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帆战舰-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钱粮重新充溢后,郑家军就从俘虏,难民中挑选了三四千青壮补充兵力,合着原有的兵马,不算留守司当中的老弱病残,郑成功拥有了两万兵马。

    现在那些新兵大多在金门等岛屿由洪旭、陈辉等将领训练着。

    来到了军营中,郑成功与洪旭、陈辉等将领将亲切的握手,感谢他们这一年来的辛苦。

    在他们的陪同下,郑成功驻足观看了将士的操练,一路上洪旭等人向郑成功汇报了近期的郑家军的状况。

    仔细地观看将士的操练,郑成功不时点头称赞。

    看的出来,在郑成功反复强调各级将领和教官要心系士兵,要在打基础上下功夫,要不断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育下,这些将领都很用心的去训练士卒。

    看着眼前雄兵强将,郑成功一扫连日来奔波的疲倦,重新振奋了精神。

    有此强兵猛将,何愁不能剿灭满清鞑子。

    今天是除夕,郑成功早早就让将士收操,不必再练军姿了。为了犒劳这些春节还要训练看守的将士,郑成功让火头兵将随军带来的上百头猪羊都宰了。

    平时郑家军的将士多吃鱼肉,此时见到能有这么多猪羊,将士们高兴坏了,磨刀霍霍向猪羊。

    在众多将士的帮助下,一顿丰富的除夕大团圆饭很快便做好了!

    郑成功也留在食堂跟众多士兵一起共进除夕晚餐。

    为了方便行军打仗吃饭,郑家军中都没有使用筷子,而是照着郑成功绘制后世的饭盒的样子,给每个将士都制定了一个大木盒加一木勺子。

    饭盒里乘着一大勺子的猪肉闷菜干,还有一碗扣上去的白米饭以及猪肉汤。

    白饭用菜中的肉汁浇上的,一口吃下去满满的都是闷肉的香气。五花肉用大口铁锅闷地滚烂,就着菜干吃下去肥而不腻。

    一开始士兵看到大将军郑成功过坐在身边,还放不开。

    但看到郑成功吃得津津有味,在肉香的吸引下,士兵们很快的就放下了淑持,开始对着盘子里的肉菜狼吞虎咽。

    看到将士们放开吃起来,郑成功笑着给自己填满了第二盘子饭菜。这时很多士兵已经狼吞虎咽的把第二盘吃完,马上又起身装了第三盘。

    吃完饭,郑成功没有立即走,而是坐在餐桌上,跟士兵聊起了家常。

    坐了一会儿,郑成功才乘马离开营区,快马加鞭地带着亲兵赶去给手下文武官员拜年,送上礼物,闲谈了几句,郑成功才起身拜别。

    来回奔跑,当郑成功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金门的家中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听到下人们禀报郑成功回来了,董友忙领着儿子,郑经、郑聪在门口等候着。

    走进正堂,看着还摆在桌上的供品,郑成功就知道妻儿还没有吃饭,再等着自己这个家主回来主持祭祖仪式。

    想到董友的性格,郑成功就一阵苦笑。忙摸了摸揪着嘴,一脸不高兴的郑经的头,以及哄着因为饥饿而哭闹的郑聪。

    郑经,生于1642年,郑成功长子,乳名锦。

    郑聪,生于1646年末,是自己的次子,他是在附身到郑成功这个身体后所诞生的,可算是自己的亲儿子。

    看到家主回来了,下人们忙将郑家祖先像、牌位等请上,供于家中正堂中,安放好供桌,摆好香炉、供品。

    郑成功接过下人递过来的香烛,行上香礼、祭祖礼、三祭酒、酹酒,献三牲;叩拜后,郑成功心中默念祈求来年大吉大利,便开始烧纸,俗称“送钱粮“。

    一整套仪式完成,郑成功大喊道,“开饭!”

    听到家住喊着了开饭,董友才带着儿子坐上饭桌,下人也忙将供品当中的牲肉端下去烹煮,将早已经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桌

    饭菜一上来,早已经饿昏了的郑经顾不上平日母亲所教导的礼仪,拿起碗筷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看到儿子们的不等父亲郑成功动筷就先吃了,董友顿时脸色不善,刚想开口呵斥他们。

    董友还没有开口,就被郑成功用手示意制止了。看到儿子将筷子使得飞快,郑成功知道他们是饿坏了,忙用筷子将鸡腿等夹到他们的碗里。

    在郑成功喊着开饭时,郑府大门外下人们点着了早已经挂起的大红鞭炮,噼噼叭叭的鞭炮声顿时此起彼伏。

    听着鞭炮声,看着妻儿围坐在一旁,郑成功心中阵阵欣慰,自己在外拼死拼活,又何尝不是为了能在新春看到一家团聚,吃个团圆饭。

    郑成功在军营中已经吃过了,现在也只是随意捡些素食吃些,等看到妻儿都吃饱,他即停下筷子。

第三十七章 爆竹?手雷?() 
自起兵以来,郑成功每日都是在为乱世生存下去而打拼着,现在难得有一时安稳,郑成功让董友陪着自己坐在庭院中,带着儿子郑经、郑聪一起看着烟花、炮竹。

