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帆战舰-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全岛,使高山族同胞多少安心了点。

    为了能打消高山族的戒心,陈永华对待族长部落首领手段果断凶横,对待百姓到是态度温和。

    按着陈永华颁布的土地管理条例,将台中那些部落首领的土地重新分配了土地到每一个部落百姓的头上。

    台中高山族的百姓平均每人都能分到三十亩的荒地,

    而且郑家在许诺三年免征税赋,由郑家派出的师傅指导开荒的条件下。

    眼前实际的利益这让每一个邑落族人,立马抛弃了部落的首领,全都一心一意地团结在了郑家军的周围,支持着陈永华的改革行动。

    陈永华趁机废除以部落为单位的基层行政单位,引进保甲制度,来维持地方秩序。

    以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

    高山族百姓无论迁徙、职业、婚姻、出生、过世都要透过保甲向地方官员报备。

    这种制度短时间内就摸清了台中高山族百姓的基本情况。

    同时为了能让高山族很好的认同华夏,陈永华要求高山族同胞居住区的各社设立“小学”,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学受教育。

    为了减轻高山族同胞的负担,鼓励他们送子入学,特地规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乡塾读书者,蠲其徭役”。

    陈永华还把教育与选拔人才相结合,推行学院制度。

    规定高山族儿童必须“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

    六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入学。小学成绩优秀者可报送学院,院试优秀者,入选南京政法大学。

    毕业后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

    随着种种措施,高山族百姓自是始奋,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第二十一章 工部尚书要辞职() 
台湾虽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郑成功来说,华夏大陆才是根基。

    没有了华夏大陆,单单指望台湾,根本不可能让华夏重新崛起,也不可能称霸世界。

    这次攻打台湾,郑成功都是顶着最大的压力强制推动的。

    就是这样,郑成功也不能长时间呆在台湾,不管华夏大陆。

    看到台湾岛除了一些零碎的反抗,其他地区基本上都安稳了。

    郑成功委任陈永华为台湾巡抚,施琅为台湾总督,刘国轩为台湾总兵,率领五千陆军,三千水军,三艘前将军级别、八艘闸船、三十艘福船驻守。

    郑成功自己带着剩余的手下搭船返回南京。

    郑成功一回到南京,连家门都还没有进。

    城门处呼拉一下子,一大堆手下都冒了出来,全都抢着上前递上自己的手本,纷纷喊道:“太将军,下官有重要事情禀奏!”

    郑成功一看,傻眼了。

    自己不过是外出两个月,怎么都乱成这样了。

    礼部尚书曾樱一看有些不象话,狠狠地呵斥了几声,这才结束了混乱的局面。

    文武手下都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了,于是纷纷的退后。

    出乎郑成功意料之外的是,连一分钟都没等,一向稳重、任劳任怨的冯澄世就率先蹦了出来。

    冯澄世还狠狠地看了周围的众大臣一眼,那意思是,谁再敢跟我抢着说话,我就跟谁急。

    冯澄世拱手朝郑成功说道:“大将军!属下才疏学浅,有负主公厚望。无力担任工部尚书职位,还请大将军允许我退位让贤!”

    郑成功一听,傻眼了!

    自己不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大事了?

    自己的工部尚书都要辞职了?

    郑成功忙说道:“澄世,自从你掌管工部尚书以来,那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何来才疏学浅,无力担当之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然让你想辞职?”

    冯澄世听到忙抬起头说道:“大将军,澄世何尝想过要舍大将军而去?大将军对澄世看待甚重,下官甚是感激。只是如今大将军委派的任务,下官实在无力完成。故此,下官才想让出位置,让大将军另选贤能之人任之!”

    郑成功越听越是糊涂,自己到底委任了什么任务,让他觉的那么难办?

    郑成功连忙问道:“澄世,到底是什么任务,让你怎么难办?快快说来!”

    冯澄世说道:“大将军,你之前计划修建从南京至漳州的官道已经是工程浩大了,还有各地规划的水利工程、港口建设等,现在又追加在在台湾大搞建设,下官实在是没办法按计划完成。还请大将军另选贤明!”

    大明有官道,但自崇祯年开始,大明就没有钱再维修官道了。

    多年日晒雨淋、风吹雨打,早已破烂不堪了!

