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帆战舰-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赣州城下旷日持久的战役,让金声恒、王得仁失去了攻略江浙,夺取南京的最好时机。

    满清派遣的征南大将军谭泰带领满蒙骑兵一万两千、汉军六万于闰四月占领江西门户九江,五月初七日,迫近金声恒的老巢南昌。

    消息传来,金、王为救老巢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回保南昌。

    高进库乘机命令部将于五月初九日开城出击;金、王无心恋战,后卫部队损兵折将,狼狈撤退。

    五月十九日,金声桓、王得仁引军返回南昌。

    六月初三日,王得仁领精兵出城迎战南下清军,在七里街被清军伏击杀败,退回南昌。

    谭泰乘胜挥军前进,在七月初十日包围了南昌。

    同时分兵四出,扫除外围,切断南昌和其他州县的联系。

    清军在江西大肆抢掠,驱迫数以十万计的附近乡民挖掘濠沟,围困南昌;

    抓来的民夫每天只给粥一餐,溽暑督工不停晷,上曝旁蒸,死者无虑十余万。

    抢掠的妇女由各满蒙的各旗将士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

    八月初九日左右,挖壕工程完毕,抓来的民夫就被清军论斤卖做各家的包奴。

    一时间南昌附郭东西周回数十里间,田禾、山木、庐舍、邱墓一望殆尽矣。

    南昌城里的金声桓、王得仁除了固守城池,派人向广东的李成栋请求援兵外,多次亲自带领兵马出城向据守壕沟的清军发起冲击,但都被击退。

    南昌城被围困日久,粮食薪柴均告匮乏。

    城中米价先涨到一石要六十两银子,后来更高达六百两,最后是断粜,“杀人而食”,拆屋而炊。

    城中军民处境十分艰难,不少人为了不致饿死,从围城中逃出。

    不料清军主帅谭泰早已拿定主意,不管是来降官兵,还是逃出难民,一律屠杀。

    广东李成栋接到金声恒的救援书,八月,李成栋在广州教场点兵拨将,亲自统率大军直趋南雄。

    到达南雄时,李成栋仗着自己兵马众多,希望能逼降赣州守将,多次致信清朝赣州守将,进行招降。

    高进库采取缓兵之计,不断派使者回信表示愿意反正,借以麻痹李成栋;

    实际上却乘金声桓、王得仁退后,赣州围解,李成栋军未到之时在附近乡村搜括粮食,加固城防工事。

    正当满清准备趁胜一举攻克南昌,剿灭金声恒、王得仁叛军时。

    满清朝廷接到了闽浙总督陈泰的六百加急奏章。

    三万清兵攻打同安结果被杀的只剩六千人,现在福建岌岌可危。

    省会福州城也只有一万多兵马,其他地方连府县只有两三千人马,随时有被攻破的危险。

    九月初二,北京睿亲王府,自从顺治三年五月,多尔衮觉得顺治皇帝信符收贮于皇宫之中,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铃印,十分不便。于是,即遣人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

    命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处理政务。

    多尔衮穿着绣金的蟒龙袍,俯视着众臣。

    每当看到下面的大臣向他行大礼时,多尔衮心中就一阵肆意。

    虽然是顺治当皇,但大权却始终掌握在他身上,顺治帝都要称呼自己为叔父。

    可谓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接到闽浙总督陈泰的承奏,多尔衮自己一时间难下决定,于是在府邸将陈泰的上奏交予众大臣商议。

    国史院大学士刚林双手恭敬地接过多尔衮递过来的承章后,大声的念道:“今湘、赣、粤处处用兵,大清力不暇及。万一郑海寇进逼江西,勾连狂逞,为祸愈大。故姑以招抚一策,先将此贼牢笼,息兵养民,察其动静;苟有反侧,仍即剪除。若责令赴京归旗,料彼不能从命,不必起其疑惧。至于颁敕往谕,未宜轻率。应赐督臣密敕一道,内开招抚成功等语,先遣才干官同郑芝龙家人到彼宣布德意。彼果真心投顺,欲得朝廷敕书,即以督臣密敕宣示,颇为妥便。若执迷不顺,亦不至损威伤重也。”

    等刚林念完后,多尔衮开口了,说:“陈泰之意,众位觉得如何?”

