郑成功说:“这是御封的忠孝伯,讨逆大将军郑明严。”

    姚启圣虽然现在还有点年轻,有点傲气,但不是迂腐自大之人。

    郑成功的名声,姚启圣就算隐居在乡,也是有所耳闻的。再加上现在姚启圣还是个白身,他不敢狂傲无边地给郑成功脸色看,姚启圣忙拱手说道:“久闻国姓爷大名,平和野人,要大将军冒风险前来,姚某惭愧!”

    郑成功忙扶起他说道:“姚兄,客气了。是我等冒昧起来,还请见谅!”

    姚启圣忙回道:“不敢,不敢,众位外面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入内!”

    走进庭院,看着姚启圣府内的布局。

    庭院不是很大,但布局地很好,松树、翠竹显得这座宅院有种古朴、风雅的气氛。

    观其宅,当知姚启圣此人品味到是不凡。

    入内分宾主坐下,童子献茶。

    茶罢,姚启圣说道:“不知道众位前来,是有何贵干?”

    姚启圣目光只盯着郑成功。

    郑成功忙站起拱手说道:“当今乱世,鞑子偷窥神器,大明危在旦夕。明严

    姚启圣说道:“听将军之言,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熙止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郑成功听到姚启圣有推脱之意,急忙说道:“之言,岂虚谈哉?望姚兄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姚启圣摇摇头说道:“卢先生乃大才,姚某乃一山野人,安敢谈天下事?将军又何必舍美玉而求顽石!”

    郑成功劝说道:“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山林之间?愿姚兄以天下苍生为念,开明严愚鲁而赐教。”

    姚启圣看着郑成功说道:“愿问将军之志。”

    “大明倾颓,鞑子偷窥,明严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至今未成。惟姚兄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姚启圣摇摇头说道:“熙止乃山野闲民,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郑成功站起,假装拱手施礼,却是暗中用涂了姜汁的衣袖擦了下眼,顿时两眼泪汪汪地说道:“姚兄不出,如苍生何!”

    言罢,被姜汁刺激地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郑成功两眼泪汪汪地看着姚启圣,心中却是不禁大骂。

    该死的古代文人,就是喜欢这种装逼的格调!

    你妹的,如果你等下敢不答应归顺老子。老子立马叫警卫张大山将你绑了回去,到时大刑伺候,到时看你丫的再跟老子装逼。

    姚启圣看到,感觉郑成功诚意十足,忙站起拱手说道:“大将军既不相弃,熙止愿效犬马之劳。”

    郑成功听到大喜,老子眼泪总算没有白流。

    郑成功连忙搀扶姚启圣,高兴的说道:“有熙止助我,我有如汉高祖之子房、汉昭烈之诸葛!实乃我明严之幸也。”

    言罢,忙叫警卫将带来的礼物送上。

    姚启圣推辞不愿接受,郑成功只好说道:“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明严寸心耳。”

    姚启圣方才接受。

    为了安全,郑成功和姚启圣没有留宿,准备直接回厦门。

    走之前,姚启圣叮嘱家丁说:“我受大将军冒着危险亲自邀请之大恩,不容不出。你们要守好家门,打理好宅院。待我攻成之日,即当归隐!”

    郑成功听到心中忍不住吐槽,咋每个文人都要这样讲。好似不这样讲,显示不出他们清高。

    两天后,从浙江潜回厦门的郑成功召集文武议事,当众任命姚启圣为大将军府参军,参谋军略机务。

第一百零二章 黑奴() 
回到厦门,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