    但就算是这样,在大明来说已经是好的了,其他地方更是糟糕,很多道路根本就是鲁迅说的,世上本无路,人走多就有路。

    刮风下雨时,车马难行,不利于经济人员交流不说,也不利于自己的统治和管理。

    因此自从收复江浙地区以后,郑成功就令工部修建新的官道。

    一开始工部规划好路线了,户部也拿出钱了,可随着郑成功计划的攻城越来越多,官道的修建被耽误了进度。两年多的时间,也只是从南京修建到宁德。

    从宁德到漳州还有好长一段路没有修。

    郑成功想了想,好像也是,这几年自己给工部布置的任务好像是有些多。

    郑成功有些气短地说道:“澄世啊,为了能帮助你们完成任务,我可是送来了很多土著劳动力啊!”

    冯澄世一听,立马叫屈道:“大将军,你送来的土著劳动力,远远不够啊!我之前曾多次向你申请,希望能再多抓一些土著人,越多越好!”

    “怎么会需要这么多?”郑成功一听冯澄世这么说,有些惊讶道。

    福威镖局去年一整年可是抓捕了五万土著人回来,怎么现在就紧缺了。

    虽然郑成功也知道一些在使用土著人的手法上有着非常阴暗的一面,但也不至于一下子就损耗这么大吧。

    这个时候户部尚书王忠孝站出来,解释道:“大将军,吕宋、台湾这两个地方大部分地区还是荒芜之地,需要开垦囤地的人员需求很大,同时各地区道路的建设,以及大将军你之前下令建设的港口、工厂、水利等工程也需要很多人力。要修建这么多工程,而且还要按照工部的要求的质量以及时间,那需求量就大了。而且那些官员为了赶进度因此在这些工程上损耗的土著人可就不少了。上半年,为了完成从金华到宁德道路的建设,就因为各种原因丢了差不多有上千的土著人。土著奴隶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郑成功听到王忠孝的报道,上千人的性命就这样在数据中消失,连个声响都没有。

    那些土著人最后的下场,郑成功完全可以想象的到,就算现在那些黑工厂、黑煤窑等工人们悲惨的生活就可以想象出这些土著人的下场。

    而且这些土著人比那些人更加残酷,至少那些人多少还能有个温饱,但这些土著人怕是这些都没有。

    之前还有几个老学士对于使用土著人有些腹议的,但现在大元官员上下对于这种事都保持着沉默,不保持沉默不行啊!

    不然一旦有谁提出异议,工部官员忙喊道既然这样,那你去让大明百姓服行徭役吧!

    看那个官员会不会被百姓指着脊梁骂祖宗十八啊!

    虽然利用土著人来修建工程是自己提出来,并强硬实施的,可就算这样一想是上千上万的人因为自己的缘故而死亡,郑成功还是感到有些不是滋味。毕竟这是人命,而不是单纯地数据。

    郑成功莫名的伤感一下,但从血海刀山般的战役走过的他很快的就摆脱了这种心绪。

    自己现在可以说是是整个郑家集团的支柱,一旦自己都倒下了,赶走鞑子的希望怕就是没有。

    为了郑家集团也好,为了华夏也好,自己一定要走下,就算是地狱,自己也要走下去。

    郑成功缓过来,想着为了赶工程,自己也知道哪些官员们在使用土著人的方法手段上那就一个凶狠,可你也不能这样耗尽他们啊,最起码也得等到大元这些工程完工后,你才这样干啊!

    不然那些扑抓队抓的人还跟不上你们消耗的大,日后土著人不够了,你们拿什么来建设。

    郑成功用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说道:“澄世啊!你放心,这几年我答应你不会再上马新的工程。原来的攻城期限,我也会宽限几年的,不会因为这些责备你的。对于之前,本将军不着实际的目标向你道歉,万望澄世能原谅明严,不要舍明严而去。”

    这一下,冯澄世可受不了了,那冯澄世可是一个实在人。

    一看郑成功给自己赔礼。冯澄世当时就感动的把自己的那些委屈忘记了大半,急忙说道:“大将军,万万不可如此。您可是折杀我也。全是下官无能所致,还请大将军治罪!”

    郑成功笑着说道:“澄世无错,只是以后工部的那些官员悠着点用土著人吧。多少增加一些存活的措施,这样损耗下去可是不行的。需要用到土著人的地方那么多。何况日后我们打倒鞑子,复我大汉河山后,那需要建设的数量不是海量,还能这么搞吗?你亲自跟那些工部的人解说一下吧!”