    内大臣冷僧机立刻反对道:“摄政王,奴才不赞同。郑成功置其父亲安危不顾,一心起兵反抗我大清,此等不忠不孝之人,怎么能够保证他不会像李成栋等人,招降后再反叛我大清。最怕是他趁我大清重兵征讨江西时,他出兵从后攻击,或者是北上攻打南京,那时南方将不复我大清所有。因此奴才认为当派重兵灭绞,平伏我大清东南沿海。”

    虽然也顾虑冷僧机所说的这些,但多尔衮没有出声,脸上无半点表情。

    没有回应冷僧机的意见,多尔衮只是抬头扫视了其他大臣。

第七十七章 招降(下)() 
多尔衮的忠心奴才陈名夏看到多尔衮这样动作,善于揣摩人心的他自然明白了多尔衮的意思。

    陈名夏站出来道:“奴才赞同陈泰计策,正如奏章所言,现在我大清处处用兵,兵线拉的太长,两面作战怕是短时间难于清剿任何一处。而且让金声恒、李成栋反贼与郑海寇联合起来,我大清更难于清剿。如果能招降郑成功的话,那么我大清就可以专心对付西南之余孽了。至于郑海寇趁机出兵攻打我大清之事,奴才认为不如暂且对郑成功许下重诺,同时用他的家人安危威胁他。只要能让郑成功抗清出现摇晃,那么我大清就可趁机攻克南昌了。只要铲除了金声恒,郑成功就不足为虑。到时是揉是扁但凭摄政王心意。”

    多尔衮听到陈名夏的主意,不住微笑点头了。

    做奴才的就是多善于揣摩主子心意的人,陈名下刚说完,已经明白多尔衮临心意的刚林、哈世屯等大臣立马站出来附议了。

    看到众多大臣都认同该先招降郑成功,多尔衮于是开口道:“我大清将士进驻福建之时,郑成功父亲是积极响应的,郑芝龙的儿子,又怎么会背弃父亲,甘心与我大清作对呢!想必是地方上的官员没有体会到我大清的意思,行事乖张,自作主张的排斥身为海寇的郑成功,导致郑成功等人虽然有心投靠我大清,但没有通道路可以上达天庭,以至于才不得于起兵自保。现在我大清当不计前嫌,派出钦差大臣亲自去郑成功让其听抚归顺。众爱卿认为如何?”

    “摄政王圣明!”

    “吾大清仁慈!”

    陈名夏此时又提出了一个毒计,说道:“王爷圣明,奴才觉得竟然要许下重诺,不如将潮州、惠州这两块广东李成栋的地盘都赏封给郑海寇。”

    多尔滚听到很快就反应过来,高兴地说道:“不错,这二虎竞食的计谋不错。好,既然大家都赞同,那么就封郑芝龙为同安侯,郑成功为海登公。本王念海登公兵卒众多,一府难以安插,许以漳州、潮州、惠州并泉州四府以作屯兵之所。还有三万大军都没能攻克同安,反倒给杀的只剩六千兵马,大大有失我大清威严。革去陈泰闽浙总督的职位,由弘文院学士刘清泰接任!泉州提督赵国札失地,罪该当诛!来人,传本王旨意,捉拿赵国札,押解上京问斩,其男儿一律流放伊犁,妻女编入教坊司!”

    陈名夏等人听到,顿时跪地说道:“奴才遵旨!”

    商定完,刚林这些满清大臣可不会去看望过气的郑芝龙,陈名夏只得自己坐轿子出外城传谕郑芝龙了。

    外城西北区多是三教九流的人物,人员纷杂,一般的官员都不会在这边定居。

    可惜郑芝龙自被多罗贝罗博洛挟持到京城,所有的身家都给清朝刮走了。

    如果不是靠着隐藏的一些财物,怕是现在连这三进两座的庭院都没的住。

    自从住进这院子后,郑芝龙整天无所事事,心里一直很懊悔当初没有听信自己儿子的话,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

    同时心里也时常憎恨着那个固执的儿子。

    有时郑芝龙都在想,清朝这样对待自己是不是因为儿子不肯投降,非要起兵抗清,才导致直到现在清朝对自己也严加看管。

    如果儿子也跟着投降了,钱财清朝可能不会放过,但想必自家安危应该会有保障了吧!也不用弄的像现在这样,一天到晚为自己的生命担忧。

    正当郑芝龙像往常一样胡思乱想之时,陈名夏已经叫下人叩门叫人了。

    郑芝龙家仆李德看到来者竟然是陈名夏时,知道这个家伙在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地位,于是忙将他请到中堂安坐。然后跑去叫郑芝龙了。

    听到陈名夏突然来找自己,郑芝龙顿时喜忧参半,心里有一丝明了陈名夏来见自己是为了什么。知道现在的自己不能让陈名夏久等,郑芝龙忙出去,抱拳一恭道:“不知百史先生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哪里!哪里!同安侯在此安居数载,百史没有前来拜访,已经是失礼了,还望同安侯海涵!”

    对于陈名夏客气话,郑芝龙自然不会当真,

    郑芝龙疑惑地问道:“不知百史先生为何呼在下为同安侯,还望告知?”

    陈名夏以手拍额,道:“哎呀,看我这脑袋。都望了要恭喜了,摄政王圣恩,封飞黄兄为同安侯。同安侯,此等鸿恩,非平常人等可得之,你要多加体会啊!”

    郑芝龙听到自己被封为同安侯,立马跪下朝着睿亲王府方位跪拜谢恩,道:“谢摄政王鸿恩,臣郑芝龙定当尽力尽力报效!”