    烟花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出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的图案,惹得还只有7岁的郑经只拍手叫好。

    烟花美丽但却是很短暂,看得不过瘾地郑经趁着母亲不注意,自个儿去拿了些爆竹来玩。

    爆竹起源最早记载在《神异经》,书上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挂熚,而山魈惊惮。”

    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因竹子焚烧后会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所以当初人们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驱除山鬼和瘟神,谓之“爆竹”。

    后来中国术士发明了火药,巧工能匠们便以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用爆竹把山魈吓跑。

    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一直到“鞭炮”。

    但从古至今仍然将体积大、火药多和爆炸力强的单个鞭炮称为“爆竹”。

    郑经兴奋当中又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抽出一根爆竹,将它插进泥土里。

    看着哥哥的样子,郑聪好奇地跟在他的后面看着。

    郑经放好后拿着信香一点,转身就跑。一直跟在哥哥后面的郑聪才两岁,刚学会走路,来不及转身。

    砰地一声,爆竹爆炸了,碎纸四下飞溅,当中一小块更是打在傻呆在原地的郑聪脸上,给爆炸声吓坏了他顿时扯着喉咙大哭起来。

    哭声引起了郑成功夫妇的注意,他们转过头一看,郑经手里还拿着信香,畏惧地看着母亲董友。

    郑聪却是大哭不止,地上还残留着爆竹的碎片,以及丝丝烟火。

    看到这种情况,董友那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她让郑聪的乳娘前去安抚郑聪,然后板着脸叫过郑经,惩罚他去跪祖先牌位。

    之前听到鞭炮声,郑成功还没有异常,此时看到郑经手中握着的一根根爆竹,他陷入了沉思。

    在下人接过郑经怀中的爆竹时,郑成功过开口说道:“将那些爆竹给我!”

    一听郑成功开口,郑经吓得马上跪下说道:“父亲,孩儿知错了,再也不敢了!”

    看到大儿子害怕的样子,郑成功伸手将他拉起。温和地说道:“我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只是想看看那些爆竹。你是长子,下次记得要照顾好你的弟弟。知道了吗!好了,没事了。去玩吧!”

    说完,郑成功整理了下郑经的衣服,拍了拍他的头。

    看到郑成功轻易就放过了做错事的儿子,董友说道,“夫君……。”

    看到董友又要说教了,郑成功忙笑着说,“还是小孩子,再说大年夜的,这次就算了。”

    听到郑成功都求情了,董友才不再纠缠这件事了,她虎着脸说道,“下次再有这样的事,定要重罚你。不许再玩,快去睡觉!”

    可以免除责罚,郑经很高兴,但看到自己的爆竹都给父亲拿去了,郑经很是不舍,他一步三回头地走向自己的卧室。

    郑聪给奶娘安抚好后,也被送去休息了。

    在儿子都走后,郑成功拿着爆竹,仔细地看了看,然后接过下人递来的信香。

    点了手中的爆竹后,郑成功立即就将它扔出去。

    砰地一声,爆竹在空中就爆炸了。碎片打在郑成功的手上,有些疼。

    只是有些疼,威力还不够啊!

    郑成功闭着眼回忆起,曾在影视看到的那些手雷模样。

    如果将外壳由纸质地换成铁质的,增加火药分量想必威力应该大大增强吧!

    想到那些手雷的威力,郑成功心就痒痒地,恨不得立即就让人制作出一个样品,来试试威力。

    郑成功刚想喊人的时候,却是想到今天是大年夜,这个时候将人叫过来研制手雷却是很不厚道。

    郑成功只好耐下心,让下人们,记得明天早上派人去通传主管武备的冯澄世前来拜见。

    郑成功吩咐家丁将一些鞭炮拆除,把里面的火药都集中起来。

    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铁器来装置火药,郑成功只好令人将府内的几株竹子砍断。

    把竹子分成几节长越十几厘米、宽二三厘米的竹筒,每节竹筒保留了两头的节隔。

    让人将其中一头的竹隔钻出一个如拇指头般大小的孔。然后将火药放进,用一小木杆压实,再在火药中掺上些碎石,碎铁片,套上引信,最后再用黄泥封上口。

    同时为了能有些比较,郑成功还让人将厨房里装盐、装油的小瓦罐都装满火药、碎石等。

    郑成功看着一个晚上让下人们准备的一箩筐“爆竹”、“爆瓦”。也不知道这样的火药造出来的简易手雷能有多大的爆炸力和杀伤力,不过明天跟着工部官员一同前去试验一番,便可以知道效果了!