    冯澄世苦笑着说道:“大将军,这都是他们手下留情了。你不知道,在我们刚刚抓到土著人那会儿,这帮人的手段那可真是惨无人道,差不多每天都上百个人死去。要不是现在看到土著人的损耗太大,那扑捉的速度跟不上,恐怕现在的土著人都没有余剩的。”

    郑成功闻言不由的苦笑,“我会派人再去抓土著人,但你也得嘱咐那些官员多少叫那些人增加一些存活的措施吧!”

    “恩。”

    冯澄世本来也没有准备辞职,只是想以退为进,让郑成功明白工部的难处。

    有了郑成功的道歉,冯澄世见好久收,没有再提辞职的事。

第二十二章 海盗变强盗() 
冯澄世报告完,王忠孝忙站出来。

    “大将军,这是今年的户部报告,这份报告还得你亲自批示才行。”王忠孝将一份报告交给了郑成功。

    拿着报告,郑成功看了一遍,再次苦笑了。

    王忠孝的这份报告上提出了缩减军队的开支让郑成功头疼的事。

    现在郑家的底盘上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让政府的开支急速增大,现在政府的户部官员已经有些在叫屈了。

    当然那些官员也知道军队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是希望暂时性的缩减军队的开支,暂时让军人的待遇回到明朝时的酬薪。他们表示只要度过了这段困难时,必定会恢复军人的待遇。

    郑成功对于提出这个方案的官员们很是无奈的,文贵武贱的思想还是根深在这些旧官员身上。一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想过要消减自己集团的利益,而是首先想着要克扣军人的薪水。

    有时郑成功都会想到有着这种思想的官员是不是玩无间道的,要是郑成功签署了这份报告的话,那困怕明天就有着一大帮军士带着战舰投靠清朝了。

    毕竟安庆战役后,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心生了异样,不看好反清复明的形势。

    还有一部分是在郑成功实施的改革中,自身利益严重受到损害的。看到郑成功顽固地要推行改革,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着想,就想着投靠满清。

    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江浙的商人地主,以及一些学八股文出身考取到功名的书生。

    如果不是郑家军还有着很强的实力,如果不是军队还忠于自己,不然怕是有很多要背叛自己,投靠满清了。

    因此郑成功绝对不会苛刻军队,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政权的。

    郑成功对于那个提出缩减军队开支的王忠孝很是恼火,不过考虑到这几年王忠孝打理户部也有几分功绩。

    郑成功也强忍下来,对着王忠孝说道:“缩减军队开支的那个提议,我不同意。你让户部的官员再重新整理出一份报告来。告诉户部的官员,军队的开支不可能会缩减,至于财政上缺口的问题我会解决。”

    “是,我会转告户部的。大将军,属下先告退!”

    “嗯!”

    王忠孝心里也明白,那次郑成功坐上龙椅,当众呵斥大将军有不臣之心时,已经在他们两人心中出现了裂痕,自己也不再是大将军的心腹了。

    那次过后,只要不是公事,王忠孝都不会在郑成功面前出现。

    看着王忠孝后背的身影,郑成功很是恼火。

    王忠孝竟然敢将提出消减军队开支的意见,他的思想早在四书五经等影响下僵固了,根本就跟不上新时期进步的脚步。

    一遇到问题,只会想到节流,而且是愚蠢的节流方法。至于开源来来去去也就是那几样,增税等。

    是时候该找一个人替代王忠孝了。

    找一个新的户部尚书还不急,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一笔钱来弥补财政上的赤字。

    可这么大一笔钱从哪里来啊!

    税赋,自己之前刚颁布政令,说三年不收税。

    自己以诚信立家,好不容易获得了治下百姓的信任,绝对不能自个打自己的嘴巴。

    海上贸易需要季风帮助,才能顺利进行贸易。夏季的商船已经出发了,这个时候再组织商船也来不及了。

    打劫!

    打败了葡萄牙、大跨了荷兰,现在南洋大部分实力都是华夏的船舰在航行。

    再假装海盗打劫华夏的商船,会严重挫伤华夏海商的利益,也就是会损害郑成功的利益。

    当初答应让施琅洗白上岸,其实也是郑成功知道南洋不适合再让施琅干无本买卖了。

    不单是不让施琅干海盗,而且还要让许龙率领的南洋舰队打击南洋的那些海盗,维系海上秩序,好让那些海商能安心出航,开张贸易,刺激经济,增加税收。

    无本买卖也不行,那到底该从哪里短时间弄到一大笔钱呢?

    郑成功低头苦思,想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

    郑成功一抬头就看到高挂在书房的地图。

    看了一眼,郑成功突然发现还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