    陈名夏看郑芝龙起身后继续说道:“飞黄兄,现在你贵为大清的同安侯,可你儿子郑成功却是一直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在跟大清作对。就算摄政王宽厚,难保有臣子以此来刁难飞黄兄你,到时摄政王也不好维护你。同安侯,你说是不是?”

    郑芝龙在听到自己儿子一直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时,身后已经出了一身冷汗,可面上却是要做出一副怒火地样子,喝道:“此等逆子,我当日就该一剑将其刺死,也好过让其做出大逆不道之事。百史兄,还请你转告摄政王,我与此等逆贼断绝父子关系,望摄政王能派兵诛杀此等不孝不义之人。”

    断绝关系,你唬谁啊!陈名夏心里这样想着,但却是不能这样说出口。

    陈名夏端起茶杯,用茶盖轻轻地拨了下茶叶,然后凑到嘴边,喝了一口,然后才说道:“同安侯,摄政王乃仁义之君,自然不会让你们父子残杀。只是这样父子断绝关系也是不好的,不如这样吧!同安侯可写封信派个可靠之人将其送到郑成功手中,劝说其归降。摄政王说了,如果郑成功肯归降的话,必然封其为海澄公,准许其在海澄屯兵,不入京师。怎样,同安侯,摄政王对你们郑家可是隆恩浩荡。郑成功归降了,你们父子团聚,摄政王也少了一个烦恼,此等两全其美的事,同安侯意下如何?”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郑芝龙此时能怎么办,只要说个不字,怕是下一刻就要给人押到午门斩首了。

    迫于无奈,郑芝龙只好应承了,为了能减轻清朝的疑心,郑芝龙当着陈名夏的面修书了一封,然后令李德陪同清朝官员一起福建劝说郑成功投降。

    随同而来的还有多尔衮给新任浙闽总督的刘清泰发出一封密函,对于招抚郑成功作了明确指示。

    今已令郑芝龙作书,宣布大清之诚意,遣人往谕郑成功知悉。如执迷不悟,尔即进剿。如郑成功果发良心悔过,尔即一面奏报,一面遣才干官一二员到彼审察归顺的实,许以赦罪授官,仍听驻扎原住地方,不必赴京。

    凡浙、闽、广东海寇,俱责成防剿。其往来洋船,俱着管理,稽察奸宄,输纳税课。若能擒馘海中伪藩逆渠,不吝爵赏。此大清厚待归诚大臣至意,尔当开诚推心,令彼悦服,仍详筹熟,勿堕狡谋。”

    1648年九月初八,新任的清浙闽总督刘清泰依据朝廷密敕内容,写了一封文书连同郑芝龙的家书派人送到郑成功手中,以忠孝两全引诱郑成功背明归清。

第七十八章  (续)() 
九月十二日,厦门城守府迎来了两位客人——郑芝龙的老仆李德。

    李德是郑家的老人,很早就跟随郑芝龙,一直是郑芝龙的亲信,在郑家有很高的威望。

    郑成功丝毫不敢怠慢地忙叫张大山将他迎入客厅之中。

    李德一见到郑成功,忙俯身说道:“小的,拜见大公子!”

    郑成功坐在主位,虚扶了一下说道:“你也是郑家的老人,不用多礼!”

    “谢大公子!”

    郑成功犹豫了下问道:“我父亲现在怎么样了?”

    李德听到摇了摇头说道:“老爷现在情况不是很好,满清对他看管甚严。大公子,这是老爷特遣我送来的亲笔书信,还有新任闽浙总督李清泰的书信,请大公子过目!”

    李德将李清泰的书信和郑芝龙的亲笔信双手恭敬地奉递给郑成功,说道:“大公子,清帝对大公子很是敬仰!”

    郑成功随意地看了下郑芝龙的亲笔信,再翻阅了李清泰的书信,心中冷笑,“真当老子是三岁小孩子,区区缓兵计,也想诈老子!”

    郑成功看完说道:“李叔奔波了这么久,想必也是辛苦了。来人,请李叔去厢房休息!”

    说完郑成功丢下诏书,起身离开,不顾李德在后面苦苦哀求。

    一走出大堂,郑成功忙叫警卫将自己的手下招来。

    等到自己主要手下都到齐了,郑成功将满清派人招降自己的事说给他们听。

    刚说完,卢若腾顿时站出来说道:“此乃鞑子缓兵之计。鞑子一官言而无信,大将军万万不可上当!”

    黄悟有些犹豫地说道:“大将军,所说如此,但我军之前损伤惨重,厦门又是刚占领,军队还没有整合完,我军还需要时间来修整。我建议将计就计,暂时跟鞑子虚以委蛇。”

    王忠孝反对道:“不行,这样有损大将军忠义的声望。那些忠君爱国之士听到必然会对大将军大失所望!”

    郑成功听到原本想将计就计,暂时虚以委蛇的念头都断了。

    只是郑成功还有些顾虑名义上的父亲郑芝龙现在还被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