第三十八章 手雷弹和地雷() 
年初一,冯澄世大清早就来到了郑成功的府邸。

    在下人们的指引下,冯澄世走进庭院就看到了郑成功正抱着郑聪带着儿子郑经在玩爆竹。

    郑经得到了父亲的许准,不用担心会遭受母亲的责骂,自然玩的不亦乐乎。

    砰砰声,在庭院不时响起。郑聪昨夜被爆竹吓坏了,现在对这还心有余悸。爆竹声一响,他就脑袋一缩,躲郑成功的怀里。

    冯澄世上前拜见道,“下官拜见大将军!”

    郑成功看到冯澄世来了,忙将郑聪放下,说道:“亨臣,大年初一就将招来,实在很不好意思,还请见谅!”

    “大将军急着找见下官,必有要事。下官不敢有怨言!”

    郑成功挥手让人将郑经两兄弟带下去后,继续说道,“亨臣,上次我让你筹办的火药制作坊,现在办的怎么样了?”

    冯澄世忙拱手回答说:“回大将军,下官已经筹建好了。”

    郑成功听到很高兴,点了点头说道:“好!记住,这是大事,一定要尽快完善!”

    冯澄世忙躬身说道:“是,大将军!”

    “亨臣,我昨天想到一件利器,或许对我军克制清兵大有利处,所以才急着找你来。”

    看到郑成功如此慎重,冯澄世有些好奇道,“哦,是何物能让大将军如此看重,下官也想见识一番!”

    “具体威力如何,我也不太清楚。要让人试验一番才好明细,这里不太方便,亨臣随我一同前去军寨观看。”

    说完,郑成功示意虎卫营的几个士兵从一偏房拿上早已经准备好的利器,准备出门搭马车前去军寨。

    冯澄世只见那几名士兵从房间拿出来一箩筐,箩筐里面装着数十节竹竿,数个小瓦罐。

    看着那些零碎的东西,冯澄世很是疑惑,难道这是东西就是大将军口中所说的利器!

    冯澄世虽然疑惑,但却没有说出来,而是跟着郑成功搭上马车前去军寨。

    一行人花了一个多小时搭马车驾到了离军营几里外的一座荒山下,这里远离村庄人家,是个隐蔽、试验武器威力的好地方。

    虎卫营把一筐‘手雷’从车上端下来,留下七八名士兵看守马车、马匹,其余的都跟郑成功爬到这荒山的半山腰一处平地。

    待士卒在平地上,相继一米便竖起大约数面两三厘米厚的木板后,郑成功让冯澄世跟着自己躲在一块大岩石后面,数名虎卫军在前面竖起盾牌防御着。

    看到郑成功示意可以开始了,一名虎卫士兵便从箩筐中拿出一节竹竿,用信香点燃竹竿尾端延伸出来的一根引信。

    一点着,那士兵便照着郑成功的吩咐,迅速而又奋力地将那节竹竿扔到三十米外的木板内。

    如同一声巨大的雷响般,砰地一声,竹竿爆炸。

    火药在狭窄的空间内延烧,加热了周围的空气,竹竿内的空气急速膨胀,产生向外扩张的“冲击力”。

    这个冲击力十分巨大,不仅撑破了竹壁,还连带着将里面的石块、碎铁随着气流一并向四周急速扩散。

    爆炸开的石块、碎铁块,叭叭叭响地击中了竖立的木板石块。

    待“爆竹”爆炸后产生的烟雾散去后,郑成功、冯澄世忙上前去查看了一下“爆竹”杀伤力的情况。

    这竹竿内的弹片迸射半径也就在爆点周围三四米以内,爆炸点半米内的木板才能给石块碎铁击穿、击碎,一米到两米内只能击打出凹洞,两米外就没什么杀伤力了。

    看到这种情况,郑成功摇了摇头,这种“爆竹”的杀伤力很有限,爆炸后产生的杀伤力跟自己心目中要的效果差很多。

    不过想到这些爆竹爆瓦都是用最普通的制作鞭炮的火药制成,自然比不上后世那些高爆炸弹,如果换成军用的火药,再加上铁质的外壳,想必威力应该会好一点。

    郑成功让士兵将损坏的木板换成新的再重新竖立起,接着让士兵继续去尝试,燃装满火药的瓦罐爆炸威力。大约两个拳头般大的瓦罐,在士兵的奋力下,只仍了二十五米左右远便落下,砰地一声爆炸开来。

    瓦罐炸弹的威力比起竹竿好上一点,但效果差不了多少。

    郑成功沉默了一会,问道,“亨臣,你觉的这武器如何?”

    冯澄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